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7/10 22:07:20瀏覽796|回應0|推薦1 | |
沒有錯,在實釣過程中,如果「墜到底或者雙子線彎曲」的話,的確會造成魚訊反應的「遲緩」些,往往抓住的已是「抬頭或轉身魚訊」了…關於這點,我想,應該沒有人會懷疑吧?也就是說,一般人所謂的「鈍」,其實本意指的就是「魚訊無法即時反應或失真了」,而「墜到底或子線過於彎曲」正式典型的例子,「釣目高」是其發生的原因之一…這種因釣組拖底而魚訊反應慢的情景,稱之為「鈍」,應是合乎情理的,相信也沒人會否認。但是,若撇開「釣目」只看「調目」,在「調目高」時,上牽力大,實際上反而會讓「墜更離底」或「子線更繃緊」,魚訊或外力的作用更能即時反應出來,與「釣目高」的結果相反,以解釋「釣目」的邏輯推之,則應是「靈」才對,何「鈍」之有呢?且硬說是「鈍」,也與一般常人的認知大不相同!
解釋「釣鈍」的思維,卻無法圓說「調鈍」的邏輯,有必要如此玩下去嗎?以「子線彎曲」度為准,其實調目與釣目的高低,影響的方向剛好是”相反”的,此在觀想釣組在水底的變化情形後,即可知之,無需多言矣。換句話說,如果「釣目高為鈍」是真,則「調目高為鈍」必不成立;如果「調目高為鈍」成立,則「釣目高為鈍」必不為真。這是一個「邏輯真偽相衝突」的簡單辯證問題,到目前為止,我都不明白為何還有人搞不清楚?難道搞偶像崇拜,真會使人迷思嗎? 「調目」與「釣目」都是調整釣組殘存之一個環結,在垂釣中之作用密不可分,乃一體之二面,實務上很難分開而單論之,因此其解釋邏輯,根本不能背道而馳或南轅北轍,否則亂矣。況且,影響釣組調釣的因素很多,並不止於調目或釣目而已,如果想創新說…當然沒人敢說不行,不過,要請你把餌重、鉤重、鉤距、線徑、水深…等其他因素都含括進來,全部用「同一種邏輯」去解說才行。例如,認為「調高目為鈍」者,在「同邏輯」之原則下,也麻煩你說:「釣目高為靈」、「大顆餌為靈」、「墜到底或子線彎曲」最靈…如此,才有資格稱為『調低為靈』的創始者!否則,徒吹亂一池春水而已… 真的,不要再一面鼓吹「調低為靈」,一面又延用「釣目高為鈍」或仍認為「墜到底或子線彎曲」是最鈍的傳統說法,因為這樣子,連簡單邏輯都說不通了,還玩什麼東東?倒不如學學那些避談靈鈍的騎牆派,搞個什麼「依魚情調釣」或者「上魚最靈說」算了,至少,這些都還是合情合理的實話呢! 至於樓主所說的「上推浮標」,其等於「釣高」的意思,也就是「愈高會讓子線愈彎曲」,抓住的魚訊必會遲緩些,但可讓滑魚較無戒心;「加鉛」等於「調低」,實質上是將”上牽制力減弱”,所以不管魚吸或撞線、水流等的下拉動作均易被放大,上浮的反彈動作反而不明顯,整體感覺會是「前置訊號不多,有的話一定是”黑標”級的訊號了」,如此一來,假訊號必然較多,空竿率增加。因此,「加鉛的程度」很重要,須視魚種、魚體、魚口及天候水情而定,保持適當的「上牽制力」才是最佳的。而「釣高」,也須與所調目數搭配才行,例如「調1釣5」與「調4釣5」,二者拖底的程度並不相同、上牽制力也不同,所以光談「釣5」…是沒有意義的。個人的經驗中,感覺「釣目」影響魚的「吸口意願」較多,「調目」則影響魚吸入後的「吐口與否」較大,而二者的組合是否合理,又會影響訊號的強弱…所以如何搭配,無標準答案,端賴經驗了!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