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叮噹探戈 --- (歌:俄羅斯/德國;舞:台灣自編)
2016/10/03 13:38:21瀏覽1047|回應0|推薦0

叮噹探戈

(歌:俄羅斯/德國;舞:台灣自編)

原曲:俄羅斯古老民謠:Вечерний звон(Evening Bells),1828年,
俄文原曲作詞:18世紀詩人:Ивана Иванович Козлова(音譯:Ivan Ivanovich Kozlov)
俄文原曲作曲:18世紀作曲家:Александра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Алябьева(音譯:Alexander Aleksandrovich Alyabyev)
編舞:黃耀南老師
土風舞音樂:(詳內文)

這又是另一首讓我找超過10年以上遍尋不著的舞蹈音樂來源,真的得來不易,請各位舞友們細細品嚐吧.

很佩服黃老師找到這首由非常古老,非常有內涵,又非常經典跨多國的古詩所改編的探戈舞曲. 

先不說內容,請各位舞友們先聽聽看下面這首曲子,旋律是否非常熟悉呢:



有沒有人聽完之後在搥胸頓足,真的好熟的音樂,可是就是想不起來是哪一首歌......呵呵~,如果把歌曲速度放快一點,節奏改成:慢,慢,快,快,慢,會不會讓你想起來是哪一首熟悉的舞呢?

讓我們從源頭說起,剛剛舞友們聽到的這首歌曲來源可久了,上推到上兩世紀,現在是西元2016年,這首歌可上推到西元1818年,剛好將近200年!!

這首歌是俄羅斯19世紀名詩人Ивана Иванович Козлова,參照愛爾蘭詩人Thomas Moore在1818年,以俄羅斯為主題寫的"聖彼得堡的鐘聲"的詩改寫而成的"黃昏鐘聲"(或翻成"夜晚鐘聲").

Thomas Moore (生於西元1779年5月28日):



我們先
來看1818年愛爾蘭詩人Thomas Moore的原文詩作:

Those evening Bells
(Air: The bells of St.Petersburg)

THOSE evening bells! those evening bells!    
How many a tale their music tells    
Of youth, and home, and that sweet time    
When last I heard their soothing chime!    

Those joyous hours are passed away,
And many a heart that then was gay    
Within the tomb now darkly dwells,    
And hears no more those evening bells.    

And so ’t will be when I am gone,—    
That tuneful peal will still ring on;
While other bards shall walk these dells,    
And sing your praise, sweet evening bells.    

英詩中文翻譯:(取材自網路網友Chebika部落格:http://blog.xuite.net/rose822832/twblog/121671743)

夜暮的鐘聲!夜暮的鐘聲!
他們的音樂訴說多少的事情,
青春,家庭,和甜美的時光,
從前我曾聽到那撫慰的鳴響。

那些喜樂的日子已經遠去;
那時有多少的心曾經歡愉
現在居住在幽暗的墳墓中,
再不能聽見夜暮的鐘聲。

同樣的我也要過往—
那有韻律的鐘聲依然將敲響;
當別的詩人在這陂谷經行,
也對你讚頌,甜美的夜暮鐘聲。

Thomas Moore
何許人也?或許絕大部分的舞友們對這個名字很陌生,沒關係,
我提他的另一個非常出名的詩,大家可能就有印象了,愛爾蘭名詩:"夏日最後玫瑰": 


"夏日最後玫瑰"英文原詩:(典型的英文八行詩的古詩格式)

Tis the last rose of summer,
Left blooming alone;
All her lovely companions
Are faded and gone;
No flower of her kindred,
No rosebud is nigh,
To reflect back her blushes,
Or give sigh for sigh.

Ill not leave thee, thou lone one!
To pine on the stem;
Since the lovely are sleeping,
Go, sleep thou with them.
Thus kindly I scatter,
Thy leaves oer the bed,
Where thy mates of the garden
Lie scentless and dead.

So soon may I follow,
When friendships decay,
And from Loves shining circle
The gems drop away.
When true hearts lie withered,
And fond ones are flown,
Oh! who would inhabit
This bleak world alone?

"夏日最後玫瑰"英詩中譯:

夏日最後的玫瑰
獨自孤單地綻放
所有美麗的夥伴
都已凋零謝落
既沒有同族的花卉
也沒有任何其他的花苞
來一同撒嬌
或是一起嘆息!

我不會遺棄你,孤單的你
讓你在枝頭上憔悴,
既然所有綺麗都已入睡,
你何彷與他們同眠,
於是輕輕地,我把你的花瓣撒落一地.
在你同床的花友們,無香無息地躺臥在園中.

當友誼都已逝去,很快地我也要步入你的後塵
就像閃爍的愛情項鍊上的寶石一顆顆都已剥落
當真誠的心都已凋零
當喜歡的人兒都已歸去
喔!誰還會孤單地苟活在這淒涼的世界上?

"夏日最後玫瑰"中文歌詞:

夏日最後的玫瑰
夏日最後的玫瑰,入秋猶自紅,
所有可愛的伴侶,無復舊時容,
殘花片片悲凋謝,新花望裡空,
欲把嬌顏留住,長嘆誰與共。
何須留汝在枝頭,遺汝獨消瘦,
既然好友盡長眠,去去相與守,
我將掃棄成香塚,為汝慇勤覆,
從此芳菲難再復,惆悵使人愁!
面對隨花傷往事,往事成空虛,
半生珍惜良友情,消失已無餘,
更有那人間歡愛,飛去如飄絮,
似這般悽涼的世界,索居向誰語!


蝦米?!連夏日最後玫瑰的詩也沒聽過?那就來聽愛爾蘭留傳百年的民謠吧,看用唱的會不會比較熟悉一點:(土風舞也有這首舞哦,音樂當然不是這一首啦.)


不管各位腦海中閃過多少英國的古詩,Thomas Moore就先介紹到這裡啦,接下來要介紹俄羅斯詩人Ивана Иванович Козлова 嘍.


Ивана Иванович Козлова與Thomas Moore同年,早一個多月出生,生於西元1779年4月22日:


Ивана Иванович Козлова主要以翻譯英文詩為主,自行創作詩文為輔,翻譯詩多於創作詩.接下來請各位舞友們欣賞 1828年出版的俄羅斯詩人Ивана Иванович Козлова改寫的這首黃昏鐘聲:

Вечерний звон

1.
Вечерний звон, вечерний звон!
Как много дум наводит он
О юных днях в краю родном,
Где я любил, где отчий дом,
И как я, с ним навек простясь,
Там слушал звон в последний раз!

2.
Уже не зреть мне светлых дней
Весны обманчивой моей!
И сколько нет теперь в живых
Тогда веселых, молодых!
И крепок их могильный сон;
Не слышен им вечерний звон.

3.
Лежать и мне в земле сырой!
Напев унывный надо мной
В долине ветер разнесет;
Другой певец по ней пройдет,
И уж не я, а будет он
В раздумье петь вечерний звон!

俄文版詩英譯: 

1.
Evening bell, evening bell!
How many a thought it inspires.
Of youth days in my native land,
Where I loved, where my fathers house is.
And also of the moment when leaving it forever,
I was hearing the bell there for the last time!
(不好意思,網路上只能找到第一段翻譯,二,三段找不到,19世紀的俄文我又不敢亂翻譯,只好.....從缺!)

話說到這邊,對這首詩的原創者究竟是愛爾蘭的Thomas Moore,還是俄羅斯的Ивана Иванович Козлова,歷史學家們仍有不同的意見,因為上述的1818年與1828年均為詩集出版的時間,而這二位詩人,一位說他的詩是受到俄羅斯詩人所啟發(Thomas Moore說的),另一位的詩大部分是翻譯自英國的詩集,少部分是創作(Ивана Иванович Козлова).加上這兩種不同語言版本的詩集出版時間是如此的接近,所以部分的歷史學家對此詩的來源仍持保留態度,不完全確定這首優美的古詩百分之百的出自愛爾蘭詩人Thomas Moore之筆.青蛙老師在這裡也只是提供歷史學家中有些不同的意見供各位舞友們參考,我本身還是偏向大部分的學者意見,也就是上面所寫的:本詩是愛爾蘭Thomas Moore以俄羅斯聖彼得堡為題材寫的英文詩,由俄羅斯Ивана Иванович Козлова翻譯並改寫成俄文版詩文,由Александра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Алябьева作曲,於1828年出版的俄羅斯歌謠.

本曲作曲家Александра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Алябьева,生於西元1787年8月15日:



本曲樂譜:



接下來請各位舞友們再來欣賞另一個優美古老的版本,由俄羅斯傳統樂器Balalaika為主的Osipov Balalaika Orchestra樂團所演出的唯美版,保證好聽:



好聽的歌曲絕不寂寞,自然會聲名遠播,各國紛紛引進與翻譯到他們的國家去.例如1845年德國就帶進了2個翻譯版本,分別由 Caroline Leonhardt Pierson 和 Henry Hugo Pierson, 以及O Abendglocken與 Abendhall分別引進;波蘭由 Stanisław Moniuszko將本曲引進波蘭;南歐的西班牙也不遑多讓,由Sergei Taneyev and Antoni Grabowski 直接將Thomas Moore的原文版直接翻成西班牙文版,傳入西班牙…..等等.

由於這首歌曲引入德國一百多年,在德國也算遍地開花,家喻戶曉,因此改編的版本就很多了,在這裡介紹2個比較特殊的版本.一個是較輕鬆的,由Vader Abraham所改編的版本;另一個是由我最喜歡的一位指揮家James Last率領他的管弦大樂團在1972年所灌錄的俄羅斯音樂專輯:"Rußland zwischen Tag und Nacht"的版本.


德文版-1:(Schlumpfies Boogie Woogie Show)



德文版-2:(James Last and His Orchestra) 




聽完上面2版德文版之後,耳尖的舞友可能已經發覺出來了,在俄羅斯版原始主旋律後面已經發展出來變奏.

接下來請各位舞友們欣賞由Horst Winter演唱的版本(1953年作品,比土風舞版晚一年.)


最後介紹土風舞版啦,想要更新不清楚音樂版本的舞友們,請瞧仔細啦,您所需要的資訊全都在這裡啦:

土風舞版:
歌名:Abendglocken-Tango
填詞:Ralph Maria Siegel
編曲:Hans Carste
演唱:Gerhard Wendland
伴奏:Werner Müller指揮柏林RIAS Tanzorchester樂團.(RIAS Dance Orchestra)
出版時間:1952年7月15日

千呼萬喚始出來,請各位舞友們欣賞土風舞版音樂原始出處,Gerhard Wendland於1952年演唱的原版.(黃耀南老師,您當年沒有留下線索的音樂終於被我解開謎底啦! 呼~!這首百轉千迴,經歷數個歐洲國家將近二百年的古詩歌曲,解得好辛苦,請各位舞友們珍惜這些得來不易的土風舞寶貝與各國的文化遺產.)


在我用盡全身精力為各位舞友們探索與介紹這麼有來歷的音樂之後,且讓我用最後殘存的一點點力氣呼籲一點,土風舞界就是有人不求甚解,又愛在網路上亂貼資訊,讓外界看不起跳土風舞的人水準很低,其來有自.以這首自編舞為例,網路上有人自貼示範影片,自稱本舞為60年代老式情歌,某某老師跟張慶三老師是同一年代的大師級人物云云....土風舞界就是有這種人,半路出家.花個3,5分鐘放個音樂,打開DV就開始錄影,舞序也不弄清楚,舞法錯誤一堆,更別說舞蹈跟音樂的來源了,什麼也不知道,就在那裡亂寫一通,什麼(3歲的)卓依婷是浪跡天涯的原主唱,某首4/4拍子的舞,是流傳已久知名的華爾滋....等等之類荒誕不經的東西都可以寫出來,像這首音樂一聽就知道不是英文歌,也能掰成是60年代的老式情歌,還是個留美的呢,我是走過60年代的人,聽過什麼是60年代的老式情歌,我是留台的,根本不需要留美,一聽就知道這根本就不是英文,還敢在網路上公然唬爛,亂寫一通,然而那些看過這些影片的後進小朋友們絕大部分無法分辨與篩選訊息的真偽,只能接受這些錯誤的訊息而不自知,土風舞就這樣以訛傳訛,一代不如一代傳下去,有識之士嗤之以鼻,義憤之士拂袖而去,像我這種笨笨之士,埋首清理,寫不勝寫.

(亂寫者5分鐘錄一首,我寫一篇文章,快則5,6小時,慢則1個多月,怎麼趕得上這漫天亂貼影音訊息的人?!只能無奈的說:我盡力寫吧,能寫一篇算一篇.).只好跟著舞林前輩們一起呼籲各位舞友們,尤其是比較年輕的舞友,千萬不要看,不要聽,不要學,更不要參考那位仁兄大量的錯誤影片與錯誤資訊.謹記!謹記!

[ 本帖於 2016-10-3 發表於舞之心論壇 ]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flin01&aid=7651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