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落雨聲〉〈花香〉〈金針花〉〈戇阿媽〉
2015/02/06 08:57:08瀏覽269|回應1|推薦0

落雨聲   詞:方文山   曲:周杰倫

 

落雨聲 若親像一條歌 啥知影 阮越頭毋敢聽

異鄉的我 一个人起畏寒 寂寞的雨聲 捶阮心肝

人孤單 像斷翅的鳥隻 飛袂行 敢講是阮的命

故鄉的山 永遠攏徛佇遐 阮的心情只有講予山來聽

來到故鄉的海岸 景色猶原攏總無變化

當初離開是為啥 你若問阮阮心肝就疼

你若欲有孝序大毋免等好額 世間有阿母惜的囡仔上好命

毋通等成功欲來接阿母蹛 阿母啊 已經無佇遐

 

人孤單 像斷翅的鳥隻 飛袂行 敢講是阮的命

故鄉的山 永遠攏徛佇遐 阮的心情只有講予山來聽

來到故鄉的海岸 景色猶原攏總無變化

當初離開是為啥 你若問阮阮心肝就疼

你若欲有孝序大毋免等好額 世間有阿母惜的囡仔上好命

出社會走闖咧佮人輸贏 為著啥 家己毋知影

你若欲有孝序大毋免等好額 世間有阿母惜的囡仔上好命

毋通等成功欲來接阿母蹛 阿母啊 已經無佇遐

哭出聲 無人惜命命

 

母親一直是子女心中永遠的存在,因此記憶中母親的面容與形象似乎永遠不會也不應該改變。〈落雨聲〉(註1)「你若欲有孝序大毋免等好額/世間有阿母惜的囡仔上好命/毋通等成功欲來接阿母蹛/阿母啊已經無佇遐」的歌詞就是在書寫這種情感,因為太愛了,因為太信任了,以為一直都會在身邊的人,所以更容易被我們忽略,等到回頭想好好重新經營,怎知眼前的身影早已不是記憶中爽健的身軀,甚至再也來不及重溫情感了。母親的存在是所有遊子的原動力,就因為如此也才會有詞家寫出〈落雨聲〉這樣的歌曲來觸動聽眾要及時行孝的感悟。

 

花香   詞:謝誌豪   曲:謝誌豪

 

離開彼一暗 會記得故鄉的花香

微微仔天未光 伊就起床來顧花欉

毋捌一句怨嘆 育阮大漢 毋甘阮在異鄉予風雨淋

離土的花欉 為一个夢 人茫茫 海也茫茫

伊恬恬咧等 阮轉來彼工 花蕊漸漸紅 伊恬恬咧等

 

看無伊的人 像海上船仔揣無帆

行過遮濟冬 嘛看透人情的冷暖

故鄉彼條小巷 如今猶原 無仝是阮轉去伊無咧等

無人惜花欉 花哪會香 世間阿母 攏仝款

伊恬恬咧等 阮轉來彼工 花蕊漸漸紅 伊已經遙遠

 

啥人咧叫著我 敢是阿母的聲 親像故鄉不時咧叫我

伊未閣等佇遐 毋敢來哭出聲

叫阮寶貝心肝 有閒就緊轉來看我

伊恬恬咧等 阮轉來彼工 花蕊漸漸紅 伊已經遙遠

啦~啦~花蕊漸漸紅 伊已經遙遠

 

〈花香〉(註2)中「伊恬恬咧等阮轉來彼工/花蕊漸漸紅伊已經遙遠」同樣唱出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哀,母親在孩子心中似乎是永遠不會變老也不會離開的心靈寄託,所以孩子們總是放心、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夢想,然而等到子女回鄉探視母親時,才猛然發現時光的流逝與母親的衰老凋零。其中「微微仔天未光伊就起床來顧花欉/毋捌一句怨嘆育阮大漢/毋甘阮在異鄉予風雨淋」,顯示母親對子女的撫育就如同大地滋養著花木,歌曲中以母親照顧花叢的形影來象徵母親對子女百般照顧,如同大地之母的形象,也具現出母親與土地、與故鄉連結的意涵。

 

金針花   詞:羅文聰   曲:曾淑勤

 

金針花頭犁犁 恬恬開等風吹

心內批囥心底 寄袂出無人回

金針花清氣的 咧風中飛 啊~

阿母啊 我咧想你 你敢有想我

 

半暝的深夜 露水鑽心寒 流浪他鄉的戇子

當初為著理想 拍拚的心情

如今攏變成酒後 吐袂出吞袂落的心聲

一針一線 穿咧身軀的膨紗衫

若想起阿母的形影 溫暖的煮飯聲 目屎就流袂煞

金針花頭犁犁 恬恬開等風吹

心內批囥心底 寄袂出無人回

金針花清氣的 咧風中飛 啊~

かあさん* 我咧想你 你敢有想我

 

儘管母親已經不在身邊,〈金針花〉(註3)「一針一線穿咧身軀的膨紗衫/若想起阿母的形影溫暖的煮飯聲/目屎就流袂煞」歌曲中子女對母親的思念仍有許多具體的線索,在燈光下一針一線鉤織著毛線衣的身影引人思慕、在廚房進進出出忙碌的聲音以及氣味也依然清晰,母親留在子女心中的形影充滿溫暖與無微不至的照顧,也寫出母親在臺灣家庭生活中所扮演的家事勞動與育兒形象。

 

戇阿媽   詞:潘協慶   曲:陳冠甫

 

天猶未光 露水猶含霜你就落床

輕步撆䘼 三兩手攢好早頓

想攏無想 有好料全部款款予阮

少年為囝 吃老為戇孫

無你泡的茶 無你漿的被 無你滾半工的糜

才知有阿媽 日子才遐好過

戇阿媽 你敢有想阮這粒金柑糖

莫行傷遠 你若跤酸就歇睏 毋通忍

戇阿媽 若鼻著含笑花蕊的香味

毋通袂記 佇天邊彼面有我 咧想你

 

月清路遠 阿媽的揹巾輕重無論

一角一分 步步為序細拍算

想攏無想 有好料全部款款予阮

少年為囝 吃老為戇孫

無你泡的茶 無你漿的被 無你滾半工的糜

才知有阿媽 日子才遐好過

戇阿媽 你敢有想阮這粒金柑糖

莫行傷遠 你若跤酸就歇睏 毋通忍

戇阿媽 若鼻著含笑花蕊的香味

毋通袂記 佇天邊彼面有我 咧想你

 

上面幾首歌曲都在寫辛勤操持家務的母親形象。除了抽象的愛,母親從日常生活起居無微不至地照顧子女,辛勞的身影、熟悉的味道、溫暖的觸感,這些記憶總是不經意卻深刻地在子女心中劃過。在歌曲中我們可以發現,長期以來母親一向是家庭事務的主要勞動者,可是在現代雙薪社會中,這樣的期待對母親角色來說似乎太過沉重,因此才會有〈戇阿媽〉(註4)這種隔代教養的歌曲出現。然而我們卻不能忽略歌曲中的「阿媽」仍然是女性母親角色的延伸,儘管「阿媽」減輕了家庭中母職的負擔,卻仍然無損於社會觀感對「母親」形象的期盼與對「母親」角色的要求。

 


(註1)〈落雨聲〉,收錄於19991月《半醉半清醒》專輯,大信唱片發行。

(註2)〈花香〉,收錄於200612月《博杯》專輯,亞律唱片發行。

*「かあさん」,指母親,為日本語詞。台羅拼音詞目為為kha51-sang11,日語羅馬拼音為kaasan

(註3)〈金針花〉,收錄於20001月《我愛過》專輯,大信唱片發行。

(註4)〈戇阿媽〉,收錄於200811月《甲你攬牢牢》專輯,亞律唱片發行。

( 休閒生活音樂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m19760928&aid=20733864

 回應文章

n
2015/02/09 19:04

這些歌,都好喜歡!
生活中為母則強的實例不勝枚舉,當然也有例外。

想起的還是《台灣真女人》中吳念真導演的旁白:「『媽媽老去之前,我曾問她:「妳一輩子都在為別人付出,難道不會覺得很不值得?」她牽起我的手說:「你真傻,女人連生孩子這麼痛都能忍,還有什麼不能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