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藉針貶時事,行造謠亂政者的照妖鏡~震撼真相
2018/09/28 17:57:57瀏覽650|回應0|推薦6

1971年美國《紐約時報》揭穿歷經四任總統的越戰假情報、1972年《華盛頓郵報》揭穿尼克森(Richard Milhous Nixon)的「水門事件」迫使總統下台,都是輿論第四權,在不畏公權力下,有效制衡最高行政權的成功案例,也是知識分子的典範。但2001年由伊斯蘭教蓋達組織(Al-Qaeda,或譯為基地組織)領導人賓拉登( Awaḍ bin Lādin)策畫的911事件發生後,第四權卻嚴重發生失靈,《震撼真相》(Shock and Awe)便是在反省此一事件。

911事件發生後,美國全國朝野上下義憤填膺,因為長久以來習慣打「境外戰爭」,將他人國家當成戰場,自己坐擁免事金牌的美國,從沒想到有朝一日自己境內的國土竟然也會被人侵門踏戶,恐怖分子劫持兩架大型客機,以自殺攻擊的方式撞毀了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雙子星大廈,當時現場總共有2,749人死亡或失蹤,另有兩架飛機企圖自殺攻擊五角大廈和華盛頓特區未遂,一時美國國家自尊心蒙羞,同時也人心惶惶不可終日。

當時的美國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立即發動反恐戰爭入侵阿富汗,以消滅藏匿蓋達組織恐怖分子的塔利班(Taliban)政權做為報復和遏止,但狡兔三窟、四處游擊流竄的賓拉登一時難以束手就擒,小布希於是發明了「邪惡軸心」(Axis of evil)這個名詞,向恐怖主義宣戰,並明指伊朗、伊拉克和北韓就是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接著以伊拉克的海珊(Saddam Hussein)總統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為由,逐步加以構陷,最後進軍伊拉克推翻海珊政權,還將海珊送上絞刑台,以平息民怨國仇,其中還加上了讓伊拉克民主化、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等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實,除了反恐外,最主要的還是美伊雙方包含了太多的恩怨情仇和石油利益。)

但是,指摘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在當時國際社會就飽受質疑,因為聯合國武器檢查團兩次檢查,都沒在伊拉克發現任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當時的美國,總統、國防部長、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相當於三軍總參謀長)都「刻意」引用錯誤資料,公開證實此事並非子虛烏有,而在民怒難擋、舉國充滿報復主義的狀況下,連首屈一指的《紐約時報》都加入附和的行列,成為政府的傳聲筒和應聲蟲。

不過,當時奈德里特(Knight-Ridder)報業集團的總編和兩位獨立記者,卻不認為此事為真,同時為了避免越戰將美國子弟送到戰場無端送死的悲劇重演(片中安排一位在伊戰中被炸成殘廢的一兵出席聽證會,以彰顯這個悲劇),他們決定揭露真相阻止這場莫須有的國際報復戰爭。雖然經過他們悍然對抗強權干預的蒐證與披露,但很可惜的是,他們的聲音在當時滿漲的愛國情緒下幾乎被完全忽略,還被戴上賣國賊的帽子。直到海珊就擒後,證實伊拉克並未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才終於還予他們清白,事後,《紐約時報》為自己的行為道歉,而美、英各國的調查報告都指出,這是一場「錯誤情報」下不需要的戰爭,而這場戰爭總共長達八年。

但歷史終究會說話,《震撼真相》以新聞資料畫面一一還原當時總統與官員刻意引用錯誤情報公然說謊的嘴臉(導演真是有夠Guts)與群眾的理盲,並揭穿這是一個造假、有預謀、有目的的戰爭。但要強調的是,奈德里特報業是經過嚴密的調查來披露事實,與當今台灣瀰漫的「顏色正確、政治躁鬱、造謠亂政、口舌殺人」完全不同,那些自詡是在針貶時事的人,是否是在理盲的造謠亂政,在當代雖因情緒錯亂而蒙蔽於一時,但歷史自當會還原真相。

就藝術型態來說,本片以彰顯正義、針貶國是的政治正確取勝,在劇情上並無太多人性掙扎與撼動人心的大氣勢,稍嫌平順,是為可惜之處。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jin&aid=11664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