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9/17 18:33:05瀏覽9471|回應4|推薦12 | |
收集、整理、配圖:✽ 貓 ✽ (以下圖片與資料來源:網路與轉寄郵件)
別再吃征露丸了! 請告訴家中長輩及親友別再吃了! 我上次去日本時,正好在書店看到當時轟動全日本的暢銷書《什麼東西不能買》裡面就提到許多臺灣人喜愛的東西。 據領隊解釋:正露丸原名為征路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提供給在南洋作戰的士兵服用,為了達到立即見效的效,其配方內含非常強力的消毒成份,簡直就和醫院用的消毒藥水沒什麼兩樣,因為它把你肚子裡的東西全部殺光不分好壞,難怪有效。 其實類似的情形也層出不窮,如臺灣主婦最愛用的濃縮洗衣粉,當時日本發明時並不敢上市,因為到底會對環境造成多大的傷害,無法評估;最後送來臺灣上市,還找來名主持人代言,並派遣研究人員到臺灣各大河川,進行採樣分析,並依分析結果修改配方,經過兩年不斷的實驗,終於才敢在日本上市,臺灣當了兩年的『白老鼠』而不自知。 當地導遊說這個藥日本已經禁賣很久了,原因是此藥會導致『直腸癌』,所以日本境內大量回收也不賣了,但是卻大量銷售到台灣。我這趟日本之旅有件重要的事要告訴大家,那就是:征露丸別再吃了!
印度近半數病人在醫院感染更多疾病 【記者郭傳信新德里29日專電】據一份醫學博士的調查報告指出,醫院是傳染病的溫床,印度超過40%的住院病人在醫院裡感染到一種名為「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的細菌,容易衍生皮膚病、敗血病甚至肺炎。 印度南部坦米爾那都省清奈市私立基督教醫學院(Christian Medical College)內科學系主任瑪泰(Dilip Mathai),在題為「住院感染」的報告中表示,印度平均每5人至少有2人在住院期間又感染其他疾病,使得住院時間延長,花費也增加。 這份在今天發表的全國性報告指出,調查發現有44%的住院病人血中含有「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38%的病人則在皮膚上發現了「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在首都新德里地區感染這種細菌的病人更高達51%。 瑪泰指出,醫師和護士疏於遵守消毒和清潔的習慣,是造成「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在醫院裡散播的主因。他說:「其實只要醫師和護士有勤於洗手的簡單習慣,就很容易控制這種細菌的蔓延。」 【中央社 2009/07/29】
淺眠多夢…能有好點子 【編譯魏國金/綜合倫敦9日外電報導】據說有一些陷入苦思的大科學家往往在一夜好眠後,發現問題的解答或重要理論。所以,當我們碰到百思不解的難題時,是不是先睡個大頭覺,或許有助於問題的解決?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發現,多夢的睡眠確實有提升創意的效果。 苦思不得其解 先睡再說 研究人員認為,一種會作夢的淺眠狀態「快速動眼期」(REM)在潛意識的解題中扮演關鍵要角。快速動眼期佔整體睡眠時間的4分之1,此時腦部變得相對活躍,眼球在閉合的眼瞼下來回移動。 快速動眼睡眠期與深度睡眠階段相互交替,一晚約發生4到5回,而隨著夜晚進入清晨時分,快速動眼期也逐漸增長,夢境多半發生在此時期。 在一項白天進行的實驗中,77名受測者被給予一連串啟發性問題,然後告訴他們可以保持清醒,深思問題直至午後時分,或在研究人員監測下先打個盹。等到下午,研究人員再次要求這些受測者解答問題。 結果研究顯示,進入快速動眼睡眠者,比沒有睡覺及沒有進入該睡眠狀態者,成功解題的機率增加近4成,這表示不僅睡眠本身或時間推移對解題十分重要,進入快速動眼狀態的睡眠狀態也同樣關鍵,因為大腦會在此時進入不同類型的神經活動,因而助長新神經連結的形成。 這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指出,對於已著手推敲的創意性問題,隨著時間推移就能夠找到解決方法,新的問題則只有快速動眼睡眠可提升創意。 【自由時報 2009/06/10】
提高免疫力 汗皰疹少復發 【記者何玉華/北縣報導】女性朋友夏天喜歡穿涼鞋,如果腳邊出現一顆顆小水泡或結痂狀,就很尷尬了。皮膚科醫師說,季節交替常發生的汗皰疹會被誤以為是香港腳,因為奇癢無比,有人把水泡抓破,反而造成感染。 一名女性患者長期為腳後跟、腳趾縫出現的水泡困擾,除了奇癢難耐,夏天穿高跟鞋也不美觀,到藥房買藥時,藥師才告知是汗皰疹,無藥可治會不斷復發,建議多補充藍藻、維他命B,提高免疫力即可以降低發生的頻率。 新店耕莘醫院皮膚科醫師楊志雄說,有人初聽到「汗皰疹」會嚇一跳,其實就是濕疹的一種,好發在溫暖、悶熱季節交替的時節,熬夜、壓力大也容易復發;尤以容易流手汗、腳汗的體質患者居多,常發生在手掌、手指側面或腳掌、腳趾側面。 楊志雄說,汗皰疹是一顆顆的小水泡,有的會凸出成透明、亮亮的一小顆,患者常會因為癢而抓破或拿針將水泡戳破,如此反導致感染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建議要保持通風、避免抓破,經皮膚科醫師確診後可塗抹類固醇藥膏。 他說,門診常遇到患處千瘡百孔的患者,女性朋友因為愛美還會留意,男性朋友常不以為意,將腳繼續悶在襪子裡,感染情形通常顯得較嚴重。 楊志雄指出,汗皰疹就算沒有擦藥也會在2至3週內痊癒,痊癒前會出現環狀脫皮,少數患者會反覆發作,建議讓患部盡量保持通風,適當的壓力排除也可以減少發作的頻率。 【自由時報 2009/06/16】
腳趾動一動 有助預防糖尿病足 文/劉季花(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物理治療師) 糖尿病患者容易發生足部問題,肇因於長期血糖過高,導致周邊神經病變,造成足部的感覺減退或喪失。一旦有外傷,患者多不自知;再加上血流循環不良,易合併下肢血管狹窄或阻塞問題,形成傷口癒合不良,此類糖尿病足潰瘍,最後往往演變成截肢的後果。 ◎預防糖尿病足,平時除了嚴格的血糖控制,同時可藉由足部運動,伸展足底肌筋膜、增加肌力及感覺刺激,促進身體血液循環及平衡能力。 ●沙包運動:利用數個小沙包(約5至10顆),利用腳趾彎曲,夾起沙包,再丟投到紙箱中,雙腳交替丟投。 ●腳趾操(一):5個腳趾一起用力向上翹,感覺到腳背的肌肉用力;5個腳趾一起用力往下彎曲,感覺到足底肌肉用力,每回20下。 ●腳趾操(二):大拇趾向上翹,其他4趾往下壓;再換大拇趾向下壓,其他4趾往上翹,兩個動作交替,每回20下。 ●站立踮腳尖:站立時,手扶桌面,腳跟離地、踮腳尖,每回20下,坐姿時,也可練習。 ◎運動小叮嚀: 要避免足部受傷,應穿著襪子及合腳的鞋子,並保持足部衛生,注意趾甲修剪,且勿長期坐著不走動,適度運動才能長保健康。 【自由時報 2009/05/24】
維他命D可能延緩腦力退化 根據今天發表的研究,擷取更多「陽光維他命」將可使中年以後的生命更歡快。這項研究為維他命D可能有助於中老年人心智健康提供有力證據。 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研究員李大衛(David Lee)和同僚表示,這項研究也提高此一可能性,體內維他命D含量不足者,在逐漸老化時,可藉著補充維他命D維持腦部的功能。 維他命D是透過皮膚曝曬陽光製造,也可從油脂豐富的魚類等食物取得。維他命D能幫助細胞吸收鈣質,對骨骼健康也相當重要。 【中央社 2009/05/21】
劣油炸裹粉食物 傷肝又易肥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不少市售油炸食物都裹麵粉油炸以增加香氣與口感,不過日本最新研究指出,麵粉加熱後會刺激食慾,但油品劣敗後產生的低分子量毒素,易與麵粉結合,因此如果餐飲業者不勤於換油,消費者吃多了,將可能同時導致肥胖與肝臟等器官受損。 國際間對於油炸油的毒性研究屈指可數,日本「油科學期刊」(Journal of Oleo Science)上,日本神戶學院大學營養學院教授Nagao Tonani等人發表最新研究做出上述結論。 林口長庚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該研究以麵筋加熱或油炸後餵食小鼠,發現會刺激小鼠食慾,使攝食量大增,就算是用劣化的炸油也一樣,不但易致肥胖,也會攝入較多毒物,由於市售油炸食品大多裹麵粉油炸,凸顯出業者勤於換油更為重要。 林杰樑表示,日本學者長期關心速食業換油習慣對消費者健康的影響,以小鼠實驗模擬油炸速食,繼發現以180度高溫加熱20小時的油炸油餵食小鼠後會導致肝損傷,如今又指出,油炸麵粉類食品,可能使健康危害擴大。 林杰樑表示,國際間相關研究不足,人類對油炸物毒素所知相當有限,日本學者將其發現的肝毒素物質,暫命名為「低分子量細胞毒素」,這系列研究也令他開始懷疑,有些人的脂肪肝會引發肝炎,可能就是吃了太多劣質油炸食品導致。 此外,目前高溫油炸後產生的疑似致癌物,較為人熟知的是麵粉等澱粉經高溫油炸後所產生的丙烯醯胺,不過我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團隊近年則發現一種新的疑似致癌物「tt-DDE」。 國衛院學者指出,「tt-DDE」是具有揮發性的醛類,只要存放食用油不當或加熱時間過長,就可能自動產生,跟丙烯醯胺相比更令人擔憂,不只會吃下肚,油煙中的含量更高達86%以上,消費者與業者若在烤肉、鐵板燒等開放式廚房或通風設備不佳的餐飲店裡,即便沒有吃下高溫油炸食物,仍有可能吸入疑似致癌物,提高罹患肺癌風險。 衛生署食品衛生處副處長謝定宏表示,該署將針對市售油炸食品中的丙烯醯胺、多環芳香烴等致癌物進行抽檢,以瞭解市面油炸物的健康風險。 【自由時報 2009/07/06】
市面萬用軟膏油膩膩 堵塞毛孔 痘痘暗瘡長一堆 【黃資茗報導】中部小黑蚊肆虐,止養藥膏成為民眾必備藥品,市面上的塗抹軟膏,使用效果都非常廣泛,大都有止癢、治療酸痛、外商等效果,不過市場上有七成類似塗抹軟膏都是油性成分。販奇網表示,有些名眾忽略內容物的成分及質地,習慣把這些軟膏隨身攜帶,隨時塗抹導致油性成分堵塞毛孔甚至有人因此好發毛囊炎、痘痘或暗瘡。 許多民眾都有使用塗抹軟膏的經驗,可能是被蚊子叮咬,抹一下藥,用來止癢,或是肩膀酸痛,塗一下軟膏,讓身體也能放鬆。市面上軟膏琳瑯滿目,該如何慎選也非常重要。販奇網表示,民眾在挑選塗抹軟膏應注意成分中適否含有類固醇、抗生素甚至其他西藥成份,因為有患者長期塗抹這一類軟膏導致皮膚變薄甚至身體還出現類固醇的副作用,建議民眾再使用這類藥膏應首重成分適否為純天然、純中藥翠取不含任何藥物,才不會對皮膚和身體造成傷害。另外也應特別注意軟膏的質地適否為水溶性,因為水溶性可以讓肌膚快速吸收,因為分子較小,毛孔張開後,最天然成分立刻進入皮膚,達到減緩酸痛或止癢效果,更不會造成肌膚的負擔。 炎炎夏日特別容易中暑,許多人中暑時,會請親朋好友「DIY」輕刮幾下,皮膚馬上出現片狀或點片狀瘀斑或出淤血,頭昏、頭痛、胸悶症狀馬上不見。另外刮痧時一定要選對工具,一不小心可能造成皮膚傷口感染。刮痧的神奇妙用的確令人驚奇,刮痧的功效,主要是進行良性的刺激,通過經絡的傳導作用,促進血液、淋巴液的循環功能,使肌肉和末稍神經得到充分營養,促進全身的新陳代謝,增加人體免疫能力。針對夏季來臨,販奇網推出以阿嬤古老智慧創造的草本舒活萬用軟膏,給予肌膚天然而舒適的呵護。 草本舒活萬用軟膏通過GAP、GMP、GCP檢驗合格,有家庭用及攜帶型,是販奇網人氣商品。 【全國廣播 2009/07/09】
臭襪子 嗅出雙腳健康問題 襪子不管洗幾次還是有難聞的鹹魚味!一位37歲家庭主婦表示,先生和孩子上班上課一整天,雙腳也悶出臭味,脫下來的襪子更是臭氣沖天,每次洗襪子都必須浸泡一整天,卻還是無法完全去除異味,不但要忍受難聞的腳臭味,也擔心家人的足部健康出問題。 在台灣不少人擁有腳臭困擾,根據皮膚科臨床案例顯示,高達7成的腳臭者,不敢在公共場所脫掉鞋子,甚至因為異味困擾產生社交障礙。市面上有許多改善腳臭偏方,但關鍵還是要先了解腳臭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專家指出,腳臭原因主要是不通風的鞋襪導致汗水堆積,造成霉菌、細菌孳生引發腳臭,尤其是腳汗症患者,更容易產生腳臭與香港腳問題。 保持足部乾爽是改善腳臭不二法門,平時應該選擇材質透氣的襪子、定期更換鞋襪,症狀嚴重的民眾可以使用足部防臭劑、止汗劑,或是撒上爽身粉,另外民眾如有香港腳或灰指甲情形,一定要接受治療,才能維持雙腳健康。 來自彰化社頭的「S+Z」斯傑利,使用特殊銀纖維及消臭纖維製造襪子,能夠吸汗速乾、防霉、保持雙腳透氣乾爽,更有襪口無痕的特點,穿再久也不會束腳或鬆脫,提供絕佳舒適感,改善腳臭者困擾。擁有各種襪款的斯傑利,現在推出消除腳臭無效退費的保證,民眾只要上網訂購就能體驗,也可以幫家人照顧雙腳的健康! 【中央社 2009/09/11】
腦中風趨年輕化 醫師籲重視保健 【記者劉嘉泰花蓮縣11日電】花蓮慈濟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劉翠蘭今天指出,雖然9成以上的腦中風發生於50歲以上,但近年來腦中風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民眾應以預防重於治療的保健觀念看待腦中風的問題。 劉翠蘭指出,依據臨床統計顯示,35歲以上的成人,每年約有3萬人發生第一次中風導致死亡或殘疾,其中有1成在1年內會發生第二次中風,殘障程度會比第一次嚴重,且其中有25%的人會死亡。 劉翠蘭表示,雖然9成以上的腦中風發生在50歲以上,但近年來腦中風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民眾需要調整生活型態,並以預防重於治療的保健觀念,看待腦中風疾病。 一名正值壯年的李姓男子,本來身體相當硬朗,每天可工作10小時不休息,有一天突然感覺非常疲憊而去睡覺,沒想到一覺醒來竟然發現半邊身體不聽使喚,被家人緊急送醫。 劉翠蘭檢查後發現,李姓病患的狀況不屬於急性血栓症,因此施打生理食鹽水增加腦部血液循環,並觀察血壓和神經反應以避免神經進一步受損,李姓病患憑藉堅強的意志力努力復健,最後終於康復。 劉翠蘭表示,民眾平時就應重視保健,建立規律的生活習慣和型態,不要過度勞累和累積壓力,並養成良好的飲食和運動習慣,避免腦中風上身。 【中央社 2009/07/11】
別惹隱翅蟲 碰到蟲液10幾秒就會潰爛 文/邱健群(作者為嘉義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在一個剛下過雷陣雨的午後,門診即將結束前,有兩名患者到門診要求「加號」,他們要求門診護士盡快安排看診。過了10分鐘後,輪到老先生就診時,另一名年輕女病患也跟著進來。 我心裡正覺得詫異時,老先生用台語解釋:「阮不認識啦!只是剛才等待門診時,發現彼此的皮膚病差不多,都是沒原因就來勢洶洶地發作起來,商量好一起看,作參考…」這真是台灣特有的看病文化,候診室裡的病友醫學。 老先生是鄉間務農的莊稼漢,因下午一場大雷雨,沒法出門就待在家中午寐,睡得香甜時,卻突然感到臉上和胸口一陣灼燙的感覺而醒來,老妻一看,怎麼他的半邊臉都紅腫起來?就趕來看醫師。 女病患是住在市郊的上班族,趁著雨後初晴,趕著騎摩托車回家,還沒到家門口,就突然感到眼皮上一陣刺痛,對著後視鏡一照,真是花容失色,當下直奔醫院。 我仔細檢查了老先生的臉頰和領口的位置,兩處傷口的狀況模樣類似,面積不規則,呈現灼傷般的紅腫熱痛反應,還帶著皮膚焦痂,傷口有潰爛的感覺;女病患的情況也很類似,位置在右眼皮,腫得快睜不開眼睛了。 這就是「隱翅蟲皮膚炎」,也是老一輩所熟悉的「長腳蜘蛛撒尿」(台語音為「喇牙漩尿」)。老先生一聽就了然於胸,女病患還是一頭霧水。 隱翅蟲是一種小型昆蟲,因翅膀藏匿於腹下不易察覺而得名,體態上有點像鐵青色的白蟻,腹部有黑黃色相間的環紋,身體很細長,長約0.5至1公分,寬約0.2公分。棲息在水田、草叢或樹林中,以腐敗的植物和動物為食,並不會螫人。 隱翅蟲雖然不會螫人,但牠的體液含有「隱翅蟲素」(Pederin),是一種高度刺激性物質,患者皮膚接觸到10到15秒就反應成壞死性紅斑,產生劇烈灼傷般的疼痛,造成以皮膚潰爛及小水泡般表現的「隱翅蟲皮膚炎」;此時應立刻以大量清水沖洗,絕對不能用手搔抓,並就醫治療。 隱翅蟲在皮膚上爬行時,會形成線狀的病灶;當它被打死或捻碎時,會造成毒液大量濺出,所到之處皆成糜爛,這時若患者的手沾著毒液,再去碰觸其他地方的皮膚,會將毒液散佈開來,引起廣泛的病灶。 夏天是隱翅蟲活躍的季節,尤其是在夏日大雨後,或是當牠的棲息處受到騷擾時。蟲本身具趨光性,夜間會飛到有燈火的地方,因其細長的體態可以穿過紗窗的格目,所以即使安坐家中,還是有機會被襲擊。 隱翅蟲皮膚炎引起的急性接觸性皮膚炎,患者常覺得莫名其妙、百思不得其解,老一代常認為,這是「長腳蜘蛛撒尿」的結果。 古醫書裡記錄著:「蜘蛛瘡,或衣沾蜘蛛遺尿,或蟲蟻遊走,染毒而生,淡紅作癢且痛。」以及「蠼嫂蟲又名八腳蟲,隱壁間以尿射人,遍身生瘡,如湯火傷。」泛指的便是這種因小昆蟲毒液引起的皮膚灼傷。 古人對傷口的形容十分傳神:又癢又痛,有如燙傷;不過,古人大概也沒真的捉到禍首,殊不知長腳蜘蛛雖然長相可怕,但是牠愛吃蟑螂,稱得上是「殺蟑高手」。長腳蜘蛛與人無害,卻替隱翅蟲背了千年的黑鍋。 在夏天,若是遇上隱翅蟲,請高抬貴手,將蟲子搧離、吹走,或輕輕撥開即可。 【自由時報 2009/07/19】 男子水泡線狀傷口 隱翅蟲作怪 【記者黃國芳嘉義市29日電】嘉義市聖馬爾定醫院皮膚科主任何官倫今天表示,1名陳姓男子雙腿出現起水泡的線狀傷口,且隱隱作痛,就醫診斷為「隱翅蟲皮膚炎」,予以治療後,傷口約在1周後結痂痊癒。 何官倫指出,嘉義市1名陳姓男子日前小腿前側出現長達15公分長的線狀傷口,原以為不慎刮傷表皮,仔細檢視才發現左右兩腿都有,且傷口出現水泡,後來傷口紅腫加劇,且隱隱作痛,病患擔心遭受感染,就醫診斷為「隱翅蟲皮膚炎」。 何官倫表示,入夏以來,門診常見民眾因遭到蚊蟲叮咬,或花粉、草粉接觸產生紅腫、過敏而求診的病例。其中隱翅蟲所引起的傷口通常會有水泡、化膿,加上傷口多為紅色浮腫的長條線狀,外觀相當嚇人。不少患者由於不了解隱翅蟲的特性,甚至動手拍打,造成大範圍及嚴重的傷害。 何官倫說,隱翅蟲造成的傷害並非經由叮咬,而是只要接觸,就會引起發炎,這是因為隱翅蟲的體液含有「隱翅蟲素」(Pederin),是一種相當刺激性的物質,一旦接觸到皮膚,約10秒鐘就會劇烈灼痛感,而隨著隱翅蟲在皮膚上行經的足跡,就會造成典型「隱翅蟲皮膚炎」的線狀傷口。 因此,遭遇隱翅蟲時,應輕輕吹氣驅離,不要徒手拍打,避免擠壓蟲體而造成毒液大量釋出接觸皮膚,緊急處理的方法,可以用乾淨的水清洗患處,或給予冰敷,減少不適。若疼痛感持續或紅腫不消,應就醫治療。 何官倫強調,隱翅蟲皮膚炎的治療可使用外塗的抗發炎藥物,必要時也可配合口服藥物,傷口約在1周後會結痂痊癒。 【中央社 2009/07/29】
研究:童年食用高鈣乳製品可延年益壽 【法新社巴黎28日電】高鈣乳製品向來被認為會生成膽固醇、阻塞動脈,讓許多人敬謝不敏,不過今天公佈的研究顯示,孩提時代食用高鈣乳製品,可能讓一些人延年益壽。 一項追蹤1930年代調查長達65年的報告,觀察了英格蘭和蘇格蘭超過1300個家庭,報告指出,富含乳類、乳酪和奶油的飲食,並不會升高心血管疾病機率。 這項刊登在「英國醫學雜誌」(BMJ)的研究並指出,從乳製品中獲取最高鈣含量的兒童,成年後中風死亡機率也較低。 昆士蘭醫學研究機構(Queensland Institute ofMedical Research)研究團隊追蹤4374名在1930年代後期參加這項調查的人,發現至2005年為止,死亡的34%人,即1468人當中,有378人死於冠狀動脈心臟病,121人死於中風。 沒有證據顯示食用乳製品和上述死因有關,不過令人訝異的是,孩童時代的鈣攝取量,與較低中風死亡率有關。 研究總結指出:「此外,兒童時代飲食富含乳類或高鈣,與成年期較低死亡率有關,不論死因為何。」 不過,研究人員警告,收入和職業等因素可能影響結果,因此仍需進一步研究才能證實這項發現。 【法新社 2009/07/28】
切勿輕忽血尿 嚴重可能導致腎泌尿道癌 【陳葒冠/台北報導】一般人聽到血尿都以為只是尿中有血,其實血尿是尿液中呈現過多紅血球,有些病人血尿是肉眼無法看見,而須透過尿液檢查發現,其原因可能從最輕微的感染到嚴重癌症都有可能。腎臟科醫師說,大部分血尿都會自然痊癒,但也不可不防是由癌症所引起的血尿。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腎臟科主任陳達隆表示,該院區洗腎(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病人近兩年下來,約有十位病人有腎泌尿道癌症發生,病人通常都會伴有血尿現象,若沒注意可能會當成其他原因所造成的血尿,誤以為是泌尿道感染或是抗凝劑使用過多,延誤癌症治療時機。 陳達隆說,血液透析病人因為是將血液引至體外,透過機器將血液中毒素及多餘水分排出,因此都會使用到抗凝血劑,以避免血液凝結造成阻塞。但抗凝血劑用多了,有時身體會有出血現象,其中一個特性就是血尿或是皮膚瘀青,如果發現血尿,除了可能是抗凝血劑造成外,也可能是其它原因如腎泌尿道癌症。由於腎泌尿道腫瘤很多沒有症狀,或者只以血尿表現,但如果有腰痛或腹部腫塊,則要考慮腎細胞癌,而泌尿道的上皮癌症典型表現則為肉眼可見的無痛性血尿。 此外,因為尿毒症病人本身免疫力就較差,而且很多人都有糖尿病,所以比一般人更容易罹患癌症。所以洗腎病人更應多注意血尿現象,因為無法從血尿嚴重性而判斷引起血尿原因。 特別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每個有血尿的病人都應該做一個完整檢查,尤其是有尿毒症的病人更是癌症高危險群,所謂的完整檢查包含:腹部X光、腎臟超音波、靜脈泌尿道攝影、膀胱鏡、尿液細胞學檢查...等。 根據文獻報告年齡超過40歲者,泌尿道上皮的惡性腫瘤機會巨幅增加。其他泌尿道上皮腫瘤危險因子有:1.大於四十歲 2.抽菸 3.職業暴露(塑膠或染料工業以及精煉工業) 4.藥物 5.骨盆放射線暴露。 針對長期洗腎患者,建議若尿液中有血或是驗出血尿,必須馬上與主治醫師討論,因為血尿的顏色深淺並不代表病情嚴重與否,在未確定病因之前,千萬不要因為血尿現象消失而以為沒事,以免延緩癌症治療時機。 【中時電子報 2009/6/23】
養生新趨勢:每日3蔬2果 健康長壽抗老化 隨著科技及醫療的進步,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改變,肥胖人口比率增加,許多慢性疾病盛行,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因此現代人更注重健康與營養,維持理想體重及正常的血糖、血脂肪及膽固醇,是健康長壽的秘訣,最好的方法是從健康養生的飲食開始! 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營養組陳雨音表示,健康養生需要從平日的飲食保養做起,除了減少攝取高油高糖的加工食物外,多攝取各種不同的新鮮蔬果,可以減少體內自由基的傷害。各種顏色的蔬果中,富含許多不同的植物化學物質,如類黃酮素、類胡蘿蔔素、有機硫化物及多酚類等,這些天然蔬果不僅具有對抗自由基、抗氧化、抗老化、抗癌外,還可調節免疫機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因此每天攝取足夠的蔬果,可以讓身體更健康。陳雨音指出,每天最好要攝取到3碟蔬菜及2份水果,而且多樣化選擇不同的蔬果,才可以均衡攝取到各種不同的營養素。 近年來許多研究發現,有些食物如人參、苦瓜、肉桂、洋蔥、紅麴、薏仁、黃豆及納豆等;以及部分微量元素如鉻、鎂、釩等,已被發現具有特定不同之療效。還有許多維生素如維生素A、C、E等也都是許多人熱衷追求養生的熱門食品。 但是如何依循每個人不同的體質及疾病需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健康均衡飲食?陳雨音建議最好先經過適當的醫療檢查,了解自己的特殊體質及需求,由專業醫療人員提供個別化的飲食設計與營養諮詢,再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健康飲食以及份量,建立正確的健康養生觀,也才是養生的不二法門。 【uho優活健康網 2008/09/22】
女性更年期停經後出血!回春現象? 婦女在更年期停經一年以後,再出現陰道出血,常被國人所忽視而誤認為青春再回的徵象。其出血的情況可能只有暗褐色分泌物而已,但厲害時也會排出鮮血或血塊。停經後的出血通常是指子宮本身或子宮頸出血,也可能從陰道、外陰、卵巢、輸卵管、尿道、膀胱來的;痔瘡或胃腸道病變所引起的肛門出血,有時也會被誤認為停經後的陰道出血。臺安醫院婦產科-徐弘治醫師提醒,這些異常出血有可能是因惡性腫瘤所引起的,大意不得,應該馬上去看婦產科醫師,查個水落石出。 徐弘治醫師表示,停經後陰道出血的原因很多,大致如下: (一)非婦科原因所引起的出血 如常被誤認的血尿及肛門出血,需仔細問診,並借助於大、小便、膀胱鏡、大腸鏡的檢查來加以鑑別診斷。內科疾病如高血壓、白血病(血癌)、紫斑病,或目前正接受抗凝血劑治療,或是B型肝炎帶原者併發肝硬化或肝功能不良而無法代謝體內的雌激素,也會引起子宮出血,從病史及血液檢查可以診斷。 (二)因下列婦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 ‧外陰癌或其他外陰的病變,局部的切片檢查可得到診斷。 ‧萎縮性陰道炎、原發性或轉移性的陰道癌,藉著陰道鏡及切片檢查可以做到完善的評估。 ‧子宮頸息肉、子宮頸癌及其癌前的病變,藉子宮頸抹片的篩檢、陰道鏡切片檢查,可以得到答案。 ‧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增生、萎縮性子宮內膜炎、子宮內膜癌、惡性子宮肉瘤、卵巢癌或分泌雌激素的卵巢腫瘤,甚至輸卵管癌,藉超音波檢查,可以看出這些器官是否長瘤?子宮內膜是否增生肥厚?如內膜厚度少於四毫米當屬正常,超過九毫米可能已開始增生。需藉子宮鏡及子宮內膜切片檢查來確認。 值得一提的是停經婦女在接受荷爾蒙─雌激素及黃體素的補充治療時,也常會引起出血。徐醫師指出,良性的子宮頸炎可以藥物局部治療,或以電燒、冷凍、雷射治療。子宮頸或內膜的息肉、子宮頸癌前病變需加以切除;萎縮性病變需補充荷爾蒙。若因荷爾蒙補充療法引起的出血,需調整劑量及其使用方法。如果是婦癌,就需住院做手術前的全身檢查、癌病分期的確定,然後接受根除手術治療;需要的話,術後的放射線或抗癌藥物的治療都要接著做。 至於非婦科毛病引起的出血,需會診各科專任醫師加以檢查與治療。一般而言,停經後出血的毛病經仔細檢查與治療,其預後的情形都算不錯。當然癌病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其療效也相當好。 【uho優活健康網 2008/10/24】
男人沒有停經期 面對骨鬆卻不堪一擊? 【王國強/台北報導】男人沒有停經期,竟然也會嚴重骨質流失?根據健保統計,儘管女性骨鬆的比例高於男性,但是男性因為骨質疏鬆導致髖部骨折而在一年內死亡的機率卻高達22%,甚至比女性的15%死亡率還要高出許多。 台北慈濟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洪碩穗指出,過去很多人總以為只有女性會發生骨質疏鬆,所以大多數的男性幾乎都在骨折後才警覺到骨鬆疾病的威脅,甚至仍有部分老年男性患者即使骨折,仍不相信是骨鬆所造成,等到外科手術將局部骨折治癒後,就拒絕接受骨鬆藥物治療而出院,結果半年內再次骨折回到醫院就診,得不償失! 洪碩穗說明,人體的骨骼中有「造骨細胞」和「破骨細胞」在相互進行新陳代謝的機制,不過隨著老化現象而漸漸失衡,當骨頭再造的速度趕不上被破壞的速度,骨骼中的空隙便會越來越大而形成骨鬆。 然而老化現象不分性別,因此男女皆會有骨鬆問題,當中因為跌倒造成的髖部骨折最容易導致終身臥床,一旦無法行走,生理機能就會快速退化,增加感染、死亡的風險,所以骨鬆的治療有其必要性,目的則是在於預防下次骨折的危害。 目前國內用於治療男性骨質疏鬆症的藥物包括雙磷酸鹽藥物、副甲狀腺素,前者屬破骨抑制劑,利用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來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但口服藥物可能會引起胃食道逆流,因此需於服藥後坐著或站著半小時,對一些需長期臥床或行動不便的患者來說較不方便;後者屬造骨促進劑,是目前骨鬆藥物中唯一能刺激增進造骨細胞的活性,屬於較為積極的治療方式,一般在急性期,尤其對於嚴重骨鬆患者或是灌骨水泥、釘鋼釘等外科手術後,通常會建議患者先使用造骨促進劑,藉由天天皮下注射副甲狀腺素來提升骨質密度與骨強度,幫助骨頭生長並有效減緩因骨鬆骨折引起的背痛症狀,但目前此類藥物的使用期限不得超過18個月。 據統計,男性骨質流失的高峰期大約比女性晚十年,隨著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男性骨鬆議題已逐漸受到重視,洪碩穗提醒,儘管骨鬆骨折經過手術治療,也僅有三分之一的患者能夠恢復骨折前的活動能力,剩下三分之二的患者可能會造成部分損傷,例如持拐杖、做輪椅,甚至終生臥床,將影響到整個家庭與患者的生活品質,因此不論男女,平時都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適時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才是正確的保「骨」之道。 【中時電子報 2009/6/3】
呼吸道異物梗塞 「哈姆立克法」可救命 【東森新聞記者劉彥池、莊勝利】呼吸道被異物梗塞,如果沒有馬上急救,可能有生命危險,醫師提醒,民眾如果噎到,有意識情況下,可以使用「哈姆立克法」急救,讓胃部裡的空氣,可以衝出呼吸道中的異物,救人一命。 急診室主任洪士奇說,「哈姆立克法」專門急救呼吸道梗塞的病患,若發現呼吸道梗塞的病患,可以站在他背後沿著肋骨尋找劍突,然後用力按壓。如果正好身旁沒人協助,可以使用椅子輔助。 醫師提醒,只要呼吸道被異物梗塞,病患有意識的情況下,都可以使用哈姆立克法急救,但切記只限成人;嬰幼兒噎到則必須將他們倒立,用拍背方式咳出異物,如果病患沒有意識,則必須儘快送醫。 【東森新聞網 2008/10/24】
易結石體質 草酸食物要管控 【元氣周報/記者劉惠敏/報導】毒奶粉事件引發健檢效應,不少人擔心自己有腎結石,還可能引發腎衰竭。事實上,每個人一輩子有十分之一的機會會罹患結石,而高熱量、高蛋白又少喝水的飲食生活習慣,更容易蓄積小石頭在體內。 先天體質 飲食有關 在台灣,因三聚氰胺引發的結石案例並不多,但國人罹患結石比例並不少。或許可趁機檢驗自己是否為易生成結石體質或飲食習慣易生成結石,若有結石也應盡早求醫,沒有結石者也要減少與結石打交道的機率。 新光醫院腎臟科主任林秉熙說明,腎臟裡生成的結石以及掉入泌尿系統、沈積於輸尿管或膀胱的結石,統稱為「尿路結石」。 主要是因為人體代謝時,用很少的水分,去代謝廢物,在水分不足的情況下,加上草酸鈣,或最近發現的三聚氰胺等物,而形成結晶、沈澱造成結石。 成分不同 生成猶如珍珠 結石成因不同,「石頭」成分也不同,最常見的是草酸鈣結石和磷酸鈣結石,約佔八成,其次是感染造成的無機鹼性結石、尿酸結石及少部份遺傳疾病或是毒物引起的結石。 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說,結石種類多,成因皆是有沈澱物可附著,慢慢蓄積而成大小不一的結石,他比喻就像珍珠生成,就是由一個結晶核,再由碳酸鈣、草酸鈣慢慢包覆起來。 男多於女 夏季易發 林秉熙說,結石被稱做「安靜的石頭」,平時靜靜藏在體內,透過尿液中潛血、紅血球反應可能發現,通常以疼痛症狀出現,或結石損傷組織,形成血尿與疼痛,若引發感染,則可能有發燒現象。 一般來說,結石好發年齡是30至50歲,男比女高,夏天由於流汗多、尿量少,也是結石門診增多的季節,另有家族史者、草酸、尿酸代謝較長的體質,發病機會也較高。 林秉熙說,少數結石可用檸檬酸類藥物,幫助溶解含鈣結石再排出,另外多數腎結石可以透過體外高震波碎石術治療,或利用膀胱鏡、輸尿管鏡碎石或夾出,若嚴重者就可能需要開刀取出。 結石部位不同可能出現的症狀 ●腎盂與輸尿管交接處(最常出現):會引起劇烈、陣發性的腰痛,有時會併發反射痛,因而出現睪丸疼痛,女性則為卵巢疼痛,局部會變得異常敏感。 ●輸尿管與腸動脈交叉處:會引起下腹痛,若發生在右側,常會被認為是急性闌尾炎、大腸憩室炎等 ●輸尿管與膀胱連接處:易引起膀胱、陰囊、外陰部的疼痛,陰囊變得敏感,當接近膀胱時,膀胱會變得異常敏感,出現急尿、頻尿、小便燒灼的感覺。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治醫師周固/提供) 【2008/10/05 聯合報】
關節僵硬、痠麻無力 當心長骨刺 什麼是骨刺?這個名詞經常出現,但也常被誤解。所謂骨刺,就是在關節邊緣骨質增生所產生的贅生物,在X光片上看起來就像一個尖刺突出物一樣,因此稱之為骨刺,英文稱之為(bone spur)。 關節邊緣的骨質為什麼會「增生」呢? 所謂關節,是指骨骼與骨骼相接的地方,彼此之間有軟骨做為襯墊。天主教聖功醫院骨科-李彥興醫師表示,當關節之間的軟骨因為長期負重、承受壓力,導致軟骨磨損,於是關節變得不穩定,關節邊緣的骨質為了因應此一變化,於是增生出骨贅,以增加關節之間的穩定度。由於骨刺是在這樣的狀況下增生出來的,所以負重的關節比不負重的關節容易長骨刺,例如膝關節就比肘關節容易長骨刺;活動度大的關節比活動度小的關節容易長骨刺,例如腰椎就比胸椎容易長骨刺。 另外有些情況,則是誤用了骨刺這個名詞。李彥興醫師指出,例如椎間盤損壞造成背痛,會被稱呼為腰椎長骨刺;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造成坐骨神經痛,會被稱呼為骨刺壓到神經;足底筋膜長期發炎出現鈣化,會被稱呼為足底長骨刺;肩膀棘上肌肌腱長期發炎出現鈣化,也會被稱呼為肩膀長骨刺。這些都是誤用骨刺一詞的情況,只是用久了積非成是,原本的定義就被混淆,也就得不到正確的診斷。 骨刺會有什麼症狀? 因為骨質的增生是為了增加關節的穩定度,相對的便減少了關節的活動度,所以骨刺增生以後,關節會變得較為僵硬;骨質的增生會佔據原有的空間,如果周圍正好有神經通過,就會被骨刺壓迫到,造成痠麻無力甚至肌肉萎縮等神經症狀。由於骨刺會增生是因為軟骨已經被磨損,所以也會出現疼痛的症狀。 如何避免骨刺的增生?隨著年齡增長,關節在長期負重使用之下,都會增生骨刺。李彥興醫師提醒,但我們可以注意下列事項,以減少骨刺的增生: 1. 維持適當的體重,不要過胖,以減少關節承受的重量。 2. 適度的運動,不要過度激烈或時間太長,以避免軟骨的磨損。 3. 保持正確的站姿及坐姿。彎腰駝背,坐姿不良,都會增加脊椎的受力,長期下來將引起脊椎骨刺增生。開車時可在腰部加墊,讓腰椎保持正確的曲度。 4. 避免提重物。尤其是彎著腰提重物時,脊椎承受的負荷更大。必要時可穿著束腰輔助支撐。 5. 枕頭不宜太高。勿長時間低著頭或歪著頭做事。以減少頸椎的受力。 6. 上下樓梯及蹲下站起等動作,會增加膝關節的磨損,進一步引起骨刺的增生。必要時可穿著護膝增加穩定度,以避免骨刺增生。 【uho優活健康網 2008/10/22】
做個快樂長壽族 【中國時報 張翠芬/台北報導】人人都希望自己長命百歲,但是長壽就等於健康嗎?如果延長的時間並不是健康的生命,而是終日臥病在床,這並不是大家想擁有的「長壽」!醫界正全面推動「成功老化」的觀念,當年老時,頭腦不癡呆,心智、身體功能運作良好,才算是真正的「老康健」。 九九重陽將屆,據內政部統計,台灣百歲以上人瑞已破千人,達1075人,女性人瑞人數是男性的2.4倍。 台灣老年醫學會理事長陳慶餘指出,台灣老年人口增加速度之快,名列世界前茅,僅次於日本;根據聯合國定義,65歲以上人口占整個社會人口超過7%就是「老化國家」,當老年人口超過14%時,就是「高齡國家」;台灣在1993年老年人口突破7%,預估到2020年,台灣老年人口將增加到15%,從老人國步入超級老人國。 而且,台灣人口老化速度幾乎快得驚人,法國人口老化從7%到14%,歷經125年,瑞典花了80年,美國也花了65年,台灣卻在短短20幾年間,就進入超級老人國之林。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長照研究所所長李世代教授,對台灣快速老化的現象感到憂心,根據推估,台灣老年人晚年需要長期照護的需求是7.3年,日本大約是6.5年;也就是說,人老了之後,因臥病在床或認知障礙,有長達7年以上的時間,需要仰賴他人照顧,這對社會和家庭經濟是很沉重的負擔。 每個人都會變老,但能做到「成功老化」,才是最理想的目標。台北榮總老年醫學科主任陳亮恭指出,成功老化是指,老人生理功能良好、具有生活自理能力,認知功能正常無憂鬱症狀,還能參與社會活動,並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和經濟狀況,簡單的說,就是身心健康,還能享受生活,才稱得上是「成功老化」。 陳慶餘強調,政府在面對老化的挑戰中,必須及早落實老人周全性的健康照護,包括老人的自我保健,更周延的照護,全面性的老人健康檢查,提升老人生活品質,延長健康生存餘命,才能達到「成功老化」的目標。 【時報資訊 2008/10/05】
夫天天按摩 癱瘓妻能走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中國浙江一對年屆五旬的夫妻,妻子因發生意外導致癱瘓,丈夫無微不致的照顧、並持續不斷為妻子按摩3年多,讓妻子的身體漸漸能動、且可簡單行走,夫妻情深,深深感動人心。 根據媒體報導,妻子叫徐根花,今年47歲,丈夫叫徐方冬,52歲,夫妻感情很好; 2003年3月的一天下午,正在杭州三里亭蔬菜批發市場的徐根花突然暈倒,經過搶救,徐根花雖脫離生命危險,但身體卻癱瘓,醫生說,她可能將在床上過一輩子,恢復站立行走的可能性為零。 看著躺在床上的妻子,徐方冬下定決心,只要有一線希望,他就要幫助妻子從病床上重新站起來,從那以後,他每天為妻子餵飯穿衣,把屎把尿,為了讓妻子接受復健,他買來輪椅,幫助妻子活動四肢,自己還學起推拿,並堅持推著妻子到幾公里外的一個老中醫處學習按摩方法。 徐方冬學了兩個月推拿、每天學費60元人民幣,在老中醫的指導下,他已經能熟練地運用按摩手法,幫助妻子按摩復健,一按就是3年多,3年來不管自己多累,他都會準時給妻子做按摩,1天3小時,從來沒間斷。 在徐方冬的照顧下,徐根花的手臂不僅恢復功能,身體也能夠自由轉動,從第一次肢體有知覺,到思路清晰地和人交流,再到依靠拐杖緩慢行走,一個個奇蹟的出現,讓徐方冬格外興奮,妻子病情好轉,更增強他們戰勝病魔的信心。 【今日新聞 2008/09/30】
中西醫聯手!治療心腎臟衰竭 藥物、飲食加運動 一位70多歲10年以上高血壓、糖尿病史患者,約八年前發現腎功能不全及蛋白尿,兩年前因心律過緩、心臟衰竭及腎臟衰竭兩度入住加護病房,經建議中西醫結合運動處方、藥物與飲食後,兩年來均達到良好控制。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腎臟內科主任鍾炫光說,糖尿病在21世紀裡,可以稱得上是國際流行病,每個地方都在盛行,尤其在新興國家。糖尿病病人會產生心臟衰竭、心肌病變、高血壓及腎臟病等問題,每年有許多人因糖尿病腎病變所造成末期腎病而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此類病患約佔新透析病患三分之一以上。 鍾炫光指出,心臟衰竭症狀包括:無法平躺易呼吸困難,只能採坐姿;會咳出泡沬血絲痰;易焦慮不安及躁動;食慾不振、噁心及脹滿感;下肢水腫及肺水腫。心臟衰竭診斷依據包括臨床症狀、胸部X光、心電圖及心臟超音波。 一般對於防止心臟衰竭發生,首先要防止復發,解決辦法有以下幾點:(1)應控制血壓和服用阿斯匹靈及利尿劑;(2)禁止吸煙、減輕體重及運動;(3)禁止喝酒。有些因重度水腫對利尿劑無效的嚴重心臟衰竭患者,必須依靠血液透析把多餘水份排除。這些末期腎病患者為維持其生命,必須風雨無阻每週二至三次,至透析單位接受長期血液透析治療。如果能有效延緩心臟及腎臟惡化,患者將可免於每週二至三次洗腎痛苦且可改善病人生活品質。 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腎臟內科,針對此心腎衰竭患者,設計了藥物、飲食及簡易運動計劃,成功改善糖尿病、心臟衰竭、腎臟衰竭和水腫,患者兩年來皆不用再住院,且免於洗腎困擾。 鍾炫光主任表示: ‧藥物計劃包括糖尿病藥物、降血壓藥物、心臟衰竭藥物、護腎藥物及利尿劑 ‧飲食計劃包括低蛋白質、低磷、低鉀、低鹽及適當的卡路里。 ‧運動計劃包括簡易雙拳尾互擊運動、立式扶牆挺身運動。 1. 簡易雙拳尾互擊運動 ‧全身放鬆、雙手握拳、兩手分開比肩寬半倍、與肩同高、肩略上舉、肩胛骨略為靠近。 ‧雙拳略用力向兩乳中心線前30-40公分處,拳尾互擊即可。從中醫經絡理論,拳尾內側屬手少陰心經所行經,當雙拳尾互擊時可刺激心經所循行路徑:「起於心中→出下腋→至肘→抵掌中→入小指之內」。 而運動上可收縮(下位)胸大肌及前鋸肌,可改善局部胸部循環,即心肺循環。 2. 立式扶牆挺身運動 ‧全身放鬆站立,腳尖離牆約20-30公分;雙掌舉起與肩同高比肩寬半倍,平貼牆壁。 ‧胸部向牆壁靠、頭向一側轉略向上看即可。從中醫經絡理論,立式扶牆挺身可刺激肺俞(膀胱經;定位:第三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1.5寸),而可改善肺部功能,肺屬金,金生水,水屬腎,可改善腎臟循環,而可利尿。而運動上可收縮(中位)斜方肌,大菱形肌等,可改善上肺部循環,即肺循環。 鍾炫光強調,糖尿病心腎衰竭病患治療計劃應包含藥物、飲食及運動三者併用。應該就能有效改善腎功能、減輕蛋白尿,將可延緩必須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時程。除此之外,高血壓用藥減少、糖尿病完全不需要用藥、只須使用較少量利尿劑,可完全控制水腫,而且患者感覺症狀改善無不舒服感受。 【2008/10/27 優活健康網】
0到6歲眼睛發育關鍵期 母乳富含葉黃素最營養 文/楊俊仁(作者為馬偕紀念醫院小兒胃腸科主任) 在寶寶探索世界、學習新事物的過程當中,視覺是最主要的刺激發展來源。許多研究也已經證實,人類視覺發展與腦部神經組織息息相關。特別是0至6歲的嬰幼兒,視覺神經正在快速發展,寶寶眼睛在此時期接收到的任何外在刺激,都會直接影響腦部神經組織的運作,對寶寶的學習發展有著莫大影響。 然而,視覺系統是在嬰幼兒出生後才開始漸進式地發展。因此,在寶寶眼睛發育的關鍵時期,唯有透過補充均衡的營養及適度的保護措施,才能減少對寶寶眼睛的不良刺激,擁有一個「亮眼」的未來! 以往的觀念認為,最重要的是外在環境的視覺刺激。但根據近年來的醫學研究發現,飲食中的營養成分也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因為視覺系統就如同其他神經系統一樣,均衡的營養將有助於視覺系統的正常發展。譬如母乳中所含的維生素A、DHA,以及葉黃素,在寶寶健康發展上,就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其中,葉黃素是天然類胡蘿蔔素的一種,每公升的母乳中約含有25微克的葉黃素。葉黃素無法透過人體自行合成,必須持續地由飲食中攝取。當寶寶在母親子宮內時,是透過胎盤獲得身體所需的葉黃素;出生之後,則是經由母乳獲得葉黃素及其他必需的營養成分。 在日常膳食中,深綠色、黃色、橘色的蔬菜都含有葉黃素,特別是深綠色蔬菜的葉黃素含量最豐富,包括甘藍菜、菠菜等。 對嬰幼兒而言,母乳是最佳的營養來源,建議媽媽在寶寶學習發展的關鍵期持續哺育母乳,才能在寶寶成長發育的關鍵期打好健康基礎,成就孩子亮眼未來! 【2008/10/27 自由時報】
對抗五十肩 避免姿勢不良 ※ 潘明德(作者是物理治療師) 「五十肩」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很多人對五十肩的印象是:從某一天開始,發現手臂無法抬高、肩膀僵硬,梳頭時必須偏頭靠近梳子,脫衣服不輕鬆,抓背搆不到,女性穿脫內衣和拉裙子拉鍊時越來越困難…。 五十肩在英文稱為「冰凍肩」,意思是肩膀像是被凍住了,活動困難、活動度下降。 在以前的社會,五十肩好發在婆婆身上,也許就因為婆婆們的年歲關係,就這麼俗稱五十肩了。以前的婆婆很有權威,當了婆婆後,很多勞動的事情都交由媳婦做,自己活動減少,「不活動」正是造成五十肩的主要原因。 在現代社會,五十肩不只找上婆婆,男性也有,年輕的也有。導致五十肩的原因也和以前有所不同,大多數是因為姿勢不良和創傷,姿勢不良造成的是原發性冰凍肩,創傷造成的是次發性冰凍肩。 整天坐在電腦前的宅男宅女越來越多,長期姿勢不良,肩膀又不太活動,讓五十肩的族群有年輕化的趨勢。 很多人不知道創傷會造成冰凍肩,事實上,創傷導致冰凍肩是相當常見的問題。大部分創傷來自提行李或開車時伸手到後座拿東西,這些動作不小心拉傷肩膀的旋轉肌群或是其周圍的肌腱、韌帶,少部分是因為意外骨折。 受傷後,常因為腫、痛而不敢活動。腫消了,甚至拉傷已經復原了,但還是一直隱隱作痛。這慢性疼痛似乎持續數個月、半年、甚至斷斷續續數年,許多患者誤以為傷還沒好,不敢動,怕去傷到它。殊不知一直不動阻礙完全復原。 腫消了之後,必須處理伴隨而來的粘黏、周圍肌肉痙攣等問題,如果沒有適當處理,數週之後,周圍肌肉便開始逐漸萎縮。接下來的持續疼痛其實是因為肌力不足,而不是傷還沒好。 因此,受傷之後,最好儘快尋求適當的醫療,配合適當的冰敷以及早期開始做一些運動及伸展。如果得到適當地處理,原則上肌腱、韌帶拉傷,約8至12週便能痊癒,肌肉拉傷所需的時間更短。 在腫消退後,醫生會為患者列一系列的治療計畫,以儘快地恢復患者手臂的功能。治療計畫會因對象、目標(goal)不同,而有不同的訓練重點,像棒球投手、打擊手和籃球球員,個別的訓練重點完全不同。 對於一般民眾,通常是透過一些伸展運動、徒手治療,配合適當地冰敷抑制韌帶、肌腱、肌肉發炎,配合超音波治療讓血液供應不太好的韌帶、肌腱組織加快修復的速度,並且預防粘黏的形成。 至於長期姿勢不良而造成的冰凍肩,只要每天利用空檔做一些適當的伸展運動,並且避免容易造成肩膀附近肌肉、肌腱等傷害的動作,就能輕鬆有效地改善姿勢,預防冰凍肩的發生。 【聯合新聞網 2008/10/30】
牙齒不好 小心一身病 【張翠芬台北報導】牙不好一身病!牙醫師公會全聯會口腔衛生委員會副主委林鴻津醫師指出,多數民眾都有程度不等的牙周病,比例隨年齡增加,嚴重牙周病患者,心臟病致死率為一般人2倍,孕婦若罹患牙周病,生下早產兒是一般人的7倍,不可不慎。 台大日前完成全球首例沒有心臟以葉克膜換心的案例,病患陳先生一向身體很好,竟然罹患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必須換心,經檢查牙齒,懷疑牙周病正是罪魁禍首。 50歲以上 8成民眾有牙周病 根據統計,20至30歲的民眾約有6成患有牙周病,40至49歲罹患者達7成,50歲以上的民眾,幾乎都是一口爛牙,8成都有牙周病的困擾。林鴻津表示,牙周病會影響全身的健康,25至54歲患有嚴重牙周病者,得到中風比例為一般人的1.5倍,糖尿病患得牙周病則是一般人的3倍,若是有糖尿病又愛吸菸,機率將大幅上升,得牙周病機率是一般人20倍,牙周病還會使糖尿病情加重。 牙膏使用量 只需豌豆大小 林鴻津指出,落實口腔衛生是預防牙周病最根本的保健之道,但一般人對牙刷、牙膏有一些錯誤觀念,也導致潔牙方式不當;例如,牙刷應選擇軟毛刷頭小的,應避免又硬又粗的大鋼刷,以免傷害牙齒,成人和幼兒使用的牙刷大小也不同。 林鴻津說,6歲以下兒童85%的牙膏都被誤吞,正確的牙膏使用量只要「如豌豆大」,所以不必使用太多牙膏,像廣告宣傳把牙膏擠滿牙刷根本是錯誤的。 除了使用軟毛、小頭牙刷,少量含氟牙膏,還須有正確的潔牙步驟,依貝氏刷牙法原則,按照順序,輕輕地短矩離前後刷。同時,平日少喝會造成牙齒酸蝕的飲料,餐後立即潔牙,才能保持口腔衛生。 【2008/05/07 中國時報】
預防齲齒 吃完甜食喝點水 文/李玉閣(作者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牙科部兼任醫師) 古今中外的習俗文化,每逢過節或喜慶宴會,總少不了零食、甜點,以增添吉利與分享喜悅,但在此時,也可能種下齲齒的禍因。 牙科門診中,總有許多家長詢問有關零食、甜點與齲齒的因果關係。了解食物中的主要成份,有助於享受零食、甜點之際,盡量減少齲齒發生的機率。 ●食物中的維生素,可以促進牙齒結構生理作用的進行;膳食纖維具有機械性的潔牙功能;礦物質是構成牙齒的主要成分。 天然未加工的粗糙食材比加工精製食品富含較多維生素、膳食纖維、礦物質。 天然未加工的粗糙食材:糙米、紅糖、全麥麵粉、餵養天然花蜜的蜂蜜等;加工精製食品:白米、白糖、白麵粉、餵養蔗糖蜜蜂的蜂蜜等。 天然新鮮蔬果、現榨蔬果汁、蔬菜汁,比內含大量人工合成糖精、化學香料、人工甘味等的瓶裝罐裝飲料富含較多維生素、膳食纖維、礦物質。 ●飲食含氟高的食品較不易蛀牙。例如:芋頭、小魚乾、海藻、茶葉。 ●五碳醣可以殺死牙菌斑的細菌;飲食含五碳醣的食品有益牙齒健康。例如:木糖、阿拉伯膠糖、李子、梅子等。 ●醣類可提供熱量,但在口腔中,卻會提供細菌生長的能量。細菌分解醣所產生的酸,會破壞牙齒結構,造成蛀牙。此外,醣的黏滯性越強,越容易蛀牙。 再加工的精緻甜點比未加工甜點醣的滯黏性強;再加工的精緻甜點:含糖巧克力、含糖飲料、含糖蜜餞。 ●檸檬汁在口腔呈現酸性,但經胃腸道分解後,呈有益健康的鹼性。善巧用吸管吸食,不接觸牙齒,就可避免酸蝕。 其實人的唾液在流動速率快時,能沖淡醣的黏滯性。在享用零食、甜點後,儘速多喝開水、茶,及盡可能即時刷牙,可以防止齲齒發生。 建議民眾,享受零食、甜點,盡量選擇天然、粗糙、含氟的食材,善巧的使用吸管等吸食工具。 【自由時報 2009-6-11】
緊張失眠壓力大 提早掉髮 【記者林永富報導】工作壓力大、緊張、晚睡失眠,小心掉髮提早光臨。中醫師指出,若能放鬆心情,注意飲食,配合中醫補氣養血及疏肝瀉火的治療,可以改善掉髮。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師林在裕表示,面對重大壓力、過度憂愁時,就會耗傷大量氣血,氣血不足無法上達頭部滋養頭髮,就會使頭髮突然停止生長,提前進入枯萎期,大概經兩、三個月,就會出現嚴重脫髮現象。 他說,中醫醫理認為,頭髮生長與精血盛衰有關,腎氣充盛的人,頭髮烏黑濃密有光澤,血氣充足的人,頭髮榮茂秀美。 林在裕指出,生活緊張、工作繁忙、睡眠品質不佳、有熬夜習慣的人,容易頭暈頭痛、胸悶心悸,面色較蒼白、指甲無血色,也是容易掉頭髮的人,甚至20多歲就開始掉髮。 他說,容易掉髮的人,平常可多吃蛋白質食物如牛奶、蛋、魚、肉;含碘食物如海帶、昆布;含維生素E食物如芹菜、菠菜、黑芝麻;含膠原蛋白食物如蓮藕、芋頭等。但要避免菸酒、辛辣刺激食物如蔥、薑、蒜、辣椒等,忌油膩、燥熱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及高糖高脂肪食物。 【台灣醒報 2008/09/26】
腸躁症莫急躁 愈能放下緊張心情好得愈快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中醫師李思儀表示,面對腸躁症、不需要緊張,愈能放下緊張擔憂的心情,越是能幫助腸胃功能回到正常的狀況!提供建議的茶飲方與日常保健運動操作法供參考,可幫助舒緩心情與改善排便的狀況。 醫師建議,茶飲方保健部分,可選擇「疏肝健脾茶」,做法為準備柴胡、山藥、香附各3錢,白芍、陳皮、炙甘草各2錢。藥材洗淨後先加水1000cc,大火水滾後轉小火煮15分鐘即可。濾去藥材,將藥汁於一天內慢慢喝完即可。針對工作壓力大(或容易緊張)造成腸胃脹氣、便秘或腹瀉者,能幫助調整腸胃道功能、維持心情平穩。 另外,可做「順暢便通操」;有排便困擾者,可以將雙手交叉,左手在下,右手在上,雙手掌心朝向肚臍,以畫圓周的方式,由自己的右手邊,劃向左手邊,三餐飯後休息時或欲排便前可做此運動10分鐘,能有效幫助腸胃蠕動,讓排便順暢。 壓力大易導致現代人常見腸躁症問題。中醫師李思儀表示,忙錄的生活,緊湊的腳步,情緒因素造成了許多文明病,腸躁症便是其中一種。一般人以為這是現代才出現的一種疾病,其實早在古書中便已提及情緒會影響排便的狀況,稱為「肝木剋脾土」,也就是情緒影響到腸胃的功能,進行造成排便異常。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腸躁症會出現腹脹、便秘與腹瀉的狀況。有些人是一緊張便猛跑廁所,有些人則是可能多天毫無便意,更有些族群是便秘與腹瀉交替,就是典型腸躁症的現象。中醫認為,情緒因素的影響,主要與「肝氣鬱結」病機因素有關。因為中醫所說的「肝」,會影響到自律神經,情緒因素造成肝鬱現象,而肝脾不調,也會影響腸胃道運作,造成蠕動的異常,所以便會造成腹痛、腹瀉或便秘交互發生。整體而言,中醫調理腸躁症,不僅應該加強腸胃的建運,或是使用潤腸、通便藥,也從緩解氣鬱問題著手,才能有效改善。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要改善腸躁症,主要採用疏肝解鬱、和胃健脾方式,並依據每個人的情況做藥量加減。若是有胸悶、易緊張的情形,可應用消遙散。若是常腹瀉,並伴隨腹絞痛的狀況,可應用痛瀉藥方。但如果多天未排便,除了加強腸胃的運做,可少量加些潤腸又通便的藥物。 李思儀醫師表示,要改善腸躁症的先決條件,須從疏肝解鬱、和胃健脾,並依據每個人的情況做藥量加減。若是有胸悶、易緊張的情形,可以選用逍遙散加上合歡皮,有疏肝解鬱,健脾養血的作用。若是伴隨難以入睡或多夢的狀況,則可以選用香砂六君子湯加上茯神,有益胃補中、理氣和胃的功能。 此外,李醫師表示,若是常常腹瀉,並伴隨腹絞痛的狀況,那麼痛瀉藥方加上元胡,便能緩解這種情況,有補脾柔肝,祛濕止瀉的作用。如果已經多天未排便了,還是要先加強腸胃的建運,可應用少量加些潤腸又通便的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