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9/14 11:47:17瀏覽1846|回應2|推薦3 | |
格陵蘭是全球最大島嶼,相當於60個台灣大,但由於位處北極,全島80%的土地被冰雪覆蓋,因此只有不到6萬的因紐特人(Inuit)在此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可是這座人跡罕至的島嶼,最近並不平靜。自《華爾街日報》8月16日率先透露,美國總統川普有意買下格陵蘭島之後,立即掀起軒然大波;在丹麥總理表態拒絕後,川普憤怒表示將推遲出訪丹麥的行程。好事的鄉民也在網上貼出一張合成照,將川普大樓「搬」到格陵蘭島上,川普索性在推特上回應「我不會在格陵蘭蓋川普大樓」。 估經濟價值》石油、礦產、稀土,最多可值新台幣53兆元 到底格陵蘭島值多少錢?《華盛頓郵報》對此進行了試算:由於格陵蘭島蘊藏豐富的石油與礦產,冰原融化後的河沙也可以填補全球的水泥需求。甚至,鑒於未來海平面上升、成千上萬人口將因此無家可歸,未經開發的格陵蘭島未來可能成為人們移居的最後樂土。因此該報估計,格陵蘭島最多可值1.7兆美元(約合新台幣53兆元)! 這筆金額看似天價,但對一擲千金的川普來說根本不成問題,畢竟2017年川普減稅政策給國庫造成的損失,就差不多這個價錢。 不過「川普買格陵蘭」的言論,可能不能只當作一則笑話來看。這段狂言背後隱含著複雜的大國角力──比起全球暖化對北極圈的生態破壞,列強更在乎的是北極融冰後的「新航道」與資源開採。 一般認為,川普之所以對格陵蘭有興趣,是因為他看上了格陵蘭的稀土,而稀土曾一度被認為是中美貿易戰中,中國用來對抗美國的武器。根據《金融時報》報導,格陵蘭島稀土蘊藏量大約3,850萬噸,相當於全世界存量的四分之一。 目前全世界超過70%的稀土從中國開採,倘若川普掌握格陵蘭的稀土資源,將可打破中國對稀土的壟斷,畢竟高科技產品如電動汽車、風力渦輪機和軍事科技等,都需要稀土作原料。 除了格陵蘭島的資源,北極融冰後可能出現的「新航道」也成為大國覬覦的目標。過去需要借助破冰船才能航行的北極海,十年後,夏天冰層將全部消失,成為可以自由航行的海域。地處北極圈的俄羅斯,就將它的最大艦隊、擁有航空母艦的「北方艦隊」──駐紮在北極圈。 除了北極圈周邊的國家,連國力蒸蒸日上的中國也打起了北極的主意。繼2013年獲得北極理事會(Arctic Council)的觀察員地位後,2018年,中國國務院發表的《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就宣稱中國在地緣上是「近北極國家」,理由竟然是它的領土距離北極圈「很近」──縱使中國領土最北端與北極圈的實際距離超過1,400公里。白皮書還強調,要依託北極航道的開發利用,與各方共建「冰上絲綢之路」。 中、俄兩國的大動作,也引起美國的警覺,格陵蘭島的戰略價值就更顯重要。雖然美國並沒有格陵蘭島的主權,可是自二戰期間,美國就在格陵蘭島建造了空軍基地。早在川普做起他的「購島大夢」之前,由於兩國勢力擴張影響了美國利益,去年5月,美國便擋下了中國提出的「在格陵蘭蓋機場」方案。今年5月,美國國務卿龐佩奧(Mike Pompeo)更強硬表示:「只有北極國家和非北極國家,沒有第三種,而且任何其他說法也不會賦予中國任何權利。」 「我們是否希望北冰洋變成一個新的南海,充滿軍事化和相互競爭的領土主張?」龐佩奧說。 然而不管龐佩奧的言詞多麼懇切,相較於垂涎北極的資源與戰略地位,美國顯然對於「如何保護北極免受氣候暖化衝擊」興趣缺缺。今年5月,幾乎與龐佩奧對中國發表強硬聲明同一時間,美國官員拒絕簽署北極理事會的共同協議,只因協議文件中包含《巴黎協議》(Paris Agreement)與全球暖化的相關內容。 由此可見,隨著北極冰層持續融化,各國對北極圈的爭奪只會更加激烈。至於因北極冰層暖化而食物短缺、骨瘦如柴北極熊的死活,就不在這些列強政客的考量範圍了。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