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這款ㄟ馬英九,悲 (二)
2009/03/25 11:48:21瀏覽247|回應0|推薦0

這款ㄟ馬英九,悲 ()

  • 2009-03-25

  • 【黃創夏】

「馬總統」所考慮的只有一個,「馬總統」該怎樣「領導」台灣脫離對立,不是要為了「馬英九」去刻意討好五四四萬沒投他的人,而是要「領導」台灣走出對立夢魘,這是「馬總統」的責任,而不是為了競選連任的算計。 

處罰郭冠英之後呢?

沒錯!郭冠英這傢伙真是可惡,大言不慚,言辭惡劣,犯後態度更囂狂。

對的!台灣最敏感的族群神經線不該被挑動,觸犯眾怒就該受到懲罰。

 

對於郭冠英這傢伙,不論是被「免職」,或是因此白忙了二十三年公務生涯,可能落到退休金一毛都拿不到,都不值得同情。

正如他在接受《中天》電視台專訪所言,退一萬步講,他都可以宣稱他的「言論自由」。

 

郭冠英卻忘了,民主國度下,「權利」與「義務」需並存,他有發言的自由,但是,他也必需去承擔起身為國家公務員,就算只是一個中央科長層次的九職等,都有公務員之義務要承擔。

 

身為公務員,違背了公務員的義務,郭冠英沒有資格去喊冤。

但是,台灣的政客也沒有資格,把「族群割裂」這樣的重擔,全部交給郭冠英一個小小的公務員去承擔。也是「太超過」了。

 

有太多似是而非的觀點,正是政客的遁逃所。

首先,不要扯太多的什麼「外交工作代表國家」,郭冠英的文章,是在三年前所刊登的,那個時候,他只是新聞局電影處的一個秘書,並不是駐加拿大的新聞組代組長。犯錯的時候,郭冠英就是新聞局裡的一個審查電影尺度的小秘書,為了打擊郭冠英,拉拉扯扯,管碧玲是刻意在扭曲事實。

 

一個小小的新聞局秘書,寫的文章是在三年前,當年的閣揆謝長廷要不要負連帶的政治責任呢?

管碧玲等人的刻意混淆時空,為什麼?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其次,台灣部落格,據統計約有六百萬個,每日點閱率能超過一千人次的,就已經是鱗毛鳳角,排行在99%以上。郭冠英以「范蘭欽」之名登載文章的《大眾時代》,雖稍有名氣,但是,點閱率與知名度,都不是頂尖,點閱率也不易一日破千

 

這樣的部落格,寫在其中的文章,真有這麼大的影響力與殺傷力嗎?坦白說,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官方網站,那些網路憤青的留言,比郭冠英更激烈、更敵視與挑撥族群,而且看到的人更多之留言文章,比比皆是。

 

為什麼專門針對郭冠英?一個小小的九職等公務員罷了。幕後的真相,還是民進黨部分人刻意的政治鬥爭鋪陳罷了。

 

因為,《大眾時代》是馬英九的老友,前國民黨文傳會主委、馬英九選舉時的發言人楊渡(也是蘇俊賓的前老闆),在他考慮要離開時報集團時所創辦的一個網站。

 

後來,楊渡被馬英九力邀加入團隊,沒有心力再經營這網站,這個網站就此成了「無主物」,逐漸發展成一些寫手的自由平台,成了一些寫手的自由空間

 

民進黨的打手,故意扭曲這個網路上的自由特性,鎖定《大眾時代》,說穿了,就是想要在其中,挑出雞蛋裡的骨頭,以便東拉西扯,硬栽給楊渡、為難蘇俊賓,最好能因此扯到馬英九

 

理解《大眾時代》的創設背景與後來演變,就可以理解為什麼管碧玲等人會鎖定這麼一個瀏覽與點閱率都不高的網站,碧玲舞劍,意在英九

 

從這裡,才能去理解謝長廷一夥人的「雙重標準」,為什麼過去對莊國榮的言辭輕輕放下,為什麼身為新聞局長的姚文智與謝志偉曾有之殺氣騰騰之作為視若無睹;為什麼選舉期間,謝陣營的文宣內容,一點都不輸於范蘭欽。

 

更何況,網路在不論藍與綠執政下之官方思維裡,根本還不是媒體,根本說不上是「公然發言」。

 

也要從這樣的背景才能理解,為什麼一個小小的九職等,要處理起來,條理應該很清楚,行政部門卻像是心中有鬼般,瞻前顧後,歹戲演了十二天。

 

因為,言未必全正、理未必全直啊!

沒錯,處分郭冠英這樣的小官,哪需要顧忌。但是,蘇俊賓這個「血統不夠藍」的後生,總要面對一些正為郭冠英鼓掌的深藍啊。更何況,馬英九曾經為莊國榮出面說項,卻要痛打「自己人」,怎能自圓其說呢?「停職」避避風頭吧。

 

這就是當下的台灣,沒有是非、沒有了準則,郭冠英活該,當兵有言:「不打勤、不打懶、專打不長眼」,郭冠英沒有「體會」蘇俊賓的為難,到了加拿大還要夸夸其言,讓蘇俊賓下不了台了,才會有四個小時連開兩次考績會的破記錄

 

只為了一個小小的九職等,搞到天下亂了套,大炮打小鳥的荒謬,盡在此矣。

 

經過了這一次歹戲,台灣的族群割裂會因此終止嗎?別傻了。更多的荒謬,正要暖身,等在五二○的那一天,繼續藉題發揮呢‧‧‧

沉默與鄉愿的社會群眾、懦弱的執政當局、別有居心的在野者、恐天下不亂的部分電視台‧‧‧都仍會是幫凶!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278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