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4/24 10:09:16瀏覽292|回應0|推薦0 | |
經濟/歐崩危機暫解 全球鬆口氣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423505?from=udn-relatednews_ch2 2017-04-25 03:00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法國總統大選第一輪投票確定將由中間派「前進黨」候選人馬克宏,與極右派「國家陣線」候選人雷朋於5月7日進行一場「馬雷對決」,而選前、選後的民調都顯示決戰將是馬六、雷四之局。此一結果對全球經濟的最大意義,就是使歐元區、甚至歐盟崩解的風險大幅降低,國際金融市場也做出正面回應。 今年歐洲先後有荷蘭、法國及德國選舉,對全球的最大威脅在於民粹主義高漲之際,歐元區與歐盟的存續因而面臨危機。3月中荷蘭國會選舉中「反歐」派並未得勢,現在法國又由「擁歐」派勝出,真可謂「萬鈞民粹浪潮湧,歐舟已過兩重山」。展望9月的德國選舉,縱使梅克爾無法四連霸,而由社民黨的舒茲勝出,但舒茲曾任歐洲議會議長,比梅克爾更「擁歐」,「歐崩」警報至少暫時可以解除。 觀察這次法國大選的進程,其實是一齣傳統政治勢力競相倒台的連續劇。中間派馬克宏既無任何傳統政黨支持,又從無選戰經驗,現在卻在第一輪投票中掄元,且最終當選總統的呼聲極高;唯一的例外是雷朋,但她一直是舊勢力的宿敵。 傳統主流政黨垮台,主因是法國民眾對經濟已從失望到絕望。金融海嘯迄今近十年,但法國仍未恢復元氣。法國失業率原本只比德國略高,但今天德國僅4%,法國仍滯留在10%上下,青年失業率更達25%;人均國內生產毛額原本與德國相當,但現在已比德國低17%;勞動成本偏高不僅壓低法國競爭力,也侵蝕長期就業機會。十年來中間偏右與中間偏左的主流政黨相繼執政,都因怠於改革,經濟長期陷入低迷。民眾對傳統政黨的怨懟日深,也為代表反對勢力的雷朋及象徵改革希望的馬克宏造就出崛起的時勢。 39歲的馬克宏能夠首次出馬即一戰成功,並非只靠年輕英俊。馬克宏畢業於國家行政學院,這是法國培養政治人物、政府官僚及產業菁英的搖籃;他曾一度擔任歐蘭德政府的經濟部長,終因改革理念與社會黨舊勢力相牴觸而去職,並另組「前進黨」。馬克宏能夠勝出,不僅僅是他個人的驚人成就,更是法國學術界、金融界及媒體的一次「加冕」成功。這些改革派包括著名經濟學家皮薩尼費里,201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提霍勒等,他們最擔心的是雷朋會當選,於是力拱形象清新、絕對「擁歐」,且能夠落實經濟改革的馬克宏。 馬克宏自稱中間派,針對六大議題的政見也是執兩用中。財政上主張政府裁員12萬人,溫和減少政府支出600億歐元,但同時期也實施500億歐元的經濟擴張、減稅及擴大福利計畫。對於歐洲,他主張歐盟各國應加強財政、環保等方面的合作;他既歡迎需要保護的難民,但也主張將其他尋求庇護者立即遣返;他主張維持每周35小時工時,但對加班及勞資談判給予彈性;他支持自由貿易及全球化,也主張增加國防及警力支出以反制恐攻。 馬克宏是技術官僚出身,以「問題解決者」自我定位。各界對他主要的憂慮是他所領導的「前進黨」不大可能在6月的國會選舉中過半,影響改革政策的落實;其次是溫和的改革主張,能否挽救法國經濟的沉痾。這也正是他所面臨的重大挑戰。 在這次大選中雷朋的聲勢在國家主義抬頭下,也更見高漲,但在第一輪投票中氣勢受挫,又乏他黨奧援,在最終選舉中勝出的機率更低。但她畢竟拿到700萬選票,充分顯示出法國勞工階層的憤怒。雷朋雖敗,民粹不死;法國未來五年在經濟上如果仍無起色,雷朋當然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國際金融市場也因為選舉結果而鬆了口氣。這原本就是市場預期的最可能結果,市場反應相對淡定,歐元、歐股及歐債都穩中透堅;這是由於「歐崩」風險暫時解除,原有的避險部位釋出所致。行情雖有一日,但要重振法國經濟則絕非一日之功。
一帶一路論壇 日高官將出席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427000527-260108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派遣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出席中國5月14、15日在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二階將尋求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日方有意藉此改善中日關係。 據了解,原本日方將等美方發布參與論壇代表後,再決定與會官員層級,現在先宣步,並派出重量級官員,對北京釋出善意。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目前有俄羅斯總統普丁、菲律賓總統杜特蒂、緬甸國政顧問兼外長翁山蘇姬等28位領導人出席,但主要西方國家領導人皆缺席,改派其他官員參與。 共同社報導,北韓在經濟上依賴中國,在其強行實施核及導彈開發的情況下,日方派二階這一擁有廣泛對華渠道的官員訪華,意在加強日中關係。 二階指出,在以北韓為主的國際局勢下,日中意見溝通很重要。作為執政黨重視旨在改善關係的努力。報導說,他還可能遞交安倍寫給習近平的親筆信。 (中國時報) 社論-保護主義捲土重來下的因應之道2017年04月27日 04:10 工商時報
主筆室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427000036-260202 近日美國川普政府接連宣布強化「購買美國貨,雇用美國人」、並啟動「鋼鐵進口調查」,這是繼廢止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修改美墨、美韓自由貿易協定(FTA)之後又一次驚人之舉,如此堂而皇之的向舉世表明美國將走向保護主義,其代表的意義及我國貿易政策當如何調整,值得深思。 自二戰結束後,美國為重整國際經濟秩序,除號召成立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更與中、法、英、荷等23國簽署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大力推動貿易自由化,在隨後七個回合的多邊貿易談判裡,更不斷要求各國降低關稅、開放市場。美國挾著生產優勢,在自由貿易的大環境下,年年創造可觀的貿易順差,直到1971年才開始出現貿易赤字。 當自由貿易為美國創造出口商機、順差時,美國倡議自由貿易,而當他國以自由貿易精神要求美國開放市場時,美國則改而力主公平貿易,美國總統尼克森在其回憶錄裡曾坦率的說:「如果我們要宣揚自由貿易的福音,就必須自我實踐,取消只對我們有利的農業補貼。我們對蔗糖、花生的進口限制,已使得瓜地馬拉、哥倫比亞、菲律賓等國家喪失了賺取龐大出口外匯的機會。」
但川普可不是尼克森,他想到的不是瓜地馬拉、哥倫比亞、菲律賓生活艱辛的農民,而是美國鋼鐵、汽車、紡織業的工人,在美國優先的前提下,不管從前美國簽署了什麼協定,做了什麼承諾,全都可以推翻而重新談判,因而出現「購買美國貨、雇用美國人」、「鋼鐵進口調查」、退出TPP、修改FTA等荒謬的舉動。 由此可知,長期以來我們積極想簽署的台美FTA、TPP,實不必操之過急,因為這一紙協定如今也是說廢就廢、說改就改。先不說談判過程得付出重大代價以致農民、企業受創,即或完成談判所得到的一紙協定也不再是出口優勢的保證,看看川普如何處理美韓、美墨自由貿易協定即可明白其中的道理。我們對日後的貿易政策如何布局有如下的看法: 第一、台美與兩岸貿易重心不可偏廢:台灣固不該過度依賴中國大陸,然也不該對美方言聽計從,而應該挾兩方之優勢做為與兩造談判的籌碼。只有以大陸制衡美國,以美國平衡大陸,我們才能從中取得談判籌碼,謀得台灣最大福祉。蔡總統昔日在野時每每以簽署兩岸ECFA會帶來多嚴重的財富重分配,會衝擊多少就業人口,試想如果ECFA有衝擊,難道台美FTA就沒有衝擊嗎?主其事者應以摒棄狹隘的政治偏見,以更宏觀的視野來看待此一問題。 第二、對自由貿易的迷思必須修正:我國自1980年以來大力推動經濟自由化、國際化,並積極重返國際經貿組織,這於當時確有必要,彼時藉由入會(WTO)談判形成壓力以對內大刀闊斧改革,既得以重返國際舞台又得以提升經濟動能,不失為一石二鳥之策。然而自由化是兩面刃,適度自由化有助於經濟,但過度自由化或沒有策略的自由化,非福乃禍,川普政府仰觀時局已懸崖勒馬,我國自不必繼續執迷不悟。 第三、不必追逐簽署FTA的虛名:我國自1971年退出聯合國之後就出現了心理學上的創傷症候群,政府部門念茲在茲的便是加入國際組織,成不了會員便追逐觀察員,成不了觀察員則取得一個對話夥伴的名銜也行,內閣久久迷失於其間而不自知,部會間甚至為此爭功諉過,貽笑大方。在尋求簽署FTA的事上也一樣,美國無意與我談,我們退而求其次開個TIFA會議也高興,十足的阿Q,此一追逐虛名的心態若不根除,談判過程必讓對方予取予求,終至丟盔卸甲,如此即使簽成協定,也是一場災難。 川普啟動的「鋼鐵進口調查」、「購買美國貨,雇用美國人」等調查,估計將在年底完成報告並調高關稅、設置門檻,對各國輸美影響必大,是以各國必爭相效尤,這將是自1947年各國於日內瓦簽署首份降稅協定推動自由貿易以來所面臨最嚴峻的挑戰,長達七十年的自由貿易是否已走到盡頭,值得關注。尤其我國是一外貿導向國家,經濟成長動能悉數來自外貿,對於此次保護主義捲土重來,必須審慎以對。 我國貿易政策如今是由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運籌帷幄,主其事的政務委員鄧振中在馬政府時期曾任經濟部長,也曾在扁政府當過陸委會副主委,如今於蔡政府又膺重任,各方倚重之深,於此可知。但願鄧政委能洞悉時局,以超越南向與西進的格局,乘風破浪,成為今日台灣經貿的領航者,則國家幸甚,社會幸甚。 (工商時報)
聯合筆記/川普的唬人外交風格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421279?from=udn-hotnews_ch2 2017-04-24 03:09聯合報 郭崇倫 有一幕很能說明川普的風格:地點是海湖莊園,時間是美國巡弋飛彈正空襲敘利亞的機場,川普從椅子上轉過身來,以便好好觀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第一反應,據川普事後告訴別人,習近平愣了十秒,然後驚奇地睜大了眼睛,讓翻譯重複了一遍剛聽到的話。 這正是川普所希望得到的反應。在金融時報訪問川普的一篇後記中,描寫川普粗魯的態度和他的儀表都是有意為之,造成衝擊、使人畏懼,是為了獲得優勢的手段,然後他就會實施談判前的開局策略。一位認識川普卅年的華爾街頂尖銀行家所說的:「川普會要求得到整塊蛋糕,然後馬上開始後退。這樣他就會看到對手能接受的底線在哪裡。這是探知價格的一種方式。」 在一個中國問題上,川普先藉與蔡英文通電話開局,讓北京嘗到了川普震撼,然後經過川習會,要到了歐巴馬八年任期內都要不到的:中國在北韓問題上的合作。 但問題是,這只適用一次交易,不能重複,等到大家識破你的手法時,就會捉襟見肘。 不排除以武力對付北韓,同樣的是要與北韓談判的開局策略,為了可信,被問到卡爾文森號北派的消息,川普說,「我們派無敵艦隊來了」,白宮後來將錯就錯,不願意修正,因為要對北韓施壓。同樣的,美國將十一噸「炸彈之母」丟到阿富汗,炸死坑道中八十幾個伊斯蘭國戰士,目的也在劍指北韓。 戰略嚇阻要有效,有三C是必備的:溝通(communicate)、能力(capabilities)與可信(credibility);美國展現了能力,經過媒體大聲喊話,也透過北京私下警告,但是可信嗎? 歸根究柢,這是一個信任的問題,敵人相信你會動武,所以不敢越紅線一步,而盟友也相信你,所以也願意不惜一切,與你一起行動。 但是卡爾文森號的鬧劇,讓信任感被戳穿了,南韓報紙頭條是「川普的卡爾文森號謊言」,原來給人的印象,卡爾文森航母戰鬥群「加速北駛」,十五日已經進入朝鮮半島水域,準備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當然也有人認為這次唬人是有效的,「至少北韓十五日沒有進行核試」。 下一次試爆的時間,會是廿五日的朝鮮人民軍建軍日,據說卡爾文森號會在那之前,真的抵達朝鮮半島水域,但是慣用邊緣策略的北韓,還會相信美國的威嚇嗎? 軍事上的可信,是靠鮮血、時間與財力所塑造出來的,但是一不小心,卻會付諸一炬。讓大家看不起美國與川普,還是小事,如果戰爭因此爆發,才是真的冤枉。
川普拚稅改 面臨三個生死劫 https://udn.com/news/story/6813/2421310?from=udn_ch2cate7225sub6813_pulldownmenu 2017-04-23 23:58經濟日報 編譯鍾詠翔/綜合外電 美國總統川普積極推動的稅制改革面臨三個「生死劫」關卡,使稅改拖到明年的可能性升高。 美聯社 川普稅改時間表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分享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將滿百日,他在面臨達成「百日政績」的壓力之際,積極推動的稅制改革卻面臨三個「生死劫」關卡,分別是聯邦政府本周可能停擺、健保改革案仍陷泥淖,以及府會對稅改內容仍有歧見,使稅改拖到明年的可能性升高。 川普將在29日上台滿100天,面對近百日來的施政爭議與失利,他亟欲推出象徵重大成就的百日政績,也已預告26日將對稅改做出重大政策宣示。 不過,聯邦政府29日卻可能遭遇局部關門危機,若要避免危機成真,24日起開議的美國國會只有四天時間討論並通過臨時預算案,以維持政府運作到9月底。全面執政的共和黨擔心,若聯邦政府局部關門,將使共和黨承受最多指責。 白宮預料將運用這場危機推動其優先事項,例如為美墨邊境牆籌措財源。但國會對年度預算案的協商卻不太順利,爭論點包括美墨邊境牆的經費及提供給低收入者的健保補貼。國會也還沒討論讓政府自10月1日新財政年度起持續運作的法案。 為兌現廢除歐記健保的承諾,川普也可能最快本周推動國會表決替代歐記健保的法案,但健保改革案快速闖關的可能性低。眾院議長萊恩說,在確認爭取到足夠票數前,不想再碰這個案子。共和黨眾院高層上周在開會後表示,臨時預算和健保改革案仍無共識,也還沒排定表決日期。 白宮與國會共和黨團對稅改方案的內容也仍有歧見,最大癥結在於「邊境調整稅」,萊恩版本稅改方案主張對進口產品課稅、對出口免稅,但川普始終未對邊境稅表態,且可能難以達成「稅收中性」的國會條件。 美國國會在7月31日進入夏季休會期前,可能會把重點放在通過預算案、及北韓與敘利亞等議題上,9月開議後又可能聚焦提高舉債上限等議題,難以討論稅改案,但12月又將進入耶誕節休會期,讓稅改法案拖到明年的可能性升高。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