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4/19 21:50:31瀏覽2054|回應3|推薦14 | |
我總覺得,好像國外的制度或理念,不管是多麼的良善,移植到了台灣都會走樣。 比方說「因材施教」好了,李家同先生曾寫過一篇文章〈法國菜單〉,文中提到一位老師,如何透過不同版本的數學試卷,讓程度不好的學生也能對學習數學產生信心: 姜老師終於告訴我她的祕訣了,她說她準備了三份考卷,甲種非常難,乙種中等,丙種非常容易。甲種考卷給程度高的同學,乙種考卷給中等程度的學生,程度不好的同學拿到丙種考卷。 那麼這種「因材施教」的方式放在台灣,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被打的壓力是全民性的。成績好的同學有好的打法,成績不好有不好的打法。碰到嚴格一點的老師,每個同學依照資質優劣程度各有不同最低標準分,低於標準分以下就得挨打。像我的數學標準分就是九十八分。數學考卷一發下來,如果考題有五十題,表示我還有錯一題的喘息空間。萬一試卷只考三十三題,錯一題立刻變成了必須挨打的九十七分,我等於變相地被要求考滿分。 這兩段文字可不是什麼小說情境,而是作家侯文詠的自傳《我的天才夢》裡面的真實回憶。 除了「台灣版的因材施教」以外,「生命教育」也是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例子。哭笑不得到我根本不知道應不應該浪費時間來打這篇網誌。 根據Wikipedia的資料,1990年7月到1992年3月,大阪一間小學的新任教師黑田恭史開始了通過飼養來考慮生命的900日的實踐教育。這個故事後來被改編成電影,也就是妻夫木聰主演的「和豬豬一起上課的日子」。 故事內容則如劇情所述,一位抱持著「吃活的東西這樣的事的意義,希望能親身體會」理念的老師,帶了一隻小豬到班上。以「養大後吃掉」為前提向學生們提議到畢業為止的這段時間,輪流照料這只小豬。 那麼這種「生命教育」,放到台灣又會變成怎樣的一場鬧劇呢? 近日發生在高雄的「校園流浪狗」事件給了我們答案: 看完整起事件的相關報導,和「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的臉書,我只看到一群「看似有愛心」卻沒方法的學生、校方和動保團體各執一詞各說各話、媒體的新聞有報導卻沒有深度、以及一群只有嘴砲正義的網路鄉民。 認為我的說法偏頗嗎?那我就反問各位: 看了這些報導和網路上的留言,有誰能了解「生命教育到底是些什麼」? 2011/04/20 聯合新聞網首頁|意見評論 後記: 關於「保護流浪狗」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老師們」也有話要說。 下面這篇轉錄PTT討論區的文章(網友NingK發表),正是該校某教師的回應: http://blog.udn.com/superdoraking/5118446 所以這件事情到底誰是誰非,大家還是別那麼快下定論比較好。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