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6/29 21:07:19瀏覽1695|回應12|推薦43 | |
小時候聞到收割後焚燒稻草的味道,就知道過年快到了。 過年前總有一陣子乾冷、風大的天氣,有時候也會連著幾天有陽光,但是氣溫是低的,這是老天爺的恩賜,給大家醃臘肉、曬香腸用的。 在眷村裡,每家自己醃製臘肉、曬幾隻風雞腿、灌個八斤、十斤香腸的不稀奇,自家院子前面竹竿上掛滿了臘肉、香腸,形成年前的壯烈景觀。我們家一定是一竹竿香腸,另一竹竿臘肉、風雞。我要負責看著,不然被老鼠偷吃了就麻煩了!有一回,我親眼目睹老鼠爬上去,啃了半截香腸,嚇的那年我一口香腸都不敢吃,我怕老鼠其實每根香腸都爬過,我想了就噁心、反胃,盡管我父親怎麼解釋老鼠是沿著竹竿爬,不會污染每一條香腸,但是我仍是死都不吃。 其實,我本來就不那麼愛吃香腸,我怕那濃郁的肉味兒,蒸的香腸我更怕,我只吃煎的酥酥焦焦的香腸,還要加上蒜苗,我才敢吃。臘肉就不一樣了,切薄片加點兒蒜苗、寧波年糕一起翻炒,或是加上芥蘭菜、辣椒一起炒,都很對我的味兒。我媽在年三十的晚上,都是切片擺成拼盤,和切片的香腸、皮蛋、雞胗、風雞一塊兒擺盤。 我為甚麼敢吃臘肉,卻不愛香腸,因為臘肉燻過,煙燻的味道蓋掉了肉味,讓我吃得時候,忘了這是「肉」。所以,我媽愛吃的白切肉、白斬雞、魚湯,跟我都沒交集,我怕死這些腥味了。每回我媽大快朵頤時,喊我過來一起吃,都嚇的我暈眩,我曾經因為拒絕吃這些肉,被我媽狠狠的揍了一頓,打得我只剩一口氣了,我還是不吃!(不知道這是不是種下我日後吃素的因素。) 風雞可能是我比較愛的,雞是自己養得,沒有什麼噁心的味道。我還殺過雞咧!跟妹妹兩人抓住雞,我拿起菜刀在雞脖子上一抹,妹妹拿著碗接住血,雞抽搐著、號叫著,然後我就完成任務了。 講起養雞,這可是個討厭的工作,剝奪我出去玩的時間。有時候我貪玩,誤了時間,拌好了雞飼料後,關在籠子裡的雞早已餓的發慌,我一靠近雞籠,每隻雞都伸長著脖子往外啄,我都還沒把飼料倒進食槽裡,就被雞啄的手痛,每次餵雞,無論我的手腳多俐落,總是會被啄個幾下,氣得我刷刷就是兩巴掌,把雞打得快要腦震盪了。怪不得殺了牠們之後,拔掉毛一看,眼睛四周都有瘀血,不知是不是被我打成這樣的。 後院歸我管,我有這批雞的生殺大權,小小年紀還挺得意的。 過年前要準備的工作真不少,送完灶王爺之後,就準備要做年糕了!我媽跑去跟客家人學的一種方式,快速又好吃,取代原有放在蒸籠裡蒸三小時的費時、費工的方法。 傳統的年糕作法都是把研磨好的糯米漿放在帆布袋裡,用石頭壓乾,再搓成粉末狀,在蒸籠裡鋪上玻璃紙,倒入糯米粉、糖(或者加入紅豆)蒸3個小時,蒸時在蒸籠裡還要放幾個竹筒(我一直都搞不清楚是為甚麼?),還要抹上香蕉油。 客家人的作法是取一個大一點、深一點的鍋子,在快速爐上先熬糖水(水不多),然後將濕濕的糯米粉切片丟入滾燙的糖水中攪拌,一片片丟,用長長的木棒快速攪拌,通常是我丟,媽媽攪拌,很費勁兒,手腳要俐落,不然會燒焦,半小時左右就完成,然後倒入大大大小鋪了玻璃紙的模型裡,等待凝固。 這種方法做出來的年糕,比較不會發霉,傳統方式很容易長霉,尤其是紅豆年糕,一個過年光是吃炸年糕就夠撐了,因為怕霉掉,這種方式的可以擺久些,而且口感真的非常彈牙。 除了年糕之外,象徵好彩頭的蘿蔔糕也是自家做的,所以既要磨糯米漿也要磨在來米漿。 小時候看過爺爺推著石磨磨米漿,後來村子裡有戶人家動了生意頭腦,買了一台電動磨米漿機器,我們去磨一次五十塊錢,一次磨十斤,不知道我們怎麼那麼厲害,真能吃!尤其我這個大胃王,吃了半天也不胖。 那個沒用武之地的石磨堆在後院雞籠旁邊,靠近絲瓜棚(夏天才種),後來變成我的玩具!我跑去人家蓋房子的地方撿些破掉的磚頭,回家砸的更破碎,然後丟入石磨裡磨,學爺爺邊磨邊加點水,然後流出磚頭水….。我媽媽那麼忙,一直都沒發現我在後院裡造反,那裡變成我的小天地,一些收藏都藏在那兒! 越靠近過年,空氣中就有一種歡愉的味道,特別的清新,莫名的興奮!也不知道在興奮什麼?一切是那麼的美好!我們比較不會挨打。 從小年夜開始就會有「乞丐」挨家挨戶乞討!有拄著拐杖長鬍鬚的老「北杯」(一看就知道是單身老兵)站在門口靦腆的笑,媽媽看了就拿5塊錢給他。有時候也有中年壯漢(聽口音就知道全都是「外省人」)來舞獅,或者跳加官,外帶說點富貴發財的吉祥話,我媽還是打賞他們5~10元,但也有人嫌少的。我們家那麼窮,我媽還這麼大方的打賞他們,真不知道是我媽宅心仁厚,還是過年心情特好? 一直持續到高中都還是有人在除夕以前來舞獅,打賞的錢從5元漲到50元了!大學以後,過年前一週我都和妹妹跑去賣春聯,妹妹寫得一手好字,為我們賺來年前的外快,所以巷子裡有沒有舞獅、跳加官的,就不清楚了。 過年的重頭戲在年三十的晚上,一桌子的年菜,媽媽堅持十二道菜,她很在乎吉祥數字、過節習俗,有時候幾近迂腐了!但誰管這些呢?我們有的吃就好了!父親會拿出他釀好的甜酒釀,斟一小杯給我們喝,喝那一小杯「酒」,心裡得意的彷彿自己是大人了!酒糟第二天一早煮酒釀蛋花桂圓紅棗湯圓給我們當早餐,那是一年中最期待的一次早餐,不再只是稀飯。 年三十的晚上吃過年夜飯,不一會兒就開始包餃子,吃元寶的習俗家家都有,我媽從不准我們真的包銅板在餃子餡兒裡,說是髒!交子時端出煮好的餃子,爺爺在門外放著長串的鞭炮,劈哩啪啦震的耳朵都快聾了,巷子裡的鞭炮聲此起彼落,整個村子裡的砲聲響完,大概要十五分鐘!我們都愛死這個聲音,覺得這才有年味兒。 外頭清冷的空氣中瀰漫著鞭炮聲,客廳裡升著炭火煮水冒著溫暖的煙霧,等著泡香片給爺爺喝!聞著這些混雜的味道,就是道地的年味兒。 吃完元寶(吃完豐盛的年夜飯,我還可以吃好幾十個餃子,小學六年級時曾經吃了50顆。),放完鞭炮,才算完成年三十的「儀式」,此時,我媽又在神桌前更換供品,收下來的糖果,很快的被我們幾個孩子塞在嘴裡,一直到眼皮沈重,不醒人事,我們才甘願上床去睡覺。 童年在眷村的過年,真是充滿的幸福回憶!套句現代用語,幸福指數滿分。 寫於2011年2月3日~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