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家重大政策 不宜倉卒推出
2009/03/24 12:44:50瀏覽280|回應0|推薦1

國家重大政策 不宜倉卒推出

·          2009-03-24 

·          中國時報

·          【本報訊】

     

最近一兩周,行政院內部非常忙碌,也有些不和諧; 這都與行政院長在立法院的答詢有關。

     

先是十七日劉揆宣布要在明年實施國中小全面免費營養午餐。事後記者去問教育部,相關官員卻表示尚無規畫,而且所需經費不貲,言下不表贊同。該部同仁甚至調閱立院錄影帶,希望能了解閣揆的發言是否有解釋空間。接著十九日行政院新聞局長蘇俊賓再向媒體表示,免費營養午餐的政策不會跳票,因為那是院長答覆立委質詢的承諾。行政院似乎擔心,開出去的支票若是打折扣,就折損了院長的威信。此外,行政院高層也放話,對教育部官員的消極態度表示不滿。看來,儘管教育部與全國教師會都對全面免費營養午餐有所批評,但既然行政院祭出了「院長威信」的大旗,除非鄭部長賭上烏紗帽,否則所有的政策討論都難以繼續。

     

但是,劉院長最近宣布的重大政策不只營養午餐一端,如果凡事都拿官階威信來鎮壓,當然也不是正辦。舉例而言,一個月前劉院長宣布要開辦全民老年照護保險。儘管台大社福學者提出諸多質疑,也舉日本經驗陳述台灣事前準備恐怕不足,而保費結構還沒討論、地方照護網也還粗疏不堪,但劉院長宣布就宣布了;即使主管部會心裡有一百個不滿,也只好口徑一致,對外不敢有異音。

     

日前劉院長又宣布將在近期公布六大新興產業的推動方案,而且每周一案,似乎是一切照劇本推出。但是,跑行政院各部會的記者卻發現,有不少產業其主管部會根本還沒有規畫草案與方向,只因為院長在立法院先講了,只好在內部拚命趕工加強;即使計畫粗糙,也不能折損院長訓令的權威。就這樣,營養午餐、老年照護保險、六大產業策略,都是閣揆在立委質詢之下匆促提出,部會不明就裡、預算來源不明、規畫準備不周、社會欠缺共識,甚至連主管部會行政人員都還要看錄影帶才知原委。難道涉及數百億甚至千億的重大政策,都不需要討論、規畫、辯論、溝通了嗎?

     

我們回到免費營養午餐一事,就可以更清楚問題的癥結。全台灣中小學免費營養午餐,每年據估計需要預算一百七十多億,數額不可謂不大。這麼大的預算支出,當然要先評估效益,而後才能提出。所謂效益,一般而言包括兩個層面。就消極面而言,人民要問:這樣的支出是否必要。如果對貧戶與中低收入戶提供免費午餐,當然有其必要性。但是,對於郭台銘、蔡萬才等人的孫子女而言,就完全沒有必要提供營養午餐。因此,午餐是否要全面免費,絕對是該討論的課題。在實務上,要在執行層次做到排富並沒有什麼困難,而如此做才能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理想。畢竟,對國民提供免費義務教育的原始目的,是為了實踐立足點平等的社會公平理想,而不是為了政治人物的政見或威信。

     

就積極面而言,每一筆預算支出都是來自人民的納稅錢,故政策推動當然要顧及急迫性。許多家長與教師團體均指出,與其每年花一百多億去推免費營養午餐,不妨考慮十二年國教、五歲免費入學等更有迫切性的教育支出。不只如此,在此金融海嘯、百業蕭條的時刻,國家建設與失業救濟的支出已然吃緊,也沒有必要現在去推全面免費午餐,進而排擠了其他更重要的支出預算。這種種面向都是可以考慮、值得考慮的問題,而行政院的政策,也該在充分討論之後才端出。現在的情況,似乎是閣揆先宣布、部會再議決;首長威信優先、政策討論殿後。這樣下去,怎麼不叫人憂心忡忡呢?

     

總之,政府的威信是靠政績贏得,而不是靠強勢貫徹錯誤政策而展現。國民黨在國會擁有絕大多數席次,劉揆強推任何即興宣示的政策,恐怕在野黨也擋不住。但是正因為有國會優勢國民黨才該更珍惜才是。國家福祉與官員威信之間,總該有個輕重分辨吧?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2777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