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華府看天下-兩蔣與哈佛
2009/03/27 10:20:40瀏覽355|回應0|推薦0

華府看天下-兩蔣與哈佛

·          2009-03-27

·          中國時報

·          【傅建中】

     

蔣介石與蔣經國父子,做夢也不會想到身後哈佛大學會為他們立傳。理由很簡單,老蔣終其一生被西方視為獨裁者,而小蔣則是特務頭子,身為美國學術重鎮和自由堡壘的哈佛大學,怎麼會替這樣的人物樹碑立傳呢?可是過去數年間,兩蔣的傳記都是由現任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研究員陶涵(Jay Taylor)執筆,並由哈大出版社出版的。先是二○○○年的《蔣經國傳》,由於《蔣經國傳》獲得美國學界好評,加強了哈佛出版社的信心,決定贊助陶涵續寫《蔣介石傳》。

     

近日《蔣介石傳》已經上市,美國知名學者如史學家柯偉林、政治學家黎安友等對此書均有好評,筆者早先已介紹過,不再贅述。值得一提的是,哈佛出版社為蔣傳發的新聞稿說,作者陶涵認為「蔣介石對現代中國的功績超過毛澤東」(Modern China owes more to Chiang than to Mao.)。就這一句話,先生可以死而無憾,因為終於有陶涵為他洗刷了許多生前的惡名,還他以公道

     

要寫一本客觀、公正的蔣傳實非易事,因為蔣本身是一極其複雜和高度爭議性的人物,加上他所處的時代內憂外患重重,國事如麻,但陶涵能在千頭萬緒中,隔著層層文化障礙,理出一個脈絡,把蔣介石從愛恨兩極的光譜中還原其真實面目,確實是艱巨的工程。

     

陶涵對蔣一生的評價是:他始終都是維護中國統一、領土完整的愛國者;其次,儘管丟掉大陸,退處孤島,他仍是「最終的倖存者」(ultimate survivor),在台灣享受了二十五年和平的建國歲月,為台灣的現代化和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礎。中國大陸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後,能傲視世人,蔣地下有知,應會感到安慰和引以為傲的,因為這也是他生前奮鬥的目標。

     

陶涵的蔣傳予人總體的感覺是:蔣一生功大於過、譽多於毀。更由於作者原本認為蔣是一個「低能的獨裁者」,從未把他當作一回事,而竟寫出一本如此肯定蔣事功的書,益增此書的可信度與可讀性。

     

不過陶涵終究是外國人,難免犯了一些不該犯的錯誤,最大的錯莫過把許多人名拼錯,姚冶誠(蔣的妾)拼成Yao Yicheng(姚怡誠)、孫義宣(蔣的秘書)拼成 Sun Yishu(孫義書)等是。另彭明敏是一九七年元月逃離台灣、潛往瑞典的,並非一九六九年下半年。恐怕最不該的是說蔣和周恩來在一九四九年之後仍互通款曲,其消息來源是引述王冀(前美國會圖書館中文部主任)訪問中共人代會委員長喬石的談話,並雜以香港親共文人曹聚仁所炮製的假消息。在這等關鍵問題上,陶涵顯得輕信和輕率。

     

今年適逢蔣經國百齡誕(中國算法),又是蔣經國基金會成立二十周年紀念,上星期由中研院院士許倬雲主持,在國會圖書館舉行了一天的研討會,探討中國研究未來的前景。這個研討會的特色是由好幾位女將擔綱,如「美國學會委員會」(ACLS)主席余寶琳(蔣經國心臟醫生余南庚之女)、柏克萊加州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葉文心(葉明勳之女)、休士頓萊斯大學的巴蘿(Tani Barlow)女教授等。蔣經國基金會顧問丁大衛更是全家出動,他那專攻道教、現在加拿大麥吉爾大學任教的兒子丁荷生(Kenneth Dean),對道教的儀禮和其在福建莆田地區發展的今昔做了報告。

     

研討會的高潮是駐美代表袁健生夫婦在雙橡園所設的慶祝晚宴,飯後柯偉林教授在蔣經國基金會執行長朱雲漢介紹下,就哈佛大學的通識教育做了專題演說。柯說,他三十二年前帶著費正清教授的介紹信去台北中央研究院做研究時,抵台之日正碰上台灣民眾抗議費正清主張承認中共的示威遊行,使他忐忑不安,所幸並未影響他在中央研究院的研究計畫。一轉眼三十多年過去,台灣早已不會為費正清的言論大張撻伐,這應歸功兩蔣治台留下的遺產,這遺產的價值可從哈佛為他們出版的傳記中得到佐證。

     

柯偉林末了引述甘迺迪總統遇剌前最後的演講,來凸顯通識教育中藝文的重要性,尤其是詩。甘迺迪把權力和詩做了以下的對比:「當權力使人邁向傲慢時,詩會提醒人的侷限性當權力腐化時,唯詩能清洗。」

     

兩蔣生前若能多讀些詩,是不是就能體認自己的侷限性,少些權力的傲慢?未必盡然。橫槊賦詩的曹操不是一代梟雄嗎?有浪漫詩人之稱的毛澤東,不也是歷代最大的君嗎?這是中國歷史傳統與西方文明價值的分野。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2787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