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蔡英文為何吞吞吐吐
2009/03/27 10:27:36瀏覽217|回應0|推薦0

蔡英文為何吞吞吐吐

【聯合報社論】

2009.03.27 04:37 am

 

蔡英文主張「以新本土觀」捍衛台灣;她認為,民進黨的「舊本土觀」,被窄化成一種排他性的觀念,那種窄化的本土詮釋忽視了移民社會最需要的包容。

為何必須包容?蔡英文說:因為民進黨必須堅持理想性,而民進黨與國民黨的區隔就在理想性;要實現理想,就必須以包容性擴大社會基礎。蔡英文不啻指出,民進黨的「理想」的「包容性」不夠;但她提出了一連串的「理想」,卻終篇未敘明「理想」為何物?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其實,在蔡英文此次提出的整套論述體系中,所謂「理想」,就是「台獨」的代稱(民進黨曾用過許多代稱,來代替指涉「台獨」)。此時此際,蔡英文不可能否認「台獨」是民進黨的「理想」,但她似亦有意帶領民進黨擺脫「窄化的台獨」之束縛,於是就用了「理想」這個「心照不宣」的詞彙。至於「移民社會最需要的包容」(提出期許),則應當是她不願直言的「移民社會不宜撕裂族群」(避免批判),語氣亦極盡曲折迂迴之能事。

因此,蔡英文的「新本土論述」,可以被解讀為:不再用族群撕裂的手法(要包容),來追求台獨(理想,但不可明說)。

這樣的思考雖然意在突破,卻無太多新意,其實民進黨的《國家前途決議文》及《族群決議文》,皆已早著先鞭。問題是:民進黨過去的政治操作,已使台獨與族群撕裂變成一體兩面;不可能倡台獨而不談撕裂,甚至台獨只是假議題,而撕裂才是民進黨的真本事。

蔡英文的警覺與思考是可以肯定的,但她提出的救治辦法卻無甚高論。因為,民進黨若仍以「台獨」為「理想」,即勢將繼續陷於對外台獨不成,對內繼續撕裂的困境;簡約而言,台獨就是撕裂,根本不可能出現一種所謂的「族群包容的台獨建國論述」。倘非如此,蔡英文何以諱言「台獨」,而用「理想」來代稱?

 

「本土」如今已然是一個具有包容性的概念,對此民進黨過去的努力與貢獻有目共睹;但「台獨」在應然面上卻不是一個包容性的概念(畢竟是要顛覆中華民國),且在實然面上也不可能是一個包容性的概念(既在應然面上不包容,如何在實然面包容?)。蔡英文若欲從「包容性的本土」跳躍至「包容性的台獨」,不啻是想從草莓園裡長出蘋果。

民進黨的問題在「台獨」。「舊本土觀」之所以「窄化」,正是因為「台獨」;但對於整體台灣的多數民眾而言,若不主張台獨,「本土」即無「窄化」的問題。除了民進黨以外,多數民眾皆理所當然地認為:「新舊移民不分族群都能共享『本土』。」此處引號內為蔡英文的用語,這卻正是蔡英文知道民進黨做不到之處。

以范蘭欽事件為例。范的言論可謂是一極端的孤例,由泛藍內部對其批判可證;但民進黨對族群議題的惡劣操弄,卻形同是該黨「天賦」的「集體人格」。范蘭欽一句耍冷自我調侃的「我是高級外省人哦」,一夕之間被民進黨廣泛地扭曲用為族群操作的口頭禪,甚至公開比附指馬英九及劉兆玄皆是「高級外省人」,欲將之「范蘭欽化」。而蔡英文竟然欲以純屬修詞技法的所謂「包容性的本土」來期許民進黨,實在猶不如一般書生之見

民進黨始終將「台獨」與「本土」劃上等號。台獨就是本土,本土就是台獨;以本土裝飾台獨,以台獨扭曲本土。現在,蔡英文似乎想將之剝離分割,欲以「包容的本土」來實現「理想」(台獨),甚或只談「包容的本土」,諱談台獨(代稱為「理想」),此皆不啻掩耳盜鈴。

民進黨不解決「台獨」問題,即無可能解決其「本土」問題。如前所述,本土「窄化」的主因是台獨;若無台獨,本土必可走出「窄化」。其實,正因為不可能有「包容的台獨」,所以民進黨才始終走不出其「窄化的本土」。欲顛覆國家,如何可能不撕裂社會?

不知蔡主席以為然否?

2009/03/27 聯合報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2787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