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走心,台灣「南向」的過牆梯 透視大陸「緊貨幣、寬財政」的意涵 金融市場別期待「川普交易」陸主導TPP 面臨三大變數
2017/03/14 15:54:12瀏覽115|回應0|推薦0

 

 

 

 

 

陳立恆/走心,台灣「南向」的過牆梯

https://udn.com/news/story/7340/2351051?from=udn-relatednews_ch2

2017-03-19 01:58聯合報 陳立恆

工總與經濟部成立「亞太產業合作推動委員會」,冀以產官合作姿態,從實務面進擊一直難以擺脫口號取向的南向政策。

誠然,過去台商在東南亞篳路藍縷的成就背後,獲取實戰經驗的同時,也付出了無法想像的血汗努力,然而,如今國際情勢物換星移,川普政府左閃WTO、右躲TPP,似乎無意承擔全球貿易制度的領袖角色,導致世界及亞洲各主要經濟體勢必漸靠攏中國主導的RCEP及一帶一路等,甚至中國可能取代美國成為TPP新舵手,

因此,眼下詭譎的兩岸關係與中國崛起的區域經濟裡,我們的南向宏圖究竟要如何才能在競爭激烈的東南亞與印度市場上改變步履維艱的「難向」之苦?

吾人以為,南向政策由一個跨部會組織出面統籌有其必要,可以是合作推動委員會、也可以是另一個編制更廣的南向指導小組,但無論單位名稱為何,其政令佈達與戰略制定,必先從一個統籌全局、軟硬兼備的頂層設計出發,綜觀過去台灣在區域經濟前行的軌跡,大多關注於技術、資金、效益等短線的合作形式,忽略了文化融合與產業互補等需長線的合作根本。

簡言之,台灣在區域合作裡不是一個「走心」的夥伴,往往只是以尋求一個更為廉價的勞動市場為著眼點,當地政府與人民當然也心知肚明,所以一旦實力雄厚的其他外資現身,不諳融合深耕、又不受區域協定保護的台資們很容易見棄於戰局。

而什麼是走心?一舉拿下Honda、Toyota、Ford等國際一線品牌訂單的越南台商豐祥控股,就是一個走心的成功案例。

去年我在評選台灣安永企業家獎時,有幸聽到豐祥游明輝董事長描述,他九○年代末到越南耕耘基層的寶貴經驗。

當時他曾花幾個月的時間,親自到近百名越南幹部的家中拜訪,許多人的老家地處偏鄉,村鄰之間都是頭一次見到外國老闆帶禮物上門結交,連親朋好友都出動夾道歡迎,讓越籍幹部與其家族覺得面子十足,如此和員工搏感情的方式,自然讓企業的凝聚力走進了員工的心裡,據聞當地工廠難免也有糾紛發生的時候,多數員工們都會自發性挺身維護公司利益,無怪乎多年來豐祥在越南一直根基穩固、扶搖直上。

同理可循,我們南向政策的頂層設計,也需要走進合作國家的心裡去,所以知己知彼的文化交流,就算來不及先行鋪墊,也至少應該與經貿投資的腳步齊頭並進,畢竟南向政策的文化交流,絕非只是互派代表參訪或是辦幾場會議可一蹴而就。

台灣其實極度缺乏熟悉印度及東南亞事務的專業人才,所以產官聯手之餘,學研界也應納入頂層設計的範疇,因為各地的語言、風俗、人文雖然看似無形,卻柔能克剛、其力綿長,如果能先從教育、出版、設計、慈善等相對容易「走心」的領域合作,或可為台灣的技術、資金與產品,在被區域協定排擠在外的南向愁城之內,造出另一把出奇制勝的過牆梯。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社論-透視大陸驚現外貿逆差的潛藏問題

大陸2月份外貿表現失常。(中新社資料照片)

大陸2月份外貿表現失常,進口金額年增率驟然飆升近4成,以致當月驚現3年來首見的外貿逆差。這現象背後,潛藏著一些發人深省的問題,包括陸企一窩蜂搶購海外原物料、輸入型通貨膨脹風險升高等;大陸政府宜對此進行輔導和調節,使外貿交易秩序得以恢復常態。

大陸海關總署日前公布,2月份大陸進口金額,高達1292.3億美元,年增率為38.1%之多;同月份出口金額僅1200.8億美元,年增率為負1.3%。進出口相抵,2月份驚現91.5億美元逆差。

這是近3年來大陸首見的單月外貿逆差,逆差金額之大則是長期以來所少見。就以過去1年來說,大陸雖整體外貿不振,但出口金額仍是連月顯著超過進口金額,而一直維持可觀的順差金額;未料今年2月突然出現大額逆差,可說是表現失常。

如此表現失常情況的背後,潛藏著一些值得大陸政府高度關注的問題。首先要問,大陸企業是否因眼見國際原物料漲價,而一窩蜂地進行搶購,以致整體進口金額驟然飆升呢?

以鐵礦砂而言,2月份大陸進口了8349萬噸,值65.5億美元;連同1月進口數量,兩個月合計進口1兆7534萬噸,值135.2億美元。海關總署有公布的上述首兩個月累計數也顯示,這兩個月的鐵礦砂進口量年增率12.6%,進口均價年上漲率則高達83.7%。

同樣情況也發生在原油、煤炭等大宗物資進口。譬如同樣以今年前兩個月累計數據看,大陸原油進口量年增率12.5%,進口均價年上漲率達60.5%;煤炭進口量年增率48.5%,進口均價年上漲率110%。

這種「價量齊揚」現象,誠然有正面意義,即表示大陸生產事業有所復甦,需要充裕原物料來支應,也正好呼應大陸近來PMI(製造業經理人採購指數)逐步上升的利多消息。但是,相關進口活動太過熱絡,也不排除大陸企業對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漲反應過度,而有一窩蜂搶購情況。

其次,從上述進口物價高漲現象,又可發現第2個潛藏問題,就是外國供應商是否抓住陸企急於搶購心理,而趁機哄抬價格?大陸如此被「趁機敲詐」之事,過去已發生多起,像幾年前大陸拚全力掌握戰備儲油之時,外國某些油商曾趁機把大陸搶購消息曝光,哄抬價格後再賣給大陸,結果使大陸買到不少高價原油。

把陸企當凱子或提款機,是近年國際市場上的一股流風;因為陸企的大戶多是國企,可以大手筆花錢,自然難免成為外國賣方心目中的肥羊,能賺就盡量賺。

由此看來,大陸新近驚現的外貿逆差,難保沒有上述「任人抬價」情事暗藏其中。大陸政府有必要加強輔導陸企的採購技巧,譬如予以提供國際原物料價格參考數據,及公布個別原物料的國內庫存數量,使陸企對外採購時心裡有底,免被人予取予求。

否則,今年大陸難免會冒出「輸入型通貨膨脹」。原本大陸PPI(生產者物價指數)上漲率已在2月勁揚至7.8%,下一步若進口物價失控,即很容易引發輸入型通貨膨脹,殊應警戒。

還有人民幣匯率調節,也很重要。直白地說,人民幣匯率必需儘早穩定下來,別再貶個不停。要不然,陸企眼見該匯率還未見底,當然會提早買匯以搶購物資;這必然造成人民幣匯率更疲軟、外匯存底更快降低的惡性循環。

而大陸這次的外貿逆差,也可以從兩岸角度找到另一個潛藏問題,就是台灣對陸出口(大陸自台進口)優勢,如何在兩岸政治陰霾中得到確保。

今年2月份,台灣對陸出口金額年增率,按陸方統計為28.2%,雖比不上同月大陸整體進口年增率38.1%,但仍是台方歷年少見的佳績。

這也是2月大陸「進口暴衝」之一環,下一步如大陸進口恢復常態,則台灣對陸出口值也肯定會大幅降下來;但無論如何,我們期盼其不要降太多,更勿重現去年對陸出口衰退局面。

這就需要台灣蔡政府掌握好兩岸關係分寸,不要讓兩岸關係更惡化,以免政治因素阻礙陸企對台採購。另方面,蔡政府亦應以寬容態度,開放台灣廠商加強和陸企緊密合作,甚至建立堅實的兩岸產業鏈;這是穩住台灣對陸出口優勢的根本之道,蔡政府不妨樂觀其成,俾維護台灣應得的兩岸經貿利益。

(工商時報)

 

 

經濟/透視大陸「緊貨幣、寬財政」的意涵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342701?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2017-03-15 02:52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向「兩會」提出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延續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基調,表示今年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有別於過去「穩健」的提法,與今年初大陸央行先後調升中期借貸便利(MLF)和公開市場逆回購利率,變相的升息行動結合在一起,令人關注貨幣政策是否已轉向?新的政策取向究竟有何意涵?

自2011年開始迄今,大陸的貨幣政策一直以「穩健」為基調,不過,受到經濟下行壓力增加、金融市場大幅波動等多種因素影響,在實行過程中,其實是穩健略偏寬鬆的;尤其自2014年下半年開始到去年初,大陸央行先後六次調降存貸款基準利率、五次調降存款準備金率,寬鬆的環境使得新增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不斷擴張,結果助長了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商品市場投機行為,金融體系的槓桿率不斷攀升,大量資金「脫實向虛」,對金融市場穩定性造成衝擊。

為了抑制泡沫、防控風險,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將貨幣政策改為「穩健中性」,強調貨幣政策應更加中性,顯然,大陸的貨幣政策操作方式不再採用強刺激、迷信經濟高成長,取而代之的是「不鬆不緊」的政策。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M2成長目標訂在12%,較去年目標低1個百分點,正是貨幣政策體現穩健中性的作為。

在遏制資產泡沫、去產能、防風險和維護金融穩定等大背景下,未來大陸貨幣政策持續趨緊的可能性愈來愈高,因此,接下來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可能會提高。此外,受到美聯準會升息周期的影響,為了維持人民幣兌美元之匯率,大陸很可能跟隨美元升息腳步,逆回購和SLF利率極可能再度上調,甚至不排除調升基準利率。

大陸央行緊縮貨幣的意圖非常明顯,但對於未來是否會進一步調升存貸款基準利率,或調降存款準備金率,市場上的看法分歧,特別是中共「十九大」召開在即,緊縮的貨幣政策不利於穩定經濟成長,在當前經濟仍然存在下行壓力,企業財務負擔有增無減,消費物價上升壓力也不大,加上國際經濟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的環境下,部分專家認為,今年內全面收緊流動性或貨幣政策幾乎不可能,惟考慮到防控金融風險和資產泡沫,以及資本外流壓力等因素,未來市場化的利率可能會保持在相對較高的水準。

展望未來,大陸貨幣政策的實際操作很可能是「走一步看一步」,因為當前國內外環境錯綜複雜,經濟情勢充滿不確定性,未來貨幣政策一方面要看國內金融市場的反應和實體經濟的表現,另一方面還要關注美聯準會升息的進程和人民幣匯率的走勢,未來若經濟面臨下滑壓力增大,為了穩成長,貨幣政策不排除放鬆的可能;反之,若經濟下滑處在可承受的範圍內,則金融去槓桿有可能繼續甚至加大執行力度。

今年大陸穩定經濟成長的挑戰性不小,一方面是因為國際政經不確定性風險有增無減,而這種不確定性可能隨著美國新政府實行新政策進一步增加;另一方面,過去常透過寬鬆政策擴大投資的治理模式,則因為企業債務負擔沉重、產能嚴重過剩等因素而難以施展。

未來宏觀調控政策取向,政府工作報告定調為「緊貨幣、寬財政」,穩健偏緊的貨幣政策重點在處理去槓桿,抑制資產泡沫和防控金融風險;而為了避免緊縮貨幣政策對穩成長造成不利影響,大陸將實施「更積極有效」的財政政策。官方公布的財政赤字率為3%,雖與上年度持平,但不表示維持現狀,今年財政赤字預算估計將比上年度增加2,000億元人民幣,且按照過去的經驗,實際執行後財政赤字規模或將遠大與此。在積極財政、債務置換和基建專向基金的支持下,地方政府的基礎設施投資將是今年穩定經濟成長的重要支撐。

 

 

冷眼集/國王新衣 川普丟誠信

https://udn.com/news/story/6813/2341073?from=udn_ch2cate7225sub6813_pulldownmenu

2017-03-14 13:54聯合晚報 華盛頓記者張加

「美國人為什麼要相信總統?他們應該相信總統嗎?」這不僅是一名記者質疑白宮發言人時的提問,更是許多美國人心中的疑問。

美國總統川普月初推文,指控前總統歐巴馬在去年選舉期間下令監聽川普大樓,還稱歐巴馬監聽行為低級、病態。

當時司法部長塞辛斯身陷是否私通俄羅斯駐美大使案,眼看川普如此煞有其事地指控歐巴馬,外界多認為這是川普轉移焦點之舉。只是川普忘了自己是一國元首,不是可以信口開河的娛樂大亨,包括共和黨同僚在內,不少人不相信川普的指控,紛紛要求提證據。但從4日至今已10天,到了眾議院情報委員會要求提供證據的截止日期,白宮、司法部與川普幕僚,都提不出證據。

川普顧問康威受訪時坦承手上沒證據,還把球丟給眾院情報委員會說,「所以這就是為什麼眾院情報委員會要調查。」

白宮發言人史派瑟被記者一再追問,卻顧左右而言他,最後無處可逃只好玩起文字遊戲,稱川普的「監聽」一詞並不代表歐巴馬真的監聽他電話,而是指廣泛監視和其他行為。

川普基於部分媒體報導便指控歐巴馬,卻讓他的政府官員與幕僚在手上缺乏有力證據之際,得站在第一線面對猛烈的砲火,十天以來滿身是傷。

川普在支持者心中建立的信心也面臨垮台危機。除了無憑無據指控前總統,傷害美國形象之外,川普政府分辨是非的能力也令人質疑。或者說,這位美國總統根本毫無是非。

白宮10日記者會上,史派瑟笑著公布最新就業數據顯示2月失業率降到4.7%,但有記者詢問,川普在競選期間曾批評歐巴馬主政時的官方數據全是造假,現在同一個機構發布的數據,川普是否相信其真實性?

史派瑟說,他和川普有談論過這個話題,川普清楚表明,「過去可能造假,但現在非常真實。」時隔3天,記者在白宮記者會上再問史派瑟,指控是造假還是真實?史派瑟只解釋「監聽」,無法回答真假。

美國已陷入領導人毫無誠信的失能困境,除了難以相信透過神聖選舉選出的國家領袖,更嚴重的是川普時代變得真假難辨,因是非黑白,在川普的國王新衣下,早已沒有區別。

 

 

經濟/金融市場別期待「川普交易」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340378?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2017-03-14 02:44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或許是等待這一刻已久,以致於當2月28日美國總統川普首度國情咨文發表,展現總統應有的高度後,隔日美股大漲並創下歷史新高,部分市場投資人便將當前金融市場榮景,與川普舉止像個總統相串連,並認為若其狀態持續,便會堅持減稅、去管制及基礎建設等政策,未來經濟成長動能勢必增強。

但近日股市榮景真是各界對川普政權投下的信任票?只怕未必!首先,當川普正在國會演說時,台北時間3月1日上午10~11點美國標準普爾500期貨的股價僅從2,370點小幅變化至2,367點,顯見市場沒有受到任何鼓舞。更何況演說內容未見各界期盼的財政刺激政策細則,反而將修改歐巴馬健保列為首要政策,又堅持貿易保護主義、暗示支持邊境調整稅的立場,均不利金融市場。

事實上,去年川普勝選至今的多頭市場,只有起初一段時間可稱為「川普交易」(Trump trade)。當時,市場高度寄望川普能快速推動減稅、去管制及基礎建設等政策。但今年來,川普多次荒腔走板的表現,諸如上任後首場記者會不僅沒提施政方針,還藉機大罵CNN是假新聞;或是不與黨內溝通,逕自推動有爭議性的移民與旅遊禁令,引發多起大規模抗議,亦導致四州的聯邦法院凍結川普上任簽署的法令。再加上執政團隊難以步上正軌,像是國家安全會議顧問佛林因競選期間私下與俄羅斯外交人員接觸,風波層出不窮,已讓市場逐漸降低對川普經濟利多政策的期待。

既然如此,川普國會演說隔日股價大漲及其勝選至今的多頭市場,究竟所為何來?《金融時報》的專欄作家歐瑟士(J. Authers)認為,尾隨金融海嘯而來的需求不振及產能過剩,使物價持續走低,加上許多企業債台高築,令全球經濟瀕臨債務型通縮(debt deflation)邊緣。所幸,通縮壓力在去年陸續獲得控制,且全球經濟朝成長軌道邁進,激勵近期股市與原物料價格呈現上漲、債券價格下跌,而此等金融市場榮景可概稱為「再通膨交易」(reflation trade)。

與此同時,年初以來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約在2.50%上下,伴隨著物價上漲率已持續走揚,令長天期實質利率水準明顯偏低,加以歐洲與日本央行堅守負利率政策,使全球貨幣環境仍處於寬鬆的狀態,又助長再通膨交易。因此,各界誤以為大有可為的川普交易,不過是搭上便車罷了。

麻煩的是,這波再通膨交易能持續多久,仍無法推斷。只因近期物價上漲,雖有需求增強的成份,但更主要的驅動力是廠商多年來偏低的投資及保守的存貨政策,使產能過剩獲得一定的解決,且低庫存也容易因需求些微回升,就感受到供不應求,推升物價上漲。倘若廠商仍不願大量增加資本支出因應潛在的需求成長,經濟還是缺乏自發性成長動能,一旦目前增加的需求獲得滿足,物價又將回落。

此外,去年全球經濟深受英國脫歐公投及美國總統大選等政治事件牽引,也讓憂心忡忡的金融市場與投資人忽視了循環性因素的細微變化。直到政治事件暫告落幕,才猛然發現經濟已在復甦,遂加快校正對經濟情況的認知,並出現較往常更劇烈的正向反應。衡量實際經濟數據與市場專家預期差距的花旗經濟驚奇指數自去年12月翻正後,目前來到2010年5月以來最高,便是例證。

要言之,近期全球與美國經濟表現固然令人心喜,但當前金融市場榮景仍欠強勁的需求支撐,而且是對經濟好轉的延遲性反應。難怪OECD日前公布的2017、2018年全球經濟成長率仍維持去年11月的預測,且研判成長率將低於長期平均,顯見經濟與金融市場還未出現相互帶動的良性循環。至於,川普總統能否讓金融市場寄予期待,就其執政團隊腳步雜沓的亂象看來,落空的機率不小。

 

陸主導TPP 面臨三大變數

https://udn.com/news/story/7333/2340317?from=udn-hotnews_ch2

2017-03-14 02:31經濟日報 記者賴錦宏蔡敏姿/綜合報導
美國退出TPP,中國是否接手主導受關注。圖為去年美國民主黨全代會場上,民眾高舉反...
美國退出TPP,中國是否接手主導受關注。圖為去年美國民主黨全代會場上,民眾高舉反對TPP的標語。 本報系資料庫
分享

中國將出席14日至15日在智利舉行的會議,中國是否取代美國成為TPP主導大國各方矚目,大陸官媒爭相評論TPP可能因中國加入而發生極大的變化,環球網則稱,中國還沒有考慮好是否加入。

大陸央視評論稱要視三點變化,中國若接手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必然修改標準機制會員國能否接受;TP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需重建區隔;日本對中國政策是否改變。

央視指出,若中國接起TPP這個大盤子,將涉及到三個重要問題,第一,如果要讓中國加入甚至承擔主要責任,那麼TPP的全套文件和標準都要大幅修改,甚至是另起爐灶。TPP的成員國能否接受這種根本性的改變,恐怕還是未知數。如果真的能按照中國需求、標準修改TPP機制,那麼這個TPP也就不再是過去的TPP。

其次, 過去美日主導的TPP明顯與RCEP區隔,但現在,如果TPP改變標準、引入中國力量,那麼其與RCEP是何種關係?是否在亞太地區建設兩套性質類似的經濟合作機制呢?

第三,TPP是美國重返亞太戰略,也是日本指望對抗中國的經濟依託。美國退出後,日本是TPP成員中的最大經濟體,TPP的走向很大程度上也要看日本的態度。如果日本希望中國加入TPP,其對華戰略和外交政策也必須改弦更張。否則,中國不可能要加入TPP,為日本的戰略困局救場。

環球網則稱,中國外交和經濟當局顯然還沒考慮好如何對待美國退出後的TPP:對它不聞不問任何起落,或著中國也嚐試加入它。但北京的大原則會是穩定的,那就是支持貿易自由化和區域經濟合作,對是否參加某個區域合作機制也都持積極開放態度。

在美國主導時,TPP包含一些專門針對中國的因素,但它們到底有多少,在新格局下會出現什麼變化,恐怕需要認真研究。目前TPP成員國對是否保留沒有美國的TPP,是否邀請中國參加,態度也不一致,因此現在大概不具備中國做申請參加還是不參加TPP決定的條件。

評論指出,中國熱衷於推動自由公平貿易,反對將國際貿易地緣政治化,這立場在世界上是有競爭力的。中國的貿易體量太大,拒絕中國參加已經意味著某種局限和對自由貿易的某種背叛。華盛頓的保護主義無疑會衝擊全球貿易體系。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9620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