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英九眾叛親離?翻譯爭議又一樁...
2014/03/30 00:03:57瀏覽1650|回應4|推薦10

今天我看到一篇由852郵報發布的文章「《經濟學人》:馬英九大中華思想致眾叛親離」,讓我非常疑惑。《經濟學人》不能說沒有政治立場,但一般而言報導尚稱中立,一個嚴謹的媒體怎麼會輕率到批判它國內政?於是我將原文找出細讀,發現又是典型的,富有爭議性的翻譯文章,而且其中刻意忽略某些內容,又夾帶了一些記者個人的意見,卻未明確區分「原文」與「個人意見」,似乎刻意營造《經濟學人》反馬的印象。然而,原文內容並非如此,它只是很持平的分析台灣政局的利弊,以及馬英九企盼得到歷史定位的得失而已。誠摯建議,台灣人民普遍對於中國有所疑慮,對馬英九施政也多有雜音,但是身為新聞媒體,翻譯不應該有任何立場。忠實呈現原文,讓民眾自己做判斷,這才是有良心的新聞從業人員。

翻譯原文出自於《經濟學人》的 Banyan Column,標題是「處於兩難的分岔點」(On the Antlers of a Dilemma)。有趣的是,"antlers" 意指「鹿角」,的確幽了馬英九「鹿茸事件」一默,但並沒有特別惡意。原文一開頭,如852郵報翻譯,將馬英九髮型類比為中國政治局常委(Chinese Politburo),但《經濟學人》卻也指出,這可能是模仿孫中山,海峽兩岸共同的國家英雄,翻譯中卻完全不提。 (Perhaps Mr Ma draws inspiration from his portrait of Sun Yat-sen... Sun is revered as a nationalist hero not just by the KMT but,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oo.)

事實上,這篇文章主要的論點,是分析中國明顯想要併吞台灣,而這與台灣馬政府追求和平的目的不一致,因此引起台灣民眾疑慮。另外,省籍問題,統獨爭議,持續困擾台灣。文章中認為民眾疑慮中國,從而對馬英九有意見。且因「馬習會」陷入僵局,馬英九致力兩岸和平,希望留下歷史定位的抱負恐怕會失望。但翻譯文章中,卻完全忽略這個部分,僅斷章取義聲稱馬英九「眾叛親離」,這真是不知道從何說起!

原文中指出,馬英九因為去年民調低迷,被反對者指為9%總統,但翻譯文章竟直接斷章取義,指稱《經濟學人》認為馬英九「眾叛親離」。這樣的過度引申與其說是翻譯,其實非常有天馬行空的造謠、抹黑之嫌疑。 (And Mr Ma, once the KMT’s most popular politician, is taunted by opponents as the “9% president”, a reference to his approval ratings in opinion polls last autumn.)。

原文與譯文中的確皆指出馬政府執政六年,陸客至台灣觀光成長10倍,兩岸直航從0增加至每天118班,都是傲人成績。但是原文的主旨,是在指出馬政府並非沒有政績,只不過因兩岸問題面臨挑戰。但翻譯文章卻將之微妙地導向「雖然馬政府有政績,但因對中國問題處理不好,馬英九統一夢碎」,這樣的翻譯方法令人不禁冷汗直下。事實上,文章的確有點出馬英九謀求和平的努力可能會失望,特別是馬英九與習近平對於兩岸關係的看法分歧。但譯文卻沒有提出,只是直接下定論:「馬英九希望留下歷史地位的美夢,大概是要失望收場了」。這個「美夢」,是翻譯者的立場。

另外,翻譯中私自夾帶了「馬英九自幼深受其極其愛國父親馬鶴凌薰陶,對中國大陸抱有感情,從他的兩位千金馬唯中、馬元中的名字便可見一斑」。這段文字我沒有在原文中看到,記者也沒有註明這段話並非原文,而是其個人看法。翻譯者的意圖,耐人尋味。要知道,所謂「中」並不一定指「中國」而言。更有可能是「允執厥中」,取其中道的意思。否則,倘若這樣任意引申,是否《中庸》也是「對中國大陸抱有感情」?是否「執兩用中」也要引申為「兩黨競爭,親中賣台」?

另外,原文提出學生佔領立法院是訴諸不民主的方式,並且學生與民進黨的訴求「似是而非」(specious),不過學生們正好戳中了台灣民眾的敏感神經,那就是對於馬英九處理中國經濟整合問題的疑慮。(Students occupying parliament have resorted to undemocratic means, and many of the arguments they and the DPP make about the trade agreement are specious. But they have tapped a vein of popular mistrust of Mr Ma and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with the mainland.) 在翻譯文中,則完全不提原文對於學生與民進黨訴求的點評,直接指向馬英九問題重重。這樣的翻譯,也不算是平衡報導。

最後,原文中指出,馬英九認為目前台美關係是1979年來最好,甚至比之前更好,但有人存疑。在所有討論美國於亞洲居樞紐地位的言論中,美國對台灣的協防承諾很少被提及。臺灣人只注意到美國學者John Mearsheimer所提出,台灣一但發生動亂,美國會放棄台灣的說法。對於很多人而言,放棄台灣是現實考量,而統一只是遲早問題。因此有台北學者說,「我們在戰略、外交、政治上都無法仰賴任何人,只能靠中國的善意」。在這樣的艱困環境中,馬英九努力在「冒險主義」與「失敗主義」之間尋找一條中道路線,但馬英九努力了那麼久,累了。而人民也對他也感到疲倦。人民的務實主義,以及民進黨製造內部分裂的路線,很可能令人民再次選擇國民黨。這些,翻譯完全沒有提及,卻1000%扭曲了原意。

翻譯報導刻意不附原文,其動機引人疑竇。原文可見此連結 http://www.economist.com/news/asia/21599812-ambitions-ma-ying-jeou-taiwans-president-collide-popular-suspicion-china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5551001&aid=12100418

 回應文章

飛行小牛在等待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5/31 22:18

翻譯重在「信達雅」。可是,跟現在的年輕人講這三個字,反應似乎還遠不及我對「小確幸」三字的無感。(對不起!我真的覺得這三個字跟它們要表達的文意有很大的距離,雖然大家都在用。)

在台灣媒體上看到「外電報導」或類似的字句,把原文找出來看,成為我現在的例行公事。總是有出入,總是加入偏見!而更傷心的是,許多人拿著錯誤的翻譯四處再宣傳,搞成外國人也來幫忙打藍打綠或打紅。其實,不就是見獵心喜、以訛傳訛嗎?

筆者這篇文,本人在出版時便已讀過,現在再訪,別有意趣!


小於
2014/03/30 18:19
媒體真的很可怕    大家要有媒體識讀能力    多數非多數 太陽花豈配黑衣?

blue phoenix和新冠同行的旅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3/30 11:52

連翻譯都這樣搞

還得自己看原文

那不懂英文的讀者怎麼辦?詫異


blue phoenix

陳徵蔚(g5551001) 於 2014-03-30 14:08 回覆:
我覺得,翻譯者真的要有良心,不可任意操弄,不然真的會誤導民眾,製造社會紛爭。

黃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3/30 07:49
蘋果日報有中英對照.不過我懶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