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林中斌/無神論大國 「眾神」怒上凱道 還要扣祂帽子?你擔心政府被害死,我憂心香火被斷絕
2017/07/22 12:04:38瀏覽564|回應0|推薦0

 

林中斌/無神論大國 宗教興起

https://udn.com/news/story/7340/2595879?from=udn_ch2cate6643sub7340_pulldownmenu

2017-07-21 01:23聯合報 林中斌(前華府喬治大學外交學院講座教授,曾任國防部副部長)

今年四月,全中國最高基督教堂在湖南省會長沙星沙公園落成,高一百廿公尺。附近,有全中國最大毛澤東雕像,但其四十八公尺的高度,還不及教堂一半!

「長沙是毛主席發跡聖地,怎麼可以讓西洋迷信壓過他!」當地上千毛粉在手機和網路上狂熱反對。但不久,他們被官方消音。以上報導來自《紐約時報》五月八日專文。

同月,《紐時》記者Ian Johnson出版專書The Souls of China:The Return of Religion After Mao講宗教在後毛澤東時代的復興。作者敘述習近平的佛緣,正是筆者一二年二月十五日〈習近平的七項超越〉及十月廿三日〈習近平與佛教〉在此專欄所寫。當時乏人重視,如今世界皆知。

一五年十二月,中共中央電視台首次做佛教專題,釋放出重大信號。「佛教與科學」節目長達四十多分鐘,借北大樓宇烈教授之口,承認了佛教的科學性,和因果的存在。

馬克思說:「宗教是(麻醉)群眾的鴉片。」以馬列主義建黨的中共尊奉無神論,迫害宗教是中共長年的汙點,今日中國宗教興起是真的嗎?

根據官方數字,全國十四億人口中宗教人口為一億多。但是,一二年十月十日,在下隨團拜訪人民大學J教授。他說:全國宗教人口為四億。那顯然是內部數字。一三年二月廿六日,經台商介紹來台北的北京紅二代X先生。信奉藏傳佛教的他說,公安部派人各地上山下野調查的結果:全國佛教人口五億五,基督教二億五,而後者在未來十年將突破五億。

一四年,美國普度大學教授楊鳳崗說:過去四十年來,中國基督徒人口以每年十趴的速度增加,未來若以七趴速度計算,二○二五年將達一點六億,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基督教國家。

以上現象原因為何?

●心靈的需要:

飛彈之父錢學森八○年初期提倡氣功研究,引發氣功熱,動搖了人民對「唯物論」、「無神論」的信念。之後,經濟快速成長,人民物質滿足,反而精神空虛,轉而尋求心靈的安祥。

●領袖的加持:

一三年十月十五日,北京隆重紀念剛登大位的習近平先父習仲勛百年誕辰。十七日,北京官方舉辦「習仲勳同志與宗教工作座談會…追憶了他對宗教界的親切關懷,學習了他處理宗教問題、做好宗教工作…」(新華網)。習仲勛四九至五二年處理西藏事務,以同情態度,與班禪與達賴建立友誼。習近平母親及夫人是佛教徒。八二至八五年,習近平在河北正定縣歷練,結識教他看佛經的作家柯雲路,又與禪學臨濟宗第四十五代傳人釋有名成終身的朋友。

一五年五月廿三日,習近平接見日本友華人士時說:「十七世紀中國名僧隱元大師東渡日本,傳播了佛學經義,還帶去了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隱元禪師,正是臨濟宗的高僧,赴日創黃檗宗,為日本禪宗三大宗派之一。

習不同於所有過去中共領袖,他了解宗教,但至今仍保持低調,以減少執政阻力。如果習今秋十九大進一步固權,之後五年,會更開放對宗教態度,中國將成世界宗教大國。

作者為前華府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講座教授,曾任國防部副部長)

 

 

「眾神」怒上凱道 還要扣祂帽子?

2017-07-22 02:40聯合報 陳少甫/文字工作者(新北市)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97781?from=udn-relatednews_ch2

漫畫 季青漫畫 季青分享

各地廟宇認為政府欲對寺廟「封爐、斷香、滅廟」,串聯在廿三日上凱道。火燒眉毛之際,蔡英文總統怒責內政部長宣導不力,會「害死政府」。

總統的焦躁不安顯而易見,但僅是因內政部與宮廟溝通不夠,廟宇便串聯動員信徒上街抗議嗎?若如此,民進黨顯然仍在自欺欺人,未來蔡英文只會遭遇更加強力的抗爭。

民間口耳相傳政府想斷香滅廟,時間長達幾乎一個月,但民進黨政府的因應是什麼呢?我們看到的,民進黨最鮮明回應,便是總統發怒,內政部一紙聲明稿,行政院發言人幾句澄清,以及預訂上街日前兩三天,相關單位才積極同宮廟負責人溝通、摸頭,試圖減輕信眾上街抗議的力道。

民間的口耳相傳,僅僅是謠言嗎?民進黨政府難道沒有受到環保團體壓力,因而在其他渠道說出類似「零燃燒」、「尋求替代拜香與金紙」的言論?官僚沒有為了討好環保團體,不負責任地四處放話?廟宇信徒的口耳相傳並非空穴來風,根本問題終究仍出在民進黨政府,從來便以選票考量作為其核心價值,政策往往不是錯誤百出,便是搖擺不定見風轉舵。

民進黨向來慣於挖東牆補西牆,因而尚未滿足環保團體的需求,又激怒了宗教團體。民進黨又喜於扣帽子及抹黑對自己有威脅的團體或個人,因此變成不僅反年改團體受到「中國勢力的介入」,如今連宗教團體也被指控背後有「中國勢力」在煽動。

台灣諸多廟宇及其信眾,都是民進黨基層死忠支持者,但僅因人民說話「大聲」了點,民進黨便膝反射式四處抹黑潑糞,人民能不因此而拍桌掀桌嗎?能不因此而更深感受辱,反而怒極踴躍上街陳抗嗎?

為降低空氣汙染,減少焚香、燒金紙、燃放鞭炮,大方針當然沒錯,也當是多數民眾的期待;但千年來的民間習俗,又豈容政府如凌遲國民黨般以粗暴的手段對待?

 

 

宮廟減香掀爭議/千錯萬錯 都怪百姓業障重

2017-07-23 01:15聯合報 莊蕙如/平面設計(台北市)

漫畫 波波漫畫 波波分享

前總統馬英九曾將「鹿茸」解釋為「鹿耳內的毛」,引起社會各界嘲諷,最後馬英九的卸任影片中,還親自罰寫鹿茸定義,聊以自嘲。

去年末,總統府公布新年春聯樣式,寫著「自自冉冉」四個字,全民一頭霧水,總統府解釋出自賴和創作的漢詩〈乙卯元旦書懷〉,隨即遭台灣文學館長發文指正,應是「自自由由」的誤寫;然而,總統府卻又請出賴和之孫辯解,國教院更討論將「自自冉冉」納入辭典。

這樣的做法也體現在近期減香滅香爭議上,各地宮廟及信眾反彈,串連北上「開廟會」;政府事前似未重視,直到要北上前數天,總統發現事態嚴重發怒,政府與執政黨才開始澄清「是減香不是滅香」。

從小被教導民主是以民為主,官員是公僕;如今「政府永遠不會錯」一再重現,民眾如何相信政府在重大決策上能負起責任?會不會自己推行的政策,過了半年又辯稱沒有這回事呢?若真到了這個地步,那不只是民眾的「眼睛業障重」,而是整個台灣的業障都很重。

 

 

 

聯合/你擔心政府被害死,我憂心香火被斷絕

2017-07-22 01:36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南市學甲慈濟宮將動員一千多人和陣頭,參加明天「眾神上凱道」遊行,廟方人員昨天手持金紙合照,宣示守護香火。 圖/學甲慈濟宮提供分享

不滿政府的減香政策,中南部宮廟串連在明天發動一場「眾神上凱道」的大示威遊行。民間宮廟「捍衛信仰、守護香火」的行動,讓已備受陳抗干擾的蔡總統大怒,責備內政部長為何不主動澄清,更脫口說「政府會被害死」。儘管黨府院次日紛紛跳出來說明,但遲來的溝通和訓話,已擋不住這場向總統府「進香」的宗教陳抗。

 

 

 

號稱「最會溝通的政府」,如今演成陳抗如影隨形,甚至「眾神」也要上凱道,也堪稱「天怒人怨」了。這回的「眾神之怒」,揭露了政府的溝通真相,其實是:外部溝通不力,內部溝通無門,傲慢凌駕謙卑,要改革先汙名。

蔡英文怒責內政部長未及時澄清「滅香」的謠言,此一斥責未免錯怪,因為,環保署才是這次引發「眾神上街」的始作俑者。只因內政部是宗教事務主管部會,蔡總統就要其為環保署減香政策的差錯背上「害死政府」的罪責,似仍未脫威權年代的管制心態,以為宗教主管機關號令既出,各地宮廟將莫不景從。環保署捅的樓子,叫內政部扛責,這個政府的溝通心態與邏輯顯然都有問題。

環保署推動「減香減爐」政策,讓民間宮廟與信眾覺得政府要「滅香封爐」,問題主要在政策的執行與溝通。依環保署一向的估計,宮廟燒香燒金紙造成的空汙,尤其是對PM2.5的「貢獻」,相較於汽機車排煙與燃煤電廠排放,可謂「小巫見大巫」。

政府不設法降低汽機車排煙,卻嚴禁阿嬤點香燒金紙,如何能讓宮廟和信眾心服?環保署雖辯稱,這只是建議,不是「強制」;但從環保署到各地環保局的明暗示公文昭昭在目,執行人員從檢測空汙罰款到約談座談動作頻頻,宮廟和其信眾能懷疑蔡政府「滅香封爐」的決心嗎?

何況,在環保議題上咄咄逼人和無限上綱,是民進黨留給民眾的長期印象。民進黨自己可以一方面膜拜「非核家園」的神主牌,一方面又任由燃煤電廠大肆排放;但是,官府可以放火,百姓卻不許點燈,環保署拿著PM2.5當令箭大張旗鼓禁香,民間宮廟又豈敢認為政府不會硬幹?

事實上,隨著社會變遷以及環保意識抬頭,許多位在都會中心的宮廟已經自主推動減香減爐、減燒金紙,許多信眾也漸能接受新的作風。然而,政府漠視民間社會的進步自律,不知因勢利導,善加鼓勵,反而操持急切,恃權傲物,一紙公文就要改變民間千百年來的習俗,一個號令就要介入阿嬤奉行終身的信仰

。其背後,正是權力的傲慢,才使得蔡政府無視燒香燒金紙在民間信仰系統中的脈絡,反而以汙名化的方式,將民間信仰習俗打成空氣汙染的元凶,甚至指為「迷信」的落後象徵。政府先自毀了改革的正當性,再要求政策推動的成效,已不啻緣木求魚。

在中華文化中,香火一向具有家族繁衍、傳承的重要意義。早期不論是唐山過台灣或下南洋,移民一袋香火貼身而藏,既祈先祖庇佑,也盼子嗣不絕。這次宮廟集結凱道大遊行,訴諸「香火不能斷」,顯示他們對蔡政府以滅香「令其無後」的高度疑懼。蔡政府斥之為網路謠言,殊不知,在其一連串「去中國化」的政策下,連孔子、鄭成功都不保,極端獨派甚至質疑媽祖,這當然令眾神難安,信眾焦慮。蔡英文擔心「政府會被害死」,可曾想過,民眾更擔心的是「香火會被斷絕」!

民間宮廟的滅香疑慮,並非「眾神」憑空想像出來的迫害。政府以「正義」為名的各項改革,從黨產、年金到勞基法,血跡歷歷;政府以「主體性」為名的政治鬥爭,包括拆銅像和竄改歷史教科書,斧鑿斑斑。面對這些施政手法,民間宮廟怎敢認為蔡政府的減香行動只是虛晃一招?繼公教陳抗之後,宮廟信徒上街示威,都可看出政府威信正在掃地。

 

發動眾神上凱道讓府院跳腳 背後是時尚宮廟主委

2017-07-23 10:40聯合報 記者蔡維斌╱即時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11331/2599494?from=udn_ch2cate6638sub11331_pulldownmenu

一頭小龐克穿著時尚西裝的北港武德宮主委林安樂,站在國內各大宮廟主事者群中,就很不一樣,是台灣最不像主委的主委。記者蔡維斌/攝影分享

眾神上凱道守護香火萬人遶境今天登場,很多人好奇,位在雲林縣的北港武德宮財神廟,如何有如此大的動員能量,和完善的組織作業,才能透過網軍大戰,弄得讓府院神經緊繃、急得跳腳,很難相信,背後就是這位行事細緻、風格獨特也是全台最時尚的年輕宮廟主委林安樂。

北港武德宮財神廟不僅是兩千多座財神爺廟的祖廟,也是雲林佔地規模最大的神廟,被喻為神界的「財金主神」。主委林安樂更以新觀念經營宮廟,增添別人所沒有的現代感,在宗教界很少見。

2011年頂著台大經濟系、政大金融所的高學歷,也是國內年輕金融操盤手的光環,年僅38歲的林安樂,回到故鄉北港,接下外公陳茂霖一手創建的武德宮。

「惶恐但神明的力量讓安下心把一切該做事、想做的事做好」,林安樂從小跟隨外公在廟裡廟外玩,對財神爺就有一分特別的親切感,後來廟主委由母親接手幾年,待他年長學成,終能如了外公遺願,讓這位充滿「神氣」的孫兒接了宮務,林安樂初接手,也會有些惶恐,但沒想到短短5、6年,他徹底改造了武德宮。

引進金融管理體系,建立完善透明的財務、人事管理,是他從金融跨足神界成功的第一步,招纜許多財金界年輕好友,組成一支強而有力的管理團隊,成員不乏中外銀行主管、理律等,還有文創規劃師與專業攝影師,外公留下的廟公老臣則仍操持祭祀廟務,職司分明,分工合作。

林安樂才六年就把武德宮從原本0.05坪的家神小神龕,發展成現今五千坪富麗堂皇的全國最大財神宮廟,外公留下的古苯亭金爐、玉石神像去年還創下金氏世界紀錄,也難怪政府要禁燒金紙,會讓他氣得跳出來推倡燒好金、拜好香。

小從可愛財神公仔、Line財神貼圖等小型文創及發行國內第一張財神金融卡,大到花千萬元關懷流浪狗、五千萬元打造五星級的宮廟廁所、全國有史最大的財神百年建醮、祭孔,還創建第一家財神「樂咖啡」。

他還開辦財神學堂,教大家不能光迷信拜財神就能賺錢,讓信徒學會「理財鍊金術」,更開辦財神信仰研究中心,創立台灣第一屆乩童、筆生「學測」的龍華會,乩童大會師,比通靈功力也考文采。

蓄著小龐克頭,裝扮時尚,講究生活品味,連一件小小宮衣都講究設計的林安樂,隨時以手機、網路管理廟務,了解年輕人對宗教的心思與民眾對武德宮的期許。他說,不能讓外公、頭家(主神)和所有愛護信仰的眾信漏氣吧!平日帶領一群年輕團隊投入廟務,林安樂一襲破牛仔褲和時尚的T衫,造型和行事風格都很獨特,很受年輕人喜愛,是台灣新版的宮主經理人。記者蔡維斌/攝影分享

一頭小龐克穿著時尚西裝的北港武德宮主委林安樂,站在國內各大宮廟主事者群中,就很不一樣,是台灣最不像主委的主委。記者蔡維斌/攝影分享 儘管發動眾神上凱道,日夜忙碌,略帶倦容,但林安樂依舊穿著自己設計輕鬆舒適「樂」宮衣,面對所有媒體。記者蔡維斌/攝影分享 平日帶領一群年輕團隊投入廟務,林安樂一襲破牛仔褲和時尚的T衫,造型和行事風格都很獨特,很受年輕人喜愛,是台灣新版的宮主經理人。記者蔡維斌/攝影

 

 

聯合/小英管到燒香

2017-07-21 04:05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595888

圖/季青分享

民間宮廟不滿政府的封爐、滅香政策,發起「你禁香,我進香」的串連抗議,相邀七二三前往總統府「進香」。蔡英文為此在民進黨中常會上大為光火,質問說,對這樣的謠言,「為什麼內政部長不出來澄清?」還說「政府會被害死!」

看得出來,小英這回真的生氣了,氣這個內閣溝通能力太差,更氣政府形象老被拖累。老實說,連燒香這種議題都要告到總統面前,要她主持公道,蔡英文不累死才怪。然而,內閣裡「豬一樣的隊友」那麼多,愚昧的決策那麼多,光靠澄清救得回來嗎?

燒香議題是環保署惹出來的禍,蔡英文遷怒內政部,恐怕怪錯對象。環保署本意是要「減香」,說重了,聽者就覺得是「滅香」。再官威十足地喊「封爐」,聽在信徒耳裡,最後訛傳成「滅教」,也就不意外。問題就在,民進黨斬黨產、砍年金都下了凶狠的重手,幾乎予取予求;這看在宮廟宗教團體眼裡,當然會害怕鬥爭的矛頭轉到自己身上,尤其怕被當成去中國化的目標。

老實說,環保署從空汙和環保的角度,請民間宮廟少燒點香,大方向並沒錯。事實上,知名寺廟如台北市行天宮和龍山寺早已主動實施,以盡宗教團體的公民責任和睦鄰之道。問題是,環保署要在全台推行,必須提出可行計畫,俾讓民間有所討論和遵循,而不是以為下達一紙公文就能達陣。

政府不敢碰汙染嚴重的汽機車排廢,卻要求宮廟禁香,自難怪惹民怨。

 

 

【重磅快評】減香滅香害死政府 焦躁小英飆對人了嗎?

2017-07-20 12:36聯合報 主筆室

https://udn.com/news/story/11331/2594349?from=udn-hotnews_ch2

小英又生氣了!這次被K的「爐主」輪到內政部長!不過掃到風颱尾的葉俊榮,也許正莫名所以,甚至可能還覺得有點冤。

環保署要宮廟「減香」,聽在許多宮廟和信眾耳裡,卻是民進黨政府要「滅香」,引發不滿,宮廟串連周日凱道大遊行,訴求「香火不能斷」。

年金改革後,已被陳抗如影隨形的蔡英文,昨天就在中常會上怒飆「為何沒見到內政部長出來澄清」;隨口補上的一句「政府會被害死」,說明了蔡英文在烽火四起下的不安與焦躁。

減香政策,並不是蔡政府才開始推動的,但宮廟串連大反彈,卻發生在蔡政府身上。這又是一個「最會溝通政府」的溝通真相。

環保署強推減香政策,一紙公文就要改變民間千百年的信仰習俗;環保署辯稱只是建議,但從檢測香爐到約談座談,騷擾不斷,宮廟自然覺得蔡政府是要強制封爐滅香。

而涉及改變民俗的政策,蔡政府不在部會間先作內部溝通,等環保署捅出大樓子,蔡英文卻飆罵內政部;葉俊榮不能說全然無辜,但成了會「害死」蔡政府的罪魁禍首,這頂帽子太重了些。

蔡政府減香政策的意涵裡,民間信仰被視為迷信落後,還被當作空汙元凶。一項具有良善目的的政策,卻用汙名化改革對象的方式推動;放任滿街汽機車汙染,甚至為非核神主牌大肆燃煤供電,卻指責祭拜空汙,這如何讓信眾與宮廟心服?

蔡政府膜拜的環保拜物教,讓環保大神強壓民間神佛。蔡政府的權力傲慢,也讓它只看到減香防空汙,卻看不到在民間社會,香火不僅作為人神溝通媒介,更具有家族繁衍的意義;滅香猶如滅族,「香火不能斷」猶似「子嗣不能絕」。

從黨產到年金,民進黨政府哪項改革不是蠻橫粗暴強幹的?哪項政策不是以汙名化方式推動的?現在,減香變成滅香,政府會被害死,讓焦慮難安已久的小英更生氣了,但不能只罵葉俊榮,更不能只怪網路謠言。

 

 

宮廟為何走上街頭?環保單位只想操弄議題不想解決問題

溫宗翰 06 Jul, 2017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9789/2567501

近日,針對環保署一連串「改變風俗」政策,民間信仰廟宇大量集結,準備以廟會形式,北上凱達格蘭大道進行柔性陳抗,引起不小話題討論。不意外地,環保單位仍繼續見風轉舵,揚言尊重宮廟文化「沒有禁止、沒有強制」,只是希望減爐與替代。事實上,環保署與雲林縣環保局的說法,依然是謊言連篇,罔顧自身掌握國家機器之利刃,更無視臺灣民間社會長達30年來的自律變革其演進現狀為何。

國家單位將臺灣民間信仰視為一種迷信、浪費,認為燒香金會造成污染的看法,是延續自殖民時代、獨裁戒嚴時期一脈相承的政治輿情手法。藉由污名化民間信仰,可使執政者有藉口以「管理」、「輔導」、「勸導」、「保護」等不同手段介入寺廟管理,乃至於資源脈絡之運籌。

只是,不同時期的聲張目的與輿論各有差異,戰後獨裁戒嚴時期,官方面對當時整體社會狀態,以迷信、鋪張浪費等輿論做為政策攻勢。直到1980年代環保概念出現,開始有針對民間信仰產業工廠,提出環保品質要求;並在1990年代以後,邁向民主化的臺灣,改以環保為名,取代過去嘲笑民間信仰迷信、鋪張的說法。

自2010年開始,環保署將減少燒紙錢納入地方政府執行空氣品質改善績效的考評項目,此後七八年來,環保單位便以各種「創意替代」為主軸,進一步強化「改良風俗」觀念,除了推動一爐一香、金紙減量、集中焚燒外,也特別強調以米代金、以功代金,甚至是以吐司代金的荒謬創意。也曾耗費公帑,聯合13個縣市設立普度網,提供線上中元普度祭拜,網站內容不僅缺乏民俗常識,還被笑說是在演「鬼來電」,並淪為商業廣告站。

我們不得不追問,在2017年的今日,環保單位依然在談「減爐」、「減量」,難道是因為民間社會晚近30年來,從來不曾改變嗎?當然不是。國家機器運作對民間社會絕對有很強的影響力,執政當局不能不謹慎看待己身領導權的支配力量。雖然那些缺乏民俗脈絡的創意替代沒有實際成效,但民間信仰承受的汙名觀點早就蔓延開來。許多廟宇燒香、燒金其實為此不斷在變革、改異,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幾乎已經到了減無可減的絕境。

將臺灣民間信仰視為一種迷信,認為燒香金會造成污染的看法,是延續自殖民時代、獨裁戒嚴時期的政治輿情手法。 攝影/許伯崧

信環保教的比民間信仰還沈迷

以焚香為例,早期廟宇多是每神一爐、或每廂一爐,在一進間的小廟裡,有些配置天公爐、三界公爐、主神爐、同祀神(兩旁)、陪祀神(桌前)、五營爐(中壇)、虎爺爐(下壇)、旗官爐、門神爐、金爐,外加香抹爐、香環爐等等,有十來座香爐都算稀鬆平常,更遑論地方大廟,有三進間或三樓層規模者,大多超過二十座香爐。但從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開始,各地宮廟香爐都有明顯減少,尤其是政令宣導以後,無論是被脅迫要求,或以保護古蹟之名、以環保之名等等,都讓許多地方受到影響採取減爐因應。

有些地方小廟禁不起騷擾,很早就從十幾座香爐減剩三、五座不等,甚至有只剩兩座香爐的案例,現下為配合一爐一香政策,常有信徒手持兩柱清香,祭祀神明時非常尷尬,因為許多地方的民俗觀認為,兩柱香是用以祭祀甫剛去世的「新亡」者。

縱然有廟宇為了維持寺廟空間神聖性,不敢隨意減爐,卻也早就因應時代變化,特意減少香枝數量,從過去每爐三柱,到今日常見的每爐一柱。絕大多數宮廟都有明顯減量。比如北港朝天宮就減至七爐七柱,大甲鎮瀾宮只有四爐四柱,松柏嶺受天宮以前有十多個香爐、每爐三柱香,現在改為五爐九柱香,甚至不僅減少線香爐,也會減少香抹爐、香環爐的使用。粗略推估,晚近30年來,臺灣民間信仰的焚香減量,恐怕至少都達到六成以上。這都還不包含金香產業自我改革發展,自1980年代開始為環境保護所做的努力。

環保署其實從未面對真實社會變化情況,只以污染為由,奉拜環保主義大神,利用大眾傳媒形構偏見、汙名化民間信仰。這使民間社會常有人說現在信環保教的,恐怕都比信民間信仰的還要沉迷,似乎不讓民間信仰廟宇儀式被全面替代或消失,絕對不會善罷干休,改造民間信仰就能拯救空氣汙染。其實環保署與跳出來攻擊民間信仰的許多環保教徒,除了展現他們信奉環保教義的意識形態以外,所有對香金的指控,都是一種推測,藉由官方立場與政治口號來包裝,不僅數據不明確,也沒有嚴謹學術研究基礎來深度闡釋。

這等利用國家機器惡意干擾民間文化運行的霸權心態,徹底展現在環保單位屢次發廣告、騷擾宮廟的行徑與座談會的發言上。明明民間社會逐年減燒,環保單位公開的燒金總量數字仍可以不斷提高,比如2015年宣稱燒掉15萬噸的金紙,到了2016年改口為24萬噸。甚至進一步利用媒體宣傳說碳排放量等於2萬輛車,乍看之下煞有其事,但事實上,根據公路總局的統計數字,2017年5月領有牌照的汽車總數,高達788萬輛,機車有1370萬輛,這數字都還未含臨時車、軍用車及未領照車輛,一整年的燒金數量與大眾汽機車使用狀況相形之下,根本微不足道矣。顯而易見,環保署根本只是在玩弄數字遊戲,更何況汽機車排放廢氣製造的毒害與汙染,遠遠大於金香焚燒。

這幾年環保署變本加厲地不斷擴大宣傳經費,光2017年農曆過年期間,短短一個月耗資95萬元推播217次宣傳拜拜不燒香的廣告,榮登環保署晚近兩年公開資訊中,使用公務預算購買廣告單筆數字之冠。更有甚者,「改善風俗」這種只出現在獨裁戒嚴時期的政令口號,也可以拿來編列2.1億元。信仰文化其實從來沒有此優彼劣的問題,但是環保大神卻總是認為民間信仰需要被改「善」,當環保大神漫無止境地擴張,失卻的恐怕是民俗本真性與文化價值觀。

環保署其實從未面對真實社會變化情況,只以污染為由,利用大眾傳媒形構偏見、汙名化民間信仰。 圖/美聯社

只想操弄議題不想解決問題

環保署於去年(2016)底開始,在一些法規討論裡都特別提到限制燒香金、禁放鞭炮等字眼,甚至發函寄送「大型民俗宗教活動管理辦法」,於公文裡夾帶寺廟封爐的建議,第一時間便就引起許多金香業者抗議。只是環保單位面對陳情,都只會說他們沒有強制,只是「建議」,卻從來不檢視自己作為國家單位,隨便一紙公文的附件,就能鑄成嚴重誤會。又即使知道產生誤解,卻也從來不願意主動澄清,心態昭然若揭。

有一次在沙鹿某間宮廟,地方上的婆婆媽媽與我閒聊,說「政府為著環保,現在都不給燒金燒香」。這種具體感受與反應,絕對不是環保單位面對媒體時,假意沒有「強制」就可釐清。國家機器以公帑建立一套屬於官方視野的文化價值觀認知,取代民間社會原有知識系統,藉此盈實統治階級的政治籌碼,這當然是在建構統治者文化霸權、干預民俗。

尤其,環保單位不是只有進行思想改造上的「潛移默化」,也實質地不斷騷擾宮廟,一下子跑去廟裡傍著香爐檢測數據,一下子進行宮廟約談,甚至辦理所謂宗教座談會,卻只有「鼓勵禁香」「減燒」的單一觀點灌輸。實然之,由過去到現在,不僅從來沒有一位民俗學者被徵詢過專業意見,也從未獎勵民間信仰廟宇改善排風設備,協助研發良好精緻的焚燒金爐設施等等。相較於環保署時不時補助汰換運輸車輛、獎勵鍋爐改善等等,民俗社會被打壓最慘,豈不令人有薄此厚彼之感?改善風俗計畫的2.1億,如果拿來改進宮廟焚燒設備,恐怕都比拿來改造民俗還要有價值,環保單位諸多施政既缺乏文化脈絡理解,又強加覆蓋官方意識型態,自然讓民間底層社會感覺受到侵犯,引起強烈反彈。

比如,以米代金或以功代金政策,就是完全忽略民俗思維當中的香火觀。民間信仰焚燒金香,是長期以來漢人民間信仰重要的物質基礎,金、香、炮、燭、酒是建構祭祀文化的基礎元素,橫跨聲音、影像、氣味等知覺感受。使用這些物品,超自然意念就可以具象化,讓神明可觀、可觸、可驗、可想。人畢竟有他依憑的生物本性,有這些物質基礎,才能建構神靈想像,這絕對不是用「米」、「功」或「心」可以取代。縱然是其他宗教,也都必然要使用香與火,甚至也使用水、風、植物或符號,才能表現神的存在。

漢人民俗信仰觀認為,香火代表著靈力,有香火才有神,許多「神明會」甚至不需要有神像作為膜拜對象,只要有香爐就能形成信仰輪祀的網絡。幾百人、幾千人共同輪流祭祀香爐,這在民間社會都是稀鬆平常的事情。

有許多臺灣人的祖先是從中國漂洋過海來臺,移民們不見得會攜帶神尊,但為了延續香火不斷,就會使用香火袋,祭祀著象徵神明的香火,那麼就能到一個嶄新的地方,獲得神靈祝聖、開枝散葉。也就是說,香火通常不只代表神或靈力,更是社會發展、生命永續的象徵與反映。俗語說「萬年香火、萬代香煙」,除說明香火象徵人丁興旺,也具體表達出香火不能斷絕的深層民俗思維,這絕對無可替代。

除此之外,這幾年集中焚燒政策不斷發展擴張,只是具體方式也因缺乏文化脈絡,常令民間社會感到啼笑皆非。雖然環保署說明有請道士淨化鍋爐,但確實就是與焚燒垃圾的場所在同一個地方,有些縣市環保局甚至假意收了清明節用的金銀紙錢,卻連燒都不燒,根本就是把這些祭祀物當作垃圾看待。

更何況一個完整祭祀儀式,焚燒金銀紙其實不能與祭祀行為完全分割,比如民間信仰祭祀儀式中,在焚燒金銀紙錢後有個重要的舉動,稱作「gàn錢」,就是得拿著酒在化金後的金爐上面,澆灌水酒三圈,俗語說「gàn錢gàn乎圓,添丁發財大賺錢」,這種儀式結尾,是祭祀文化深層結構的一環,不可分割。如果非得集中焚燒金銀紙錢,gàn錢這個儀式就會消失,意義就不再圓滿。

根據林美容教授的討論,認為漢人民間信仰儀式當中有許多末端儀式,這些末端儀式經常展現著民俗思維當中的熱鬧觀、圓滿觀,有它不可忽略的重要地位,其實像許多祭祀儀式最後得放一串鞭炮,來做為整體儀式圓滿結束的意義,也是展現著如此核心意涵。從這點來看,都突顯現有集中焚燒制度其實相當不完善。

漢人民俗信仰觀認為,香火代表著靈力,有香火才有神。 圖/美聯社

是誰逼宮廟走上街頭?

缺乏對文化脈絡的深層理解,才會製造出許多不當的替代想像,再加上不斷惡意騷擾,自然使宮廟管理人有危機意識,進一步被逼迫走上街頭。宮廟在臺灣民間社會向來是生活文化非常重要的精神中心,從歷史發展來看,往往都是被逼迫到底線的時候,才會產生抵抗的力量,過去無論是抗清、抗日、抗威權,反核四、反六輕、反五輕等等,宮廟走上街頭,彰顯著底層社會最大的焦慮與無奈。

日常生活中迫切急需解決的汙染源那麼多,環保署真的有需要不顧民俗文化本質,刻意忽略民間社會自理、自律的可能性,不斷舉著假環保大旗,挑選最無傷大雅的民間信仰,透過粗暴的手段來操作政績嗎?

在現實生活中,燒金香與炮竹的傳統儀式隨著時代的進展與環保的呼籲,民間社會早就不斷的自我修正與改革。民俗信仰有它深層運作的內在邏輯,會隨著社會的變遷緩慢更迭,這不代表著民間社會沒有反省、對環境沒有關懷,更不意味著國家機器可以毫無忌諱地介入干預,施加各種文化干擾,任意變造與阻斷民間社會的自然發展。

民俗信仰有它深層運作的內在邏輯,會隨著社會的變遷緩慢更迭。 圖/歐新社

 

 

 

 

「爐可以減、香不可滅」 民俗專家:環保與傳統可兼顧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2553043?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2017-06-29 10:53聯合報 記者姜宜菁╱即時報導

艋舺龍山寺這幾年循序漸進減爐,現在只剩下一個主爐,民俗專家林春文指出,廟宇內必有天公爐、主神的爐,減爐並不會對神明不敬,也不會影響信仰,反而是「香」在佛教、道教與民間信仰都極為重視的「媒介」,象徵無形靈力的傳接與神靈的交會。

林春文香舉例,許多人因心情煩悶,打坐時點一炷香,香可以幫助心靜,然後產生助念,轉換心情後,原本的問題即不是問題,所以香不可以滅,大眾可以選擇焚好香,拒絕化學添加物,自然對身體健康的傷害就少。只是製香需要砍樹,對於環境不友善。

而神明遶境時,民眾喜愛燃放鞭炮迎接神明,燃放過後紅色的炮屑如紅地毯,且信眾認為,燃放越多,有來年越旺和對神明的敬意。以雲林縣北港朝天宮每年農曆3月19日的遶境,光是鞭炮的錢就破千萬元,如今環保署為了空氣品質問題,有意與廟宇溝通減少燃放,雲林縣西螺福興宮從去年起改用電子鞭炮,沒有煙硝味,但民眾聽起來有點不真實,

 

 

拜拜不能燒香金? 逾百宮廟將到總統府「進香」

2017-06-29 10:51聯合報 記者姜宜菁蔡維斌/即時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2553041

為減輕PM2.5空汙,政府有意對廟宇「封爐」,引發疑慮,雲林縣北港武德宮不滿政府以各種禁令手段,打壓傳統信仰,最近透過臉書「捍衛信仰守護香火大聯盟」串聯各地宮廟,將於下月23日到總統府陳情政府不應抓小放大、縱惡罰善,消滅信仰文化。

政府為改善PM2.5,矛頭也指向宗教界,禁止燒金、放鞭炮並進行監控管制,使得部分寺廟為響應政府環保政策,以掌聲代替鞭炮聲、燒香減量甚至封爐。

為不讓燒香拜拜被汙名化,北港武德宮今年初曾結合國內知名的製香廠推倡燒好香運動。武德宮主委林安樂表示,環保署資料顯示汽機車佔全國汙染總源3成以上,焚香燒金紙僅佔全國汙染總源0.3%,甚至學術界的調查資料也不在本土PM2.5來源的前98%成因之內,政府為何抓小放大、縱惡罰善,「機車是民生的必要,香金是信仰的必需」。

林安樂認為,政府以環保之名,漠視漢人文化,要大家拜拜香只點一支、燒金紙燒要罰錢,甚還提倡把金紙丟到垃圾焚化爐去燒,「讓鬼神去撿垃圾,極盡羞辱之事」,看來像是要減燒,實則將來是要「斷絕香火」不燒,讓人深感無奈。

雲林縣環保局長林長造則指出,環保署針對空汙問題多管齊下,並沒有要拿誰開刀之意,提倡減少焚香和封爐,也只是輔導和規勸並沒有強迫,最近環保局針對各大寺廟進行空氣品質調查,也只是研究,別無他意,政府絕對尊重各種信仰。

武德宮最近開始串連,已有包括嘉義新港奉天宮,嘉義市城隍廟等超過百座宮廟響應,將於下月23日到總統府表達訴求,林安樂表示,目前規畫以每廟一個陣頭為單位,預計超過10萬人參與,將在中正紀念堂集結後,遊行凱道四周及總統府,形成台灣宗教界的另類迎科,「政府禁香、我們進香」當天參加的人也會燃起手中的香,訴求守護香火,香火不能斷!

林安樂強調,這次「進香」以守護傳統信仰為號召,不分藍綠也不針對公部門或立場不同、意識型態不同的其他教徒,只是為捍衛傳統信仰文化而遶境祈福。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06924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