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1/16 08:57:40瀏覽3592|回應45|推薦22 | |
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至少有十年吧,我一直在思索台灣的民主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到底什麼樣的土壤,才會孕育出「民主騙子」李登輝和「民主妖孽」陳水扁這對「台灣父子」。 最先在我腦海中浮現的,當然是近代西方民主思想重要支柱的自由主義思潮,人物浮想聯翩,盧梭、霍布思、休謨、約翰洛克、亞當史密斯、湯瑪斯傑佛遜、湯瑪斯潘恩 ….. 。 這些大師級的典範人物,都對民主進展有著傑出的貢獻,不但筆力雷霆萬鈞,一旦走出書齋,行動力更是大開大闔,成為後世的民主思潮標竿。 既往矣,數「西方」風流人物,每讓我發思古之幽情。 可 60 年來的台灣呢,在我心中剎那而起而生的民主先進,也有傅斯年、胡適、殷海光、陳鼓應、李敖、柏楊等人。其中,傅斯年和胡適是五四運動的領導者,是開創白話文運動的先行者;一位在台灣大學帶動「西風東漸」的思辯,一位力倡自由主義不遺餘力。至於殷海光,則鑽研於西方哲學和民主思想的學術研究,深深影響著台灣後來的民主發展。 相對於前輩,李敖,本身是學歷史的,他把歷史研究的考據功力,全數當成反對那一代思想權威和政治威權的「長矛」,宛若唐吉訶德般的大戰風車,論其一生,毋寧只是一位「反抗權威的浪漫主義者」。 李敖如此,柏楊呢? 我在年少時讀過他的不少雜文集,至今我的書櫃仍收藏他寫的《中國通史》等書。這位從《異域》出發的反骨型文人,對於台灣民主進程的驅力,有著某一程度的影響;至少他的厭惡蔣介石父子,反對國民黨,是深獲當年黨外乃至後來的民進黨所歡迎的,當然也因此使他在當代大陸頗受敬重。 可觀其文風,實在是接承魯迅「禮教吃人」的脈絡,所謂《醜陋的中國人》不過是向魯迅致敬而已。而他所論述的《資治通鑑》,我是一路看一路失望,還曾在遠流版的書本扉頁上寫下「以今非古,冤殺古人;以西方民主非難中國文化,吃定古人」的批語。 這是因為不管是李敖,特別是柏楊,對於民主思潮的認識,其實只停留在表面的層次。「民主」在這兩位先生的手上,變成打倒蔣介石父子、鬥爭國民黨的「石塊瓦礫」,如此罷了。 如謂不信,請翻開他們寫過的書,幾無對於民主思想哲學有過深入的探討和闡揚、發揮。所以,我總認為,李敖對不起傅斯年和胡適,柏楊對不起魯迅。 雖然如此,我還是要承認李敖和柏楊對於台灣民主發展的貢獻 ,畢竟沒有人是可以完美無缺的。他們的不足,或由於本身的性格,或由於時空環境的限制,固不得已也。他們所留下的罅隙,是要靠景仰這兩位先生的後輩來補足和完成的。 如同當代科學的進展,是要站在巨人的肩上,往上奮力跨躍。民主的發展,何嘗不是如此。 很不幸的,台灣民主思維的進展,就只來到李敖和柏楊這裏,轟然兩聲,逐一斷裂了。 看看這 21 年的台灣民主發展吧,請容我不客氣的批評,實在都是在吃這兩位先生的口水。可思維只有活水不斷灌注,才會往前推進,一旦少了這生命的源泉、噴泉,活水無法流動,必然成為一灘死水。 至此,思維僵化,台灣的民主也就「醬缸化」了。 難道不是如此嗎? 陳水扁、邱毅的扒糞作風,不是師承李敖和柏楊,受了他們文風吹襲的影響嗎?政論名嘴的惡言謾罵,民主也,監督也,到了他們口中往往臭不可聞,不是等同於才剛從民主的醬缸內撈出來現學現賣嗎?至於媒體,請問過去這 21 年,除了淪為政客的鬥爭平台外,對於台灣當代民主又有過什麼貢獻?所謂的「政黨輪替」,只是民主制度的皮毛罷了。 這就是台灣民主發展的致命缺陷,我們甚至退回到 1789 年法國大革命後的那個階段;好吧,講好聽些的,我們退回 1920 年代的那個時期了。 思維的僵化,讓人盲目,讓人裹足不前,更有甚者,還可拿來嘲笑別人;台灣民主的醬缸化,就是現在我們在諸種媒體上所見識到的各種亂象。 沒有思想的傳承,思想的枝葉就會斷裂;沒有思想的活水灌溉,台灣民主的發展,就會像馬奎斯所寫的《百年孤寂》結局,全部被螞蟻吃光、啃光。 最後,請讓我拍案高呼,李敖、柏楊之後,台灣還有民主思潮的傳人嗎?有志於此的,請站出來答一聲! ●後記:貼出此文後,不免感慨柏楊罵醜陋的中國人時,在我們那個年代,大家都在檢討,就連現在的大陸也不予計較;可到了今天的台灣,郭冠英不過罵句「台巴子」,就被亂棍打死。氣度怎差這麼多?台灣民主之醬缸焉可不懼,不痛加思省?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