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道」的信仰與神明概念(上)
2008/12/08 12:56:00瀏覽1314|回應0|推薦0

~原載「歷史月刊」97.7

要整理歸納漢民族的神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漢民族神祇信仰是一個很龐雜的系統,至少包含儒、道、佛三教、外教和民間自行發展的自然、信仰、神話、傳說、野鬼。而且,代表漢民族本土宗教的道教,並不如其他諸教一樣,一開始就有明確的教主、教義、神祇、經典、廟宇和科儀,它是慢慢發展,最後才被整合的,所以它的神祇除了龐雜外,甚至有時還相互衝突、疊床架屋,很多的來源也不明確,所以在此只能以現今台灣最為大家肯定與熟悉的神祇來說明。

 一、「道」的神祇起源與架構

漢民族神祇混雜,本文將以漢民族傳統「道」的觀念來說明自然神祇崇拜的產生與架構,使它單純化,並回歸漢民族的「道」統。自然道統上,神祇的重要組織大樣如下表,並說明如下。

 

                    漢民族「道」的自然神祇架構圖(略)                          

漢民族至高的信仰是玄之又玄,無法言語說明的「道」,在「道」的法理下,有個「無極」,它屬於形上界,人類無法理解它,所以不予討論,「無極」而「太極」,這個形下的世界於是正式展開。

    據《道藏》所言,把無極化為太極的是「元始天王」,從虛無飄渺漸漸轉為妙有,共經三個層次,也因此太初有三個境界,稱為三清(玉清、上清、太清),而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即老子「太上老君」)便是「三清道祖」,也分別是三清殿(境界)的主人。祂們都是元始天王所化,擁有開天闢地的能力,但居於三清太初境界不擔任任何世俗職務。

    三清既明,太極生現,它的神格化便是「世界」地位最為至高的神(不含太初以上境界)--昊天金闕至尊上帝(昊天上帝),亦即玉皇大帝。太極既生,陰陽分野,原始陽氣便是東華木公(東華帝君),原始陰氣便是西華金母(瑤池金母)。陰陽既成,旋又生五行,稱為「五方五老(帝)」。本段所言神祇雖已經是形下的神格化神祇,但卻都是元始天王所親化(只是先後程序不同),所以都是「先天之氣」。  

     太極、陰陽、五行「先天之氣」既成,三清道祖之下便有「四御」(又稱「四相」)」,洞開天地,這是「先天之體」,分別是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極大帝(紫微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勾陳大帝)、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后土皇地)。玉皇大帝是昊天上帝的神體,也是諸神之神;紫微大帝是北極星的神體;勾陳大帝象徵整個北極,此三者是「天」的體;后地皇土則是「地」的體,祂原本被視為乾象,武哲天後輩視為坤象,後又變成民間「地母」的信仰,相對於「天公」

   「氣」雜然賦流形,在上便是天空和星曜,在下便是山川和自然萬物。在「天體」方面,原始五行之氣「五方五老(帝)」演變成「五斗星君」信仰,其中以北斗賜死為主,南斗賜生為次,後來在民間的信仰需求下,又有「五極大帝」的帝級信仰。同時,古代天文學將天空分成三垣二十八宿,這些也都陸續神格化為天上的星君。而在民間也認為,所有的星曜應該都是一「斗姆」所生,並有六十位太歲每年輪值當值令官。在「天人合一」的觀念下,這些都形成後來的信仰甚至祿命之術。

    而在「地體」方面,原始五行之氣在地上便是「五嶽真君」,並以東嶽為主,下有山林、川澤、河海、陸生生物……等。同樣的,因為人類和社稷產生後信仰上的需要,後來五嶽「真君」在明朝時全部敕封為五嶽「大帝」。

  有山嶽就有江河,「四水」:江、河、淮、濟,並納成五湖四海,以及各種水中生物,因為河川發源於山嶽,所以也是由五嶽管理,以上土地山水之神都是自然崇拜之神。另外城隍境主公土地公等土地神(地基主為原先居住在該地的前靈,不屬正神),乃是因為人類產生後才需要的保護神,原則上,是由天界指派人間聖賢的神靈擔任某一區域的「信仰主管」,期滿後福德享盡則換人擔任。不過後來因為民間的土地神祇廟宇越來越多,譬如一個縣市有兩座以上的城隍廟,或一個里有兩間以上的福德祠,所以演變成一個行政區由多位土地神祇分別管理的情況。

  泛靈崇拜則是萬物、萬事都有其神靈,物神如火神、水神、灶神…..乃至廁神,事神如福神、祿神、壽神……乃至衰神。

    人類產生之後,天上似乎變得比較忙碌,還需要更多的神來辦理人間事物,等級高的如三官大帝(天官地官水官,民間俗稱「三界公」),分別隸屬三清殿,掌管構成世界的天水三大元素,並分別掌管人間的賜福、赦罪、解厄事宜。而在玉皇大帝的天庭裡設有六部(雷部、火部、瘟部、斗部、太歲部、隨斗部),相應人間諸多「行政事務」。

冥府閻羅王當然也是人類產生後才需要的神祇機構,原則上,也是由天界編制,雖然十殿閻羅王都有其封號,但民間有時卻認為只是代號,還是指派人間聖人神靈擔任,期滿後福德享盡則換人擔任,譬如就有現在的十殿閻羅乃由包拯擔任的說法。

第一位神祇「昊天上帝」,在言及開天的理氣時稱以「昊天上帝」(氣),在言及世界神格時稱「玉皇大帝」(體),祂也是後來四御和五極的玉皇大帝,可見「氣」和「體」之間有不可分割的密切性,以及人類上窮理氣之理的殷切。而且所有神祇中只有玉皇大帝能稱為天帝、上帝,其餘最高只能稱到大帝、帝君,也可見人類對祂的尊崇。

 二、人界諸神

   自然崇拜之神祇架構其實還算清楚,令神祇架構混淆不清的是因為人類為了信仰的需求,所以產生大量的神祇,這些神祇都有他們特殊的功能及崇拜的族群,這些神的來源為:聖賢敬仰、外教神祇、神話傳奇、鄉野奇鬼。而他們的功能則有祈求國泰民安、文書科考、福祿壽子財、伏魔降邪、舟車平安、避煞除瘟、醫藥延壽、老弱婦孺平安、婚姻感情、法律正義、百業祖師、各種藝巧……等。    

  人類除了產生、吸收大量各種功能的神靈,而且還令這些神的地位不斷提升,以致產生許多效應,如:地位直追自然帝君(如關聖帝君)、取代原本自然界的神祇(如梓潼帝君取代文昌星君)、多人並列(如火神說法即有炎帝、祝融、重黎、回祿、吳回……多種)、成為新的功能權力者(如媽祖天后掌管海航安全)、成為體制外的權力者(各類佛祖與菩薩)、混淆不清(如盤古一說即為元始天王、女媧一說即為九天玄女)、相互含射(如斗姆與大梵天王的四面佛)。

此外,由人而成為神祇,並且直追自然帝君的亦有之,人成為神如依照地位高低可分類如下:

 

1.帝后級

如關聖帝君、保生大帝(大道公)、媽祖天后(天上聖母)、文昌(梓潼)帝君、孚佑帝君(呂洞賓)神農大帝……等真實存在的聖人,這些神祇的地位已經被追諡到僅次於玉皇大帝,可與自然界帝君相等的地位。這樣的精神其實是對的,因為提升聖人的地位絕對有利施行教化,而且也闡明人類可以透過修為與努力而達到「天地合一」的最高境界。

能夠以人界之神而成為神祇帝君的,他們在人世時的貢獻即非常卓著,乃至成神後還一再顯聖救助國家或人類的苦難,所以屢被追諡,終成天上帝君(當然,其中也有很大的政治因素在內)。於是有人便說,這些神都是人封的,不足為信,事實上,全世界所有宗教裡的神都是人類創造出來的,無一例外,非唯道教如此,人類因信仰需要而造神,乃是普世現象,但重要的是對神祇信仰產生的「共識」與「共業」效應(見本章第四節)

 

2.神級

神便是有修練、有功蹟,並被朝廷敕封、民間肯定或天庭封予神職官階者,要強調的是,這裡指的修練不一定指道術或佛家的修練,漢民族人認為在紅塵裡的歷劫與完成,也是一種修練,甚至更甚於宗教修練,這從帝后級神祇,如關公、媽祖都具有普世貢獻而非修練便可證明。一般「男神」有:真人、真君、祖師、天師、先師、聖王、尊王、元帥、將軍、國王、公、侯、爺、仙翁;「女神」有聖母、老母、娘娘、妃、太君、夫人、仙姑、聖姑、女真等。至於「天尊」等同於佛之至高,且有超凡入理之意,只有「三清道祖」能用,地位更甚於天帝,除了關聖帝君為明神宗諡為「神威遠震天尊」外,其他使用者為民間誤用。

神的主靈在天上擔任神職,人間祭祀的是他們的分靈,分靈是由有聖德修練的神靈擔任。

當然,許多他教神祇(如佛與菩薩),以及從神話、傳奇虛構出來的「神」(如《山海經》、《封神榜》諸神)在此也大量出現,因為民間信仰根深蒂固,而且其精神也符合上述的成神條件,所以也被承認為正神。

 

3.仙級

  仙是指有修練,能擺脫人身束縛,而以神識不受世俗約受活動,且受天庭承認者(仙之受有職務『官階』者為神),依修練程度可分為:鬼仙(介於仙與精之間,仍繼續修練者)人仙(以人身成仙者)、地仙(於某處接受香火)、天仙(於天上生活)、金仙(已超氣入理,進入無極境界)。

一般而言,除了大羅金仙,成仙並非就是不再墮入輪迴的保證,需視修行能力而定,在心志不定時還是會再墜入輪迴。地仙以上有職務者可稱為神,但福報若滿除非仍繼續精進,否則還是要回歸輪迴,修練到超氣入理進入無極才能稱為大羅金仙。

在道教裡,成仙的方法有「修命」與「修性」二途,古代的人期待透過煉藥(外丹)、練氣(內丹)、長生術等方法而成仙,但有一個皮囊其實終究無法究竟解脫,所以「修性」是較徹底的方法,而且在現代也是主流。

 

4.鬼級

漢民族對「鬼」的定義和佛教不同,佛教的「鬼」是六道之一,是眾生中的一種,因此民間有受佛教影響,而謂漢民族神仙是大鬼之說,這是絕對錯誤的。神、仙有自然的,有人修練成的,定義已如上述。漢民族的鬼可分為:靈魂、野鬼、妖精、魔。

所謂「靈魂」就是人(有意識的動物皆然)往生後的神識(魂魄),正常而言,最晚四十九天之後,就會完全離開人間,這段期間靈魂在陽間被看見,活人便會視為「見鬼」。「野鬼」便是靈魂該往地獄受審,並轉往六道輪迴,但有些死魂脫離這些常規,成為孤魂野鬼,在人間遊蕩,以民間傳說言,會造成這種情況有幾種:死魂怨念或執著太重,刻意逃脫或無法抽離;枉死、陰錯陽差,沒被鬼差接回。「妖精」在漢民族傳奇裡有很多種,日月精華孕育生物,陰晦之氣便凝結成妖(如魑魅魍魎),或生物受陰晦之氣影響變為怪(如動物靈、植物靈、物靈),漢民族傳奇也認為,動物跟人一樣也會修練成精,如狐仙;孤魂如與陰晦之氣結合,怪力亂神之氣便會亦增。而魔則是上述的孤魂、妖精在經過不斷的化育、成長後,變成大能量者,可以與仙或神對抗。

仙與鬼的不同如下表,千萬不可任意混淆。

 

 

隸屬

自由

輪迴

能量

未來

接受神祇體制管制

有意識行動自由

修行夠者可不再輪迴

天仙以上不需人間能量

繼續精進或擔任神職

逃脫神祇體制管制

無行動自由否則會受到損傷

需再輪迴,只是他們逃避輪迴

需要人間能量

消散或成為魔族

 

但鬼也不見得全是「壞」的,有些孤魂、妖精被人們建廟祭拜了成了善鬼,可以與人類和平相處並互蒙其利,如:大眾爺、義民爺、有應公、萬善祠、姑娘廟……,還有各種動物靈、植物靈、物靈,一般稱為「陰廟」。賭徒、投機客、特種行業最喜與孤魂野鬼交易,但這並非正統道教所樂見,還是應該循天地輪迴之理修練為適當。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bud&aid=2455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