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端午節
2012/06/23 14:29:38瀏覽1683|回應7|推薦67

  眾所周知端午節的過節內容包括了吃粽子、喝雄黃酒,划龍舟與掛蒼蒲、艾草,香囊!

  我們從小到大過端午節,總會提到屈原,無疑的他是端午節的最佳代言人。其實端午節的代言人,屈原已是第三任了,早在他之前,就有曹娥(五月初一投江,五月初五抱著父親屍骨浮出水面。)、伍子胥(吳王夫差賜伍子胥自殺,並於五月五日將屍體投入江中,此後人們於端午節祭祀伍子胥。)了,後來因為這二者都有些許瑕疵,因此把屈原拱出來,加上民國28年時,政府把農曆五月初五定為詩人節,就更強化屈原與端午的淵源了。

  屈原若地下有知,一定會說:「端午節划龍船跟我什麼關係呀!」其實,端午節的祭祀起源非常古老了!越是古老的民族,對祭祀河神、海神都是不遺餘力的!因為人們對神祇的敬畏!

  中國古代在東南方,本來就有划龍舟祭水神的儀式,又有吃角黍(就是粽子)的習俗(春秋時期就有),因為農曆五月天熱,乃為惡月,東西容易腐敗,所以食物用粽葉、荷葉等包裹,較容易保存,又因天熱易吃壞腸胃,因此有雄黃酒這類應景飲料出來,漢人統治江南以後,就要弄點什麼典故來強化一些節日/氣,所以屈原就成為端午的代言人了。

  有關角黍的記載,晉朝周處《風土記》說,俗重端午與夏至同。 “先節一日,又以菰葉裹粘米、粟、棗,以灰汁煮令熟。節日又煮肥龜,令極熟,去骨加鹽豉麻蓼,名曰俎龜粘米,一名粽,一曰角黍。蓋取陰陽包裹之像也。龜,甲表肉裡、陽外陰內之形,所以贊時也”( 《太平御覽》卷三一引) 。 這是最早有關粽子的文獻記載。(一說東漢許慎「說文解字」。)

  從文中陰陽包裹未分之意看,它是指夏至陽氣之至極,陰氣之始至,最初應當是夏至的食品。 粽子用菰葉(筊白筍的葉子)包米而成,外形有角,故名角黍。

  梁《荊楚歲時記》說夏至這一天吃粽子,就足以證明後代的推測。 即便後來粽子成為端午流行食品,有的地方仍保留夏至吃粽子傳統。 如自居易《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詩:“憶在蘇州日,常憶夏至筵。粽香筒作嫩,炙脆子鵝鮮。”可見蘇州夏至吃粽子。 再如北宋時蘇頌《圖經本草》記安徽“池陽風俗,不喜端午,而重夏至,以角黍舒雁往還,謂之朝節” ( 《歲時廣記》卷二四引) 。

  後世廣為流傳的說法,端午吃粽子是為了屈原。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說,楚人屈原因遭受讒言不被國王重用,在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而死。 楚人同情他,至此日以竹筒子貯米投水以祭之。漢建武年間,長沙人區回忽然白天見一士人,自稱三閭大夫屈原,對區回說,你祭我很好,但是常年所贈之食,每被蛟龍吃掉,現在如果給我,可以楝樹葉塞筒,纏上彩絲(五色絲)。 這二種東西是蛟龍害怕的。 吳均還指出,今世人五月五日作粽,並帶五色絲及楝葉,皆汨羅江一帶的遺風。所以這個傳說故事不就是強化了民間用神饌祭祀水神行為的傳說了嗎?。所用楝葉、五色絲是具有避邪力的二物。 以守衛「神饌」。

  因此湖南沅湘流域的粽子是一種筒粽,屈原的故事應該只是假託吧!大白天的,為甚麼區回可看到死去已久的屈原!而且屈原都可以變成一個貪吃鬼了,真是怪異又矛盾!

  吃粽子這個風俗記載興起於長江以南地區(至少到南北朝以前都是),從《玉燭寶典》看,隋唐已漸漸流行於北方。唐代長安宮中每到端午節造粉糰、角黍。 《唐六典》卷四記載:“節日食料謂五月五日粽 。至此終於法定了粽子為端午節日食品。

  宋代粽子品種豐富。 《歲時雜記》說,端午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錐粽、茭粽、筒粽、秤鎚粽、九子粽。 明清時代流行以箬葉包裹糯米為粽,此時已漸漸稱為粽子了,不僅家人吃,還要贈送親戚朋友。

  端午節吃粽子,還是得注意自己身體的狀況!一般人總認為糯米難消化,但依中醫屬性,糯米偏溫,有補脾胃之益,也就是說糯米能暖胃。那麼,糯米到底是養護胃還是摧殘胃呢?中醫解析 胃虛寒,糯米粥能暖胃。這 跟大夥對糯米的印象不太一樣,然而保健專家總是提醒:糯米製品難消化,胃不好的人別吃。 其實不含油脂的熱糯米製品比白米消化速度還快,是脾胃虛弱者的滋補佳品,但也是讓糖尿病者血糖飆升的幫兇。因為糯米製品是高GI食品。

  如果本身就有“食滯”問題(腹脹),消化不好,進食糯米這種溫補的東西,就會變成補過頭,而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其實是產生了胃火。所以,“糯米養胃”和“糯米難消化“這兩種說法都成立,並不矛盾。

  有些人習慣吃冷粽子,胃不好的人最好別這麼吃,因為中醫認為,冷的糯米製品“性黏滯”,粘度高的食品不易被腸胃磨成「食糜」進而消化吸收!容易給人「滯脹」的感覺, 所以,冷的糯米製品很不好消化。而粽子本身是有油脂的,油脂會讓糯米變得更難消化。

  如果製作粽子時,能加些粳米(就是一般的白米),這樣糯米的含量相對少得多,再降低一點油脂,就不用擔心“食滯”問題了!所以現在流行五穀粽,就是糯米為主,然後加些紫米、糙米、燕麥、薏仁等,降低黏性。

  除了吃粽子,端午節喝雄黃酒起因於端午節後各種蟲類,開始活躍起來,瘟疫漸多,雄黃具有消除疫病的功用;再則白蛇傳的神話故事流傳,白蛇喝了雄黃酒之後,差點現出蛇形,所以民間起而彷效,希望收到去邪的功能。

  避邪還有另一種習俗,則是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是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卻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能感應「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榕枝在民間的意義可使身體矯健「插榕較勇龍,插艾較勇健」。 古時候,過節仍是以天候、節氣,風俗為主,再穿鑿歷史故事,炒熱過節氣氛!而現代人也懶得去探究什麼典故,只顧著有吃有玩就好!

PS:端午又稱天中節。划龍舟也叫天中戲水。

(寫於2011/06/06)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udi63&aid=6568452

 回應文章

穆仙弦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6/03 22:56

此文內容考究,豐富又精采。

看到糯米那一段,正想著中醫曾說能護胃,就看到蒂兒寫出來了。

連吃冷粽子可能引發的症狀都沒遺漏,還有夏至吃粽子那一段,都令人驚艷。

確實,不是每個地區,對端午由來的典故傳承,都和屈原有關。

曾看到有人寫文章,作者根據他奶奶及幾位長輩的敘述,說台灣老一輩,有些人記憶中對於端午的典故傳承,不僅沒有屈原,反而和黃巢造反有關。

故事、傳說、文化的流傳與演變,因時代和區域性的差別,本來就會產生不同的版本,很正常。就像遠古時代洪水氾濫的傳說,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但版本也不同。

蒂兒(fudi63) 於 2017-06-13 18:54 回覆:

我爸是湖南人,聽說湖南有些地區會過兩次端午。

黃巢與端午的關係我沒聽過,謝謝您的補充。

當年寫這篇文時,回應我的格友並不多,很高興重新置頂推出,能有這麼棒的回應。


蒂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5/30 20:10

為什麼每年端午節總是看到一些文章寫著端午節的由來是因屈原。

詩人節是為了紀念屈原沒話說,端午節放假為了紀念屈原也對!

但是划龍舟與包粽子的習俗早在屈原之前就盛行了。

非要跟屈原畫上等號,真是教課書的罪過。

剛才又在某高人氣格子裡看到這樣錯誤的敘述。不過,我不敢去留言。


蒂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5/30 19:41

今天在沈政男醫師的屈原的自戀與憂鬱一文中了解了屈原是自戀型人格,真是有趣的發現。

..........

屈原的自戀在他的〈橘頌〉裡表現得最清楚—「紛縕宜脩,姱而不醜兮」,意指自己外表茂密修整,天下無敵。在〈離騷〉等篇也一再提到自己的獨一無二、世上最優,而別人都是又髒又臭。自戀者大都求完美,有強迫傾向,這在屈原身上也可清楚可見。梁啟超也知道屈原有潔癖,但他不知道這潔癖的背後其實是自戀作祟。

 

自戀者身為下屬,當然都希望上級另眼看待,最好把目光專注在我一人身上,但這可能嗎?於是只要上級對其他同事也投以關愛眼神,自戀者便醋勁大發,甚至心如刀割。自戀者另一個特徵,是對別人的批評難以接受,只要自己的意見被貶低,就會氣憤到不可遏抑。........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感謝函
2013/06/14 10:37
蒂兒你好、多謝你的鼓勵,我已經把文章放在我那閒置多年的部落格了,看到有人推薦後、讓我有種統一發票中獎二百元般的興奮,真的很感謝那位按"推薦"的人 ....^^

另外、我對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 的網頁上有疑問的一段資料是關於「端午」習俗的敘述如下 ...........『 此一說法乃是南北朝時期,在長江中游的荊、楚一帶對於端午節起源的一種傳說。原為調合體內陰陽之氣的粽子,被長江中游當地人描述為祭拜屈原的供品』 ..........

經過google後、我猜想編者應該是參考晉朝周處《風土記》中的一段話『名曰俎龜粘米,一名粽、一名角黍,蓋取陰陽包裹之像也』,而不是如同網頁所說的"調合體內陰陽之氣",不曉得我的推論是否正確呢?
蒂兒(fudi63) 於 2013-06-14 13:03 回覆:

看到您是一級,我以為您是新人,卻沒想到您的註冊日期比我還早了整整一個月。

我剛剛過去看了您的大作,寫得鉅細靡遺。將台灣本土與原住民的部分也加入,好豐富。

關於陰陽之說,我並無研究,不過粽子的形狀的確很奇特,或許有參考價值,而端午節也稱端陽節,不知這日是否陽氣特別盛?

謝謝您再度來訪。文章能有這樣一來一往探討,真的很開心。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端午節
2013/06/13 19:45

蒂兒你好、昨天端午節我參考了一些網路資料後,應景的寫了一篇「龍舟競渡話水仙」網誌文章放在我的facebook上。之後我對其中引述文化部「台灣大百科」網頁資料感到有些存疑,今天很幸運的在你這篇2012年的部落格文章得到印證與解答,多謝囉 .... ^^

蒂兒(fudi63) 於 2013-06-13 21:42 回覆:

歡迎您加入UDN,怎麼不把文章放在部落個呢?這樣就無法與您交流了。

我沒有註冊FB,所以無法觀看您的大作。

謝謝您的來訪。


看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長了見識
2013/06/11 03:23

看到笑笑爸的留言還可以得到答覆,也來寫幾個字

蒂兒許多討論民俗的文章,可以集結成參考書了…現代中國人少有這方面的知識

順帶一提,幾年前陪母親回鄉探親,在岳陽附近遇到一些人家在五月十五包粽子,他們說過兩個端午節。有沒有聽過這種習俗?

蒂兒(fudi63) 於 2013-06-11 09:02 回覆:

謝謝看雲姊的美言。

蒂兒這篇不成氣候的內容哪能出書?

我也是湖南人,可是先父在世時也未提及岳陽那裏有兩次端午節的由來。這就考倒我了。Fox冏

許多傳說都是穿鑿附會、以訛傳訛。以前的人都是聽老一輩的人說的,代代相傳,就變成真理了。有些事確實有老祖宗的智慧,但也有些是積非成是,蒂兒比較信奉科學派。呵~微笑

岳陽那裏靠洞庭湖,可能過兩個端午是由來已久的習俗,我想跟祭祀水神有關,湖南在古代屬於南蠻,內地溼氣重,一些怪病必然多。張家界,湖南土家,甚至還有女兒國,文字尚有"女書",只有女子能懂,文化自成一格,可能與北方民族不同。

我父親曾說湖南一省的方言多到即使是同一省分的人都不一定聽得懂,特別是湘西那裡更顯詭異、落後,甚至他們的習俗與貴州苗族比較接近。

蒂兒(fudi63) 於 2013-06-11 09:34 回覆:
剛剛去了看雲姊的格子,您的歌聲簡直是十多歲的小女孩聲音,相當甜美。

笑笑-綠洲 明湖 故鄉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沒有時間性的考證文章如新文
2013/06/10 10:38

從這篇蒂兒談[端午節]大作,證明蒂兒考證功力高深!

在這篇文章中告訴我們端午節的由來真相,

屈原能成為端午節代言人,是各種因素結合而成,

我們只能說:屈原在這方面算是一位幸運者,藉此

也可此還他一個公道!

蒂兒(fudi63) 於 2013-06-10 12:15 回覆:

謝謝笑爸的讚美。

我喜歡看一些冷門的書。

從小就對許多事物充滿好奇,呵呵!永遠天真長不大啦!三太子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