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割裂中國史,不可能愛台灣
2010/06/30 09:47:42瀏覽4596|回應37|推薦45

──孫子兵法計篇〈 7 〉

兵聖孫武老先生說:早在我老孫之前,整個大陸就已發生過大大小小的戰爭。周文王之前的殷商,是個半遊牧畜獵,半火稼耕種的社會,非常的好戰,也因此屢屢把個都城遷來遷去。雖然如此,戰爭儘管只能發生於一時,打個八年、十年的,但就影響層面的危害人心,有時甚至經過百年而不得其解。

此所以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者,往往來自雙方政治立場的歧異;合者,講好聽的,固然是有德者居之,可仔細看看那門道,還是講究實力為主,仁義為輔。

但不管如何,不輕易啟釁、不隨便動武,絕對是咱們中國人從古代歷史學來的經驗和教訓。

再怎麼講,一場戰役打下來,不但讓彼此的百姓受創彌深,嫌隙日重,就連腳下賴以立足的土地,也不免於飽受荼毒之害。

以此觀之,凡知史者,特別是中國歷史的傳承發展,必然反戰。可反過來講,沒有受到歷史教訓的,不知戰爭的破壞力,論其小足讓參戰者輕易家破人亡,而其大其重,更可毀滅一國一文化,整個國家的歷史血緣遂告斷裂。

這就是為什麼我老孫開宗明義,就率先討論起「計篇」的緣故。不知「道」者,師出無名,很難喚起民眾;不知「天」者,不曉得如何善擇時機,於是後發而制於人。可進而不了解、未能把握對手的地形、地貌、地輿、地要,乃至那塊土地上的風土民情,這仗就打不得了,一戰必敗。

再回過頭來說,凡好戰者,例如今天綠營的那幫無知之徒,也斷然不可能珍惜自己的土地;愛台灣云云,無非是一種製造爭端,好替自己爭權奪位的藉口。

這樣的貪婪之徒,浮誇而極其淺薄的把台灣和大陸分割開來,以擁有自行炮製,卻不受國際認同的 400 年歷史自鳴得意。在我老孫看來,就是不知兵法五事之經的第三項──「地」之計也。

任何一塊土地,哪怕是台澎金馬的一大島三小島,都是有其歷史淵源的,和中國大陸的母體,臍帶相連,血脈相通,豈容說斷就斷?

就文化傳承的忠孝節義而言,哪怕是鄭成功的在台經營吧,所奉正朔,還是流亡的南明政權;從福王、魯王、唐王到桂王的自立為永歷帝,鄭氏父子無一不尊。因為彼時也,擺在他們眼前的現狀──如果鄭家膽敢棄朱明於不顧,就是失「道」而逆「天」,逆反其「地」也,不用等以後的康熙打過來,底下的將兵士卒非得先行一哄而散不可。

此所以,鄭成功被兩岸後人尊之為「國姓爺」的所在。此舉也告訴中華子孫,他的來台,是暫時的,仍未心忘故國的大明朝廷,何嘗有過一朝一夕要和大陸割裂開來的意圖?

以古觀今,在我老孫來講,這就是民進黨最荒誕,也最可笑之處,把鄭成功的經營台灣,視為是台灣史的開創,而無視於其中之血肉實在是和大陸一脈相承的。

台灣史,終究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

鄭成功者,是把台灣和大陸連結起來的第一位歷史人物。也正因為靠著他們三代的努力,兩岸間歷史淵緣所呈現的罅隙,得以填補。

可嘆的是,今日的綠營徒眾,包括昨天在立院開記者會叫囂的那幾個綠營女立委在內,依然在把中國歷史割裂為統派史觀和獨派史觀的作為,簡直就形同潑婦罵街。

馬總統在高中歷史課綱所做的,較真講來,不過是漸進的、溫和的,還原中國歷史的本來面目。 相較於綠營群眾的盲目踐踏台灣這塊土地,我老孫還覺得雖不滿意,只是尚可接受呢。

更可笑的是,她們的群起攻擊負責主導這本課綱的王曉波教授,卻故意避而不談他的父母正是 1960 年代白色恐怖的受害者,自己更是當年台大哲學系事件的受難人。

王曉波是以孤兒的身份,在育幼院長大的。一生靠著獨力苦學,方至於成為,當代聞名,頗受西方敬重的先秦哲學史和台灣史專家,也具體說明了一件事──正由於他的始終不懷仇恨之心,始讓學術成就粲然可觀。

這一點,豈是綠營群鬼所可撼動得了的。

不知地者,不愛其地。

妄圖以統獨意識割裂中國史的,絕不會愛台灣。這幫民進黨的野心家和糊塗蛋,也必然成為台灣的罪人。自古即已有徵,於今信然!

●註:孫子兵法計篇原文: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法,五曰將。道者,令民與上同意,故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

●附記:女綠委批判王曉波新聞,詳見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5694091.shtml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anghu999&aid=4179318

 回應文章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地球人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化
2010/06/30 13:29

還記得過去蔣中正推行復興中華文化,也讓台灣成為中華民族文化重鎮之一

想來亞洲的外國團體無不進來台灣過一下水

那韓國都還想要搶我們的孔子、屈原呢!但這卻是我們日常生活習慣

年節、中秋月餅、端午節吃肉粽...等等,這些可不是憑空生來

對岸同時歷經了十年浩劫的文化革命,近年重拾中華文化的芬芳

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化有太多有趣迷人的故事了

歷史文化怎能切割呢?我們都還沒挖掘完呢!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0-06-30 13:40 回覆:
說的是。

東耳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三國
2010/06/30 13:14
小時、初中教育,偏向曹操是奸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因所學有限,不足為怪。長大後,所讀所學變多,就會有新的看法。
如高中讀到蘇軾的《前赤壁賦》,其中就有「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曹操《短歌行》的詩句,再往下探索,他是「建安文學」的鼻祖;忘了是誰說的,四言詩自《詩經》以後,無人能出其右。
有一天,我女兒的女同學到家來玩,無意中聊到三國電玩遊戲,她說她玩的遊戲以陳壽的《三國誌》為版本,所以她站在曹操這一邊,與大部份的三國遊戲以漢為正統站在劉備這一邊不同,還真有趣。有句講三國的俗語,「眉頭一皺,計上心頭。」重要的是知道歷史,了解戰爭所帶來的生靈塗炭、流離死傷。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0-06-30 13:39 回覆:

是的,三國志是正史,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小說。可笑那黃創夏,老是把演義當成正史在胡說八道。

羅貫中是施耐庵的學生,而施耐庵,生於元末,曾當過張士誠的幕僚,但有獻計,不為所用。《水滸傳》中的軍師吳用,應為夫子自道,吳用者,取諧音,無用也,調侃自己。

以是之故,《三國演義》的孔明借東風,火燒連環船,其情節實在是施的學生羅貫中,借自朱元璋大敗陳友諒艦隊於鄱戰湖的戰役,實在是輸誠於太祖,好保護其師。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統派史觀??
2010/06/30 12:17
臺灣這十幾年的困境,其實也可以說是個認同問題:民進黨這票人一力推倒對中華民國與中華文化的認同,可是又拿不出一個可以取而代之的論述,結果就是無盡的紛爭與內耗。我想對民進黨來講,只要不符合皇民史觀的就不能稱為臺灣的史觀,殊不知他們心目中的皇國其實早已不存在了,世事之荒謬莫過於此!!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0-06-30 12:25 回覆:
應該是日奴史觀,可笑的是,蔡英文還以此洋洋得意。這黨主席是個蠢材!

桢之干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悲憫
2010/06/30 12:16
2010/06/30 12:14

老銀,這些年大陸拍歷史劇,估計“清宮劇”拍多了,沒走出《雍正王朝》的圈子,總是在隂謀詭計上打圈子。

中國文化中,有很深的悲天憫人的情懷,從《詩經》到明朝的古文,就沒有變過的。

“悲憫”,是中國文化中最深、最根本的因素之一,其價值不下於今天大家滿口的“普世價值”。

所以我現在很少看大陸的歷史劇了,看見那一幕幕的隂謀詭計就難過。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0-06-30 12:23 回覆:
同前。

桢之干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悲憫
2010/06/30 12:14

老銀,這些年大陸拍歷史劇,估計“清宮劇”拍多了,沒走出《雍正王朝》的圈子,總是在隂謀詭計上打圈子。

中國文化中,有很深的悲天憫人的情懷,從《詩經》到明朝的古文,就沒有變過的。

“悲憫”,是中國文化中最深、最根本的因素之一,其價值不下於今天大家滿口的“普世價值”。

所以我現在很好看大陸的歷史劇了,看見那一幕幕的隂謀詭計就難過。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0-06-30 12:23 回覆:

戲劇,要講張力,而張力來自於衝突,衝突來自於人性的糾葛。

何妨輕鬆點。


蘇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教會羅馬音也不全是羅馬音標!
2010/06/30 12:05

如最重要的B發ㄆ的音,

反而P是發ㄅ的音,

這種發音法完全是馬階本人的方便,

配合他自已的地方口音,

不過這樣會讓學習的人落入發音的泥沼!

PS:我老婆是教育部認證的閩南語教師,

不過他最推崇的標音法是改良注音法,

只要多學幾個濁音和氣音的音標就和注音符號完全相通!

如果用教羅音的話,講台語會像老外講台語一樣!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0-06-30 12:09 回覆:

然也!


桢之干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蒿裡行》
2010/06/30 12:04

以前我寫過一篇小文章,有感於東漢末年的樂府《出東門行》。

沒查資料求證,記憶中曹操好象寫過一篇《蒿裡行》,其中有: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鷄鳴。

能寫這樣詩歌的人,他的抱負豈是電視劇中所揭露的那麼猥瑣和虛假?

中國人啊,連自己的《三國》都還夠得弄清楚啊。

老銀請原諒說這些題外話,純是一時間有感而發。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0-06-30 12:05 回覆:
沒事,呵呵。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0-06-30 12:07 回覆:

戲劇嘛,總會誇張。

我看了很多日本NHK的戰國大河劇,還不是在改來改去,但有一點不會變,就是他們傳揚武士道的忠義精神。這一點,該學人家長處。


蘇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戲說台灣是郭美珠製作的!
2010/06/30 11:57

戲說台灣是郭美珠製作的!

此劇在拍攝及演出時搞了很多的"茶包",

如拖欠和剋扣演出費等,還有傳說要女演員"出場"陪大客戶等,

其中就有一個女演員不堪其手段,夥同其黑道男友砍斷她老弟的腳筋!

還有其演出內容荒誕不經,最重要的一點是常常好人沒好報,

壞人反而過著幸福美満的日子,

這和台灣社會的戲劇內容完全相反,

沒有那種"舉頭三尺有神明"的結局!

現在的全是重播的!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0-06-30 12:04 回覆:
是,郭美珠是我小時住三重正義北路的鄰居,唱歌仔戲苦旦出身的,連小學都沒畢業,哪裡懂中國民間傳說。

桢之干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新三國》
2010/06/30 11:56

就場面和拍攝技巧以及節奏感而言,《新三國》比起《舊三國》進步不少。

但是,就其思想層次,還差得遠。導演和編劇都不暸解中國的哲學,諾大的場面,給排成“偽儒學”加“厚黑法家”的片子。

三國時期,為何會出現曹操、諸葛亮、周瑜這些卓爾不群的超拔人物?

就說曹操,為何此人能作為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傲立當時無數英雄之中,難道就憑一個區區的“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不成?

中國文化之偉大和精微,後人值得深思和探究的地方多啦。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0-06-30 12:02 回覆:

我才剛看第一集呢,你就潑冷水,哈哈。

不過,這是拖朋友從大陸帶回來的,要放暑假了,準備給小姐弟倆看的。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0-06-30 12:02 回覆:

更正

託朋友


蘇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何之謂中國?
2010/06/30 11:49

中國何之謂中國?

就是有這個足以聯系古今的『中文』,

如果中文如同亞述人的楔形文字的話,

中國早在千年前就分裂成不知道幾個國家了,

就是有中文這個文字能進行"同化",

使得地形如此多變的中國成為"中國"!

PS:這些綠龜們就是知道中文的這個強大優勢,

所以在他們執政時強力的推動"台語文",

因為他們知道要破壞一個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破壞他的文字!

不過這些人應了台語一句俗語"放尿瞴攪砂",

每個人都是權威,搞到大家無所適從!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0-06-30 11:54 回覆:

是啊,使用台語,如何書寫?用羅馬拉丁拼音?那不就變成古代羅馬人啦?可笑至極。

凡語言,不能形諸而成文字,都必死亡。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