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姚瑩賣字保台灣
2009/04/17 19:58:59瀏覽1338|回應0|推薦0

姚瑩賣字保台灣

吳義方

April 15, 2009 12:00 AM世界日報

 

姚瑩(一七八五年~一八五二年)清桐城人,字石甫,號明叔,晚年號幸翁,又號展和,是姚鼐的侄孫。

一八三九年,姚瑩任台灣道台,加按察使銜,是台灣最高行政長官。

當時因鴉片戰爭,兩廣總督林則徐焚燒鴉片,痛擊英軍侵略。英軍乃轉犯浙江,陷定海,英艦駛入天津港,乘勝脅迫清廷議和,清用琦善代替林則徐,實所用非人。

一八四二年,廈門失守,英軍企圖侵佔台灣,卻遭受失敗。

當年姚瑩剛到台灣上任,不辭辛勞,跋山涉水,四處視察防務,同台灣總兵達洪阿、知府熊一本,共同磋商,盡力防守,故能屢挫英軍。

但台灣的港口和要塞都不堅固,兵器戰船也都很破舊,長久實難以克敵,而清廷付予的軍費又非常有限,不足以供應當前戰備需要。因此姚瑩每次視察防務回到府衙,都寢食難安。

一天,他正同總兵達洪阿商討組織人民團練一事,衙役突通報:「道台大人,有客來訪。」姚瑩規定要問清楚客人姓名和身分,才予接見,少頃,衙役回報說:「訪客是淡水貢生林占海,慕名求見。」

此刻姚瑩突然想起六年前,京城友人告訴他,台灣有一青年,迢迢萬里來京,想拜姚瑩為師,習字學文,不巧姚瑩與數友正登泰山,那位青年遂日夜兼程趕到泰山,然姚瑩早已下山回到故里桐城。

青年人撲空失望,只好回到台灣,隨即改變初衷,棄文經商,繼承祖業販鹽,後竟成淡水巨富。今聞姚瑩任台灣道台,非常喜悅,趕來拜望。

林占海一見姚瑩,忙行跪拜大禮說:「姚大人,相見恨晚,請接受晚生三拜!」姚瑩離座親扶起林占海說:「先生不必如此多禮!請坐用茶。」

達洪阿看此情景愣住了,姚瑩問:「先生家住何處?來府衙有何貴幹?」林占海微笑說:「晚生久仰姚大人之名,六年前曾赴京,無緣拜見姚大人,如今姚大人榮任台灣道台,歡喜若狂,特前來拜見。」

姚瑩說:「先生太客氣了,姚某赴任台灣,人地生疏,先生祖居於此,要和你交個朋友。」

林占海見姚瑩平易近人而親切,遂很輕鬆地說:「姚大人榮任台灣道台,是台灣人民之福,我祖先隨鄭成功在明末來台灣定居,迄今已六代,都一直做食鹽生意,六年前父親臨終對我說:『家產能維持生活就可以了,太富會招日本人搶劫,不如學文,學問任何人搶不去的。』」

林占海接著說:「我過去讀過姚大人先輩姚範、姚姬傳諸先生的文章,我是五體投地崇拜,後來也讀過姚大人的文章,令人敬佩,今日見姚大人如此和藹,我十分感動。」

姚瑩聽到林占海這些話,瞟了達洪阿一眼說:「先生,你太過譽了,當前英夷猖獗,要染指台灣,企圖霸佔寶島,想踏荷蘭人的後塵,我和達洪阿總兵決不讓英夷得逞。」

續昨日 姚瑩又說:「先生,你說習文之事,恕我不能從命,我和總兵軍務繁忙,正商議人民訓練團練一事,還要分赴台灣各地,勸募銀兩,朝廷撥予軍費不足,台灣防務薄弱。」

林占海說:「外敵當前,我等應該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我回淡水,定把姚大人旨意宣傳。」

姚瑩心想,既表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為何不捐一筆款呢?

因此便站起來說:「恕不能久陪!」

林占海慌忙說:「晚生有幸能與大人相見,請給我寫幾個字做紀念。」

 

姚瑩一聽,心計上來,知林家資殷實,便順水推舟說:「我不善書,但盛情難卻,我姚某寫字要付銀兩,而且『潤筆費』很貴,一兩銀子一個字。」

林占海認為姚瑩是在試探他的誠心,便說:「姚大人,就是一百兩銀子一個字,我也樂意!」

姚瑩見他大方,就讓衙役奉上文房四寶,轉頭對林占海說:「你敬佩我祖姚姬傳先生,我這就把他的名篇《登泰山記》寫給你如何?」

林占海說:「那最好不過!最好不過!」

姚瑩當即揮毫,林占海在旁敬候,不斷地稱讚:「字好! 字好!姚大人不愧為姬傳先生的後代!」

待姚瑩寫完最後一個字,林占海說:「姚大人,林某願出八千兩銀,請姚大人就順手寫給我一張收條!」

達洪阿說:「先生,姚大人潤筆費豈能給收條?」

林占海笑著說:「總兵大人,我知姚大人要潤筆費是為台灣防務,我要收條,是想使我後代子孫保留一片愛國之心,代代相傳,永遠愛國。」

姚瑩一聽哈哈大笑說:「先生真知我心,台灣有如此愛國志士,何懼英夷!」(四之二)

續昨日 因此,台灣在姚瑩領導下,軍民合作,屢次打敗英軍,並活捉英軍頭目顛林等人。捷報傳到京城,道光皇帝特頒旨嘉賞,賜姚瑩為雲騎車尉,進二品銜。

但當時「妥協派」穆彰阿、琦善等人卻恨之入骨,遂暗中勾結英夷,誣告姚瑩等「冒功」,閩督怡良聽到此訊,乃渡海親自逮捕姚瑩。

英國駐華公使璞鼎查則散布流言,說英軍遇風失事的都是商船,台灣軍民反擊英軍獲勝全是「謊報軍情」,要求清廷釋放顛林等戰俘,姚瑩等人要予以正法,否則勢將「干戈再起」。

道光身居深宮,那知真相,遂詔令逮捕姚瑩,進刑部獄六天,貶官入川,再罰進藏,一八四八年因病歸里,一八五年再起用為廣西按察使,未滿三年,病死軍中。

史載當年姚瑩離開台灣時,軍民無不失聲痛哭,夾道泣送二十餘里。姚瑩任台灣道台,英軍未能染指台灣寸土,每次都能擊退,在中國近代史上,抵抗英帝國主義侵略者,姚瑩有光輝的一頁。(四之四)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2859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