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孔子弦外音,不學就來不及
2011/03/05 11:11:58瀏覽3206|回應13|推薦50

在寫完〈開學了,孔子的貼心叮嚀〉後,本欲接著講「學而第一之 2 」的有子,可總覺老是意有未盡,似乎沒把「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講得很透徹。

等到再發現有網友對於我的看法,提出質疑,認為歷代學者都是以「時時覆習,溫故而知新」以之為註解,更何況「以經解經」,顯然比我講的,更有道理。

讓我這麼說吧,《論語》其實是一本很好玩,很有趣的書,內容所輯者無非孔子和學生之間的心靈對話;有時談的是日常生活販夫走卒皆會碰到的問題,有時則觸及人生哲學的課題。雖然如此,孔子的態度一貫溫良恭儉讓,不會端出老師的架子,往往不是自嘲,就是師生間彼此調侃,甚至還有門徒以之頂嘴,在孔子也不以為杵。

這具體為我們指出了一件事,孔子的講學是設物取譬,從生活經驗出發,有的他才會講,從不尚空談,以此《論語》既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

以是之故,孔子的道出「學而時習之」,自然很有可能是有感而發。畢竟在他那個年代,漫說做學問,就連執書在手,以一般民眾而言,都是難上加難的事;思之念之,都未必有機會可以一心向學。

箇中原因,我在上一文中已講過,主要是竹簡的昂貴和不易取得,套句現在的說法,是經濟因素的匱乏限制了求學的渴盼需求心理

不能得到的,可望而不可及,可遠觀而不能褻玩焉的,才會讓人生出像在思念遠方的故友或情人般的一種渴望心理。 如今,一旦有時間念書了,又有人願意傾囊相授的教學了,豈不是喜從心生,喜出望外的如逢故友般的雀躍快樂?

這樣的心情,不說不足為外人道,只怕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哪裡還顧得了旁人的說三道四,更不可能因此而生氣。

果然能有這個機遇,孔子說了,難得有時間走到這地步,還能不是君子嗎?

我們當知,所有的學問都是從生活中出發,對生命的存在與來去產生疑問了,才會想方設法的尋求解答。比如仰首望天,不免浩嘆,身為人者何其渺小;再低頭看大地,吾輩不過一螻蟻爾,來自何處來,去向何處去?

以是,你的一生就是自少至老的探險歷程,解答了一道謎題,再舉目,又是無數道的謎題,赫然杵立在不遠處,巍巍然如泰山般的等著有心人來一場「腦筋急轉彎」。

這就是孔子那場臨終前的感嘆了──泰山,其頹乎?梁木,其朽乎?哲人,其萎乎?

要學啊,不學就來不及了。

但這樣的心情,到得東漢的鄭玄,乃至以後的王弼、何晏,甚至宋代的程朱等歷代大儒,非要把孔夫子的面貌搞得很嚴肅很呆板不可,很大的原因就是在「急躁」,急著讓孔子的學說成為帝王重用的顯學,讓儒家可定一尊於萬世。

另一個原因,在東漢以後的年代,在教育方面,當然遠比春秋時代要普及得多。而作為書寫工具的,不但竹簡視為尋常之物,就連絲織品製作而成的帛書,也是普遍流傳,當時的學者只會想到如何發揚儒家,自然不會設想原始儒家的蓽路藍縷有多麼困難了。

這裡不妨講個《世說新語》記載的一則關於鄭玄老夫子的典故──

「鄭玄家奴婢皆讀書。嘗使一婢,不稱旨,將撻之。方自陳說,玄怒,使人曳箸泥中。須臾,復有一婢來,問曰:胡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這個故事,要是拿到今天來講,鄭玄竟是在搞家暴的虐待女傭,咱們這位活在東漢的老夫子,只怕非被捉將牢裡去,當阿扁的受刑人同學不可,不是嗎?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會發現鄭玄的急著弘揚儒家學說,乃至家中的奴婢都規定要讀《禮記》學《論語》不可。

萬萬料不到的是,一句來自女僕的「薄言往愬,逢彼之怒」,就讓鄭玄的道貌岸然徹底破了功。 進而言之適足以證明「學而時習之」的智慧,鄭玄也,竟是不如這名女婢。

這就再一次說明了,知識未必等於智慧,你若不把知識運用在日常生活上,那就不是「學而時習之」了。

而人生之惑也,這本《論語》會一次又一次的拋出各種謎題,等待著我們去探險,去解謎,你必須一直問為什麼、為什麼。

如果你說,「這和我沒關係」,或者就如同民進黨急欲去中化那般,「那是中國的醬缸,不打破就該偷笑了,還學個屁」。從此,轟然一聲,這道人生哲理的大門,你就給關上了。

因此損失的,絕不會是孔子,咱們這位至聖先師。 <論語講古10>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anghu999&aid=4947770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草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敢於質疑
2011/03/05 14:29
  其實沒那麼嚴重,論語主要講的是孔子人生之體驗,他的日常生活
  和與學生朋友來往的紀錄,很多話都是隨著當時情境而發,事過境
  遷,感受又不同了。

  後代註解,也只是註解家對孔子話印證的感想,想完全回復孔子說
  話的意思,難矣!

  『以經注經』在別的經典或許該如此,特別是史書(春秋和三傳)
  更不能信口開河。但是對於論語,大家應該心情放輕鬆些,有什
  麼感想就說出來,不必怕說錯話,也不用怕說不好,只是交換意
  見而已。銀先生應該是這個意思吧?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1-03-05 14:34 回覆:

是的,呵呵。


重殼蝸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王陽明說過 良知還是要在行為中實踐
2011/03/05 13:17

我並不全然排斥 宋明 理 心 氣 學

因為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難處 仍有其可觀之處

就像日本武士道的理論根源 是王陽明

武士道 讓日本維新成功 但扭曲的軍國主義卻害了東亞的人民

並不能依此說 王陽明不好

達爾文本是用在生物學 卻被誤用在種族 成就了納粹

例證比比皆是 古今中外皆然

最可怕的就是扭曲知識

王陽明往上追 仍是 荀孟 與 孔子

孔子也說過 吾從周也

只要不是後來扭曲的吃人禮教 都好

向來最可怕的都是 扭曲知識 於今世就像 深綠自己為優越去中國化政策 

只要是中國的 都是自己文化的根 不分前後 我都喜歡

看過日本宮崎駿卡通的天空之城的故事

當失去了根 再好的科技再好的武力終歸於瓦解而無法長久

失去了根的民族 於今安在? 哪個不混亂? 看看埃及 看看伊拉克 ... 看看印度...



夏瀛洲言論護憲愛國 郝柏村歷史考證嚴謹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1-03-05 13:51 回覆:
非常認同,失去了,才會知道可貴,近幾年大陸的論語之當令,乃至有孔子學院之廣設,不就是這種趕快補課,再不讀就怕失傳的心理?

草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2011/03/05 11:35
  我們不妨設想搭時光旅行機回到孔子課堂,問孔子「學而時習之,
  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是什麼意思?孔子會同意「時時覆習,溫故而知新」是唯一答
  案嗎?

  孔子早就說過了,『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不可能執著
  於唯一答案。

  由於古代和後代的社會條件不同(竹簡和帛書),大家會對同樣的
  話有不同的體會,但是東漢鄭玄的注解就一定接近孔子的原始觀點
  嗎?還是銀先生從時代的限制出發有道理呢?

  我個人覺得東漢鄭玄以後的注解是不錯啦,但是銀先生所提觀點,
  也值得大家探討。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1-03-05 11:51 回覆:
說得是,相互啟發之樂也,謝謝草山兄。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1-03-05 11:54 回覆:
其實,我還有一個想法,此即希望大家對於歷代註解要能有疑的敢於質疑,如此才不會受限,也可讓論語一書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