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4/08 21:15:44瀏覽1832|回應20|推薦114 | |
自古冤獄就是窮苦百姓心中的痛,不論是貪官汙吏也好,或是昏官辦案不利,屈打成招,百姓所受的冤屈無處申訴,於是<施公奇案>、<包公傳>這樣的傳奇小說就開始傳世,戲曲、小說總是反映現實生活的,又或者是傳達小人物心中的願望,現實生活裡冤案頻傳,因此在小說裡如願以償,冤屈獲得昭雪。 以包公審案為藍本的戲曲或電影多的數不清。 前幾年看了大陸二人轉演員的演出,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由東北秧歌演變而來的「二人轉」是一種二人式的表演,表演者除了表演自身的角色以外,仍要負責其他故事情節的敘述,是農民在農閒時編出來的表演形式。人們說:寧捨一頓飯、不捨二人轉,可見這種「俗又有力」彷彿「中式土風舞」的表演方式,多受當地人的喜愛。邊說(唱)、邊扭,二人一起做出故事的呈現,如:鄭淑雲(大陸一級演員鄭淑雲寶刀未老,演技深厚,咬字字正腔圓。)、徐振武表演的<鍘包勉>,二人分飾三個角色(老婦、包公、包勉),角色又可互換,不會混淆,演來感情也不會打結。敘述故事非常緊湊。 全劇壓「ㄠ」韻,是另一藝術呈現的層面。順便一說,劇中的「泔水」,即尿的意思。影片打錯字,打成溉水。意思就是:怎能拿尿淋到包公身上,讓他為難呢。 附帶一提的,東北二人轉是一種說書形式的展演,說唱藝術初時多是一人定義的形式,以敘事故事為主,就像我們看過的茶館說書先生的樣子,後來才慢慢衍生成拆唱(也就是對說),漸漸再演變出許多角色,進而變成很多角色詮釋的戲劇。
二人轉本來是上不了廟堂的,近年將表演形式慢慢精緻化。大陸的演員趙本山也是出生二人轉,演出常以二人轉形式來詮釋喜劇,現在與相聲有些混淆不清!又唱又說,但是格調不高!與鄭淑雲等人表現的方式不同!而他帶出來藝人小瀋陽實在弄得水準更差,破壞了二人轉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形象。這是我個人的感覺。
這世上只要仍存在著不公不義之事,這樣的清官斷案、為民平反的戲劇就一定仍受世人青睞。 黃梅調電影<血手印>(上) 敘述窮秀才被嫌貧愛富的岳父逼得簽下退婚書,而性情溫順的未婚妻不願退婚,反而要贈金給秀才為盤纏,卻被家中馬伕覬覦,夜裡冒充秀才,騙得黃金又刺殺丫環滅口,陰錯陽差地將罪名賴到秀才身上。最後,當然是包公審理此案,冤屈昭雪。 (血手印)下 包公最有名的就是日斷陽、夜斷陰。最著名的是<烏盆記>。 除了血手印裡叫人假扮女鬼雪春來嚇馬伕張培贊,宋宮秘史裡夜審郭槐,也是教人假扮寇珠,把郭槐嚇得甚麼都招了。 (血手印裡的一小段「郊道」,曲風是採用國劇裡「高撥子」的聲腔版風。) 京劇/楊門女將/探谷就是高撥子版風。 身段與場面是老戲中沒有的,如今國劇必然走向如此,否則無法吸引人。這是題外話。 黃梅調電影<魚美人>。 敘述鯉魚精愛上在相府攻讀的張公子,而變幻成相府千金的模樣,與公子相戀!引發相府的混亂...。 本片女主角李菁因本片而獲得亞洲影后殊榮。另外,15歲的潘迎紫也在戲裡出現,演出燈會時<牛郎>的角色。 ~~~~~~ 後記: 後來想起,施公奇案是16年前的片子,不是17年前,好像從2月份就開始上演,或是更早,這個就不復記憶了。後來4月份的春雨季節,有一天下班我騎摩托車滑倒,傷到膝蓋,那天晚上我沒去看醫生,因為雨勢太大,我以為不礙事,沒想到我輕忽的結果跛了3個月,又始終不願請假,怕自己工作無人代理,如今留下嚴重後遺症! 還記得受傷那天晚上演的單元是<又見龍兒>。 (剛剛將文內的17年改為16年。) 記得那一年夏天就辭去原來的工作,離家到外縣市工作,直到現在。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