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道」的信仰與神明概念(下)
2008/12/08 13:02:01瀏覽2055|回應0|推薦0

                                                          ~原載「歷史月刊」97.7

三、非道教諸神 

漢民族的非道教神祇以佛教與儒教為大宗,另外還有鸞門,如恩主公玄靈高上帝,以及自創格局的一貫道、無極系統,他們有自己的信仰體系與科儀架構,所以自成一個信仰叢。

 

1.佛教

    原始佛教大量吸納印度神話和宗教經典奧義書、吠陀經的神祇,此後很少再吸納外教神祇,但道教卻完全吸納外教的所有神祇,這當然肇因於道教的泛靈崇拜,也因此造成漢民族的佛道不分,譬如台灣名剎萬華龍山寺、清水紫雲巖等,名稱為佛教的寺名,供奉的是觀世音的佛教形象金身,但其建築格式與科儀卻是完全的道教。在漢民族常見的佛教神祇介紹如下,先談地位最高的「佛」。 

釋迦牟尼佛:配以迦葉、阿難,他們分別是佛教前三代教主。迦葉、阿難都是釋迦的弟子,分別以苦行與多聞第一著稱,也象徵佛道追求上的修行與學習。 

橫三世佛:東方藥師佛、釋迦牟尼佛、西方阿彌佛陀,人往生後,先由藥師佛如來為其解脫病痛,接著由釋迦牟尼佛為其說法解惑,然後由阿彌陀佛接往極樂世界,一般常見三尊佛或告別式三尊佛即為此。

豎三世佛:燃燈佛、釋迦牟尼佛、彌勒佛。燃燈佛是釋迦牟尼佛的受記佛,算是「師父」,是上一任佛祖;這一世的佛祖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滅度後祂受記彌勒佛降生為下一任佛祖。 

五方佛:密宗與漢民族的五行、五方學說配合,所以產生五方佛。東方、南方寶生佛、中方毗盧遮那佛(釋迦牟尼佛法身)、西方無量壽佛(阿彌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不空和尚)。 

此外,佛乘觀念產生後,越來越多佛產生,有八十八洪名佛、千名佛,都可用來求懺、消災、解厄。 

有佛就有搭配的菩薩,成為某個淨土的守護組合。

「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稱。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兩位菩薩以大慈悲與大力量協助阿彌陀佛守護西方淨土,一般淨土法像或告別式法像,一佛二菩薩的就是祂們。

「東方三聖」:藥師佛、日光徧照菩薩、月光徧照菩薩。藥師佛的淨土位於東方琉璃世界,祂還能保佑現世的人消災解厄,因而與阿彌陀佛純以脫離濁世略有不同,而兩位菩薩則以大光明守護東方世界。

「華嚴三聖」:毗盧遮那佛(釋迦摩尼佛法身)、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毗盧遮那佛是佛最高的法身,祂的境界是法界最高的境界,兩位菩薩分別以大智慧與大願行協助毗盧遮那佛顯揚佛教的最高法界—華藏海世界

     菩薩雖然不及佛的成就,但卻與人們更為接近,所以更有親密的情感,佛教共有「悲、智、願、行、成」五大菩薩。

觀世音:佛教「悲」的典範,觀世音在漢民族是信仰度最高的菩薩,配以龍女與善財童子。觀世音不止守護西方極樂世界,在現世裡也聞聲救苦,所以是現世與往生的守護神,而且有各種不同化身。相傳觀世音已經成佛,但為了救度眾生才「倒駕慈航」委為菩薩,以方便救助眾生。

文殊菩薩:佛教「智」的典範,文殊菩薩號稱諸佛之師,諸神之首,智慧無有能及,因為漢民族科考的因素,文殊菩薩被廣泛供奉。相傳文殊菩薩已經成佛,但為了救度眾生才「倒駕慈航」委為菩薩,以方便救助眾生。

    地藏菩薩:佛教「願」的典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民間將祂視為「幽冥教主」,與地獄主管劃上等號,帶有敬畏與神秘的成分,其實這未盡正確,地藏菩薩是為渡盡眾生,所以才入地獄救助最冥頑的地獄眾生,並誓不成佛。釋迦牟尼滅度後,祂代行佛祖職務,也是老人和孩童的守護神。

    普賢菩薩:佛教「行」的典範,被稱為「十大願王」,佛教最圓滿、最深妙的經典《華嚴經》便是透過普賢菩薩的三昧傳達出來的,〈菩賢菩薩行願品〉同時也被視為《華嚴經》最精華的部分,祂的深妙可見一斑!

    彌勒菩薩:佛教「成」的典範,是釋迦滅度後下一任佛祖,現在於兜率天修行,將來會降世度化近三百億人,人間也將因而成為一個淨土,一貫道因而經常以祂為信仰號召。漢民族一般以「布袋和尚」來裝塑祂的形象,與事實略有出入,但也無妨,心誠則靈。   

有佛、菩薩,當然也要有護法的天神,才能免於魔界干擾聖界,所以祂們也都功不可沒。

四大天王:南方增長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北方多聞天王、西方廣目天王,率領四天三十二軍護守佛法,在人間也分別掌管風、調、雨、順,杜滅酒、色、財、氣。

    兩大護法:即道場守護神,韋馱尊者和伽藍尊者。韋馱尊者是四天三十二軍的總統領。伽藍尊者就是「關聖帝君」,元朝時被封為伽藍之神,民間尊其為「蓋天古佛」。

十八羅漢:印度有佛教版的十八羅漢,後來傳到中國大陸,改變成由降龍、伏虎為首的漢民族版本十八羅漢。 

佛教在漢民族多次被立為國教,《法華經》稱,釋迦牟尼佛有大力,能伏四魔,故稱「大雄世尊」,所以「大雄」是釋迦牟尼異於其他諸佛十號的特稱,因此「大雄寶殿」以祭釋迦牟尼為主。而圓通大士」則為觀世音的聖號,所以「圓通寶殿」是指供奉觀世音的佛堂,又稱「大悲殿」「華藏寶殿」乃供奉華嚴三聖,又稱「三聖殿」。其他還有藥師寶殿、地藏寶殿、天王殿……

「殿」是皇帝問政的處所,所以在宗教上是帝君級的神祇處所,漢民族宗教祭堂稱為「殿」的,有道教的「三清寶殿」(三清道祖)、「凌霄寶殿」(玉皇大帝)和儒教的「大成殿」(孔子),佛教祀堂都稱成「寶殿」,可見佛教諸佛菩薩殊在漢民族的地位已被視為帝君級

在道教裡,佛教諸神不編入正式神祇編制,但為體制外極有修行與影響力的神祇,與道教諸神和平共處,連權力最大的玉皇大帝都對其非常尊敬,並依宋徽宗之諡,尊稱釋迦牟尼佛為已經超氣入理的「大覺金仙」,「金仙」是道教無極界的最崇高神祇。而在佛教裡,則把道教諸神列為「慾界」生靈,還處在六道輪迴裡,並稱儒教的至聖孔子為「儒童菩薩」、顏回為「光淨菩薩」關聖帝君為「伽藍」(道場守護神) 

佛教諸神依來源可分為五類:一是取材或脫胎自印度傳說與宗教,如大梵天王、帝釋天、四大天王三十二天諸神地獄諸神阿修羅天龍八部二是歷史聖人,如釋迦牟尼、迦葉、阿難、佛陀弟子、五百羅漢、護教居士三是由佛教演進而新撰的經典所產生,如華嚴、淨土、法華諸佛菩薩;四是因應信仰邏輯而產生的諸神,如三世佛、七世佛、五方佛、千名佛;五是與地方信仰結合而產生,如漢民族的關帝孔子、顏回,與西藏密宗的諸佛菩薩。 

 

2.儒教

儒家原本為學術教派,但因其敬天法祖,崇尚禮法與祭祀祖賢,且儒學自漢後被列為國學,歷朝歷代皆有正式儀典與祭祀,並且全國通行,雖無宗教信仰,卻有宗教情懷,因此自成一教。有人說儒教是「因神設教」,這是謬誤,此乃擅長降鸞的鸞門自稱儒宗神教,鸞堂亦稱儒壇,所以招致混淆與誤會,儒家「祭祀」歷代先祖和聖賢,但不曾信仰任何神祇。儒教祭祀分為文廟(孔廟)文祀、武廟(關岳廟)武祀,以及民間祭祀。

 

1)孔廟文祀

孔廟文祀以「大成殿」至聖先師孔子為主祀,復聖顏子與述聖子思子為東配祀、宗聖曾子與亞聖孟子為西配祀,陪祀的還有先師弟子(含朱熹)十二哲。

大成殿兩旁的「東廡」、「西廡」各祭祀歷代賢儒七十四賢。大成殿後為「崇聖祠」,祭祀孔子五代祖先及孔門聖賢們的父親,表達儒門崇孝敬祖的儀律。 

孔廟諸聖皆無神像,本有公侯封諡但後全都取消,一律祀以神龕,尊稱為「子」,但主廟稱「大成殿」,「殿」為皇帝問政之處,且孔子神龕以九龍護蟠,是皇帝的格局,所以孔子地位屬於帝君級,故無疑慮。時至今日,孔廟文祀仍為地方政府每年的大事。 

2)關岳廟武祀 

武廟的武祀歷代略有變更,從一開始祭祀姜太公的「太公廟」、「武成王廟」,到祭祀歷代帝王的「太祀殿」,到民國初年的關岳廟(關公、岳飛)並陪祀二十四名將。今日政府已無武廟武祀,但民間祭祀關岳二聖,風氣仍然浩然不絕,關聖帝君崇拜地位在台灣甚至直追玉皇大帝。

 

3)民間祭祀

古代儒生讀書之「書院」多祭祀「文昌帝君」,或五文昌(文昌帝君、文衡帝君、純陽祖師--呂洞賓、魁斗星君、朱衣神君)稱為「文昌祠」,而「文衡帝君」(關聖帝君)、亞聖先師孟子與朱國公(紫陽夫子)朱熹,民間都有人立廟祭祀。但因為民國後政府每年祭孔,所以早有明令,民間廟宇不得以「孔廟」自稱,所以民間反而沒有主祀孔子的廟宇,孔子在民間反而成了廟宇的配祀。 

3.恩主公

    宋明道學吸納儒道佛三教之學,強調「三教合一」,至明朝因而產生「以儒為宗,因神設教」的民間信仰,其中以關聖帝君為恩主公(救世主)的崇拜,便因運而起,並流傳廣泛,可視為一種新的宗教改革運動。恩主公崇拜的神祇亦為道教的神祇,但因其最高崇拜者為關聖帝君(只有少許為孚佑帝君呂洞賓),且科儀與道教有所出入,如:經常扶筆降鸞(不似道教起乩)、有鸞生團誦經(含三教經典)、為民眾消災治病(信仰活動),並且不食血食、不燒金紙(清靜較似佛教)、捨棄繁瑣科儀,與道教制度有所出入,自成一格,亦稱為「鸞門」(鸞門在廣義上指的是神仙降筆教化傳道之處)。

    恩主公配祀關平、周倉兩位聖師,另外恩主公亦有三尊者,為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司命真君(灶神張單)。如果為五尊者,則再加上文昌帝君、玄天上帝,或加上岳武穆候(岳飛)、豁落靈官王(降恩真君,一說為二十六天將之首,一說為玉樞火府天將)不等。

 

4.一貫道

    一貫道亦是鸞門的一種,崇拜的最高神祇為明明上帝或稱無極老母、無生老母,為宇宙真宰,但此無極老母並非道教中的后土皇地或瑤池金母,不可混淆。在一貫道信仰裡,孔子、老子、釋迦牟尼、基督、阿拉五教教主都是由無極老母所生,地球上六十五億人口也都是無極老母的子孫後裔。所以五教神祇,不分土洋,皆在無極老母之下接受供奉。

  一貫道崇尚「無極」或「無生」,不燒紙錢、吃素,傳承道法的師父稱「傳燈師」,科儀與道教有所出入,故自成一格。

 

5.玄靈高上帝與無極系統

    亦是鸞門的一種,約清朝,四川興起關聖帝君已於清同治三年,被五教教主共推為第十八代玉皇大帝的說法,稱為「玄靈高上帝」,而昊天上帝則為第十七代「玄穹高上帝」。因與道教制度有所不同,所以自成一個由「玄靈高上帝」中天直轄的崇拜廟宇系統。

另外,太極為道教神祇崇拜的起點,再上去屬於無極,為不可知的範疇,但民間為了信仰上的需求,強化神祇的無上地位與崇高,能統領其他諸教教主,於是不斷往上架疊,因而創造出「無極混元丈人」等無極系統出來,因與道教的神祇架構、制度不同,所以自成一個由「無極**」直轄的崇拜鸞門系統。

 

6.地民族信仰 

漢民族因為由許多民族所構成,各民族的創世紀與各種神話也都極為豐富,後因民族融合的因素,這些神祇信仰進入中原,並且為道教所吸納。譬如盤古開天與女媧補天即為西南民族神話,但後來因為被吸納信仰,於是有人便說盤古就是元始天王,女媧便是玄天娘娘(九天玄女)或伏羲氏之妹,或上古的女帝……,產生文化與信仰的衝突與融合。 

原則上,對於外教或外來神祇,應該保持它的獨立性與原始功能,不需強要將它們與漢民族道教神祇整合為一,否則不但喪失文化多元性,也令神祇架構越混淆不清,乃至失去真確性。

 

四、何謂「正教」與「正神」 

    所謂「正教」與「正神」就是被政府或民間善良習俗肯定的宗教與神祇,無疑的,他們除了宗教的功能外,還有文化與社會的功能,正信信仰使人們心靈喜樂、社會和諧、教化風行,它是良善的,也充滿了鄉土與人情的饒趣。所以,世界各個科學先進的國家,也從來不認為信奉天主或基督、做禮拜、過萬聖節、復活節等是迷信落伍的,在不淪為怪力亂神和成為社會進步阻礙的前提下,正信信仰並不等於迷信。

神祇的研究可以將它看成是一種民俗學的研究,也可以將它視為是宗教與信仰。在民俗學上,這是一種先民探求自然與生命的活動紀錄,也充滿了知性的饒趣。至於在宗教上,神祇是否為真實存在,或祂的真實個性與功勳是否與正史相符,其實並不重要,因為宗教與信仰講求的是「共識」與「共業」,因為人們普遍相信某種認知,並且集體行為,所以某種情境與結果就存在了。

譬如,古代人因為自然崇拜的關係,所以推演並創造了玉皇大帝這第一位神祇,幾千年來經由信仰和崇拜,「玉皇大帝」這麼一位「神靈」,可能因為人們意識力量的集結而產生了,並肩負人們對祂期待的任務。或者說,透過神的共同信仰,人類將自己的力量激發並集中起來,形成一種抽象但確實存在的情境,譬如透過祖靈的信仰,使個人產生力量,也使族群產生共同力量,同時使個人和族群的精神深深地凝聚在一起,而此時,神無疑的就達成祂的功能。 

    所以神祇信仰有其正向的必要。但因為宗教自由為基本人權,加上人們心靈空虛,各種信仰或靈修活動盛行,所以許多不被政府與民間賢人肯定的宗教與神祇,便被宗教常識不足的人採信,或者被他們跨張的神蹟所吸引,它們可分為兩種。

第一種,傳統歷史上不被認定的旁門左道,在地下以非正式組織方式流傳,如養小鬼、拜狐仙、祭鬼、下蠱、施咒……,這些信仰因為與鬼族掛勾、違反善良,乃至進行犯罪行為或圖謀不軌,所以被稱為「邪教」或「巫術」

第二種,新興不被認同的教派,近年各種新興教派流行,它們幾乎都是沿著三大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的面貌衍生而來,據統計,一年全球即有一兩百種新興派教誕生。不被認可的教派約有下列幾種特性:

1.邪惡崇拜(譬如主張集體自殺、反社會、雜交、崇拜邪神)。2.施行巫術。3.建立教主個人崇拜與造神。4.違反修行原則,六根不淨,奢言教主已成神佛,信徒可立即開悟。5.教義狹隘怪誕,經不起宗教哲學考驗。6.教徒團體行為怪異、不符合倫常與善良規範。7.要求過份捐獻等。

因此,這些邪教不但無法將人導引到更深層的思考與修練層次,也經常發生斂財斂色,以及嚴重的個人或社會問題,乃至做出集體自殺或傷害世人的事。

此外,全球現在更瀰漫一股藉由宗教來靈修、養身的風潮,這些建立在三大宗教,但帶有濃厚商業營利色彩的靈修團體,雖然並不能說是邪教,但真正的修為並非上了幾次課程或服用有機食品即可達成,尋求正統宗教的皈依,接受正式而長期的心靈修練與行為實踐,應該才是最真確的方法。

 

結論 

  本文大略論述漢民族神祇由來、編制、分類,最主要是要說明「信仰」是一種「對自然謙卑」的情懷,它同時兼有善良、激勵和愛疼惜萬物的本質,我們不需過度沈迷神蹟,但應該接受正善力量的指引,這樣我們一定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招來好運,同時,也要分清正教與邪教間的差異,如此神祇信仰才能發揮它的正向功能。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bud&aid=2455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