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319 信者恆信疑更疑
2009/03/19 08:21:12瀏覽325|回應0|推薦1

319 信者恆信疑更疑

·          2009-03-19

·          【張平吾】

 

何一個國家,當正副元首同遭槍擊,必然屬於國家非常重大且緊急的危機事件,追求槍擊事件真相,讓社會正義實現,相信是歷史學家所樂見,也是全國同胞心中久存的夢想。然而三一九槍擊事件發生至今已屆五周年,它卻像是一個落入黑洞的謎,只能裹著福爾摩沙百姓虛幻的好奇心。

 

五年來,除了檢、警、調機關針對槍擊事件的刑事犯罪責任全力偵辦之外,也經過立法院兩屆「三一九槍擊事件真相調查委員會」窮追不捨的追查。雖然真相是建立在事實與證據之上,才能禁得起歷史、法治及科學檢驗與社會公評,但來自犯罪者或被害者本人道德良心的贖罪,難道就不是真相。

 

此事件讓人百思不解的是,為什麼被害事件的當事人「不願意」了解事件真相,且竭盡全力杯葛?為什麼當時行政院訂定「三一九槍擊事件真相調查特別委員會條例行使調查權協調聯繫要點」,對協調聯繫要點的內容卻是採取全面杯葛態度,要求所有行政官員對調查委員會約詢要求「應予拒絕」、調閱文件要求「應予拒絕」、調查或勘驗要求「應予拒絕」…等十餘項拒絕調查事項,力阻真調會的調查?

 

而為什麼連身在綠營的前副總統呂秀蓮及謝長廷先生都希望槍擊案重啟調查?事件本身的神祕性及作為選舉的操作性,使整體事件的發展朝著信者恆信疑更疑的兩極化發展,也使國家陷入藍綠對立與族群衝突的窘境。

 

真調會調查結論提出許多待釐清問題:三一九槍擊案扣案鉛彈頭刑事局早已確知非唐守義集團所製造;一槍兩彈之裝彈容忍度有問題;從陳義雄屍斑、屍僵程度及漁網蚵繩及時間等的科學推論,顯示並非意外落水及自殺……等等。

 

以陳義雄之死為例,刑事局及法務部專案或結案報告中均載明,係「生前落水」及「落水四至六小時後被人發現」;而石平法醫鑑定報告中卻記載「有屍斑於背」及「呈重度僵直」。依真調會調查結果發現,當時安平港風平浪靜,陳義雄被人發現時係面朝下、背朝上,根本不可能產生「屍斑於背」現象。

 

況且如果僅落水四至六小時,身體應未「重度僵直」,因身體在死後十二至十六小時之後,才會形成「重度僵直」現象。

 

 

如果說,陳義雄係遭人謀殺,於謀殺後,「面朝上停屍」八至十小時,在背部已呈「屍斑」現象之後,才被棄屍於安平港,應是合理的科學推論。

 

至於漁網係陳義雄自備之說更屬無稽,因漁網裹住屍體方式,完全不符合「撒網不慎落水」應有的現象,某位法醫事後私下證言,漁網是為了打撈屍體方便所為。況且在陳義雄家裡並無查獲遺書、黃夾克上衣及相關槍彈等證物,熱區現場也無人親見陳義雄行凶。

 

另國安人員及相關特勤警衛之安全作為更是漏洞百出,事先未能妥適處理危安預警情資,隨扈警衛部署亦不符安全編組及標準作業原則。在槍擊事件發生後,復反應遲鈍,處置失措,指揮系統失靈,步驟紊亂,錯失應變契機。

 

國際鑑識專家李昌鈺博士在槍擊事件真相調查過程中,處理結果雖然毀譽參半但他以科學專業觀點,提出相關疑問:真正暗殺對象是誰?犯罪真正動機是什麼?誰能在此一事件中獲得好處?等方向查起,可惜聽懂他的話的人少之又少。

 

整個暗殺事件的神祕性與撲朔迷離,導致國人信者恆信,疑者更疑,藍綠朝野嚴重對立,統治者又無法有效修補裂縫,造成國政不行,相關政務陷於空轉的死胡同。筆者認為,如果此一事件能從科學、客觀、不預設立場方向重啟調查,同時呼籲相關人員及被害者能挺身而出,為追求歷史真相而努力,事實真相仍然可待。

(作者為銘傳大學安全管理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第二屆真調會委員)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2759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