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解決農地濫建問題,執政黨須拿出氣魄! 找回宜蘭的好客與熱情 宜蘭農家子弟你能不生氣嗎?嚴格控管假農舍 非法民宿
2015/03/25 15:39:44瀏覽1235|回應1|推薦3

 

張瑞昌專欄-田中央在東京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14000492-260109

媒體讚譽他是躍上日本建築界最高聖殿的台灣第一人,但我問黃聲遠:「怎麼看這趟東京行?」時,這位長年在蘭陽平原耕耘的建築師,卻以一種沉穩、平靜的口吻回答。「我不覺得此行會改變什麼,也許更寬廣的視野能早一點想到,但也逃不掉早就該熟練的技術。不過,我仍然會很安心的回家,用原來的腳步繼續做事吧!」

黃聲遠建築師耕耘蘭陽

6月下旬,在前往義大利米蘭世博的途中,穿著短褲、汗衫,踩著夾腳拖的黃聲遠和我聊起他7月上旬預定的東京行,語氣充滿興奮和期待。「宜蘭真是一個適合生活、工作的好地方,那也是建築與環境融合的好場所。」他還不忘跟我推薦礁溪龍潭村的天然湧泉是人間極品,而那是他每天都會去報到的泳池。

那趟旅行,52歲的黃聲遠一路拍照,像個好奇寶寶,不斷地發問,而且思考的面向總是和一般人不一樣。譬如,當我讚嘆大教堂廣場的寬闊氣派時,他想的是文藝復興時代的下水道工程是怎麼做的?他因而自嘲三句不離建築本行,就如同他聊負笈耶魯最難忘的記憶,竟是抱著評圖作業,走過大雪紛飛的校園,伴隨著深夜時分偶爾傳來的槍聲。

我對黃聲遠最初的印象是他保有一顆赤子之心,而且不吝於給年輕人機會。7月初,黃聲遠一返台,旋即飛東京,與他口中年輕優秀的團隊─田中央工作群(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會合,在「TOTO Gallery‧Ma」(間美術館)進行一場為期2個月的國際展覽。

「間美術館」成立於1985年,這是由日本衛浴設備大廠TOTO所經營的建築與設計舞台。「間」一字取自日本人對人間、時間、空間交互牽連的獨特概念,過去包括安藤忠雄、伊東豊雄、妹島和世、隈研吾、藤本壯介等日本重量級建築師,都曾在這裡策展、演講,有的甚至從此成名、邁向頂尖。

經由間美術館辦展的「認證」,彷彿是成為大師的必經之路。尤其今年是「間」展覽30周年,黃聲遠能獲邀在一年四季中最重要的夏季場次擔綱主角,顯見日本建築界對他的重視。

然而,日本建築界為何挑選黃聲遠呢?除了近作雲門淡水新家之外,田中央的作品幾乎都是在宜蘭境內,如幾米廣場、櫻花陵園、新護城河、宜蘭美術館、丟丟噹森林、員山機堡地景博物館等,以及去年拿下遠東建築獎的羅東文化工場。對田中央而言,他們既生活在宜蘭,也工作在宜蘭,與宜蘭這塊土地緊密黏合。

日盼帶給震後重建力量

一個宜蘭在地建築團隊之所以受到日本建築界的青睞,必然有其理由。邀展的TOTO文化推進部資深代表遠藤信行,跟台灣媒體說:「我希望這個展覽能帶給更多日本人力量,尤其是311東日本大地震後重建區的人們。」

期盼對311東日本大地震重建區帶來啟示,無疑是遠藤力邀黃聲遠到東京策展的關鍵,或者說,黃聲遠與田中央的「宜蘭經驗」是遠藤認為日本建築界此刻需要的島嶼洗禮,如同他受訪所言,停留在一個地方,即使政治環境改變,也不離不棄,「經過20年發現很多東西就這樣聯繫起來了。」

我問黃聲遠,有沒有想過要做海外的案子,參加具有指標性公共建築的國際競圖?即使大陸名校邀他去建築系講學,或是參與重大建案的設計,他一概搖頭婉拒,問他為什麼,黃聲遠淡淡地說,「因為不想離開宜蘭」。

在東京六本木的旅館裡,黃聲遠親繪了一張台灣造型的卡片,並且寫下一段文字:「逐漸明白…自由,是一種進行式,是讓每一個人都能健康、平安地把自己的日子過好。然後,還能和喜歡的人互相扶持,直到很遠的地方。」

這也是他在義大利旅行時告訴我的心情。而宜蘭這個地方,不僅讓一個來自台北公教家庭的外省囝仔有了歸宿感,甚至還將他安身立命之所在的山海土水搬到東京的建築聖堂。

「每次躍入泳池運動的獨自思考裡,你最常想的是什麼?」我這麼問。黃聲遠的回答很有禪意,「水,是宜蘭的靈魂,溫柔、脆弱、留白,但集結起來力大無窮…」(中國時報)

校正編輯:許凱婷

 

6縣市違法農舍 下月稽查

2015-07-14 03:00:52 聯合報 記者侯俐安、陳乃綾/台北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054167

內政部最快今天預告新版「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明定農舍興建及購買的農民資格,須有從事農業生產之實,以杜絕非農民蓋農舍、炒作農地價格,最快下月上路。

近十年國內興建的農舍,超過六成起造人非農民,在田間「種」起豪華農舍,開餐廳、民宿,也墊高農地價格。內政部長陳威仁表示,新版辦法這一、兩天預告後,民眾可透過陳情書向內政部表示意見,農委會也會在各地舉辦公聽會。

新版辦法明訂,農舍起造人、購買農舍承受人,必須是農民;不具備農民資格,不可興建及買農舍,但「繼承」不在此限。現行農業發展條例雖對「農民」的定義是「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自然人」,但本次修法進一步將農民資格明確定義為投保農保或投保健保第三類(畜牧、漁業業者)。

至於既有農舍違規情事,農委會、內政部今也將召開「農舍聯合稽查小組」會議。農委會水保處副處長林長立表示,今年稽查鎖定宜蘭、桃園、雲林、南投、苗栗、屏東等六大縣市,八月初啟動稽查。

 

 

 

農舍修法對嗆 農團踢爆「假農民」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25000310-260106

農舍修法對嗆 農團踢爆「假農民」

守護宜蘭工作坊發起人李寶蓮(左)24日與老農、學者,闡述土地的重要性,強調可以種田的地不能再消失。(鄧博仁攝)

 

農委會和內政部上周預告修改《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昨支持和反對者動員表達訴求,支持農民高舉「農地農用」旗幟,挺修法、護良田;反對農民則到內政部抗議,揚言不停止修法要到農委會「兵戎相見」,雙方隔空交火。農團踢爆,帶頭抗議者真實身分是不動產業者,根本是「假農民」。

「堅持農地農用,拒絕黑箱施壓!」台灣農村陣線、守護宜蘭工作坊等10多個公民團體,昨召開記者會提出4大訴求,並播放6分鐘紀錄片,宜蘭三星農友簡桂賢說,台灣完整農田已很少了,到處都是農舍,房子旁邊的農地因為日照不足都歉收,水質被汙染,代耕業者無法大面積採收,機器動不動碰到農舍就須轉彎。

「特定農業區是台灣的保命田!」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指出,現在修法其實已經太遲,5年前監察院就已糾正過農舍亂象,因為台灣只剩44萬公頃的農地來保命,維持全台的糧食自給率,但農舍卻都蓋在特定農業區,造成農地破碎、汙染,令人心痛。

徐世榮表示,現在很多立委以政府修法侵害到私人土地財產權為反對理由,但他強調全國非都市土地都已被列管,因此土地管制沒有侵害到農民權益及財產權,投資者不該用煽動語言恐嚇農民,修法土地財產會被侵害。

至於批評農舍修法會讓農地價格下跌,也遭台灣農村陣線打臉「危言聳聽」,且踢爆昨帶頭到內政部抗議的「農民」 邱錫奎,真實身分是坐擁四甲多農地「磐石不動產建設集團負責人」、「中華民國不動產仲介經紀商業同業公會副理事長 」。農團呼籲全民別被矇蔽,政府應挺直腰桿,盡速修法公告。(中國時報)

 

宜蘭農舍從嚴核照?3個月掛零 議長轟

2015-07-07 03:09:41 聯合報 記者王燕華/宜蘭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6656/1039418

宜蘭縣政府以加嚴的新辦法審查農民資格及核發農舍建照,上路近3個月,核件數仍掛零,議長陳文昌昨天痛批「技術官僚僵化」,中華民國促進農業農地發展協會盼依中央標準審查;縣長林聰賢說,已要求最慢24天內審議完成。

農業處副處長康立和說,新辦法是為落實農地農用,為良田大量流失止血,新申請案很多要補正,且要現勘、實質審查,舊案也要稽查,工作負荷量大。新法上路後,確實還沒通過任何1件申請案,但會加快審查速度。

縣議會昨天召開臨時會,議長陳文昌說,他收到兩件有關興建農舍的陳情案,4月恢復審查至今,縣府都未告知當事人是否須補件或要會勘,如同石沉大海,讓人民充滿不確定感,縣府主管應有擔當和魄力,為人民解決事情。

副議長林棋山批評,日前童玩節開幕,林聰賢致詞時感謝很多人,就是沒有感謝縣議會,林聰賢已陷入「賴清德」迷思,舉凡鐵路東移、濕地、農舍等議題,縣府完全不尊重議會與民意。

此外,中華民國促進農業農地發展協會宜蘭區分會執行長邱錫奎,昨天帶領幾位會員拜訪林棋山、縣議員黃定和、國民黨立委參選人李志鏞等人。

邱錫奎說,縣內各農會農地、農舍放款案件,最少占37%,多則超過六成,縣府訂定《興建農舍申請人資格及農舍建築審查辦法》,執意依新法行事,已造成農地價格崩盤,恐怕造成基層農會金融風暴,盼議會要求縣府廢除新辦法。

黃定和批縣府放任農民自生自滅,呼籲「回頭是岸」;林棋山說,這是全國性政策,縣府應參考中央現行法規,和地方討論,找出對宜蘭傷害降到最低,農民可接受的辦法。

林聰賢說,審查作業配套沒做好,會讓申請人覺得很困擾,要求農政部門專案輔導,申請案件需補件,3天內通知,24天內完成審議。

 

聯合/解決農地濫建問題,執政黨須拿出氣魄!

2015-06-08 01:46:4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http://udn.com/news/story/7338/952214-聯合/解決農地濫建問題,執政黨須拿出氣魄!

全台農地濫建農舍,成了農村的特殊景觀,這些農舍多半不是農民的居所,而是非農民的度假別墅。在農舍濫建嚴重的桃園、宜蘭,農地四分五裂、慘不忍睹,直如平地版的《看見台灣》。農委會最近本欲藉重新界定農民定義的辦法加以規範,但因少數一兩位立委叫囂反對,行政院馬上就龜縮退讓,有如一個失去方向感的顢頇團隊。以下,我們分三方面剖析此事:土地管制、立委干預、執政氣魄。

農地管制是國家土地管制的一環,全世界各國都有類似法規,台灣並不特殊。各國之所以對土地使用分區都有「都市計劃法」、「區域計劃法」、「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則」之類的法規,乃是因為「土地」之特殊性。土地具有整體性、鄰接性、永續性等三項特質,因此,各國不得不以中央法規統一管理。所謂整體性,意指國家有一定的森林、水源、農田、工業用地比例,不可能放任地方或私人為一己、一隅之利摧殘全國土地資源。所謂鄰接性,意指工業、住宅、商業、森林各區,有彼此的交互影響,不能放任其互相衝突、彼此為害。所謂永續性,意指伐林、建屋對土地使用造成難以回復之影響,故必須以永續觀點審慎為之。總之,土地管制是任何執政者基於對國家永續經營之尊重所必須要做的工作。

台灣農地上准許讓農民建農舍,始自十幾年前修改的「農業發展條例」。這個條例修改迄今十餘年,逐漸形成「良田上種房」的怪現象。如今,農委會所想做的,只是訂定農民的定義:或者領有農保、或者可以認定實際務農、或者第三類健保。

這三個條件合情合理,尤其「實際務農」一項,絕對足以彌補其他兩項農民認定之疏漏。最重要的是,農委會所要修改的,並不是需要立法院三讀通過的法律,而只是一則「興建農舍辦法」的行政命令。如果行政部會修改行政規定也要受到少數立委要脅,那麼行政、立法的分際將蕩然無存。

如前所述,國家對土地的管制是整體的,是有永續使命的,甚至是比汙染防治更有急迫性的。如《看見台灣》所拍攝的河川汙染還可以復育,但是良田上所興建的一幢幢水泥屋舍,卻是難以還原的破壞印記。令人遺憾的是,即使是這樣合情合理合法、對台灣永續發展有利的行政作為,行政院竟然無法硬起肩膀,卻仍要受少數短視徇私立委的要脅;而農委會主委也竟不敢堅持,而以「事緩則圓」的虛偽理由自行撤退。如今,由於不確定未來發展,各地紛紛「搶建」農舍,弄得農地破壞情況竟然比原來還要糟糕。部會首長如此沒有擔當,不但傷害了台灣,更為執政黨留下了難以洗刷的汙名。

這整件農地農舍風波中受傷最重的,其實就是畏縮懼戰、看不到任何理想與鬥志的執政團隊。事實上,堅決反對農委會新辦法的立委只有兩人,

一是國民黨、一是民進黨。細看這兩名立委的背景,或者形象不佳、或與上屆民進黨總統大選爭議之豪華農舍有明顯關連,皆非理直氣壯。如果執政黨真為台灣的永續發展設想,那麼無妨為農舍濫建問題放手一搏,其實可以爭回不少民心。

它既與土地公平正義相關、又涉及諸多開發地農地保護的社運;它既有綠營總統競選總幹事蘇嘉全的相關爭議,又有永續環境的道德正當性。這樣一個易於發揮的好題材,內閣居然也能被操作成這般裡外不是人;執政團隊孱弱至斯,如何奢談政權保衛的豪情與氣勢?

農地農舍事件若竟這樣草草結束,把一個對永續台灣有利、對農業保育有助、對國土規劃必要、有助改善社會不公,而只有極少數炒作者反對的改革案,因行政院怯於得罪立委而虎頭蛇尾地草草收場,將令人民齒冷。藍軍二○一六大選怯戰的窘境目前已跌到谷底,執政黨還有什麼得失可以計較;還不如堅持土地永續的理想,做出一番讓人民眼睛一亮的績業,也為慘不忍睹的選情撥雲見日。執政者努力未必能得到選票,但是不努力是絕對得不到選票的!

 

聯晚/農地改革 又見政治算計

2015-06-04 14:56:27 聯合晚報 午後熱評

   

http://udn.com/news/story/7338/945413

為解決農舍亂象,農委會和內政部推出新版「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明定農地農用,農民才能興建農舍,轉移對象也必須是農民;新辦法原本行政院公告即可實施,卻遭立委反對而暫緩。雖然行政院昨天稍晚改口是要「溝通」,不是「暫緩」,但「延後上路」是事實。

明年初立委、總統大選在即,在政治算計下,重大農地政策演出「暫緩」劇,讓人不禁懷疑農地改革,政府是「玩假的」。

走一趟宜蘭,鄉間隨處可見豪華農舍,其中更有許多公開經營的民宿、餐廳,農地是否農用,大家心知肚明。類似農舍亂象不僅出現在宜蘭,花蓮、新竹、苗栗、南投到高雄屏東到處都有,台灣農地價格炒到幾乎是全世界最貴,青年人即使有心返鄉耕種,也買不起農地,「農為國本」早淪為口號。

新版「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5月8日送出農委會到內政部,內政部也召開法規會通過,並在5月26日在農委會水保局召開公聽會,但之後就沒有下文。接著傳出立委直接找行政院要求暫緩,原本可望過關的新辦法,在政治壓力和選舉考量下可能無疾而終。

正如農民團體所言,農地農用根本不需配套,農地不農用才需要擬定配套,新版「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只是明確定義農民資格身分,限制農舍移轉只能移轉給農民,對真正務農的農民沒有影響,立委的反彈,真是為了農民,還是農地利益,不言自明。

如今的看守內閣僅剩不到一年任期,不會因為討好少部分既得利益者就扭轉頹勢,在明年選舉開出紅盤;不如放棄選票和政治算計,認真做點對對台灣農業有益的事,至少未來課本講起這段歷史,會感謝毛內閣真正為台灣土地做了件好事。

 

 

 

禁「種農舍」暫緩 學界疾呼不可

2015-06-05 02:44:02 聯合報 記者林宛諭、陳皓嬿/連線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46926

「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修正案引發討論,中華農業教育學會理事長、明道大學教授陳世雄昨天號召學界和農民,響應農委會前主委彭作奎立即修正的主張,因為錯誤的農業政策十年來已讓三分之一農地消失,政府不能一錯再錯,讓台灣農業沒有明天。

農委會有意修正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規定真正農民才能興建、買賣農舍,杜絕人為炒作農地。行政院表示將暫緩推行,彭作奎大聲疾呼不可拖延修法。

由於「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修正尚無法立即通過,農團憂心現苗栗、屏東申請建造農舍案子暴增,恐毀更多良田。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昨晚表示,修法未過前,地方政府有權責決定是否暫停發放農舍建造許可,且應嚴審申請資格,看是否真有務農需求而非炒地皮。

陳世雄說,自從「農業發展條例」修法開放農地自由買賣,面積「兩分半(零點二五公頃)」以上的農地就能蓋農舍,財團、建商十幾年來從宜蘭開始炒作農地,蓋了大批「假農舍」別墅,接著轉戰苗栗,最近甚至到彰化的農地也「種」出農舍,農地價格飆高對農民而言並不是福氣。

陳世雄認為,政府一連串錯誤的農地、休耕和用水等農業政策,嚴重傷害台灣農業。任由財團炒作農地,未來農民會買不起農地。想租地耕作,又因現行半公頃休耕一期(半年)可獲補助四萬五千元,若不付出更高的租金,如何租得到地?更麻煩的,別墅型假農舍排出的生活廢水會汙染農田,破壞灌溉系統。

根據農業金融局調查,全台蓋最多農舍的前五大縣市為宜蘭、南投、新竹、花蓮和苗栗,其中貸款約一百卅七億元,有九成是用來自住,一成則是投資,而申請貸款的人當中,有六成八都是不具農保第三類保險的非農民。

 

 

 

首季成交額減半 農地交易急凍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7000524-260110

 

近兩年農地成交件數變化最大地區表

近兩年農地成交件數變化最大地區表

 

中央與地方政府紛祭農地農舍交易管控政策,嚴禁炒作,農地買盤急凍。據內政部成交資料,今年首季全台農地成交件數較去年同期衰退3成7,總成交金額286億元更大幅滑落5成2。可是今年前4月網路農地待售量卻年增7成。房仲研調單位研判,未來市場游資可能重回都會區布局中古屋。

內政部實價登錄資料統計,今年首季全台農地成交件數僅5068件,比去年8071件大幅衰退3成7,與去年第4季相比,更少了4成6。總成交金額掉更多,去年第1季還有599.6億元,今年首季只剩下286.4億元,年減5成2。

農地交易轉冷,但依據永慶房仲網今年1到4月釋出物件量,農地釋出量卻比去年同期暴增7成,顯示想拋售的人很多。永慶房產集團研發中心經理黃舒衛表示,如果未來開發限制定案,將使農地求售無門,「農地價格一定會大跌!」

近年因航空城題材,農地被大肆炒作的桃園,首季交易年減件數也最多。整整3個月不到300件,較去年大幅減少7成。金額也從過去百億,下殺8成剩下不到32億元。澎湖件數雖少,但季減6成9,變化幅度最大。除此之外,台中市、宜蘭市、新竹縣市、苗栗縣也都出現腰斬現象,買氣降溫態勢相當明確。

黃舒衛分析,像過去建商長期布局桃園農地,讓「清水變雞湯」,未來可能會變回「清水還是清水」。但市場游資還是很多,該單位研判將回流都會區,「可能布局捷運沿線、優質中古屋,支撐這些產品房價。」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住任徐佳馨認為,農舍炒作未必斷絕,未來可能衍生買方「借名(農民)登記」與「資材室增建」來規避政策。且農委會新政策還要進立法院,在角力下,能否依目前規畫全數通過未定。

對於炒作資金可能重回都會區,淡江大學產經系教授莊孟翰持不同意見,「現在房地產已沒有多大利潤,未必一定要投入啦,這些資金可能跑去股票或海外啊!」農地交易趨冷是好事,回歸正常可確保國內糧食來源穩定。

 

 

新聞眼/休耕政策變變變 老農怨政府

2015-05-26 02:55:55 聯合報 本報記者謝龍田

   

http://udn.com/news/story/8145/925333-新聞眼/休耕政策變變變-老農怨政府

「馬英九總統仇視農民」的聲浪在東海岸農村高漲,是農業政策錯誤?抑或農民想太多?農業官員沒有深入農村及沒有同理心,應是關鍵!

東海岸美麗,農民根本無暇欣賞!對種了一輩子田的老農而言,「顧肚子」、安享晚年才重要。隨著東部人口大量外流,老農不能含飴弄孫也罷,連讓基本生活「稍微好過一點」的休耕補助都一砍再砍,不怪政府、總統,怪誰?

東海岸曾是台灣保身立命的米倉之一,早年政府實施休耕就是要以補助讓良田得以保存,方便復耕。台灣加入WTO等時代變遷,讓政府政策轉彎,原本挹注在農業的微薄預算更薄了,視休耕補助為另類養老金的老農成了犧牲對象。

中央及地方政府一再口口聲聲要照顧偏鄉,對老農而言,「愈照顧愈回去」;只是老農的青春回不去,不能像年輕時一樣,即使沒有休耕補助,靠自己在烈日下流血流汗,還能掙得三餐溫飽。

長濱村外環道早年開路前,有人憂心舊市區會蕭條,沒想到卻更繁華,關鍵在休耕補助活絡了地方經濟。補助不輸種田所得,又能讓土地休養生息,農民也可以稍稍「輕鬆一下」,農民才願意配合。

沒想到,糧食政策一變再變,政府因應時代趨勢訂定農業相關政策無可厚非。但決定前應該多到農村了解現況,聽聽老農心聲,將心比心,可能會有不一樣的選擇,也不會讓馬總統揹黑鍋。

 

 

 

農委會:配合政策 良田蓋高鐵

2015-05-26 02:55:54 聯合報 記者陳皓嬿/台北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8145/925598

特定農業區是國家考量農業發展和糧食安全下,特別畫定、保護的優良農地。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就曾在一次審查某科技公司要將特定農業區,變更為一般農業區的會議中指出,「在全球氣候變遷趨勢下,要維持台灣地區四成的糧食自給率,現有特定農業區土地需要全部維持。」

台中市烏日區全區有九成以上的土地,都畫定為「特定農業區」,但如今該區用地卻工、農、商交雜,田間可見工廠零星分布並成長快速,還蓋了高鐵站,許多情況已不符農地農用原則。

國發會研究認為,這是台灣當年從農業轉工業,導致手工、代工業因考量地緣和當地特產,直接設廠於農地附近所產生的現象。

國發會研究指出,這些工廠因為面積過小,不符合法律規定變更土地使用目的的最小面積,加上政府規定工廠要合法化,得符合環保、消防、水利等法律規定,對小型業者來說難度太高,在沒有強制取締的情況下,地下工廠便繼續僥倖在農地上生存。

至於備受保護的特定農業區,為何可讓政府蓋高鐵?農委會企畫處處長曹紹徽說,特定農業區土地要變更為非農用目的,有八大原則,其中一項是「行政院核定計畫者」,高鐵便屬此類。

 

 

 

冷眼集/地方開大門?逾六成起造人非農

2015-05-14 15:13:38 聯合晚報 記者彭宣雅/特稿

   

http://udn.com/news/story/8145/901989

民國89年農發條例修訂,大開農地買賣大門,幾乎人人都可以購買農地,吸引許多退休公教人員、醫師、律師搶進,建商更是大筆購買農地蓋農舍,導致鄉間農田豪華農舍林立。這次政府決心清查農舍,讓真正的農民才能買農地農舍,雖然可預期既得利益者的反彈聲浪大,但努力跨出一大步值得鼓勵,而後續落實查核,才是落實農地農用關鍵。

根據統計,國內近十多年興建的農舍,超過六成起造人非農民,農地也非農用,漂亮的農舍「種」在田間開起民宿、餐廳、休閒農場,但地方政府長期漠視、怠惰稽查,讓農地炒作越來越嚴重,真正想從事農作的年輕農民,反而買不起農地。

農委會去年底要求地方政府稽查違規農舍,但至今有回報的縣市不到半數,地方放任不管,才導致政壇名人擁有農舍十多年,直到今年才因輿論壓力開罰少少的6萬元。若地方政府執法持續鬆散、輕忽與漠視,即使中央政府制定再嚴謹的法令,恐也徒勞無功。

新版的「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明確規定農民才能起造農舍和購買農舍,且明確定義農民必須具有農保或健保第三類身分,或須檢具實際農業經營事實與計畫,由政府單位認定。

但新規定通過上路後,難保不重演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弊病,有心人士仍可能借名以老農的名義起造、買賣農地與農舍,政府未來如何落實稽核防堵,真正落實農地農用,挑戰還很多。

 

 

 

農業經營怎認定 農舍漏洞更大

2015-05-15 01:56:32 聯合報 葉昱呈/公(屏東市)

   

http://udn.com/news/story/7339/903645-農業經營怎認定-農舍漏洞更大

內政部和農委會將修正「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將限縮「農民」定義,僅限投保農保、健保第三類(畜牧、漁業業者),或實際從事農業經營者。惟個人認為,開放實際從事農業經營者亦可興建農舍,恐形成大漏洞。

修正「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之農舍興建資格,為具農保或全民健保第三類資格者,係為防堵具勞保、軍保、公保等身分之「假農民」興建農舍,而作非農業用途,且其條件明確,認定上較無爭議。

一旦條文增訂實際從事農業經營者,由主管機關審查經營計畫書,或檢具農產品銷售證明、購買農業資材收據等文件,亦符合興建農舍資格,則易流於主觀或造假,而衍生弊端。

筆者曾詢問某縣市農舍承辦人員,如何審核申請人從事農業生產?該承辦人笑說:現地會勘當日,有些申請人(假農民)會頭戴斗笠、扛著鋤頭,裝扮成農夫模樣在田間耕作,讓人看了啼笑皆非,不知該如何審認其農民身分。

目前農地價格不斷飆漲,部分地區農地甚至被建商及財團炒到一分地近三百萬元,對於青年農民而言,不僅買不起農地,更遑論是蓋農舍。

因此,倘開放實際從事農業經營者,亦可興建農舍,只會讓財力雄厚的「假農民」,繼續在農地蓋豪宅別墅,無助於真農民,期盼主政者三思!

 

台東縱谷傷心看 山頭成了癩痢頭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4000482-260114

綠森林成了癩痢頭!台東縱谷地區的山頭近幾年開墾嚴重,原來青翠的森林好像貼了狗皮膏藥,非常難看,尤其是延平鄉公所前的遠山,怪手挖出一大片空地,從高空鳥瞰,令人怵目驚心;這些開墾的土地,珍貴的木材拿去賣,整好的地則種薑,是否不法,檢調單位已著手調查。

木材砍去賣 整好地種薑

轟隆隆的怪手,把綠油油的青山理了個大光頭,從台東縣延平鄉公所前遠眺山頭,原來茂密的森林,因為重機具不斷進駐開挖及濫墾、濫伐,原本林蔭茂密山頭變成光禿禿的癩痢頭,從空中鳥瞰,更像貼了狗皮膏藥,非常難看,更讓人心痛。

一位鄉公所的員工說,每天站在鄉公所前,就可以看到怪手開挖,遠山的那塊狗皮膏藥,從本來只有5分地,擴大到2甲大,「傷疤每天都在長大」。

由於去年冬天老薑價格飆高,許多農民為搶老薑商機往山坡開墾,薑農表示,由於薑吸收地力高,因此需輪種,今年種植後約要4年才能再種,為開發新種植地點轉而向山坡開發,多數山坡地屬於原住民保留地,經過申請也能種植農作;但是部分開發區域緊鄰部落,民眾擔心萬一下大雨會影響部落安全。

傷疤每天長大 延平鄉最慘

台東農業處水土保持科表示,延平鄉近來有50件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申請,承辦人員焦頭爛額每天加班現地勘察。承辦人員強調,開發水保要現勘才能確定,民眾符合規定,縣府也只能放行,目前開發農地絕大多數要種薑,少數要種鳳梨。

台東縱谷地區山頭開墾氾濫,特別是延平鄉更顯嚴重,根據台東縣政府農業處統計,台東近1年有近千件山坡地開發案,這些開挖的土地,有價值木材拿去賣,整好的地則種薑,其間是否有涉及不法,檢調單位已展開偵查。

 

「遊害」毀東海岸花田 農民圍網堵人

2015-05-11 02:55:28 聯合報 記者謝龍田/台東縣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94407

東海岸的綠肥花田美景吸引人,卻屢有遊客闖入拍照取景。 記者謝龍田/攝影

                               

每到這個時節,東海岸綠肥花海美景讓遊客驚豔,屢見遊覽車整車遊客侵入花田猛拍照,踐踏、摘採還亂丟垃圾,農民美景共賞的好意被糟蹋,部分農民氣得圍網防「遊害」。

台十一線海岸公路經成功鎮小馬部落一百廿九公里處,路旁梯田的向日葵及太陽麻盛開,黃色的大、小花朵與綠葉相襯,好不美麗;但花田的田埂架起一道俗稱「三層網」的漁網,希望遊客望網止步。

但不少遊客堅持闖入花田跨網,不小心被漁網纏腳,還有人因此絆倒;一群台東大學的學生說,不知道為何圍網,變得很不好走,但又愛拍花「只好硬著頭皮走進去」。

農民無奈只好圍漁網防「遊害」。 記者謝龍田/攝影

                               

「太扯了!每次翻耕要先撿垃圾」,六十七歲農民鍾金來一輩子沒捕過魚,被迫第一次「圍網」竟是為了對付危害農作的台灣獼猴,以及任意踐踏綠肥的遊客,「沒辦法,否則南瓜要被遊客踩死許多」。

台東海岸每年一期稻作有部分農田休耕,改種向日葵、太陽麻、波斯菊、油菜花當綠肥增加地力。花田近來盛開,遊客如織,鍾金來去年種了二期綠肥,吸引數千人造訪、留影,他說,遊客踩硬泥土或踐踏其他農作,還亂丟瓶罐,「垃圾撿不勝撿」。

鍾金來說,因申報休耕的田地面積被認定不符,領不到補助,只好先種南瓜賺點錢;最近花一萬多元在緊鄰花田的田埂搭竹子、架起漁網,希望遊客知難而退,以免心血泡湯,但依舊被遊客「波及」。

花田主人林芳秋說,這一期綠肥是太陽麻,因上一期的向日葵有種子殘存田裡,現在開花混搭美景特別漂亮,「但麻煩也相對變多」,昨天有四名遊客闖入花田,踩壞她種的豆子。

台東成功鎮長黃博昌說,為請遊客自制,今天會派員到花田立告示牌。

 

 

舒國治/宜蘭開車一日遊

2015-04-25 02:46:15 聯合報 舒國治(作家)

 
               

雪隧通車後,國道五號假日總是塞車,可見宜蘭的遊人極多。今天說一條羅東附近的一日遊法。

一早自國道五號羅東交流道下來,先進羅東鎮。可在興東南路一二九號的「肉羹慶」吃一碗最具宜蘭特色的肉羹,算是早餐。若意猶未盡,再去興東路十一之一號的無招牌麵店吃一碗乾麵。乾麵,或麻醬麵,我幾乎要稱它是宜蘭的「縣麵」。吃的人極多,店也極多,用的是白麵而非油麵,調醬濕潤簡淡,絕少狂加肉燥者,可說是宜蘭這昔日雨鄉的清淡美學與清貧自信之最佳實踐也。

就近看一眼「聖母醫院」,近幾十年這已然是宜蘭人的施愛中心。許多人將自己省吃儉用存下的錢,捐到聖母醫院,因為早年自己窮困時看病受過它不收醫藥費之恩。

再就近至南門路卅二號「羅東炭烤燒餅」買幾個鹹酥餅,便往「羅東運動公園」而去。這是城市裡的大型園林。須知蘭陽平原本來最富於鄉下,如今一步步丟失,連成林的大樹也開始希罕了,倒是羅東運動公園遲早會成為大樹的家。這個公園夠大,二十分鐘後,適才買的燒餅就有用了。

公園散步完,再上車,沿四維路繞看一下別墅群。宜蘭是別墅的密集之縣,許多建於田的中央;四維路左近則算是猶建在市鎮的邊上者。若再向南,在北成街、北投巷繞看,則更多的住宅群可得一瞥。

沿公正路向西,跨北成橋,取柯林路等,至「柯林湧泉」。此區稍看,可知宜蘭無處不出水的實況。稍向北登上堤防,看「安農溪分洪堰」。宜蘭縣河流多,因而堤防也多,堤防上建成公園,自然成了趨勢。

取農義路(宜四九)跨農義橋,遇一九六公路,向西。這是一條最好的鄉村路,又叫上將路,附近不少「上將梨」農田,在此路不少分叉小路上來回驅馳,便知三星鄉是何模樣。

一九六走到底,便是三星鄉的市集中心。再取台七丙(三星路)向西,可抵天送埤。天送埤舊火車站,值得停車一遊。附近田家原野、遠山清渠,有一股閒靜空曠的舒服。

倘近午飯時分,很想安坐吃飯,我往往奔宜蘭市吃一頓帶咖啡的簡餐,略有一絲休息之意。路程不短,最好取一九六向東,遇宜六十一向北,跨葫蘆堵大橋,碰宜十七向東,最後成了神農路,再取女中路向東,在蘭陽女中旁的「夏至咖啡」(中華路四十八號)坐下。這一段路,由溪南到溪北,經過不少的蘭陽平原,貫穿了三星與員山兩鄉,然而流暢的走,十幾分鐘可達。

「夏至」不妨先打電話訂位與訂餐,餐是日式米飯風格,清爽可口,每天中午只備二十多份。咖啡也好,淺焙手沖,是極其體貼的小店。

飯後,向東行,取縣民大道,不管是跨壯圍大橋或貓里霧罕橋,最終抵「蘭陽溪出海口」,或曰「東港」,可在此觀海,同時欣賞如交響樂般的「群鳥亂舞」。

取台二線向南,跨蘭陽溪,遇宜廿三(錦草路),向西,走不遠,是為孝威路,南行遇公園路,轉西,不久抵「永安石板橋」,清時古蹟也,亦昔年地貌之痕也。西北行,遇一九六,轉東,在接近加禮遠橋前看到的冬山河,是最好的角度。接著向南跨加禮遠橋,是為台二線,設法向西進入新店,尋找「流流社」遺址或「五結鄉老人活動中心」,在此可窺得冬山河的舊河道。此處稍停後,便可去「利澤簡老街」,是宜蘭最有意境的老街,利生醫院與對面的老戲院最受攝影迷的喜愛。時近黃昏,便可登上國五回家了。(作者為作家)

 

聯合/大型開發案裡看見台灣成「護航特權天堂」

2015-04-19 01:26:0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花蓮縣政府最近針對「理想大地」開發案發出申告書,指責業者涉嫌圈地養地,甚至質疑可能與中央官員勾結。這個說法引發騷動。前往花蓮的觀光客不少人住過理想大地,沒想到開發案可能存在弊端,更難想像其中還有地方與中央的見解歧異和利益衝突。花蓮縣府對此案的指控尚未到證據確鑿、水落石出的地步,業者與中央主管機關也各自提出解釋,但此刻社會大眾普遍對大型開發案心存懷疑,認為「其中有詐」;這些議題有待一一釐清,以免「官商勾結」的疑慮變成導致政府公信力崩塌的大黑洞。

根據花蓮縣府的指控和中央官員的回應,凸顯出最低層次的問題即是行政程序紛亂。花蓮縣府指此一開發案乃中央列管專案,申告書寄往總統府、監察院、甚至檢調單位;但交通部觀光局回應,縣府手握土地開發許可及建築執照的大權,明明地方政府即可把關,卻故意迴避。這些說法莫衷一是,令一般民眾看得眼花撩亂。

類似這種「到底該歸誰管」的例子太多了。各界記憶猶新的事諸如,兩年前的墾丁悠活麗緻度假村案,多年來在旅遊旺季一房難求的知名大型旅館,突然被揭發根本未經環評,開業十幾年獲利不知多少億,原來全是違法營運,結果在鎂光燈前遭勒令停業。事件最荒謬處在於,墾管處、屏東縣府、環保署事後互推皮球,每個單位都言之鑿鑿錯不在己。此案後來在環評「有條件通過」後恢復營業,環保團體批評乃就地合法,但度假村人氣不墜,爭議的陰影卻未盡褪去。

行政程序錯亂之外,更高一層的,則是大型開發案與國土規畫之間遭到脫勾處理的問題。僅僅蘇花高還是「蘇花改」的決策,擾攘經年,看出來政府至今對東部地區開發毫無全盤規畫的概念。猶記導演齊柏林「看見台灣」影片引發國人震動,當時的行政院長江宜樺承諾慎重處理國土保育問題,下令成立專案小組限期提出報告,結果處理方案何在?更不要說如今人去政息!

花蓮縣府這次對「理想大地案」表現出超級震怒,但是,縣長傅崐萁對地方上為觀光業而衍生的特定開發案,其實也是興致勃勃,超大型開發方案的構想接二連三,其中不乏「十八層地獄樂園」等突兀構想,以致生態作家劉克襄日前才為文點名批評,「廠商為了打造觀光效應,著眼於短期利益的想像便容易出現」。花蓮如此,如今正夯的台東景象更令人不敢樂觀。一方面,有諸如「公益平台」、「台灣好基金會」等公益組織,保護、保育在地人福祉的永續行動在持續努力;但另一方面,卻也可見大型財團利用國有天然資源牟利的動作正加速進行。之前「美麗灣」案引起環保團體和在地居民經年抗爭,業經法院裁定撤銷縣府環評決議,但台東縣府執意持續開發,到了視法院判決如無物的地步。之後又有杉原灣度假村的開發案,原住民誓死保衛家園天然美景,但上個月已獲環保署環評小組「有條件通過」,所謂「海岸第一排的美景」,又將為私人旅館集團所獨占並高價出賣。

歸結到底,這些大型開發案屢屢「有條件通過」,通過後往往再變更計畫,這些過程充滿了令外人疑惑、卻只有當事人才了解「眉角」的疑點。從目前台北市引發矚目的所謂「五大弊案」,到不管是理想大地案或台東美麗灣及杉原開發案,乃至在阿帕契事件中牽連的三二行館赫然發現違法卻有議員關說而受保護,台灣難道已成「官方護航財團」的天堂?這裡所謂的「護航」,除了明目張膽的議員、民代關說外,尚有官員收賄圖利如林益世及葉世文案,跟著淪陷的還有各種以「專業、中立、公正人士」包裝的環評、安檢評審委員。證據確鑿的例如葉世文案中擔任賄賂白手套的退休教授蔡某,南港展覽館案中的多名評審教授遭收賄罪名判刑定讞等等,號稱專業的公信力實已百孔千瘡。

台灣民眾目前最痛恨的,就是「不公不義」。政府的行政能力差,國土計畫無統合無遠見,已經夠令人不滿,如果再加上官商勾結疑雲,「護航特權」的形象揮之不去,如何讓人看見有希望、有夢想的未來?

 

 

 

除了還我溫泉 找回宜蘭的好客與熱情

2015-04-22 01:54:38 聯合報 陳柏州/月刊主編(宜縣礁溪)

http://udn.com/news/story/7339/852644  

二十多年前,當宜蘭第一次舉辦台灣區運動會,時任宜蘭縣長的游錫堃喊出「鄉下人辦喜事」凝聚向心力,開幕時,北管迎賓、蘭陽舞蹈水袖翻騰,微雨上空天燈盞盞飄盪,在萬人齊唱祈禱樂聲中獲得空前成功;二○○六年雪隧啟用通車,宜蘭從往昔「後山」印象一躍為觀光大縣,一車車人潮湧進宜蘭,散在夜市美食攤位前、街頭巷尾及山間海濱田野間。

如今,宜蘭在地人苦嘆一星期生活只剩七分之五,假日不敢出門,蘭陽平原變成「路在堵、車在塞、吃要排、住變貴」,更有人激情喊出「觀光客麥擱來」。

聯合報更以「礁溪變調,連滾燙的溫泉也退燒」專題報導,矛頭指向財團、投機客,大興土木炒房,礁溪溫泉熱度直直降甚至抽不到溫泉,一幢幢新築起的大樓間看不到文化。

媒體關注不只礁溪溫泉,今年初以來,宜蘭即話題不斷,先是縣府停發農舍建照凍結申請案,研議的農舍申建辦法與農民身分認定治絲益棼;其次是國五壅塞找不到解決頭緒,這些爭議不斷的負面新聞擴大效應下,到宜蘭的遊客減少了許多,更造成宜蘭居民對觀光客或外來客不滿的情緒反應浮上檯面,認為遊客到宜蘭搶美食、占道路,破壞了原本悠閒的生活步調。

細數歷任縣長,大型活動一個接一個,「春有綠博、夏有童玩、秋有不老節、冬有溫泉祭」,無非以此號召觀光客前來宜蘭;但不解的是,辦活動同時有否思考過環境負荷力、旅客疏運方案等,而不是引發災難性問題時,才砲打中央,是否應在平日,即想方設法去健全大眾運輸系統,鼓勵離峰期間到宜蘭玩的方案。

發展觀光是無煙囪工業,世上沒有百分百的好處,但總不能好處全拿,壞處由他人承擔。泡湯本身就不是非常環保(浪費水),在礁溪溫泉退燒同時,是否應提出資源平衡共享方案,如同宜蘭農舍問題,農民、投資客或炒手,本是遵照縣府訂的遊戲規則,但縣府突然改變遊戲規則再以「顧好宜蘭」的守護者自居,那麼以前准照的又是什麼標準呢?

在網路上看到有人PO文問,要到宜蘭玩有沒有推薦的民宿?結果一半的人留言,「你確定要到宜蘭玩?會塞車」、「東西不好吃」、「不歡迎」等,雖然留言不具代表性,但宜蘭人「鄉下人辦喜事」的那種好客與熱情正在流失中,則是我比較擔心的事。

 

 

 

直言集/溫泉管制漏洞 讓魅力礁溪失色

2015-04-20 02:46:11 聯合報 本報記者林縉明、戴永華

http://udn.com/news/story/8021/848079-%E7%9B%B4%E8%A8%80%E9%9B%86%EF%BC%8F%E6%BA%AB%E6%B3%89%E7%AE%A1%E5%88%B6%E6%BC%8F%E6%B4%9E-%E8%AE%93%E9%AD%85%E5%8A%9B%E7%A4%81%E6%BA%AA%E5%A4%B1%E8%89%B2  

礁溪原本是座慢活小鎮,散步街上,淡淡的溫泉味是她獨有的魅力,泡湯、踏青攬翠、享受清澈藍天,無價!

魅力礁溪原本靜謐迷人,但一條雪山隧道,讓街上多了喧囂,空氣中的溫泉味摻雜了車輛的廢氣臭味。

假日的交通壅塞,讓人們無暇、也沒興致理會藍天綠景;被炒高的房價,把當地人趕出城區,連上天賜予的溫泉也成奢望。礁溪人原有的逐漸流失,只剩憤怒!

「全國十大觀光的小城」褪色,假日塞車無解,林立高樓模糊了小鎮印象,孰令致之?

以「環保立縣」的宜蘭,曾讓縣民引以為傲;拒絕汙染產業,率全國之先推行「宜蘭厝」,打造節能減碳住宅之餘,還傳承城鄉風貌的美質。宜蘭縣的綜合發展計畫也曾是各縣市觀摩的進步指標,但礁溪這座溫泉小鎮的治理現況,無疑狠狠打臉縣府。

礁溪其實是台灣許多地方的縮影,落到今天的下場,原因錯綜複雜;但未落實管制,行政部門難辭其咎。

以溫泉總量管制為例,經濟部水利署把礁溪列為全國第一個實施溫泉水總量管制的溫泉區,也是示範區,極具指標意義。但建築工地開挖地下室排水,這麼明顯的管制漏洞,完全無人理會,宜縣府對總量管制的每個環節,也沒有落實查核的行動。

魔鬼藏在細節裡,連溫泉水都管不好,教人如何期待政府管制利益更龐大的建築容積與開發行為?礁溪失色,其來有自。

 

 

 

 

 

礁溪炒房虛幻榮景…戶數增 人卻少了

2015-04-20 02:46:10 聯合報 記者羅建旺、林縉明、戴永華/宜蘭縣報導

 

圖/聯合報提供

                               

曾有「台灣十大觀光小城」美譽的礁溪,這些年溫泉區一窩蜂搶建,房價、地價倍數翻漲,戶數也創新高,但實際居住人口卻不增反減,當地人形容是炒房的虛幻榮景。

拜雪山隧道和溫泉之賜,礁溪在雪隧通車前後成為建商的開發熱區,從大型溫泉飯店到小坪數的溫泉套房、公寓與別墅都炙手可熱。

照理說,開發榮景應帶動礁溪鄉的人口成長,但依礁溪鄉戶政事務所統計,二○○六年雪隧通車前和現在比較,住宅戶數增加一千八百十六戶,人口卻減少兩百卅五人。

目前礁溪鄉有十八個村,平均每村約六百戶,新增的一千八百戶足可增設三個村,但房仲業者說,這麼多新成屋常是「有戶無人」,主要是外地人到礁溪炒房所致,「這個榮景像泡泡,很虛幻」。

中信房屋礁溪加盟店長魏正男表示,礁溪新建案的定位是休閒度假,坪型主要是廿坪以下溫泉套房,大多都是外地投資客購買,許多北部人買來當休閒、度假屋,平時並不住礁溪。

據房仲業觀察,新成屋的集合式住宅平時點燈戶不超過三成,逾七成都是空屋。

「這是搶照的結果。」宜蘭縣工務處長陳春錦表示,礁溪這麼多建案,不少是當年搶照的案子,由於內政部的停車空間容積獎勵措施在二○一二年廢止,許多建商都趕在獎勵截止前申請建照,這幾年陸續推案。

宜縣府統計,建商趕在二○一二年停獎政策廢止前,在礁溪溫泉區申請十多張大型建案的建照,兩年後又推出六件大型建案。

宜蘭縣政府城鄉科長邱程瑋指出,礁溪溫泉區不僅開發案多,建商可取得的容積獎勵也不只停車獎勵,若加上開放空間、容積移轉等獎勵,甚至能多出四到六成的容積,這對建商很有吸引力,未來縣政府要想辦法管控才行。

 

 

 

建築師:礁溪只見高樓 沒有文化

2015-04-20 02:46:09 聯合報 記者林縉明、戴永華/宜蘭縣報導

 

前宜蘭縣長陳定南曾預言雪隧通車對宜蘭的負面衝擊,尤其要特別注意礁溪鄉;如今老縣長不在了,礁溪也變了調;宜蘭建築師黃聲遠說,礁溪只見高樓,沒有文化。

陳定南為宜蘭訂下「環保立縣」發展定位,二○○五年他回鍋參選縣長,正好是雪隧通車的前一年。當時他在競選文宣中一再強調,宜縣府的執政團隊必須好好因應雪隧通車後,對環境、交通帶來的種種衝擊,尤以礁溪鄉為指標。

但是陳定南選舉落敗,隔年雪隧通車,他的警訊雖言猶在耳,但九年來,礁溪市區高樓林立,交通也如他預期地亂,礁溪人都大歎「礁溪已經不像原來的礁溪」。

田中央工作群建築師黃聲遠表示,過去的礁溪有山有水和美麗的藍天,但這些美好的印記不見了,只見大量外地遊客匆匆來去礁溪消費,這座溫泉小鎮缺乏文化,也失去溫度和自我。

「來不及了。」宜縣府建管科長張謙祥表示,有人提議,為了避免過度開發,應限縮礁溪市區的建築容積率,但溫泉區土地幾乎全被有錢人買走,現在談限制容積率已經太慢,沒有意義。

宜縣府前建設處長林旺根是礁溪人,他認為,管控礁溪「蛋黃區」,因涉及建商既有權益,能做的很有限,只能針對核心區周邊土地,在擴大都市計畫範圍時,必須妥善規畫,整合溫泉管理管制開發。

張謙祥表示,縣府將通盤檢討容積獎勵政策,限制建築物的高度與開發強度,減少都市景觀的衝擊。

 

 

可疑水肥車 環局長尾隨逮人

2015-04-21 03:00:20 聯合報 記者王燕華/宜蘭報導

 

宜蘭縣環保局長陳登欽前晚開車返家時,遇到1輛水肥車,他發現方向不對,直覺可疑,花了一個小時跨越3鄉鎮跟監,在冬山鄉果園找到已經偷倒完水肥的林姓業者,當場人贓俱獲。

陳登欽昨天將這段「奇遇」貼上臉書,寫到當時他身上沒有手機,向對方借手機通報同事支援,對方還慷慨遞出手機,「這個水肥老兄,可能是有史以來第一個以自己的手機打稽查報案專線電話,來抓自己違規的人。」

他表示,前天晚間6時許,他開車路過員山鄉公所,碰到這輛水肥車,他把車窗搖下,味道很臭,代表這輛車滿載水肥,一來那個時間點有水肥車在路上跑很奇怪,且按理應該是向北往壯圍鄉水肥投入站行駛,這輛車卻往南,直覺很可疑,他一路從員山鄉跟到三星鄉。

陳登欽跟到北成橋前時,被對方發現,故意放慢車速停到路邊,他只好佯裝轉彎,從另一條農路遠遠跟進,中途在冬山鄉的鼻仔頭橋又跟丟了,但最後還是在羅東溪邊的果園找到這輛水肥車,並在業者偷倒完水肥正要離去前,及時擋下來。

只穿著短褲和拖鞋的陳登欽,亮出車上的稽查證表明身分,由於他的手機放在家充電,他還向對方借手機通報同事支援,直到晚間9時許,才帶著滿身的臭味回到家。

這段稽查故事昨天被陳登欽貼上臉書,網友大讚他「認真、盡責」,也有人提醒「要注意自身安全」,陳登欽說,這是他該做的事情。

 

 

 

 

宜蘭農家子弟你能不生氣嗎?
 
2015/04/07 10:16
瀏覽613
迴響3
推薦21
引用0

http://blog.udn.com/chi16886/22061444

 

過去幾年宜蘭縣府大量發放興建農舍,15年內「長」出7612棟農舍,以現縣長林聰賢任內成長最多,選後無連任壓力林縣長,突然欲將興建農舍資格與條件提高,凍結核發農舍建照、農民資格,並頒布《宜蘭縣興建農舍申請人資格及農舍建築審查辦法》建立嚴審機制,杜絕農舍濫建的情況。

此舉引發正反兩極議論,贊成者認為「農地農用」,杜絕建商炒地以維護農民利益,但有聲音者認為農民使用權受到嚴重的侵犯,對擁有農田,日後想蓋農舍的真正農民,並不全然公平。

最叫農民憤恨不平的是,新頒佈辦法中,將農舍限縮在臨路20米內,扣除建物本身面積,將讓農舍庭院面積縮水,造成停車進出不方便,活動與曬農作物可用空間減少,對讓日後真正想自住型的農民權益,大大受損。

部分有意見農民認為,其它縣市都未嚴訂如此嚴苛的農舍興建辦法,唯獨宜蘭縣長如此作,且關起門來自訂惡法,不顧程序正義,犧牲真正農民權益。

民進黨過去罵馬英九搞服貿是黑箱作業,馬英九獨裁,但服貿必竟還是送進立法院審核表決,尊重民意機關。如今宜蘭縣頒佈這個法案,並未辦理公聽會,聽取多方農民聲音,更未送縣議會民意機關表絕審核,即將要強自逕行宣佈實施,這不是黑箱與獨裁?甚麼才是黑箱與獨裁?

他們指控認為綠營大老游錫堃、謝長廷、陳菊及宜蘭縣長林聰賢皆不具農民身分,卻在宜蘭擁有農舍,他們家的農舍是前有一大片庭院花草,美侖美奐;而辛苦一輩子,日後想蓋間農舍自住的老農,自住也好,留給子女居住也好,卻得被這些既得利益的掌權者,限縮在20米空間內,建物緊臨道路,農舍庭院空間所剩無幾,車量迴轉空間動彈不得,非常不合情理。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點燈,公平性何在?

一位年輕的農家子弟則發出不平之鳴在抱怨說,你林縣長爸爸之前蓋的農舍就可以退縮25米才開始蓋農舍,屋前可留一大片庭園景觀;而我父親辛苦了一輩子,想蓋間像樣農舍來同子孫共享天倫之樂,就得被你限縮須緊臨道路,平平攏是農家子弟,受到的遭遇對待,怎會差如此多?

更質疑說,今天宜蘭農舍泛濫,大部份時間都是你們民進黨在執政,是誰放任造成今天景像?如今你們這些綠營大咖政治人物,都擁有農宅,都吃飽了!卻突然不准別人照你們家農宅的標準來興建農宅,犧牲真正想蓋農宅自住的農民權益,用來掩蓋你們過去的錯誤,這是你們民進黨強調的公平正義嗎?

再則,試想新法前取得的農舍,前有一大片庭園空間,後興建者卻被限縮成緊臨道路,前面者將成絕版珍品,價格翻漲;後者則因條件不好,價值當然低落,連帶也影響那9/10保有農地的價格。農民的資產價值縮水了,將心比心,你能說他們能不心疼嗎?這群人出來抗爭,爭自己權益是沒道理嗎?

 而那些被踢爆未具農民資格,卻在宜蘭擁有農宅,以前行政院院長謝長廷的農宅最具爭議,佔地56百坪,2000年價值2千萬,現行情應超過3000萬,門口掛著「新文化之家招牌」。過去被被繪聲繪影指說是謝系搖籃,新文化工作隊的新活動場所

 從新聞相片上看得出,謝的農宅,比度假別墅還氣派,綠草樹木連天,未見農作物,更別說插秧種稻,假如又拿來作為年青學生的政治訓練基地,明顯已違反農地農用規定。

謝長廷辦公室卻理直氣壯表示,謝位於宜蘭的「新文化之家」均依法令辦理,並未違法,分明是得了便宜在賣乖。

記得當年趙少康與陳水扁競選台北市長,謝長廷在媒体每日一問趙少康,踢爆趙少康擁有一塊山坡地,趙二話不說將他變賣捐作公益,今天謝長廷未具農民買農宅,未農宅農用,又在硬凹,完全不在乎外界觀感,套句柯P說的話,真的很奇怪。

宜蘭縣府不去取締現存的非法農舍,為防制後面非法,反去限制合法的後續者,宜蘭農家子弟你能不生氣嗎?


謝長廷宜蘭農舍 縣府:沒有農地農用

2015-04-08 03:02:58 聯合報 記者羅建旺/宜蘭縣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22837

宜蘭縣政府農業處長楊文全昨天證實,行政院前院長謝長廷在宜蘭的農舍沒有農地農用,非常明確,他喊話說:「謝院長,趕快改善!」

至於行政院前院長游錫堃的農舍,縣政府說,相關設施與使用執照內容相符。

楊文全說:「對謝長廷的農舍案,縣政府會再具體掌握清楚一點。」

他並呼籲:「如果有違規的,無論是誰,就請自己趕快改善吧!」

宜蘭縣長林聰賢表示,對縣內社會觀感不佳、圍牆高築、蓋成豪華別墅,會優先處理。

楊文全說,處理上,會依農舍的稽查要點裁罰,最嚴重就是撤銷許可,但公務人員要依法行政,要全面處理農舍問題時,因牽涉到過去人民有的是不知情,有的是在被誤導情況下蓋了這些農舍,會討論一個比較完善的處理方式。

被認為是嚴管農舍的「宜蘭縣興建農舍申請人資格及農舍建築審查辦法」昨天上路,草案中原規定需舉證從農一二○天以上,因遭外界反彈,縣府放寬為「對該農業用地直接從事農業經營的具體事證」。

具體事證指的是要檢具證明文件,包括實際從事農業工作的切結書、可供查核的農業生產資材購買憑證、可供查核的農業銷售證明等,如果申請已參加農保且有證明者,就不用這些證明。

宜蘭縣政府今年二月十日凍結農舍審查與發照後近兩個月,完成審查辦法草案,昨天在縣務會議中通過後實施。楊文全說,今年二月十日起,尚未核發者,依新辦法審查。

宜蘭縣政府清查發現,有多達六千間的農舍基地因部分農地不符農用,已被地方稅務局取消農地免稅的資格,改課地價稅。

 

愛它請尊重 別壞了這兒的美

2015-03-30 02:12:20 聯合報 本報記者/專題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04395-%E6%84%9B%E5%AE%83%E8%AB%8B%E5%B0%8A%E9%87%8D-%E5%88%A5%E5%A3%9E%E4%BA%86%E9%80%99%E5%85%92%E7%9A%84%E7%BE%8E

肯夢負責人朱平。 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東從東海岸到縱谷,處處可見華麗堂皇的莊園別墅,有豪宅主人享受開直升機俯瞰美景,也有豪宅擁有私設高爾夫推球場,每天都像度假。

富商、名流在台東置產,為地方帶入不少話題;據曾到過擁有小型直升機別墅的人士說,「直升機別墅」有兩棟主建築,造價上億元,透明強化玻璃,視野超棒。

內部用的全是進口的系統家具與高級電器,時尚裝潢陳設,視覺質感一流。屋主「陳董」平時雇機師保養及飛訓,偶爾招待親友體驗搭直升機的樂趣。

電子公司的酆姓負責人退休後,在都蘭的莊園有三個果嶺的高爾夫推球場,想運動就揮幾桿,想下水就駕著帆船出海,悠閒的生活讓台東羨慕。

移居置產,有人炫富,但也有人就愛儉樸,小小的農舍有著濃烈的個品味。肯夢負責人朱平的木造小窩,位在都蘭半山腰上約十坪大,簡單方型門板構建,沒太多設計,卻散發著踏實意境成為一景。

朱平自豪說,天熱就開窗,「來到都蘭還想吹冷氣,那就回台北去」;台東美在有蔥鬱的山巒、蔚藍的海洋,看到許多有錢人把歐洲紅瓦白牆的建築搬來,跟山的翠綠對比很突兀。

他語重心長說,「喜歡就要更尊重它」,不想看到台東清靜化、九份化。對少部分想靠土地賺錢的掮客、富商,他不齒的說「賺錢的管道很多,請別來破壞台東的美」。

 

 

踏麥浪攝影 毀了冠軍農心血

2015-03-30 02:44:58 聯合報 記者莊旻靜、林佩均、蘇木春/連線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04445-%E8%B8%8F%E9%BA%A5%E6%B5%AA%E6%94%9D%E5%BD%B1-%E6%AF%80%E4%BA%86%E5%86%A0%E8%BB%8D%E8%BE%B2%E5%BF%83%E8%A1%80

冠軍米得主田守喜種植小麥,是考量糧食自給率,卻遭民眾踐踏他的心血,連單車都騎入田間。 記者莊旻靜/翻攝

                               

新竹、台中都有麥田,近來麥浪美景引來一批批攝影愛好者為取景踏「浪」,甚至把新竹農民田守喜的小麥田踩出一條路,他痛批「根本在強暴小麥田!」

新竹的農友田守喜,是去年全國名米產地冠軍賽經典好米冠軍,為提高台灣小麥自給率,去年十一月嘗試以一甲地種麥,最近麥穗轉黃,每天都有攝影愛好者為拍照踐踏他的心血,「說不聽、趕不走」,讓他氣憤又無奈。

田守喜對攝影愛好者恣意踐踏麥田,深感痛心、無奈。 記者莊旻靜/攝影

                               

他表示,許多攝影愛好者為取景,逕自踏入麥田中,甚至騎單車進入,記者昨現場直擊,有不少手持單眼、巨砲的攝影愛好者逕自闖入,理直氣壯嗆聲:「都踩出一條路了,哪差我這腳?」

田守喜說,種小麥不是為讓民眾拍照,昨天與代割業者到田間收割,他忙著彎腰撿麥穗,居然還有攝影愛好者要求他抬頭供取景構圖,有少數人竟就站在運作中的收割機前,妨礙收割作業。

台中大雅麥田不時要結婚的新人闖入,將白紗裙襬「曬」在麥田上,身邊還有攝影團隊來回走動;也有情侶將麥穗當床躺只顧浪漫,老農欲哭無淚。

田守喜的麥田昨收割,有少數攝影者就站在收割機前,不放過任何鏡頭。 記者莊旻靜/攝影

                               

種小麥卅多年的張文炎談起這種現象就搖頭,表示他將十二公頃麥田當孩子照顧,連踩都捨不得踩,但遊客為拍照任意闖入「越看心越痛」。大雅區農會指出,每年因遊客踩踏的農損約百分之二,且求償無門。

目前正在台中舉行的地景藝術節,在南屯一處農地開展,高約三層樓的裝置藝術「迷失小熊」,主辦單位希望喚醒民眾對土地的重視,未料不少遊客抄捷徑,田埂無法承受大量踩踏受損,農民要花費許多時間修復。

 

 

農地悲歌/重金利誘賣地…良田嘆息中盡失

2015-03-30 02:12:18 聯合報 本報記者/專題報導

 

二十年後 長濱無農田

面對炒房熱,有農民期待賣地致富,也有人選擇守護祖產,但拒絕重金利誘的終究是少數,長濱鄉農會理事陳晟揚憂心感嘆,炒地繼續下去,「廿年後長濱的農田就會消失。」

東河鄉東河村外環道有家聞名的民宿,外表亮麗卻是在地人高文俊心中的痛。七年前他負擔不起貸款,以一千多萬元將一手設計的民宿連地出售。七年後他經濟好轉,卻因土地飆漲,心血再也買不回來。

新港區漁會總幹事蔡富榮說,分析在地人投資房地產只能小買賣、小賺,大手筆購地轉售的大多是北部、高雄的財團或金主。

長濱鄉農會理事陳晟揚近幾年看到一片片良田被「豪華農舍」取代,心中就一陣刺痛,憂心這種情況持續下去,長濱引以為傲的農業將不再產出,四處遊說農民「守著農地守住根」。

但能拒絕誘惑者畢竟是少數,拋售農地在台東的確造就不少千萬富翁。一名林姓地主說,家人不是做工,就是在外地謀生,一個比一個窮,祖先留下四分大農地,家族沒錢開發運用,只能任其荒廢。

負債賣祖產 變包租公

兄弟商議後,賣了一千二百萬元對分,有錢供孩子讀大學,債務也還清,剩下的錢還能存起來,他說「這是辛苦一輩子,也不可能實現的夢」。

家住卑南鄉漁場的黃姓老農表示,土地本來就要活用,老家的土地四十幾年沒使用過,乾脆賣給想要的人,他把祖產分了,自己擁有六分地,賣掉一半,但他用賣地的錢,在市區買了棟房子,算是延續祖產。

林姓男子的祖先在富山村、郡界一帶有大片農地,但他對務農沒興趣,與朋友開小型貿易公司倒閉,背了千萬債款,提起要賣祖產,就遭長輩斥責。

走投無路,最終還是賣了一甲地,兩千多萬元夠他還清債務,還在市區買下兩棟透天厝,現在當起包租公,終於獲得長輩認同。

 

 

宜縣縱虎 拿小農開刀

2015-03-27 02:07:46 聯合報 陳慧純/自由業(宜縣羅東)

   

http://udn.com/news/story/7339/792388

宜蘭縣政府表示,為挽救農地要加強管制農舍,但卻引發群眾抗議,筆者也以為有幾點不合理。

很多人在宜蘭蓋農舍,作為個人交流場所或是經營民宿,明顯違法,他們既無農民資格也非農地農用,十幾年來縣府卻放任不嚴厲稽核,只會拿弱勢農民開刀,手法非常粗野。

擁有農地的農民,大多都七十歲以上,年輕人幾乎都不耕種,縣府有做過這類的統計嗎?家中長者若無力耕種,勢必將農地轉租其他人耕種,以一千坪農地轉租而言,一年僅一萬多元租金,對擁有農地者而言明顯的利益極低,當然抵不過大環境的誘因,縣政府對這方面不僅沒深入探究,也無配套措施,莫怪乎農地要消失。

台灣政治人物典型短視近利,十五年來,宜蘭農地上已遍布七千六百棟假農民蓋的豪華農舍,現在急踩煞車,感覺只是利用政治伎倆欺負無權無勢的農民。

其實農地旁邊多少還有建地存在,試問隔壁建地漲翻天,我擁有農地就活該倒楣,只能勞力耕作?我們只是市井小民,也要吃飯生活耶,怎不見縣府拿大財團開刀呢?為什麼不做些,例如提高稻米收購價格和提高田租,開班授課,開發新植栽,花卉養植,不但可美化宜蘭又可吸引更多人從事相關農業,讓宜蘭成為花都也不無可能,如此才能保住農地。政治人物需有智慧與熱忱,而不是成為無形的霸凌者。

 

15年長7600棟 宜蘭嚴審農舍引反彈

2015-03-24 03:06:46 聯合報 記者王燕華/宜蘭縣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314/784897

數百民眾抗議宜蘭縣政府加嚴審查農民資格,凍結發放農舍建照,昨天到縣府抗議。 記者王燕華/攝影

                               

宜蘭縣農田近十五年來「長」出七千六百餘棟農舍,縣府上月起凍結核發農民資格、農舍建照,建立嚴審機制,數百農民與相關業者昨到縣府抗議,指此舉導致農地價崩、權益受損;但也有一群小農高舉「農地農用」布條,支持縣府作法。

縣府態度堅定,在抗議民眾離開後,立即公告「宜蘭縣興建農舍申請人資格及農舍建築審查辦法」草案,預計四月實施。

近年到宜蘭旅遊民眾發現,綠野平疇的宜蘭農田裡突然增加許多水泥房子。縣府統計,自二千年農發條例修正到今年初,宜蘭共興建七千六百多幢農舍,平均一天一點五幢;其中冬山、員山及三星等鄉,近三年每年破百幢。全縣流失一千九百公頃農田。

「守護宜蘭工作坊」小農支持縣府作為,在抗議現場默默舉布旗表達「農地農用」心聲。 記者王燕華/攝影

                               

遏止農地炒作,宜縣府上月十日宣布凍結核發農民資格、農舍建照,從嚴審查農民身分認定標準及農舍興建條件。

昨天上午數百民眾到縣議會、縣府拉布條,抗議縣府「鴨霸」,高喊「縣長下台」。抗議代表石吉村說,宜蘭農田大量流失,十分之九農地沒有農用,是因縣府縱放結果;縣府停發農舍建照、說要有農保才能蓋農舍,都沒有法源依據,違法違憲。

他並點名行政院前院長游錫堃、謝長廷等「民進黨高官」,都在宜蘭蓋農舍,作為政商交流場所,「他們有農民資格嗎?有農地農用嗎?」另名抗議婦人李玉惠說,她的農舍以民宿規格設計,縣府一聲令下就不能蓋了,決策粗糙,造成人民損失。老農游俊雄痛罵縣府作法侵犯農民財產,影響生計。

但「守護宜蘭工作坊」成員則舉「農地農用─為子孫留一畝田」布條支持縣府。發起人李寶蓮說,堅持農地農用,是為了維護農民利益,「現在農地被當建地,下一代就要買建地來務農」。

縣府農業處副處長康立和出面重申縣府立場,民眾若要興建農舍,要有農保身分,或者無農保但有實際從農,且有產銷農產證明。至於一百六十二件在凍結前就掛照申請案,縣府秉持信賴保護原則,只要已取得農民資格認定,無論有無農保,都可依新的審查辦法申請農舍建照。

 

 

新聞眼/嚴格控管假農舍 別波及真農民

2015-03-25 03:09:53 聯合報 本報記者 戴永華、王燕華

   

http://udn.com/news/story/7314/787181

宜蘭縣政府要加強管制農舍,引發群眾抗議,但雙方都同意「農地農用」,爭議聲中,也並非沒有共識,只是縣府的把關標準與尺寸拿捏,必須是針對變相的豪華農舍,祭出嚴加審查的鐵腕措施,而不是造成實際務農者申請建造農舍的不便。

農發條例在民國89年修正,短短15年,在宜蘭農田間「長」出7600餘棟農舍,這個數字令人心驚。中央修法放寬一般人可以買農舍,無異是打開潘朵拉的盒子。

宜蘭的房地產廣告,大打田園風光和豪華設計的農舍廣告隨處可見,有的甚至明白寫出可以做民宿使用,許多造型圍牆高築、填土作為車道,一間比一間蓋得豪華的農舍,在外來客炒房帶動下,價格更是狂飆,動輒兩、三千萬元起跳,任何人都看得出來,早已偏離農業使用的目的。

雖然中央法令開啟農舍買賣的方便之門,但是地方政府在現有的法令下,並未嚴加取締農舍違建,坐視豪華農舍一棟棟蓋起,農村地貌破碎化,沒有實實在在認真把關,招惹批評,這也是事實。

雪隧開通後,外地遊客湧入宜蘭 讓宜蘭人失去了假日的悠閒,成了「七分之五族」,許多豪華農舍周一到周五,平常沒人住,只有一條狗顧家,一到假日,這些外地人才來度假,更助長七分之五族的惡況,縣府若再不加以規範,就是嚴重失職。

縣政府真正要打擊的,其實是這些拿來炒房用的豪華農舍,管制的方向雖然正確,但過於躁進。

一來縣府並沒有先透過加強稽查等手段,宣誓打擊豪華農舍的決心,

二來在尚未全盤擬定措施前,就突然宣布凍結發照,引爆恐慌和反彈。

想要落實「農地農用」,必須先思考,老農為何要賣掉耕種了一輩子的土地?政府除了管制和取締外,更要輔導農民提升收入,提高誘因,才能真正讓農民樂於守住這片美好的田地。

 

 

嚴審農民資格? 林聰賢:只是實在地審

2015-03-25 03:09:52 聯合報 記者羅建旺/宜蘭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314/787179-嚴審農民資格?-林聰賢:只是實在地審

針對農舍問題,宜蘭縣長林聰賢昨天強調,蓋農舍是法令賦予的權利,但蓋得超過了,變成豪華別墅,那就不正確了,縣政府非管不可,而且要課徵更高的稅金。

對於申請農舍建照凍結2個月、從嚴審查農民資格,林聰賢說:「不是從嚴,只是實實在在地審。」

他指出,暫停申請的兩個月期間,縣府與各界對話,並檢視過去要依法行政的環節有沒有扣緊,避免陷入父子騎驢的困境。主張開發的,認為農舍問題沒什麼;注重永續發與農業的,擔心再蔓延的話,會變成很大傷害。

林聰賢說,不可諱言,從農發條例到現在,有些工作沒有落實,很多人到宜蘭來是因有可貴的農村風貌,農舍一棟棟蓋,破壞農村風貌誰來負擔?當然是全民,公共利益失就失去了,補不回來的,因此藉此機會讓農舍問題的環節扣好,讓投機者不要有漏洞去鑽。

林聰賢表示,對於真正農民的權益,縣政府絕對要照顧到位,宜蘭的農村風貌雖然已經有一些破壞,但要亡羊補牢,對已經蓋的農舍,要控管衝擊,例如家庭廢水汙染、治安問題、因蓋農舍農路車多事故增加等。

他強調,土地有不同屬性、有權利、也有義務,縣政府有責任要承擔起管理責任,但只要是農民有困難、因這樣措施產生阻擾的困難,縣政府都會以專案來輔導、專案服務,絕對不會讓一個農民因這樣的措施而影響權益。

至於已送申請遭暫停的162件,林聰賢說,基於信賴保護原則,已經取得農民資格,權益不會受到影響,若是新案,就是實實在在地審,沒有更嚴。

 

 

游錫堃、謝長廷、陳菊…宜蘭擁農舍

2015-03-24 03:06:48 聯合報 記者王燕華、鄭宏斌、楊濡嘉/連線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314/784900

謝長廷位於宜蘭縣三星鄉的「新文化之家」。 本報資料照片

                               

行政院前院長游錫堃、謝長廷、高雄市長陳菊、副市長陳金德及宜蘭縣長林聰賢,昨被抗議民眾點名質疑沒有農民身分、卻在宜蘭坐擁農舍。宜蘭縣政府表示,會立即進行了解。

縣府農業處表示,須先釐清被點名人士名下是否確實有農舍,如果屬實,將稽查是否有依規定農地農用;若違反規定,將依區域計畫法、建築法及都市計畫法等相關規定處分,並限期改善。

宜縣府縣長室立即為林聰賢澄清,指林名下沒有農舍,他出身農家,老家房舍屬林父所有。

謝長廷辦公室表示,謝位於宜蘭的「新文化之家」均依法令辦理,並未違法。游錫堃辦公室回應說,游的農舍起造均依法辦理,當時宜蘭縣長是陳定南,規定嚴格,至今亦為合法,可受外界檢驗。

游錫堃的農舍位於羅東,之前即遭質疑違規,當時他回應農舍建於民國七十五年,符合當年法令;若法令變更,認定農舍違規,會全力配合,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陳金德說,他的民宿是九年前向依法興建並取得使用執照的農民購買,都依政府規定辦理。民宿有五間房間,位在冬山河農業休閒特定區內,當時特定區裡是允許農舍做民宿使用。現在民宿登記在太太名下,由兒子經營。

陳金德並代陳菊說明農舍情形,指那是陳菊家幾代傳下來的農地,依政府規定的比例興建農舍,房子蓋很久,可能有廿年了,現在是陳菊的弟弟居住,也有一定比例的面積種植農作。

 

 

台東非法民宿 整地開發處處可見

2015-03-27 03:00:58 聯合報 記者羅紹平、尤聰光、謝龍田/台東縣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321/792367

東海岸農地開發不斷,到處可見施工。           記者謝龍田/攝影                     

台東縣近年來全力發展觀光,民宿業蓬勃發展,豪華農舍違規經營民宿屢見不鮮,那界行館只是一例,東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高文俊說:「這種現象已經回不去了!」

台東縣府統計,台東縣合法民宿五年前有三四五家,去年增為七一六家,五年至少增一倍,非法民宿粗估逾千家。

農舍經營民宿愈來愈多,縣內整地開發情形處處可見,一家比一家豪華,那界行館以白色建築及毗鄰太平洋的景致而遠近馳名,但也樹大招風被檢舉。

那界行館事件日前曝光後,業者低調以對,其他民宿業者反映不一。卑南鄉陳姓業者直言「掃蕩非法民宿,我們合法業者的生意才會較好」,但就怕縣府官員只是說說,言行不一。

東河鄉王姓業者感嘆,縣內非法民宿比合法還多,以政府效率,恐怕只會「愈抓愈多。一些從西部移居台東的民宿業者有不同看法,認為富人到台東買地蓋農舍當「私人招待所」,帶動地方就業機會及繁榮,只是「不小心」違建,解讀成特權、違法,對當事人不公平。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21758856

 回應文章

光復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宜蘭的
2015/03/25 15:45
控管,那何來利益?早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