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死後,去了哪裏?
2022/06/19 08:38:38瀏覽2103|回應3|推薦20

不管你今年貴庚多少,這一輩子總有那麼個出現一剎那的經驗,你難免不自禁的問自己:「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往何處去?」

 

可以這麼講,當遠古人類祖先抬頭仰望天空,低頭鑽木取火,心底肯定會升起這三大困惑,後來這些也成為東西方宗教、科學、哲學的起點。

 

我是誰?我出生時從哪裏來?我死後往何處去?

 

然而這三個人生大哉問,最讓大家念茲在茲深感恐懼,或者惶惶然不可終日的,還在於無人可以避免的死亡課題。人死後,靈魂真的會去天堂或地獄嗎?不消說,無人可解這一難解之謎。

 

但這個秘密,在玄奘大師翻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特別是第一段經文,就已把話講清楚,無奈眾生極少有人聽得懂。這段經文,什麼內容呢?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前面講過,五蘊講的是「色、受、想、行、識」,大抵為身心。倘合而言之,五蘊為我,身心就是我。可為什麼要「照見五蘊皆空」?照見,是體悟、洞見之意,一針見血挑明了,這世界本來虛妄,我們楞以為實有,才需要佛陀、觀世音菩薩用智慧引導我們,讓我們親自觀照、洞見到這一人生的實相。

 

易言之,五蘊只是暫時存在的幻有之相,哪裏來吾輩一直緊抓不放、生死不捨的「我」?

 

「行深」就是道由心悟,功夫用到家了,自然水到渠成,這一智慧就叫「般若波羅蜜多」。可底下兩句話,才是行此智慧的兩階段。

 

第一階段,行深般若,剎那體會的「照見五蘊皆空」,只達到明心見性的「明心」。

 

舉個例,五祖弘忍見到惠能請人題在牆壁上的詩偈,「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批評六祖的見地不錯是不錯,可惜「亦未見性」,就是這個意思——明心固然明心,但還沒到家。問題來了,要了悟到什麼程度才算呢?

 

其後某一深夜,當六祖聽到老師專門為他講解《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興奮到直言「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方才獲得終被五祖認可的「見性」。

 

深入體會這段公案的內涵,可知明心只回復自己本有的根本智,見性才是悟後起修、續修的後得智,才可達到《心經》說的「度一切苦厄」。不是滿足前者了,當場立竿見影做好後者,否則阿羅漢立馬拿到菩薩果位的學歷證書,天下沒有那麼便宜的事。

 

這也說明,心是本體,性是作用。心性一如,講心不能離性,說性須知有心。就像銅板兩面,心性不相分離。

 

以是在生死這一重大課題上,與其問我們「生時從何處來,死後往何處去」,不如問吾人這一心性,有否跟隨生死的腳步,生從哪裏來,死往何處去。

 

需要了解的是,除了醫生和護理師,一般民眾不易見生。相較而言,見死倒是沒那麼困難,只要明白「死後往何處去」的答案,自是可以逆推「生從何處來」了。

 

這裡不妨借用「冰塊」為譬,畢竟《楞嚴經》說得特好,「諸有智者,須以譬喻,而得開悟」,現在又時逢初夏,舉此為例更方便向諸位分享。

 

必須特別說明的是,這個實驗是我在網路上,從草屯達觀法師那邊學到的。說起這位大善知識,非常了不起,我何德何能,當然不敢掠美。

 

請從電冰箱的冷凍室拿出冰塊,放到家裏桌子上,盯著它瞅著它,頂好看個十來分鐘,一邊瞧一邊問自己如下的問題。

 

「冰塊去哪裏了?」

 

問時或問完之後,先不要搶著回答,冰塊變成一攤水,化成一團煙了。不是這樣的,因為顯然答非所問。請注意,問的是「冰塊去哪裏了」,而非冰塊變成什麼。

 

就如此簡單,不須多想,只消問自己:「冰塊去哪裏了?」

 

過了十幾分鐘,你會發現冰塊固然溶化了,卻哪裏也沒去。往前逆推,當你從冰箱拿出一盒冰塊時,它的結冰有來處嗎,從哪裏來?

 

這就是冰塊的「無來亦無去」。

 

以此類推,能讓我們覺知的心性、自性,本就無來也無去。

 

體會到這一道理,就能懂廣欽大師一九八六年在土城承天寺往生之際,親口留下的遺偈了。

 

「無來無去,沒有事情。」

 

反過來看,有來有去會如何?念念妄想都執著,來來去去全是事,從此輾轉六道,輪迴個沒完沒了。

 

果然能夠體會到這一道理,對於《心經》下面這段經文,自能會心微笑。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懂了的話,你還怕死嗎?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anghu999&aid=175223788

 回應文章

摸 象 或 (不?) 著 木目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My two cents worth ?
2022/06/22 03:14
遲早死了﹐自然知道了。

也可以從 死過一次 的人 得知一二。

https://classic-blog.udn.com/mbr8879576/247053

https://www.youtube.com/results?search_query=%E6%9C%B1%E7%A7%80%E8%8F%AF

懇請不吝賜教?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22-06-22 06:06 回覆:
謝謝邀請。

nuitgrass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2/06/19 15:59
本文的標題「人死後,去了哪裏?」
於是讀者打開文字,找尋答案的目的地,結果都沒有?
1.上帝的天堂或是阿彌陀佛西方淨土,彌勒淨土,都沒有。讓淨土信仰者,失落啊!
2.地獄,惡人的去處,也沒有。可以放心了?
3.死後的中陰世界(藏傳的生死書),據說重要無比,得認識一下,也無。
4.那麼普通人不入畜生道,轉世輪迴,作者好歹也提示提示,還是沒有。
5.或是去了銀河系某一叫不上名的剎土?作者也不知道。

作者到底有沒有寫出去了何處?
答案:有,你哪裡也去不了:「無來亦無去」。上述所有的去處:「是諸法空相」,此岸即彼岸(沒有時間空間的距離)。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22-06-19 16:46 回覆:

謝謝nuitgrass兄的回饋,寫得真是好,謝謝。

1、華嚴經有「覺林菩薩偈」,說「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這就在講,天堂也好,地獄也罷,都是心意識造成的業力果報。至於彌陀淨土、彌勒內院,則來自心意識的願力創生。

2、我們內心本來清淨,哪有什麼煩惱?只要不生一念,當下了悟,哪需修行。但眾生聽不明白,佛陀只好說漸修法門,告訴大家修到什麼程度,就可去哪個淨土。究其實,這只是方便法門。例如阿彌陀佛,意為無量光壽,就是在講,倘不照見五蘊皆空,哪來無量光壽?前提還是要明心見性。

3、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十方淨土不都如此嗎?這等於告訴我們,淨土再莊嚴,亦不可執著。但「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不就在說「若見生滅,非生滅,即見如來的不生不滅」了嗎?

4、修行至此,法身當然無來無去,可化身來去自在,以願力而行遊戲三昧。


安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2/06/19 12:38
所讀的版本,是「何期自性」,應較「何其自性」適切其義。

師即會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師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啟祖言: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22-06-19 13:37 回覆:
安心兄,是這樣的,「何其」兩字出自《詩經》邶風:言「何其久也」,故壇經引六祖語無誤,還是謝謝您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