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1/07/11 02:17:25瀏覽2136|回應11|推薦90 | |
經濟學上說「痛苦指數」是指:物價上漲率+失業率的總合。人民所得縮減,沒收入的人增加,國民痛苦於焉而生。 而我要說,閱讀與書寫也是有「痛苦指數」,雖然說得似乎不合經濟學理論,比喻也未必恰當,不過,每當聽到孩子們說不喜歡閱讀,也不喜歡寫作文時,我腦海裡就會浮現出「痛苦指數」這個名詞來。 當孩子們安靜思考的時間縮減,靜不下來閱讀書籍的人增加,那麼,書寫的痛苦是不是就會於焉而生呢? 是的。 也許有人會認為,現在電子書正興起,無論是在電腦上的閱讀或是在手機、ipad上瀏覽文章都非常的便利,為何我會說孩子們的「閱讀率」或「閱讀力」降低呢? 每當我和孩子們聊天時,從他們和我談話的內容與神態,我可以感覺得出網路世界對他們的吸引力有多大?他們神采飛揚的談著網路遊戲的輸贏,談著如何打怪、打魔獸?然後大一點的孩子會告訴我臉書上哪個「美眉」很正?告訴我「愛情公寓」多有趣? 當然,孩子們在網路上所有的樂趣,幾乎都很少涉及閱讀的部份。也就是說,本來就不愛看書的孩子,即使是有了ipad,他寧可玩那些新奇有趣的軟體,也不願閱讀網路上的文章,除非這篇文章是和那些有趣的軟體相關,或是遊戲說明之類,幾乎很少孩子會主動去讀電子書。 因此,不喜歡閱讀,或閱讀力下降,並非全是網路帶來的後遺症,而是孩子本來就缺乏閱讀的習慣。 一個喜歡閱讀的人,無論是紙本書或電子書,甚至手機上的閱讀,都會為他帶來無窮的樂趣,而不喜歡閱讀的人,即便網際網路已如此蓬勃,也不見得能為他們注入閱讀書籍的力量。 不愛閱讀的人,通常需要靠大量的聲光或社群網路互動,來閱讀少量的文字,如臉書上好友的留言,或趣味性的轉貼文章,即使這些文字也有激勵人心的功能,或不乏優質好文,但成人比較知道篩選過濾網路上這些文字的優劣,而孩子們都只是被動式的去接受或消化,因此,對於孩子的網路閱讀來說,我是持著比較悲觀的想法。 我不認為孩子能夠在不被父母監督之下,可以安靜坐下來在網路上完整閱讀一本書。如果有,那也是少部份的孩子能做到,要不就是電子書的閱讀力已經蓬勃發展到人手一冊,甚至學校全面採用電子書包上學了。 如果我說,電腦上網率越高,孩子離書籍就會越遠,那是因為那些電腦軟體對孩子的誘惑力實在是太大,大到父母幾乎難以掌控孩子的心靈活動。 愛閱讀的孩子,他的心靈才會沉靜,才會省思,才會開拓,才會生智慧。 才會安靜的思考、沉澱、反芻,透過文字了解生命的風采。 孩子不愛閱讀,就無法愛上書寫,不喜歡書寫,語文能力就會下降,語文能力下降就難以應付學校或大考的測驗,而只能靠補習班、靠大量背誦、記憶、買參考書來加強語文程度。這些都是本末倒置的作法。 今年暑假,我受親友之託,帶領他那十多歲的孩子閱讀課外書籍,當然,家長的目的除了希望孩子在語文領域上能更進步,也希望孩子能透過大量閱讀充實內涵,言語不俗,更希望孩子能在書寫方面,文思泉湧,下筆如飛。 這個孩子性格溫和,隨遇而安,平常讀書都是及格即可,不求高分,不過在網路遊戲上倒是挺強悍的,他常常告訴我他可以打怪打到多厲害的程度,不只是在電腦上打怪,在手機上他玩的遊戲可多了,只要一有空閒,無論是何時何地,他就會陷入在「一機在手,渾然忘我」的境地。 「他就是不愛看書,買了書給他,看沒幾頁就給我放在那裡晾著曬乾,妳說氣不氣人?」他的媽媽告訴我,「我想麻煩妳在暑假期間挑幾本好書陪這小子讀一讀,看看會不會比較有書卷氣一點。」 這孩子第一天來,我挑了余秋雨的書和他一起讀,有時候我朗讀,有時候他自己看,然後我會和他一起分享心得,且逐字、逐句品味詞句之美。 他初時有些不耐煩,甚至因為夏日炎熱而顯得有些慵懶睏倦,但是當我透過一問一答的討論之後,他漸漸生出了樂趣,並且主動說出他的感想。 余秋雨之後,我們也讀了梁實秋的《雅舍談吃》,我之所以挑這本書的原因,是因為這孩子非常愛吃,舉凡與吃有關的報導、資訊、或任何活動,他都不會放過。當我告訴他,我們即將讀一本有關吃的散文集時,他非常開心且充滿期待。 我們讀梁實秋寫的各地飲食典故和各種美食介紹,大師信手寫來,字句精練而雋永,文風清新典雅,百讀不厭。 遇到文章裡不懂的生字或詞語,我就鼓勵他勤快的查字典,並且用紅筆標上注音和詞語解釋,看到佳句也以紅筆圈點,尤其是圈點那讀來鏗鏘有聲的四字句。 這孩子說,他從不知「吃」也可以成文,尤其是那細膩的描述,見人所無法見之處,讓他眼界大開。我跟他說,這就是文字的魅力。 之後,我要求他提筆創作,也來寫一篇飲食文章,他寫了一篇《義大利燉飯》,雖然只寫了四百字,但也比之前怎麼樣都不願動筆的好。 他頻頻問我:「我寫得怎麼樣?我沒辦法像梁實秋那樣描寫得那麼多耶,他是怎麼做到的?」 大師能見細微之處,能用心、用眼、用各種感官去體會、品嚐生活各種滋味,那都是經過千錘百鍊,經過無數的閱讀歷程和書寫經驗才能成就後來的輝煌。 而我們的孩子呢? 我們的孩子在臉書按讚的世代長大,我們的孩子在即時通的表情符號裡遊戲,我們的孩子在網路遊戲的對話中嗆聲笑罵,我們的孩子在一則又一則的留言裡流連忘返。 當然,孩子們都是愛玩的,孩子們都是喜歡熱鬧的,孩子們都是愛聽簡單直接的話語,都是愛說笑的,這些都是每一個正常孩子的天性。 孩子們並沒有錯,錯的是當父母在抱怨孩子不喜歡閱讀時,父母是否也是在網海浮沉的時間比在書海裡還多呢?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就趁著暑假找孩子去喝喝下午茶,親子倆一起窩在咖啡廳裡讀一本書吧?或是一起坐在家中的沙發上,挨著共讀一本孩子有興趣的書吧!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請父母和孩子都蓋上電腦,各帶著一本書,到戶外去!找一處樹蔭下,或清風徐徐的荷塘邊,讓各自的心靈安靜下來,攬書閱讀。 不要問為何孩子不愛閱讀?不喜歡寫作? 要問,為何孩子靜不下來? 孩子書寫的痛苦指數有多高,閱讀的痛苦指數就有多高。 不愛閱讀的孩子,逼他寫作文將是他最痛苦的一件事了。 要讓孩子願意提筆,就先陪他靜下來好好讀一本書吧! ~~ 蘋果蘇打 2011.7.11~~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