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2/27 02:36:43瀏覽22067|回應9|推薦27 | |
最近閱讀學術論文時,偶然讀到「太平洋垃圾帶」(The 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的資訊,一查之下令我膽戰心驚!這塊又被稱為「垃圾島」的區域由海面懸浮垃圾構成,2007年統計其面積約有兩個德州大,然而廣義而言,太平洋垃圾帶早已廣達兩個美國大陸的規模! 太平洋垃圾帶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人類大量製造垃圾,垃圾沖刷由河流進入海洋,再被洋流牽引到相對靜止的北太平洋環流系統,堆積成廣袤的垃圾浮島。根據艾立克森(Marcus Eriksen)研究,太平洋垃圾帶由東、西兩個循環垃圾帶串連而成。而這個環流系統,在加州外海綿延500海里,橫跨北太平洋至日本海岸附近。這些垃圾不但汙染海洋,同時也造成海洋生物與鳥類的浩劫。例如,鳥類不斷吞食垃圾,造成身體過重難以飛行,最後消化不良腹脹而死。
幼時遭塑膠環困住,長大後形成畸形的海龜 誤以為塑膠袋是食物而吞食的無辜海龜 人類製造垃圾的速度早已難以想像。而垃圾製造之所以如此神速的原因,其實與「計畫性汰舊」(planned obsolescence)有關。什麼是「計畫性汰舊」呢?簡而言之,如果產品太過耐用,消費者就不會購買新品。因此,製造商雖然可以製造出耐用的產品,卻仍然刻意將產品的使用年限縮短,以增加顧客購買循環,增加利潤。
最早出現「計畫性汰舊」的是電燈泡。早在愛迪生於1881年研製第一個商用燈泡開始,其壽命便長達1,500小時!截至1924年,就已經研發出壽命長達2,500小時的燈泡。然而,為何今日科技進步,大部份燈泡卻只能使用1,000小時!? 就在1924年,世界主要燈泡製造商在瑞士日內瓦協商了一項名為「太陽神」(Phoebus Cartel)的秘密計畫,其中達成共識,將燈泡壽命限制在1,000小時以內。次年,飛利浦、歐司朗、通用電力公司等,更進一步成立「1,000小時壽命委員會」(1,000 Hour Life Committee),禁止廠商製造長壽命燈泡。從此以後,透過「計劃性汰舊」刺激消費,成為了商業資本主義中「不能說的秘密」。 早年福特T型車以量產、低價主宰市場。雪弗蘭當時卻採取另一種反制策略:它以低廉的價格,時尚的車款吸引消費者,並且每年改款。既然每年都有「新款車」,消費者自然而然會想要追隨時尚,固定更換新車,因而達成了「汰舊換新」的銷售目的。時至今日,許多人平均每3-5年換車,並非車子老舊,而是款式「過時」。人們不斷追求流行時尚,丟棄舊的產品,並非這些產品損壞,而是它們不夠流行。這雖然製造了無限商機,卻更加助長了資源的浪費。 老一輩的人都有同樣的感覺,過去東西都很耐用,現在反而不經用。其實這就是「計畫性汰舊」的「陰謀」。電器設備壞了,送去修理時,不少商店都會慫恿消費者買新的反而比維修更便宜。資本主義社會抓住消費者「喜新厭舊」的心理,創造了無止盡的經濟成長,卻也助長了無止盡的浪費,以及永無饜足的慾望。 為什麼買新的會比維修零件更便宜?而且價格低廉到難以想像的地步?這其中充滿了血淋淋的「剝削」。亞洲、非洲與中南美洲有許多廉價勞工,受到非人道的勞力剝削。而許多原物料,也以難以想像的賤價被收購,甚至其中還有軍閥、黑道暴力介入,形成了醜惡的產業鏈。例如智慧型手機、3C產品的重要原料「鈳鉭鐵礦」(coltan)、錫、金等,幾乎都在剛果、盧安達開採。然而,其生產過程卻充滿暴力、血腥與剝削,情節有如電影《血鑽石》般,智慧型手機的生產也沾滿鮮血,成為「血手機」。最後,在惡性循環下,資源枯竭,垃圾堆積,只有財閥志得意滿地獰笑。 製造商為了牟利製造產品、造成汙染、賺取利潤,卻不負責回收。他們省下了垃圾回收與處理的開銷,將這項成本「外部化」(externalize the cost),最後導致全世界人類共同承受這個成本,甚至其他無辜的自然生物也蒙受其害。看起來,你好像買了低廉的產品;然而實際上你付出的錢給財閥賺走,損失的卻是全人類下一代的未來!這樣的「廉價」,其實最「昂貴」! 地球還有多少資源能夠如此浪費?海洋還有多少面積可以如此汙染?而生態系統又能夠經得起人類蹂躪多久?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新」的產品嗎?在不斷高速更換之下,我們浪費了資源,也缺乏回憶。我們的東西全部都很新,但是卻沒有歲月洗禮過的圓潤光澤。這真的是我們所想要的世界嗎?在享受的盲目假象中,我們其實不斷預支著下一代未來的幸福。很不幸的是,為了經濟發展,為了泡沫般的物質慾望,上至政府與財團,下至商店與民眾,緊密連結出了令人戰慄的「共犯結構」。而唯有大家一同正視這個問題,誠實地理解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的現實,這樣的困境才能稍微扭轉,而我們才可能擁有比較光明的未來。 |
|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