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多重人格等於變身?你能進入集體潛意識?~分裂
2017/06/08 13:41:46瀏覽1241|回應0|推薦5

電影《分裂》(Split),男主角凱文(Kevin)因為幼時遭受虐待產生躲避心理,因而罹患「解離性人格疾患」(DID,即俗稱的多重人格),共有23種人格,本我已經大部分隱匿,本片比較有爭議的是,不同人格出現時,會產生本我原先沒有的技能與體魄,而在一些案例中確實偶會出現這樣的「變身」現象,所以值得探討。

 依理說,本我發生多重人格,會造就獨立而且異常的個性和行為模式,但這些行為不會超乎本我原本的經驗範疇和能力極限,如果說次人格突然會說主人格原本不會的語言、知道一個陌生人不為人知的秘密,那麼,顯然這不是多重人格,而是民俗學中的外靈干擾,創作者實應將兩者釐清,不可混唯一談。本片編導似乎也發現這個問題,所以將凱文的次人格擁有異常的能力、體魄(如他化身為野獸時,即有野獸的攀爬和猛迅攻擊力)解釋為「潛能開發」、「因為你相信,所以就擁有」(很多宇宙法則零極限的秘密也是玩這套),但這種說法一樣頗有爭議,所有相信自己會飛而去飛的精神病患者,全都摔死了,都不曾因為他們相信自己會飛,而真的飛起來,所以,我們可以接受心靈會產生力量的說法,但千萬不可迷信到認為它可以超越物理法則,同時這可以運用在奇幻作品上,但不能應用於寫實作品上。

多重人格的子人格倘使如前所言,擁有超乎本我原本的經驗範疇和能力極限,而且不是外靈干擾所致,那麼略諳心理分析的人,便會以榮格(Carl Gustav Jung)的「集體潛意識」(Collective Consciousness),來解釋,但集體潛意識只能解釋為何會有技能,並不能解釋為何會有體魄(體魄關係到身體的結構與訓練,並非心理暗示的力量一蹴可及),但這仍問題重重。首先,「集體潛意識」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神秘且帶有宗教性的「假設」而非定律,甚至被心理學界認為是偽科學,榮格本身即有陰陽眼(或幻覺),也曾因精神疾接受治療,但許多宗教團體仍熱中使用「集體潛意識」來解釋許多神秘或靈異現象,一些佛教徒乃至認為,這與佛教的「阿賴耶識」極為相似。所謂的「集體潛意識」是指,過去、現在所有歷代人類的活動、經驗、意識等,都會形成一個集體龐大資料庫,它會存在每個人大腦之中,它是一種無意識,比個人潛意識更為底層,但進入它或受到它影響時,便能獲得訊息和感知。

 集體潛意識似乎可以在不動用靈體干擾的情況下,解釋一個人為何會突然知道一個古早、遠方或不為人知的秘密,但是,這個「假設」非但沒有任何科學根據,甚至聽起來就令人匪夷所思,況且人要進入自己的潛意識就極為困難了,何況是進入集體潛意識?因此集體潛意識可運用於奇幻型作品(如入侵腦細胞》(The Cell)),並成為藝術家追逐的創作題材,但絕不可用於真實上的心理分析運用。

 話說回《分裂》,凱文經過治療後被安排到野生動物研究所工作,因而醞釀第24種人格──野獸,並與其他次人格共謀綁架食人案,共綁架三個少女,殺食兩個人,後來他的治療醫師探望他時,因發現秘密也被他殺害。倖存的一名少女因為幼時遭叔叔性侵,又因父親過世被叔叔收養,因而有自閉傾向,但也因此她較瞭解精神病患心理,加上她小時候父親即教她狩獵,所以能與患有野獸人格的男主角周旋,最後關頭才躲過一劫。

 本片劇情處在不同人格變化與現實/回憶轉換之間,並帶有懸疑與驚悚,也企圖瞭解精神疾病者的成因與病狀,但也留下缺陷,男主角完全轉換為野獸人格後,卻在最後關頭體現女主角的「純潔」(Pure)而沒殺她,此實非野獸的行為;另外他中了兩大槍卻沒重傷,雖然編導一直強調多重人格會因為你相信,所以就具備這個能力,但也超乎野獸的能力了。以上只能說,戲劇效果需要。(註)

無論如何,心理分析、個人潛意識、集體潛意識,再加上奇幻、科幻,無疑的已經成為藝術家頗為喜好的創作題材,但卻像古代的傳奇一樣,被讀者信以為真。

 註:電影《分裂》三大故事細節值得留意 成敗在如何演繹「分裂」〉,王陽翎,2017.01.23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jin&aid=103876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