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逆轉勝」一文討論教育的本質、目的與方法
2011/09/27 22:28:10瀏覽1027|回應0|推薦6

教育的本質不是在「餵養」孩子什麼,讓他們學會什麼技能,因為這是「訓練」,訓練動物的方法其實也是這樣。當大人的介入越少,小孩自我發展的空間才會越大,所以「人」的「教育」本質,是在「啟發」他們「學習如何自我學習」 ,此外別無目與手段。

杜威( (J. Dewey ) 跟中國的「教育無目的論」都是在強調教育就是為了透過自覺而自我成長,此外別無特定目的,說的狹義一點,就是另一位教育學者 皮德思( R. S. Peters )說的:「 教育無 ” 外在 ” 目的論 」。

確認了教育就是「 啟發」孩子「學習如何自我學習」,培養他們自我發展能力,此外別無其他目的 ,我們就不難理解應該用什麼方法「教育」孩子,而 不是把孩子「訓練」成我們要的樣子,讓他們每個人有不同的技能,好把他們放進不同的工作位置 。(為了就業而去考量教育目的並如何訓練孩子,則更違反教育無目的論,這時教育已經嚴重質變成職前訓練,學校已經變成職業訓練所)

從「逆轉勝」一文( http://blog.udn.com/frankjin/5556303 )來探討這些議題:

(1) 「對於女兒的生活學習我一直都是『默默的』在旁關心(我不想因為明顯介入而影響她的志趣),但對她的功課成績,我卻十足不是一個嚴父 」:父親在意的是女兒的生活學習,而不是功課成績,而且對生活學習也極其避免明顯的介入,而影響了孩子本身天生的志趣,這都是要讓女兒保有最高度的自我學習和發展空間。

(2) 「而且極力反對體罰」: 我當過父親,也當過老師,所以我知道,有時大人會很想扁人,但你必須先明確一個觀念:扁人就是不對的!我們經常告訴孩子,要講道理,不要用暴力解決問題,可是我們卻要用威權與暴力解決與小孩之間的問題,我們如何讓孩子信服不要使用暴力是對的?以我的經驗,不要說體罰,有時就連嚴厲的指責都會使孩子懷恨在心,更別談他會進步了。

(3) 「我一直贊成小孩讀社區學校,多元成就的時代,志趣最重要,不讀明星學校就沒出息?」: 「臺灣之光」或「臺灣首富」很多都不是讀明星學校的,各行各業都可以做得有聲有色, 阿基師也成為家喻戶曉的臺灣國寶,我真的不瞭解,為什麼很多家長還是會逼他的小孩考明星學校,而不顧他的志趣在哪裡?

(4) 「我們就一起預先討論將來的學校志願」: 家長必須跟孩子討論志願,這樣才是他要的而非你要的,如果是你要的,孩子有什麼動力去完成它?以前的父母有:「孩子是我生我養的,當然要聽我的,包括前途和婚姻」的觀念,把孩子當成豢養的役畜,還是當他是一個獨立人格的個體?據我所知,現在很多志願的決定權還是父母而非孩子的手上。

(5) 「女兒喜歡有實用性的技職,我說,都可以啊,只要妳確認這是妳喜歡的」: 跟不喜歡的人相處一輩子,你會願意嗎?會不痛苦嗎?喜歡(有興趣)自然就會有動力,不用逼,就廢寢忘食。倘若不喜歡,逼他,他痛苦,你也痛苦,最後還會一事無成。

(6) 「透過制訂目標激發她的讀書動力」: 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和衡量指標(學校、科系、 PR 值)孩子會產生動力,並知道我的努力還夠不夠。

(7) 「我問她,要試著去分發看看,還是考二次基測 ?」:用協商的方式去開導孩子,讓他產生自覺,而不是命令的,命令不成就用鞭打的,這種方式倘若成功,你們之間的怨恨也已結下了。

(8) 「我們來檢討為什麼沒考出好成績?」: 找出問題的癥結,才能解決問題,要找出癥結,當然要一起討論,而不是家長想當然爾的那樣。

(9) 「那如果上了較差那個志願,會甘心嗎?沒關係,妳再考慮幾天」: 激發孩子的成就意願,但仍表示尊重,但你要懂得啟發與激勵孩子的方法。

(10) 「於是我和她一同制訂在家自習的讀書計畫」: 有計畫才能按部就班達成目標,一起制訂才不會超脫現實,以致高估或低估。

(11) 「我沒潑她冷水,反而告訴她:『對啊,只要真的有心,天下有什麼難事呢?』」: 你經常鼓勵孩子激發他的自信和熱情,還是潑他冷水,把他的信心澆熄,也澆熄了你們之間的信任和感情?

(12) 「立定目標往前衝刺,堅持到底絕不放棄,沒有不進步的;相反的,如果士氣散了,鬥志垮了,不但連平時的實力都沒了,還可能一蹶不振!」: 假設,有自信而衝刺能進步 20% ,沒自信而潰散會退步 20% ,那麼差距就是 40% !所以成敗往往在一念之間,而成就往往也會有天壤之別!

(13) 「我欣慰的不是她喜歡讀書了,而是她建立了人生的自信」: 「喜歡讀書」從來都不是教育的目的,「學會如何自我學習」,才是最重要的。

結論:使用「啟發示教育」,孩子和國家有創新力、品牌力、文化力;使用「職業式訓練」,孩子和國家只有複製力、代工力、經濟力。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jin&aid=568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