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論"下沉型"之鋼腳標
2008/07/18 23:03:28瀏覽998|回應0|推薦9
鋼脚漂的特性,等同將部分鉛重上移至標脚處,會形成「標重鉛輕」的不平衡狀態,在風中是否比較好拋竿,見仁見智。且鋼脚會增加標體的"質量",亦等同增大了「慣性力」,所以一般而言,此種浮標魚訊的活潑度不高。如又採「調低靈」的觀念,則在風浪中只要稍微一個水流通過,標尾就會被「浪淘盡」而埋沒了。因此,爲彌補其「自身慣性大」的缺失,「調高」是唯一方法,至于是否須「釣低」,則視情况而定,沒有硬性規定,原則上能低盡量低,方便觀察爲準,因風浪中目視到的「釣目」,其實已不是原先的目數,多被灌水了,隨浪上下起浮不定。因此,風浪中觀標,要對比參考浪花的節奏,頓點自然可察…

鋼脚漂因吃鉛少,雖標身站立快,但却拖長了餌料下降的時程,所以不適合小魚多的場子…當然,專攻小魚時,例外。池底如有水流,水線以下的不穩定性也提高。用途上,限制很多、彈性不大,而其功能特色,如將一般浮標的部分鉛片上移至標脚處,亦可替代…因此,個人至今還想不出「鋼脚標」的市場在那裏?(註:鋼脚漂不久後即退流行)

風浪中垂釣的調標方法,可採「調高目」與「大拖底」(如八字環觸底或活鉛)二種極端方式,均可减緩水流的影響力,至於那種方法較好,需視標性而定。例如,平日稍調高目數(上牽制力增大),魚訊即難顯示出來的浮標,屬於"上浮型"浮標,例如早期的鯽魚標多屬此型(因鯽魚吃餌比較乾脆),此時若能採「大拖底」方式,將標身自身之"向上提升力道"給抵消一些,較佳;如平日目數稍高,魚訊仍可出來者,屬於"下沉型"浮標,則採「調高」方式,可以將標身自有之"向下沉降力道"給拉回來,假魚訊必可減少些…而鋼腳標,多屬此類型。「大拖底」採「下重壓」的原理來減緩流動,「調高」則用「緊繃」的方式來拉直水線,理論上,如魚口不錯,「調高」應上魚較快…

補充一下,個人遇水流割綫,比較喜歡采「調高緊繃法」,至于要調多高,則以「標尾不沒入水中的"臨界點"」爲目標,不宜過高。這一「臨界點」約低於雙餌重的目數附近,但與水流強度有關,需現場微調才知…經驗中得知,如能找出此點,訊號反應不减,在風浪中依然頓點清楚…
( 休閒生活雜記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ullwin1&aid=2053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