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什麼是企業家精神?史上最黑慣老闆出列:金錢世界
2018/04/09 22:49:47瀏覽718|回應0|推薦3

2009年,獲得威尼斯電影節小金獅獎(由學生選出的會外獎)《資本愛情故事》(Capitalism: A Love Story)紀錄片,堪稱是美國在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下深刻反省的典範,同時也是全球資本主義化國家的借鏡。而2017年的《金錢世界》(All the Money in the World)則將資本家面貌做了一番描述,該片改編自60年代當時史上最富有的人、美國石油大亨保羅˙蓋提(Paul Gettey)一生富可抵國、嗜錢如命、不顧親情,最後還要沽名釣譽的「傳奇故事」。

 顯然的,保羅的作風並不讓人陌生,或許在某些成功的「生意人」(注意,此處並非使用「企業家」這個字彙)也可看出類似的作風:吝嗇到出乎常理,住在五星級飯店,卻為了省下幾塊錢自己洗滌衣物吊在浴室;對人苛刻,為了避免客人借用電話,所以在大樓裡設置投幣式電話亭;沒有誠信,將一個觀光紀念品謊稱為價值不菲的骨董送給孫子當見面禮;對員工吝於給予,對於有功的員工僅承諾績效會反映在年終獎金,而無任何實質獎勵;沒有社會責任感,無論任何原因,一律拒絕前來求助的窮人,因為那只會損害他的財務狀況;貪得無厭,雖然已經擁有花不盡的財富,但害怕會失去,所以必須不斷鑽營牟利;官商勾結,派出身分特殊的特助與產油國家的王族掛勾與談判。

 保羅最為人樂道的是,他對藝術品的品味、喜愛、收藏與贊助,並宣稱藝術的美表裡一致,不若人那麼虛偽,藉以說明他是以藝術來填補人們因為他的財富而對他奉承阿諛的空虛。他也曾說,一個不愛好藝術的人,是一個沒有完全開化的人,也藉由藝術來證明自己不只是一個粗鄙的商人。但最後律師證實,他成立委託基金是因為捐贈可以節稅而使企業賺錢,投資藝術珍品是因為基金法規定不能營業只能投資,而擁有大量藝術珍品等於坐擁了另一種形式的財富。在片中,這些藝術珍品多到最後由繼承人捐贈出來成立了一座博物館,但在正式傳記上則是,保羅晚年即成立博物館以挽回聲譽。

 但這些都是小case,最重要的是他的家庭觀,如:當一個男人有了孩子就會開始影響他的事業,因此他可以跟自己的孩子與孫子疏離的近乎陌生人;為了避免媳婦向兒子索取離婚贍養費和剩餘財產請求權,他可以用放棄孫子的監護權來當交換條件;當孫子被犯罪勢力龐大的義大利黑手黨挾持勒索時,起初他漠不關心,他認為整個帝國,乃至下一個石油價位比任何一個子孫重要。後來他同意將錢借給兒子付贖金,兒子須給付利息,而且利息也可以扣稅,但他借貸的金額就在扣稅額度的上限,然而這個金額並不足以支付贖金,導致孫子被割了一只耳朵做為要脅―—不只是商人,凡是追求成功或財富的人,如果他能拋棄或妄顧親情,那麼無庸置疑的,他對別人、眾人、社會也不會有愛,因此縱使他建立了一個帝國,也只是如同一隻雄性動物建立起牠的地盤一樣而已,在人的社會裡,甚至還可能是一個黑暗帝國!

本片劇情的最後,保羅因為年老衰竭,抱著新買的珍品奇畫獨自死去,雖頗有亞歷山大帝死後兩手空空,甚麼也帶不走的警世意味,但或許保羅心裡想的並非如此,現代人似乎知道長生不老在現階段還是不可能,所以,最後(請注意這個時間點)他們會尋找血親把事業傳承下去(這就是他最後願意付贖金的理由),也會開始重新塑造自己在歷史上的名聲(這就是他最後成立博物館的原因),因此,人在臨死前,並沒有真正放下一切慾望和擁有,而是用另一種方式去延續「自己的」豐功偉業。問題是,子孫往往沒有因為繼承事業、財富而受到庇蔭,反而是戕害,片中保羅的兒子後來沉溺毒癮、孫子被綁架,而事實上,他們家族的人很多不得善終,被綁架的孫子後來也因身心重創沉迷毒癮,成了又瞎又啞只能癱瘓在床上的廢人。

 本片以極度爭議的人物保羅來顯示金錢帝國的黑暗內幕,但我們可以反過來思考,那麼管理學上經常討論的「企業家精神」(Entrepreneurial Spirit)到底是甚麼?歸納各家所說的有:創新、冒險、合作、敬業、學習、執著、誠信等。可是,這不是普遍成功人士,包括NGO、傳教士、藝術團隊……,都應該具備的精神而非企業家所獨具嗎?所以,企業家精神的獨特之處在於,他們是運用商業經營模式來達到獲利目的的人,過程中,他們遵守上述的精神,同時對於獲得的利潤,有高度的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認知,否則那就是掠奪者、生意人,而不是企業家。

 最後,來談本片編導技巧,本片雖然是保羅的傳記寫實片,但編劇將焦點擺置在一宗黑道綁票案上,藉這個聳動的事件來製造劇情張力,也在其中將保羅為富不仁的個性和行誼一一表現出來,期間,也安排了犯罪、偵查、談判、逃亡、用刑、追捕等緊張懸疑的劇情,使本片處於沒有冷場的狀態。「藉一個事件來反應一個傳記」是我認為兩個小時的傳記電影最好的表現方式,如果想要在兩個小時裡表現很多事件就會淪為像《我要為你呼吸》一樣,凡事都是青蜓點水式的流水帳。

 歷來,許多好萊塢電影都對美式資本主義有許多反省,如《華爾街》(Wall Street)、《華爾街之狼》(The Wolf of Wall Street)、《決勝女王》(Mollys Game)等,欣見美國能展開自我反省,也寄望新興國家不要步上這個金錢世界的後塵。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jin&aid=11146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