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話說瘟王與王船~也說安定蘇厝長興宮七朝王醮瘟王祭(上)
2021/08/07 15:32:16瀏覽1152|回應0|推薦4

~原載2021.7《鹽分地帶文學》
今年「眾神之都」台南的香科年,王船祭(瘟王祭)活動計有:安定蘇厝真護宮的五朝王醮南瀛王船祭、安定蘇厝長興宮的七朝王醮瘟王祭、西港慶安宮的刈香活動、土城鹿耳門聖母廟的王船祭,可見瘟王祭在中南部的盛行。而上述的王船祭活動,主祀瘟王的廟宇則是蘇厝長興宮,它也被視為是台灣最正統的瘟王廟。
◆瘟王與王船的生世
原始的瘟王傳說有二。一是瘟神,就是天庭瘟部的神眾或人間五位掌管瘟疫的使者(俗稱五福大帝),祂們的職責就是接受上級命令至人間散佈瘟疫,懲罰缺乏教訓的人類。但上述的崇拜都沒有燒王船、送瘟王的習俗,因為瘟神既是執行重大天命,實在也難以賄賂收買,所以台灣的瘟王信仰乃是第二種:瘟鬼。
瘟鬼記載始見《禮稽命徵》顓頊三個夭折的兒子,也有將前述五瘟使者視為五瘟鬼的,此後記載瘟鬼的記錄便遍見典籍,是以瘟疫害人的鬼怪,所以長興宮便是以十二行瘟王為主神,「行瘟」二字便是傳播瘟疫之意。
古代民間信仰認為,瘟疫的發生是因為瘟鬼的作威作福,但其威力強大,傳播迅速,一時片刻便屍橫遍野,實在難以制伏,最好的方式便是加以封王、祭祀,最後將其送走,至今民間仍有「趕快將這個瘟神送走」的調侃說法。中國東南沿海因潮濕溫熱,疫情容易發生傳播,所以便發展出以船送走瘟王的習俗,而台灣西南沿岸則因潮流關係會接收到中國漂來的王船,居民接受後也加以祭祀、送走,然後漂到下一個沿岸,最後整個台灣西南部便成為瘟王信仰文化圈。
◆代天巡狩的瘟王
一般來說,晉升為全國信仰的神明稱為大帝、帝君,如為地方、宗族、聚落層級的則統稱為王爺(包含:千歲、尊王、聖王、國王等),以示仍低於帝一級,其中有可以擔任代天巡狩玉敕欽差的,如南鯤鯓代天府的五府千歲,只有稱為千歲的王爺才代天巡狩。
因為信仰相互交流,瘟王也升格為千歲王爺,長興宮的左右廊柱即懸掛「燮理陰陽,監察善惡」的欽差牌告,另外送王船出海也不再是「送瘟神,放水流」,而是我現在要出征,至四海代天庭巡狩行察。
◆蘇厝,一庄雙祭,王船之鄉
蘇厝,一庄便有長興宮、真護宮兩個王船祭,並且都列為台南市定民俗,長興宮更是紀錄中,台灣最早開始舉行王船祭典的廟宇,它起源於明鄭期間,漢人進入當時還是台江內海的曾文溪河畔蘇厝開墾,一日,居民拾獲一艘漂來的小船,上面沒有神像,只有十二支繡有姓氏的綢製令箭,於是建草庵以為供奉,後於明永曆33年(西元1679)建庄廟長興宮祭祀,但經博杯請示,不雕塑金身,只在龕上置三張太師椅,椅上各置金色令箭一支,上鐫「代天巡狩」字樣。乾隆37年(西元1772),長興宮第一次建醮,自此以後每三年舉辦一次,初始以放水流(遊地河)的傳統方式送王船,因而傳播了王船文化,日治時代為減少瘟疫散播,改為在河濱火化(遊天河),也成了民間所謂的「燒王船」。
圖1:曾文溪河堤的石碑,上刻蘇厝,王船之鄉。
圖2:裝置成王府官衙的長興宮,莊嚴肅穆,頗有官威。
圖3:鋤官開河道、水官注水,王船得以「陸上行舟」。
圖4:沿途家戶準備香案和儲滿水的水桶恭迎王船。
圖5:庄民和來自全台的信徒合力拖曳王船。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jin&aid=166092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