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3/29 19:25:22瀏覽1223|回應10|推薦94 | |
那個在湖南長沙博物館簡介的老奶奶,不知道是不是還在說著利蒼夫人的故事.....。
(這是長沙博物館園內的其他景物,當時是用底片單眼相機拍的,現在再用傻瓜數位相機翻拍。那時天氣很差,不時還飄小雨,又濕又冷。拍照效果本就不好,翻拍效果就更差了。) 多年前的清明節連續假日,我隨父親返鄉探親及掃墓,路過長沙時,到湖南長沙博物館參觀,這座博物館當時只有馬王堆文物,以及館外幾個西漢的墓葬模擬。約2~3個鐘頭就參觀完畢了。
馬王堆出土文物的考古價值是多面向的,除了在美術上的貢獻,防腐方式也可見識到人類古老的智慧,同時也提供了醫學的研究。利蒼夫人陪葬物品有她生前吃的 藥,依藥材看出有降高血壓的藥,文獻記載她是死於冠心病,好像她的肝也不好,消化系統也不佳。依中醫理論來講,過食甘美,消化系統一定不好的(大概就是所謂的肝氣犯胃)。肝臟不好, 也會影響到消化系統,肝不好,進而代謝不佳,久了也會影響心臟。這些都是富貴病。
除了博物館本身的展覽,館外另外有二部份空間,一個空間(大約有3/2間教室那麼大)陳列著棺槨,我實在驚訝於槨竟然那麼大,往裡面走進去到另一個空間,見到一位滿頭華髮的老婦人,穿著打扮完全文革時期模樣,連髮型都是齊耳短髮,帶著厚厚重重又模糊的粗框大眼鏡,時站時坐的守在展覽室門邊,見到遊客就問:是否需要說明?我說好!她就如背書般的述說著關於馬王堆墓葬。
她說:利蒼夫人,是死於漢文帝時,馬王堆的墓有三座,二號墓是長沙國丞相利蒼,死於呂后二年(BC186年),三號墓是利蒼的兒子,死亡時年約30歲,葬於文帝十二年(BC168年),一號墓是利蒼夫人,死於她兒子過世後數年,根據出土文物,利蒼夫人患有高血壓及胃脹氣。又說明了墓中防腐專用的是青膏泥、木碳、綠毛龜。二號墓漏水塌陷,青膏泥放的不夠,以至於屍身腐爛。而利蒼夫人則得到完整保存。
在老婦人解說的現場,有一些模擬的墓葬景物,她邊說邊指指點點。說完之後她向我收了一元人民幣,給了我一張小小的收據,真是個奇特的制度。
最後她補上的一段軼聞。用極為認真的神情告訴我:利倉夫人其實是國母,她才是漢文帝的親生母親...因為呂后妒忌,將她趕出宮,但她已經懷孕了,生了龍種後派人偷偷送回宮,說是另一位宮女所生...,因此她的陵墓、棺槨等的作工及陪葬物才會比她的夫婿及兒子都要好太多,是以國母之禮待之。 聽完後,我對她簡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她可以記住包含所有的年月日、數量...等數字,一清二楚,絲毫不差!可惜她的聲音過於平板小聲,沒有抑揚頓挫,有些部份,我聽不太清楚,就是那件神奇蠶絲衣(忘了叫什麼來著)的坎坷遭遇。
(放棺木的槨,那兒並沒有禁止拍照,但是跟老婦人對話時,竟然忘了拍照,真是可惜,我用單眼相機拍,出門在外懶得帶閃光燈,也沒帶快門線,所以效果不甚理想,只能留個形式-「到此一遊」。) ps:放置利蒼夫人出土遺物及遺體的博物館本館倒是不准拍照,我連大門入口處也忘了拍,當時同行除了先父,尚有堂姊與姊夫,對於姊夫他們不感興趣的東西,我不好意思在那兒耽擱太久! 湖南長沙岳麓山自古以來就以山清水秀著稱於世,宋代四大書院之岳麓書院就坐落在岳麓山中。其中有一座建築別緻的亭子,就是中國四大名亭之一的「愛晚亭」。
(照片1997年用單眼底片相機拍的,用傻瓜數位相機翻拍。)
我和父親參觀完畢長沙博物館之後,就欄了一輛計程車去鄰近的嶽麓書院"朝拜"。
至 今我還記得那個計程車司機,他是湘西那兒的人,他問我們住哪兒?一聽我們住飯店,就替我們緊張,說是會被坑,他說要帶我們去住計程車司機專門投宿的旅店, 還告訴我們長沙人壞死了,坐計程車會漫天喊價、亂加錢,丟盡湖南人的臉。我喜歡這個老實的司機。果然我們參觀完岳麓書院回程時,另一名計程車司機就加了10元的過橋費。去的時候就沒收,而且前一名老實司機也告訴我們,如果司機亂收過橋費,可以跟他吵,甚至可以投訴。唉!我們怎會為了10元去吵架呢?大概父親的湖南鄉音與我的一口標準國語騙過了司機,讓他誤以為我們父女倆是「大陸人」,尤其是我當時的穿著非常樸素,家鄉的堂姊與姊夫也陪我們出遊,姊夫著軍服,這樣的陣仗不會讓人懷疑我是台灣人。
岳麓書院裡面除了陳列史籍,還有一些瓦當,並沒有限制拍照,可是光線太差,我用單眼相機,光圈調到1/2秒了,而且要暫時停止呼吸,才能拍下。回台灣因為急著想看到照片,就沒去恆昶沖洗了,隨便在住家附近相館洗相片,結果底片沖壞了,層次出不來。留下遺憾!
(司機把我們送到書院門口時,天氣不好,一副要下雨的模樣。)
參觀完岳麓書院,我們隨意散步,看到書院裡的「愛晚亭」,我對這個亭子其實很陌生。
愛晚亭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即公元1792年,原名紅葉亭,由當時的岳麓書院山長,清代著名學者羅典所建。清風峽中遍佈古楓,每到秋天,遍山的紅葉將清風峽映照得非常美麗。
抗日戰爭時期,亭被日軍炸毀。今天「愛晚亭」的匾額為毛澤東在1952年重建愛晚亭時題寫。亭內有詩詞《沁園春·長沙》的橫匾。
愛晚亭坐西向東,三面環山,亭前有泉水流過。初建時為木質結構,在同治年間改建為磚砌,光緒、宣統年間,均做過修繕。愛晚亭高約12米,為八柱重簷古亭, 裡面四根紅柱,外面四根外柱為花崗石方柱。亭子頂部是綠色琉璃瓦,攢尖寶頂,亭角飛翹,亭中彩繪藻井,亭柱上刻有羅典原撰、清代湖南學監程頌廳略改的對 聯:「山逕晚紅舒,五百夭桃新種得;峽雲深翠滴,一雙馴鶴待籠來。」
我們當時根本不清楚那個亭子有什麼了不起,我年輕不懂事,看到很多人跑到亭子參觀,我也存著朝貢的心態去看看,先照個照片再說,附庸風雅一番。
四大名亭中,我不小心遊過兩個,另一個是杭州西湖的湖心亭。杭州去了三趟。
(岳麓書院內的其他景,攝於1997年。) (岳麓書院的庭園,攝於1997年。) (瓦當) (瓦當)
閱讀延伸: http://zh.wikipedia.org/zh-tw/%E7%88%B1%E6%99%9A%E4%BA%AD http://www.epochtimes.com/b5/5/8/29/n1034659.htm
清明又到了,家鄉的伯父伯母與父親已在數年前先後離世,那一年探親,在我們返回台灣前,伯父與堂哥們哭得唏哩嘩啦,我心想只是生離,又不是死別,幹嘛那樣激動,因我不明白年歲已高的六伯父知道自己來日不多了,果然三年後,伯父就去世了,伯父走時,父親也無法回去奔喪,那時他正好臥病在床,父親沒在我們面前落淚,只是沉默不語好長一段時間。再過三年,父親也走了。父親是家裡唯一有念書的,而唸書的錢是六伯父給的。父親是奶奶的老生子,小六伯六歲多。從未謀面的大伯父與姑媽比父親還長二十幾歲。 那一年登機前,堂姊送到候機室門口,機場人員擋著她,堂姊哭著耍賴非要陪我們進入候機室,機場人員竟然網開一面讓堂姊進來。後來,我才明白與母親年紀一樣大的堂姊了解老人的身體變數大,她恐怕沒有機會再見到我父親,她心中又崇拜又掛念的小叔叔。心中自是萬分不捨! 多年後的今天我才慢慢明白,原來我們的血液裡都流著重感情的相同基因。前幾年,姊夫也罹癌過世,大妹打電話去安慰,我則不忍聽到堂姊的哭聲,不敢去電。 每年大妹都邀我回去探望堂姊,回鄉走走,我則是逃避分離的場面而始終不敢回去。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