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4/03 11:07:21瀏覽212|回應0|推薦0 | |
印尼又排華 考驗蔡政府新南向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445930?from=udn-relatednews_ch2 2017-05-06 02:47聯合報 石之瑜/台大政治系教授(台北市) 信仰基督教的雅加達華裔鍾萬學競選連任省長,不幸失利。選戰中再度集結的反華勢力乘勝追擊,迅速向全國蔓延,並伺機發動遊行,要求判刑鍾萬學汙衊伊斯蘭。 西爪哇省傳出的私人影片顯示,華人商鋪正在遭毀壞。另一方面,已經有四個加里曼丹的省長出面呼籲,國人團結抵抗激進派,保護華人。然而,風聲鶴唳,華裔人人自危。適逢新南向政策如火如荼,遇此發展,應如何自處? 對於多數派中的極端勢力而言,少數派追求更上一層樓,當然是威脅。故少數派萬一獲勝了,未必是少數派的福音,因為極端勢力反而得到機會製造恐慌,這就像馬英九二○○八年勝選以後的台灣,恐中反華聲浪狂飆。 而少數派要是落敗,更可能引發嗤之以鼻的訕笑及後續霸凌報復,如同國民黨目前的遭遇。這是為什麼少數派總是有人反對在主流中爭取平等,畢竟形勢比人強,寧可安於壓制。 旅居新加坡的印尼裔學者廖建裕提醒,要注意在雅加達成立的新「原住民黨」,他引述其執行主席班邦公開說:「印尼原住民再也不願當非原住民的奴僕!」他懷疑該黨有蘇哈多家族及右翼軍人支持,要與佐科威總統的親華路線打對台。 該黨煽動民眾對華人及基督徒的仇視,無所顧忌。原住民黨發行《原住民新聞》,刊載大量不利華裔甚至中國的報導,且接受國際反中勢力的資助與教唆。 面對印尼華人的危殆處境,大力提倡新南向的蔡總統起碼可以得到三點啟發。首先,獲勝多數派推動轉型正義,有淪為搶奪資源的清算鬥爭之虞,可為殷鑑。 其次,在北京堅守不干涉內政情況下,台北對印尼華人若能細膩的提供某種庇護,既可彰顯普世的自由人文精神,更可以表達對自身華人身分的認同,從而平衡兩岸政策上的反華傾向。第三,新南向政策得以在此真實挑戰中歷練成長。 土著人口中的激進力量對印尼華人的迫害頗為頻繁,幾乎每廿、卅年出現一次高潮,過去台北尚曾間接提供協助,但化解或庇蔭效果有限。新南向是國家戰略,不可能迴避這樣的反華潮流,或不記取教訓,而仍侈言向南。
川普推文未談美中 貼孫女唱「茉莉花」影片 https://udn.com/news/story/10764/2391901?from=udn_ch2cate7225sub10764_pulldownmenu 2017-04-09 04:22聯合報 特派記者張加/佛羅里達八日電 「川習會」七日落幕,美國總統川普六日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首度會面,同天宣布對敘利亞發動攻擊,習近平是在晚宴得知消息。 提勒森轉述,川普對習近平說,由於阿塞德的違法行為,多次違法使用化武殺害婦女、兒童與嬰兒,美國向敘利亞發動攻擊;川普告訴習近平發射的飛彈數量,並解釋背後的理由。提勒森說,習近平感謝川普讓他知道此事並告知理由,並說他理解當人們殺害兒童時,這樣的回應是必要的。 至於「川習會」,習近平是否如外界所說,向川普送上大禮?美國商務部長羅斯說,習近平來訪就是最好的禮物。 川普七日推文談及「川習會」,內容不是美中關係,而是轉推女兒伊凡卡發布其女阿拉貝拉在習近平夫婦面前演唱中文歌曲「茉莉花」並背誦三字經的影片;伊凡卡說,對於女兒和兒子歡迎習近平夫婦來訪的表現感到非常驕傲。
聯合/川普的阿拉貝拉密碼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395465?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與美國總統川普舉行中美元首會晤。兩國元首夫婦共同欣賞川普外孫女和外孫演唱中文歌曲「茉莉花」並背誦「三字經」和唐詩。 新華社 川普變化莫測,誰能讀出他在美中關係裡的密碼? 習近平夫婦到訪前,川普的女兒伊凡卡貼出周歲小兒玩中文識字積木的圖片;貴賓到臨,川普又要五歲的外孫女阿拉貝拉獻唱《茉莉花》,並表演背誦三字經與唐詩。 這不是第一次,今年春節,伊凡卡曾帶著阿拉貝拉到華府的中國大使館賀年。如今,川普孫輩學中文,舉世皆知,此中透露出川普家族對中國的評價。要孫輩學中文,可知川普家族看見了中國的未來性,並相信中國有發展性。 不僅如此,由於川普的外交及國安團隊尚未齊備,此次川習會能明快地完成布置,竟是透過川普女婿庫許納和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的管道。川普的美中開鑼戲,出現了「孫輩外交」及「女婿外交」,這不但是別開生面,儼然也透露出中國在川普心中的特殊分量。 川普家族在中國有不少投資。伊凡卡經營的幾個品牌甚至是在中國的工廠製造,然後回銷美國。
川普如何處理其間的公私界際,對他不啻是一個倫理的考驗。但不妨想像:當川普卸任後,川普家族如果有一天成為北京中南海的常客,搖身一變成為另一位「商人季辛吉」,應當也不會令人太過意外。 蔡政府與川普政府打交道,要謹記川普的三項特徵。 一、商人。 二、變化莫測。 三、孫輩皆在學中文。 川普的美中密碼何在,也許就在愛孫阿拉貝拉的中文課程之中。
倫敦至大陸義烏貨運班列首發 載滿嬰兒用品 https://udn.com/news/story/7332/2395586?from=udn-catelistnews_ch2 一列從英國出發的列車於倫敦時間10日載滿嬰兒用品、維他命等貨物駛往中國大陸浙江省義烏市,預計耗時18天。中新網報導,英國脫歐後,將更加重視與世界各國達成貿易協定。 倫敦當地時間10日,首列由英國駛往中國大陸的出口列車搭載英國貨物出發。這趟滿載嬰兒用品、維他命等貨物的列車將行駛1萬2451公里,約耗時18天抵達義烏市。 報導指出,此次班列從杜拜環球港務集團倫敦口岸出發,將通過英吉利海峽隧道進入法國和比利時之後,停靠德國杜伊斯堡,然後經過波蘭、白俄羅斯、俄羅斯和哈薩克,最終到義烏市。 報導表示,鐵路貨運比航空運輸更經濟且受限較少,比海上運輸又更為快捷。報導說,第一筆鐵路貨運訂單是在英國正式開啟脫歐流程後不到兩周時間簽署,顯示脫歐使英國更加重視與世界各國達成貿易協定。 另有媒體指出,英國是義烏在歐盟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今年1月1日,中英貨運列車從義烏出發駛往倫敦,首趟列車搭載88箱小商品、共700噸貨物,裡面大部分裝著衣服、包包、行李箱等產品。
社論-力邀美方參加一帶一路峰會,如何?2017年04月11日 04:09 工商時報
主筆室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411000027-260202 日前舉行的「習川會」,確立了中美雙方全面對話機制。其中,經貿協商談判是相當重要的環節。但中國大陸能打出什麼經貿好牌呢?目前看來,一帶一路大市場,足以有效降低美對中龐大貿易逆差;因此,中方實宜力邀美方高層,參加下月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俾由此尋求雙方經貿合作的基點。 其實,在習川會期間,已有大陸智庫人士提議,邀請美國總統川普於下月訪華,並參加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此議確有其價值,大陸官方可以採納,並及時展開作業。川普若能親自出席該論壇,及時掌握美國產品擴大銷進一帶一路大市場的契機,當然有助加速解決陸美貿易嚴重不平衡問題。 只是,目前距一帶一路峰會登場時,僅剩一個月時間,邀請川普來訪作業可能來不及。設若如此,則陸方可由負責對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出面,力邀美國國務卿、商務部長、財政部長等高層官員,來參加一帶一路峰會;如果能邀到,其效果亦不會差。
一帶一路峰會,預定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將有俄羅斯總統普丁在內的20多國領袖出席,是今年國際政經領域的重頭戲。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1月參加瑞士達沃斯論壇時,鄭重宣示主辦一帶一路峰會訊息,並表明要藉此會,來為當前世界和區域經濟問題尋找解決方案。惟美方高層迄今未有參加之意思表示。 一帶一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大陸主導的國際區域建設與經貿合作大平台,地理範圍涵蓋歐亞大陸及非洲一部分,其也可望發展成為一個規模領先全球的商品大市場。 而一帶一路的「錢脈」,即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目前會員國已達80個;英、法、德、義、俄、韓、印度、澳洲等主要經濟體都在其中。而美國、日本則基於對陸戰略競爭考量,未參加亞投行,亦對一帶一路疏遠、冷眼旁觀。 如今,一帶一路堪當大陸處理對美貿易問題的籌碼,重點不在於如何把美國拉進亞投行、一帶一路,而是憑藉一帶一路大市場的進口商機,來協助美國縮減貿易逆差。 如果北京能宣示,願意在一帶一路建設項目上,全面接納美國廠商參加投標,並盡可能地向美商採購物資,這樣很可能打動川普的心。慣於交易算計的川普,理應欣然接受這項重大商機,並放緩其對中國大陸的貿易制裁行動。 但美國如何具體掌握一帶一路商機,仍需高層先作面對面協商及安排,所以,下月北京的一帶一路峰會,川普或美國高層官員參加,是很有必要的。 不過,一帶一路若要成為解決陸美貿易問題的籌碼,其本質及運作模式需先作調整,而不宜把現有版本直接搬出來。 首先,一帶一路原有的「制約美國」本質宜適度調整。眾所周知,大陸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計畫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聯結亞歐非國家,以牽制美國對大陸的國際戰略攻勢。 如習近平這次赴美進行習川會行程,先訪問了北歐的芬蘭,且與芬蘭領導人深入研商一帶一路合作,其用意顯然是在向川普作會前的「國際戰略實力展示」。一帶一路這種「對美戰略較量」成分,未來最好能適度減少,以相對提升對美經貿合作空間。否則,藉一帶一路商機解決陸美貿易問題的手法,效果仍有侷限。 其次,一帶一路計畫的執行,應減少「中國本位」,就是不要以大陸的利益為重,而有必要多方考量國際共同需求;這樣才能說服美方正面看待一帶一路。 回顧一帶一路計畫於2013年剛端出時,即有頗多國際人士看出,大陸方面有意藉此計畫「大量出清物料庫存」。而該計畫執行至今,最亮眼的成果,是大陸一批城市開通了直達歐洲的鐵路貨運快線,以及陸方在巴基斯坦建成瓜達爾港;前者便利了大陸商品外銷歐洲,後者則強化了大陸國際戰略布局,都是對大陸相對有利的事項。 如果大陸政府能強化一帶一路的國際普惠色彩,自然可以提升沿線國家對大陸的向心力,進而彼此聯結成一個堅實的國際經貿合作體制與機制。只要大陸在近期內型塑出這樣的一帶一路新格局,相信川普也許會不請自來、主動和一帶一路掛鉤;屆時大陸對美經貿談判地位,也不可同日而語了。 (工商時報)
縱橫天下:劉必榮》一帶一路與龍象之爭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 (新華社)
川普與習近平即將舉行首度峰會,世人皆關注習川會將互動出什麼樣的中美關係。一些大陸學者呼籲,可以用中國一帶一路的擘畫,邀美國共同加入,讓一帶一路成為美中關係轉型的起點與平台。 可是一帶一路真的走得這麼平順嗎?由兩周前沙烏地國王到訪中國,強調沙國可以在一帶一路中扮演重要角色來看,答案是肯定的。可是從最近兩個事件的發展來看,好像又有點坎坷。至少很多地方直線是走不通的,必須曲線繞道而行。 第1個事件發生在印度。3月31日,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從達蘭薩拉出發,對阿薩姆及阿魯納恰爾邦展開訪問行程。阿魯納恰爾邦就是中國的「藏南」,是中、印之間有領土爭議的地區。達賴在當地除訪問達旺寺,也將與阿魯納恰爾邦出身、負責西藏事務的印度內政部長里吉朱會面。 可以想見中國大陸對這種安排的惱怒。3月31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表示,這將對中印關係造成嚴重損害。到底印度和中國之間出了什麼問題?莫迪總理剛上台時,也曾嘗試與中國改善關係。 習近平訪印度時到了莫迪的家鄉,次年莫迪訪中國時也到訪習近平的家鄉西安以為回報。但是印度後來發現,這樣的努力並沒有帶來雙方關係的實質改善。其中最讓印度關切的就是被認為是一帶一路旗艦工程的中巴經濟走廊。 中國大陸和巴基斯坦的關係非常好,在大陸被形容為「全天候」的戰略夥伴。中巴經濟走廊是個大型的計畫,中國對巴投資將近460億美元,從新疆的喀什,一路延伸到瓜達爾港。巴基斯坦在有大國撐腰的情況下對印度更為強硬,而中國勢力進入瓜達爾港,直接監控從波斯灣運往印度的石油,也讓印度備感威脅。 2016年12月,中國又在聯合國安理會阻止將基地設在巴基斯坦的阿札爾(Masood Azhar)列為恐怖分子。阿札爾涉及印度多起恐怖攻擊,中國袒護他,令印度人民相當憤怒,在各地都發動了抗議的示威,軍方並在12月底試射了長程飛彈烈火五號,射程涵蓋全中國,同時加強與越南的軍事關係,準備向越南出售阿卡什地對空中程導彈。 中國則以幫巴基斯坦試射海上巡弋飛彈以為抗衡。南亞情勢雖不若東北亞緊張,但風雲詭譎不可小覷。 另一個事件則是阿富汗。3月24日,大陸中冶集團原總經理沈鶴庭連同其他幾位高官被開除黨籍,理由是嚴重違紀並造成集團損失。 媒體於是想起來2007年在阿富汗,幫中國打敗眾多競爭者,取得艾娜克銅礦開礦權的就是他。艾娜克被認為是全球第二大未開發銅礦,估計價值達420億美元。中國準備投入30億美元開礦,這個金額是2002年以來國際援助阿富汗金額的35%。 但是10年過去了,這個項目卻沒有進展。阿富汗國內的安全問題、行政效率、貪腐、開採與冶金設備的匱乏、礦區有5000年歷史古蹟等,每一項都足以使工程延宕。阿富汗也是一帶一路重要的一站,但許多光輝協議的背後,卻都不能落地。當初國際曾語帶酸意地批評,說美國打阿富汗戰爭,但卻由中國收割。如今看來收割也沒成功。 如果美國加入一帶一路,前面這些地緣政治與各國內部的障礙,會比較好解嗎?誰也說不準。只能說,一帶一路真的不如中國想像的平順。 (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中時社論》人才持續外流 台灣將走向崩壞2017/4/2 下午 08:18:39
台灣長期低薪問題,迫使人才外流日益嚴重。(報系資料照)
20世紀美國能夠成為世界強國,靠的就是開放的移民政策,把世界各國優秀人才經由留學、工作等多元管道吸往美國,近年台灣卻反其道而行。依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公布的2013年調查結果,各國專業人才外移以台灣最嚴重,專業人才占外移人口達61.1%,居世界第一;另依英國牛津經濟研究機構(Oxford Economics)全球人才預估報告,由於人才外流,同時未能吸引外來人才,至2021年台灣將成為人才最為短缺的國家。長此以往,台灣的國力將逐漸淪喪。 要把好的人才留下來,並且吸引跨國人才,其道理和方法其實非常清楚,就是要有好的環境,這個環境以產業作為核心,外在方面加上適當的配套措施,例如大開大闔的移民政策、教育政策等。 1950至1970年代,台灣曾流行一句話:「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年輕學子的夢想就只是考上台大,然後到美國留學,畢業後留在美國工作。主要原因是台灣的經濟落後,就業機會短缺,僅能利用低廉勞力吸引勞力密集產業投資;而美國利用其開放的移民政策,吸引並留下了包括台灣的大批一流人才。 1970年外國出生人員占美國就業人數僅5%,1990年增至9%,2004年復升至14%;科技重鎮的加州在相對應時間外國出生員工占比則從10%、25%攀升到33%。根據調查,1990年加州矽谷高科技公司來自亞洲出生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中,以來自海峽兩岸的中國人所占最高,達一半以上。此外,1998年由前述中國人擔任CEO的矽谷高科技公司家數占了17%,對矽谷高科技產業發展起了相當大的影響力。 到了1980年新竹科學園區啟動,台灣產業結構逐步轉型,留在美國的科技人才開始返鄉。1980年代後期,新興科技產業快速成長,科學園區新創立的公司中,創辦人有來自美國的台灣人占了1/3,這些人大部分是早期在台灣出生、大學畢業,然後前往美國深造的學子,台、美之間從單向人才外流轉為雙向人才良性循環,關鍵就在產業。 由於具有科技專長以及語言優勢,這些鮭魚返鄉的創業家穿梭於太平洋和台灣海峽兩個兩岸,運用三地互補優勢,進行全球難得的最佳布局,創造出貫穿美國、台灣、中國大陸的創新走廊,締造了美國《商業周刊》2005年以〈台灣為何重要〉為封面故事,宣稱台灣是「隱藏的全球經濟中心」的黃金時代。 近30年來,全球經濟重心逐漸往亞洲、特別是中國大陸移轉,大陸經濟和產業發展進入深水區,亟需各類人才。除了在教育方面積極擴大投資,政府當局陸續推出百人計畫、千人計畫,提供一次性金錢補助、免費住屋等誘因吸引外來人才,2016年大陸核發永久居留證就增長163%;依據Oxford Economics的推估,至2021年,大陸人才竟可以達到平衡。 反觀台灣,不僅無法吸引外來人才,本地人才更是大舉外流。根據調查,人才外流的關鍵因素是薪資太低,缺乏競爭力。但是薪資太低是結果,真正原因在於產業空洞化;而產業之所以空洞化,則是在對大陸閉鎖的產業政策下,與全球成長最快的主要市場隔絕,投資環境惡化,尤其是欠缺投資標的和市場機會,產業和人才只好結伴出走。 以去年為例,蔡英文總統說要以拚經濟為優先,但是新設立公司平均資本額375萬元,僅達馬政府8年平均資本額517萬元的7成。林全院長去年6月在三三會的演講強調,外國直接投資(FDI)不會作為新政府的關鍵績效指標(KPI),就業機會才是;但是去年台灣就業增加率僅0.62%,不到馬政府8年平均1.06%的6成,而台灣卻同時有50~100萬人在大陸就業,且以青壯、高階、專業及主管人才為主,形成楚才晉用的強烈對比。 高等教育普及、人力素質優異是台灣人才國際競爭力的來源,將這些優秀的子弟留在本地為本地所用是政府的責任。如果自己的人才都不能留住,反去吸引外來人才,根本是本末倒置、緣木求魚。不管是留才或攬才,根本之道就是創造自由、開放的產業發展環境,促進新興產業發展,否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了產業,哪有就業?
擱置兩年 中緬原油管道正式開通 https://udn.com/news/story/7331/2395728?from=udn-catelistnews_ch2 中國大陸和緬甸10日簽署「中緬原油管道運輸協議」,已延宕兩年的輸油管計畫當晚開始運作。這項計畫將減少大陸進口原油時對麻六甲海峽的依賴,增加能源安全保障。 綜合英國廣播公司(BBC)和中國大陸環球時報報導,緬甸總統廷覺去年3月就任後首次訪問大陸,10日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 大陸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說,兩國政府已簽署「中緬原油管道運輸協議」。這項計畫已閒置兩年。 中緬原油管道由中國石油和緬甸油氣公司合資建設,起點位於緬甸西海岸馬德島,全長771公里,2010年開工,這項建設為大陸「一帶一路」戰略的一部分。昨天協議簽署後,同日晚上已開始從緬甸卸油。 報導指出,中緬原油管道工程投入運作將使中國大陸進口原油時減少對麻六甲海峽的依賴,對大陸的能源安全有重要意義,同時也能帶動大陸西南地區的經濟發展。雲南省正積極布局相關的石化產業。 中國大陸約4/5的進口原油必須途經麻六甲海峽。而中緬油氣管道可將來自中東地區的油氣避開麻六甲海峽,從緬甸經陸路直接輸送到大陸。一旦中美關係緊張,美軍若要控制麻六甲海峽,對大陸的影響就會減弱。 另外,路透社報導,中國大陸對於在緬甸投資的密松水電廠態度可能也有轉變,有可能會放棄該工程,換取在緬甸的其他經濟或戰略利益。 而劉振民僅模糊表示,兩國領導人就密松水電廠工程基本達成共識,雙方將朝著實現雙方互利共贏的方向來探討妥善的解決方案。
政績不佳、不納建言 翁山蘇姬神話幻滅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2392132 2017-04-09 13:27聯合晚報 編譯季晶晶/綜合報導 緬甸領導人翁山蘇姬上台已一年,但她的執政成績令外界失望。 首都仰光近來因城區租金高漲、斷電頻仍、塞車日益嚴重,引發民怨,但此處也不乏令人欣喜的進步──到處可見施工用起重機、不斷有新公司成立,最重要的是抱持樂觀心態的國民。 離開仰光後,一切光采很快散盡。欣欣向榮的仰光用掉緬甸約一半的電力,經濟產出的占比達25%,但絕大多數的緬甸人不住仰光,而是住在鄉村地區。 他們還在用原始方式打漁或務農為生。軍政府50年來的統治導致這個國家與外隔絕且貧窮落後。 翁山蘇姬與軍方對抗數十年,去年3月以超高聲勢成為國家領導人,外界寄予厚望。她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於2015年底大選獲得壓倒性勝利後,支持者大舉投入資金和人力。仰光現有許多國際顧問,積極想協助緬甸現代化,美國也解除長久以來的經濟制裁。 但成長現已放慢,外來投資也是。政府採取了一些措施以維持經濟動能:去年8月修改法規讓微型信貸的業者較易運作;公司法的改革法案去年1月也送交國會,通過後將取代1914年緬甸公司法;去年10月以軍方市場改革法案為基礎的投資法生效,先前廣泛徵詢過民意。 不過,新政府也有專橫獨斷之時。緬甸新年前夕,當局突然宣布今年新年假期由以前的十天縮減為五天。 另揭露草擬中的法案,將要求緬甸的外籍人士離開居住城市逾24小時前,須取得官方批核。外國商會當然強烈反對。 此事凸顯外界對翁山蘇姬政府的兩項常見批評:溝通失當和中央集權傾向。一位外籍人士說,以前的政府會找來有經驗的經濟決策人士,並傾聽企業界意見,現今政府這兩件事都做不到。 他說:「這個政府將企業視為邪魅。我們不知道找誰訴苦,也不知道翁山蘇姬會聽誰的話。」 新政府至今尚未充分說明改革的優先順序。全國民主聯盟除了目標崇高但內容模糊的12點宣示,例如摒棄官僚作風並鼓勵競爭外,提不出經濟政策的具體細節。 許多社運人士也抱怨無法接觸翁山蘇姬的核心圈。有人說,翁山蘇姬認為非政府組織的角色是確保前政府的持續民主化,現在緬甸人已能自由選舉領導人,吵鬧不休的監督組織便失去重要性。 一些有資金且立意良好的民間單位雖有立即可行的建議方案,但政府單位秉持少做少錯的心態面對。 連翁山蘇姬宣示的要務,政府和少數族裔武裝團體之間的和平進展也遲滯不前。政府軍和叛亂團體之間的衝突愈見頻繁。原訂2月召開的第二次聯邦和平會議因參與團體太少而被延後。 翁山蘇姬現在處境微妙:軍方擔心她對叛軍讓步太多,但少數族裔把她視為另一個代表多數緬族人、高高在上的領導者,與以前的掌權者無異。令人訝異的是她對軍方在少數民族羅興亞人村落燒殺劫掠的血腥鎮壓行為保持緘默。 全國民主聯盟的主要支持者是緬族,他們與羅興亞人格格不入,捍衛羅興亞人可能重創她的支持度。目前為止,翁山蘇姬的表現似乎擅於閃躲這些敏感問題。
非我族類,緬甸永遠的次等公民2017/03/31 10:09:02 周怡蘭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2373906 緬甸不同等級的公民領有不同顏色的身分證:粉紅色、綠色、藍色,上面還會有註明種族、宗教的欄位。圖為持有緬甸粉紅色國民身分證的「一等公民」。 圖/路透社那是個一如往常的辦公室午餐時間,我的同事蘇怡邊吃著家人準備的愛心便當,邊在餐桌旁發著牢騷: 我出生在緬甸、生活在緬甸、我甚至不會說中文、也從來沒去過中國,但在我身分證的種族欄上卻被標記著百分之五十的中國血統 (50% Chinese),我根本無法理解!
我一時覺得疑惑:為什麼身分證上要有種族,甚至宗教的欄位呢?台灣人的身分證上不是只要有姓名、出生年月日、地址就夠了嗎?國民就是國民,跟種族和宗教有什麼關係呢?隱隱約約,我覺得事有蹊蹺,但又說不上來是哪裡不對,也不太敢多問,畢竟這個國家的許多紛擾都因種族和宗教而起,於是我決定慢慢觀察、明查暗訪、期望我的困惑可以在閒聊之中得到解答。 那時的我還沒意識到在蘇怡怒氣背後的真正原因,直到我發現原來緬甸的「公民」(citizen)是有分等級的,等級不同的公民領有不同顏色的身分證:粉紅色、綠色、藍色——不同顏色身分證的持有人,享有不同的權利與待遇。另外,緬甸人也自動被分類成「full citizen」和 「citizen to be」,而這分類的標準,既不是出生地主義也不是血緣主義,而是根據一個人的種族而定。 如果今天很不幸的,你的種族不屬於緬甸官方所承認的135族之一,那麼你可能一輩子都只能享有比「普通公民」低一等的權利、甚至完全沒有;即使你世世代代都生活在緬甸這塊土地上、即使你對自己的身份認同是完完全全的緬甸人,但你終究不被這個國家所承認。拿著綠色身分證,有著中國血統的蘇怡,因此與其他拿著粉紅色身分證的緬甸國民,有了迥然不同的命運。 如果今天很不幸的,你的種族不屬於緬甸官方所承認的135族之一,即使你對自己的身份認同是完完全全的緬甸人,但終究不會被這個國家所承認。 圖/路透社 蘇怡的父親是華人與緬族人(Burma)的混血,母親是廣東華人在緬甸的第二代,但即使帶著中國血統,蘇怡的父母親從沒學過中文、也從來覺得自已是個緬甸人。具蘇怡的說法,她的父母甚至是用比緬甸人還緬甸的方式,把她和妹妹養育成人——講緬語、篤信佛教、穿著長長的龍基(longyi)。蘇怡的祖父母,是一九二零年代左右逃難到緬甸的中國移民,拿了一輩子的「外國人登錄證」,守著異鄉人的本分,用小本生意溫飽一家子。 經歷過1967年的排華運動、1988年的學運、以及半世紀的軍事極權,蘇怡一家知道在緬甸的異鄉人沒有太多選擇——在全世界都是。尤其是在經濟蕭條、通貨膨脹、民怨載道的年代,異鄉人永遠是政府用來轉移群眾注意力的最佳箭靶,因為異鄉人的存在本身就沒有正當性,那就把政府的無能和失敗的政策全都怪到異鄉人的頭上去吧!於是異鄉人不再被允許說著自己的方言、財產土地被充公、無法接受高等教育、也少有機會參政。 失了身份、丟了國家的異鄉人在緬甸永遠是次等公民,佔全國人口總數的小小百分比,多一個、少一個,不會真的被誰在意。 失了身份、丟了國家的異鄉人在緬甸永遠是次等公民。圖為在緬甸遭到迫害的羅興亞人。 圖/路透社 當我得知報考公務員的申請被政府拒絕之後,我和媽媽都哭得很傷心。我真的很想幫國家做點事,但這個制度容不下我......,我甚至無法進入法學院或是醫學院等高等教育,即使進去了也很難畢業。
因為不純正的血統,年紀輕輕的蘇怡在成長的路上受盡委屈,而這樣的歧視不只是由國家機器用法律與軍事行動有系統地執行著,它也源源不絕地充斥在生活瑣事當中。在這個以種族和宗教來分你我的國家,種族與宗教不只被標記在身分證上、也出現在履歷上、新朋友的自我介紹和鄰里間的問候中,彷彿一個人的身份和自我認同,還必須透過其所屬的種族或宗教來確立(或抽離)。而人與人之間的親疏遠近,也在這種區分中被決定了。 然而異鄉人並不是唯一受害者,就連緬甸境內拿著粉紅色身分證的少數民族們,也深受緬族沙文主義的荼毒,即使這些被國家所承認的135個民族皆享有完全的公民身份(full citizen),於法理上應該與所有公民一樣受平等的對待,但實際上緬甸軍政府自1962年政變之後,即以鞏固國家安全之名公開地實行各種壓迫少數民族的緬化政策(Burmanisation):獨尊緬人(Burma)與佛教,抑制少數民族的文化、語言、宗教、與最重要的民族自決權。 緬甸軍政府領導人尼溫(右)自1962年政變之後,即以鞏固國家安全之名實行各種壓迫少數民族的緬化政策,與緬甸建國時翁山將軍提出各民族平等且享有自治權的聯邦制度相違背。 圖/美聯社 這些中央集權與歧視性的政策,完全與緬甸建國之初翁山將軍在1947年彬龍會議(Panglong Conference)上,所提出各民族平等且享有自治權的聯邦制度相違背。原本該把所有民族團結起來,並帶來和平與願景的彬龍協定與緬甸憲法,在同年翁山將軍被暗殺之後成了一只廢紙。 在那之後,邊區的少數民族展開超過半世紀的武裝抗爭直至今日;長年內戰不只讓上千上萬的老百姓流離失所,它也拖垮邊區的基礎建設和經濟發展,而教育和醫療等資源也是極度匱乏,曾在歷史上輝煌一時的緬甸,淪為整個東南亞地區人類發展指數最低的國家。 緬甸目前的政權轉移是否真能替這國家帶來和平的契機,其實最終仰賴緬甸政府能否正視少數民族的政治訴求——平等與自決。第一步也許可以從消除種族與宗教的印記開始,讓人回歸到人最初的本質。就像蘇怡說的: 我希望有一天身分證只有一種顏色,不必再用種族和宗教來區分你我。 緬甸政府能否正視少數民族平等與自決的訴求,第一步也許可以從消除種族與宗教的印記開始,讓人回歸到最初的本質。圖為遭到緬甸迫害而躲藏到難民營的羅興亞人。 圖/路透社
密松大壩...翁山蘇姬最沉重的政治包袱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2380698?from=udn_ch2cate7225sub6809_pulldownmenu 緬甸政府任命的委員會即將就中國大陸資助、預計耗資卅六億美元的「密松大壩」續建與否的問題提出建議。紐約時報報導,密松大壩工程已在抗議之下停擺數年,這個不受歡迎、昂貴且無用的大壩是緬甸領袖翁山蘇姬從軍政府繼承的政治包袱,決定續建大壩與否對她是艱巨的考驗,取消大壩恐會惹惱緬甸最大貿易夥伴大陸,還須賠償八億美元,續建則可能引發公眾的不滿。 如果緬甸取消大壩工程,將須償還大陸開發商已經投入的八億美元。 如果緬甸向大陸提議,改在其他地方興建水壩以減輕對環境的衝擊,可能使衝突地區的緊張加劇,威脅和平進程。自從翁山蘇姬的全國民主聯盟去年執政以來,她一直在為爭取和平談判而努力。 密松大壩是軍政府批准的,為大陸資助的諸多能源和採礦項目中規模最大的一個。據估計,大壩的發電量將超過緬甸整個國家目前生產的電力。大壩的開發商、大陸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已投入八億美元,包括可行性和技術研究及橋樑、電網更新和其他配套基礎設施。不過,二○一一年,時任緬甸總統的登盛迫於公眾壓力宣布停建。 密松大壩遭反對的原因包括破壞環境、摧毀下游魚類資源、讓成千上萬民眾被迫遷離家園,此外,根據相關人士披露的協議,大壩九成的電力都將輸往大陸。隨著抗議活動蔓延到緬甸的城市,當時在野的翁山蘇姬曾表示反對這個項目。 翁山蘇姬的發言人佐泰去年曾表示,作為不建設密松大壩的替代方案,翁山蘇姬準備向大陸提議興建一系列對環境威脅更小的水壩。 但是,緬甸最有潛力建造水壩的地方都位於衝突地區,批准新的項目可能會在武裝組織之間點燃戰火,而翁山蘇姬正在努力把這些武裝組織帶到談判桌上來,就脆弱的國家和平問題展開對話。 不論緬甸要取消大壩並賠償大陸的損失,還是要建造其他大壩,都須籌集八億美元,這筆錢的數額比緬甸六億美元的衛生預算還多,如何籌錢又是一大考驗。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