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密西根州的鍾斯決定捐腎給陌生人時,從沒想過會引發捐腎「救命」連鎖效應。他2007年捐腎給鳳凰城一名婦人,婦人的丈夫感激之餘也捐腎給另一陌生人,一年下來,共有10名病患獲得新腎。
主導連鎖捐腎行動的俄亥俄州托雷多大學器官移植醫師李斯說,這種活體器捐連鎖效應,可增加腎臟移植數量,讓病患找到較適合器官,減少昂貴洗腎支出。 李斯創立「配對捐贈聯盟」,策畫由鍾斯開頭的連鎖捐腎行動。30歲的鍾斯從報導中得知有個男子捐腎給陌生人,也想效法。他先與紐約州水牛城器官移植中心合作,但沒有配對成功。後來他找上李斯。李斯父親是電腦程式設計師,研發出器捐配對軟體,李斯則據以設計出一套複雜的活體器捐配對系統,配對結果顯示鍾斯的腎適合捐給亞利桑納州53歲婦人芭布.布內爾。她的丈夫想捐腎給她,卻不適合。鍾斯不顧妻子梅根勸說,帶著梅根飛到亞利桑納州做測試。梅根見到布內爾後,不再反對丈夫捐腎。
布內爾的丈夫後來心懷感激,也捐出腎。李斯相信布內爾的丈夫是全球第一位「過橋」捐贈者,意味他是在親人獲捐腎之後才捐腎。通常配對捐腎是同時進行,同意捐腎的親人捐腎給陌生人,用來交換陌生人捐給他們親人的腎,以免同意捐贈者後悔不捐了。
布內爾的丈夫一周後飛到托雷多,把腎捐給32歲的安琪.海克曼,海克曼的母親則把一個腎捐給俄州哥倫布一名婦人,這名婦人的女兒成為第四個捐贈者。接下來有兩對夫妻、一對兄弟姊妹、一對父母和兩個朋友完成捐腎。最後一個手術在去年3月完成,托雷多一名60歲婦人接受巴爾的摩一名捐贈者的腎。 【2009/03/13 聯合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