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以關聖五常精神建立現代軍人倫理 (下)
2008/12/22 12:39:56瀏覽1739|回應0|推薦0

      ~本文獲「忠義文學獎」 

三、以五常建立現代軍人倫理

 

    從關聖的五常表現,可推論出現代軍人的倫理特質,而且這些特質也可配合杭廷頓簡諾維茲軍人國家化、社會化、現代化、專業化的新時代趨勢一起發揚(見附表一)。以下所論可以分為「個人」的操守以及「整體」的表現來探討。

●附表一

五常

新時代趨勢

說明

軍人永恆特質

仁是王師永久不變的德行

國家化

效忠人民與民選領袖,不可干預政治、民主

社會化

參與社會,建立新型態公共關係

專業化

建立更高專業技能,提升科技作戰能力

現代化

體認新時代信念,建立新倫理價值

註:五常與新時代趨勢可交叉討論,亦可一一對應

 

一)仁

   軍人之所以願意為救度眾生而捨身取義、殺生成仁,無非都是緣於一顆熱忱的「仁」心,因為「不忍人」13的情懷,自然驅使軍人做出大愛的犧牲奉獻。

  在個人方面上,因為仁的驅使,平日自然能「愛民」、「民胞物與」14,所以相對就會達成「軍愛民,民敬軍」的境界。而且,軍人除了護國的任務外,在社會發生急難事件或人民有所需求時,也有護民任務,譬如「『九二一』這場世紀的災變,如果沒有國軍的力量投入,災情絕對難以迅速掌控,也不可能這麼快除舊佈新」15。此時,自然也會因為軍人的助人仁心,而圓滿達成任務。倘使軍人無此仁心,對交付的任務敷衍應付,除了無法完成所託外,也無法取得百姓尊敬,更無法彰顯紀律,使軍隊蒙羞,遑論將來在戰場上騁馳效命。

  在整體方面,軍人的主要使命無非執干戈以衛社稷,在真正發生戰爭時,則必須忍受身體上的飢餓痛楚,乃至必須離開家庭、奉獻生命,這樣壯烈的犧牲若無大仁之心以為支持,則必然心生怨懟、恐懼,乃至產生臨陣退縮、叛降、倒戈的行為。所以唯有充滿救度百姓、不忍黎民受難的仁心,才能驅使軍人無畏無懼,乃至從容赴義,捨身成仁。

 

二)義

  除了個人「仁」的天心人性外,軍人也需要「義」來相互支持,使團隊發揮更大的力量,如此軍隊才能發揮以寡擊眾的效能與親愛精誠的王道精神。

  在個人方面,義是袍澤間的「情義」,永不離棄,同生共死,因為有這種情義,同袍才能真情流露、生死為盟,因而才能凝聚士氣,發揮力量,所以平日必然精誠團結,戰時也才能患難與共。義也是「勇義」,羞惡無法達成任務因此蒙羞之恥,故而能激勵勇氣發揮最大潛能,同時也因為知恥,所以必然也能產生勇氣鍥守「道義」。倘若平日自私渾噩,戰時便必然不顧情義,懦弱退縮,不能堅持正義,所以軍人必養義氣。

  在整體方面,義就是「忠義」和「正義」。所謂「忠義」,便是誓死無懼的完成忠於人民、忠於憲法的任務,人民是軍隊最高的效忠對象、憲法是人民意識的最高具體表現、總統是人民任命的三軍統帥,賦予軍隊明確的執行任務,所以終結最後,「人民」還是忠義之所在。而「正義」即指軍隊是「正義之師」,因為軍隊能夠絕對忠義,認清效忠對象是全體人民而非某個人或某個政黨,決不涉入任何政爭、不違反保護人民、抵抗外侮的使命,所以軍人是正義的守護神,也是正義最堅實的後盾,因此,軍人都必須如孟子所說:吾善養我浩然之氣-「義」16

 

三)禮

  「仁」與「義」已經構成軍人倫理的內、外兩大思想中心,而禮、智、信可用來說明軍人的倫理行為。

  在個人方面,禮乃指現代軍人必當內外兼修,個人行為必然合時合宜,成為現代「陽光男孩」與「軍官紳士」,革除以往「好男不當兵」或將武人與莽夫畫上等號的錯誤刻版印象,使軍人能人人都成為「現代儒將」。另一方面而言,「禮」指的就是「軍紀」,恪守軍紀讓國軍展現優良形象,這個形象同時也是代表國家的形象,更有甚者,因為軍人握有武器,如刀之兩刃,所以更必須「知書達禮」,才能真正造福而非為禍百姓。

  在整體方面,大體的「禮」指的是國家法統與社會法禮。在國家法統而言,軍人應該恪遵憲法與制度的規定,絕對不能逾越,更不能因為私人情感或情緒而破壞法統,否則便成為違法亂紀的散兵游勇,為正義王師所不恥。同理,軍人也有維護國家法統的神聖任務,因為國家法統正代表國家的存在、制度與尊嚴,絕對不容絲毫侵犯。在社會法禮而言,現代軍人已經融入社會,並成為社會菁英的一份子,所以軍人自當具有現代社會的禮儀涵養與人際關係,成為彬彬有禮的謙謙君子,使國軍能更為現代人所了解、歡迎與支持。

 

四)智

   現代軍人與傳統軍人最大的差別應該就是對「智」的要求不同,古代認為「可以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以為軍人只要效忠、服從、達成任務就可以了,但現代對軍人的要求,則絕對高度重視智慧的養成與提升,甚至「智慧」已經成為判斷是否可為一個優良軍人的極重要指標。

在個人方面,因應時代的科技進步與建軍現代化,現代軍人必須學習運用隨時在進步的科技設備,這是作戰是否能夠致勝的關鍵,而非與以往一樣,只是憑著強壯體魄與武術技巧即可(當然,這還是不可或缺的條件,也是軍人異於一般人士必須文武雙修的特徵)。也因為軍人必須高度提升專業能力與思考智慧,所以才可打破以往認為軍人愚勇的錯誤印象。除此之外,軍人亦如各行各業人士一樣,應該隨時進修、充電,使自己的學習經歷完整,知識面面俱到、見解縝密正確、智慧卓越超群,如此才能承擔越來越艱鉅的任務,人民才能安心將身家性命的安全交付給軍人來保障。

  在整體方面,因為社會國際化、多元化、民主化,所以軍人自必具備更寬廣的教育與思想,以及更深的謀略與戰術,才能建立全方位的嶄新現代勁旅。因此,軍人應該具有「與國際接軌能力」及「國際的宏觀視野17,如此才能建立國際級與國際性的軍隊,並運用國際情勢的合縱連橫,策訂最有利的國家安全戰略。此外,軍人亦應體認現代社會的多元價值與民主真諦,建立多元的思維與開放的思想,以因應社會潮流的變遷,在時代巨輪永不停止的轉變中,始終能擔任中流砥柱、力挽狂瀾的角色。

 

五)信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18,可見「信」是為人處事的基本修養,若人無信,則遑論會有仁、義、禮、智四端,蓋因「信」是對自我承諾的堅持,也是對他人承諾的徹底實踐,所以是內在的自我堅持,也是外在他人的肯定。同時,「信」要提升為孟子所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曲」19的「人格信仰」,然後才能產生大信不曲的不屈不撓精神。

    在個人方面,必先清楚,什麼是軍人光風亮節的原則(無非仁、義、禮、智四端與護國衛民的神聖使命),這就是「信念」;接著,必須對信念有堅持的貫徹實踐,並因堅持貫徹所以產生力量,這就是「自信」與「信心」。所以「信」有理念、堅持與貫徹三個大節,缺一不可——沒有信念,將茫茫然不知所以;沒有信仰,則意志不堅不成忠烈;沒有信心,將無法產生力量。因為這三方面的配合,最終能完成自我或別人託付的艱鉅任務,而這就是世俗所說的「言而有信」。

  在整體方面,信有大信與小信,就如勇有大勇與莽勇、義有大義與愚義、仁有大仁與婦仁……一樣。一切德行之所以能稱為「大」皆因其建立在道德的修為上,所以能夠不逾法禮;建立在救度蒼生上,所以能不為自私或奸人所利用。譬如信,能誓守軍人護國衛民的信條,如此的完成是信的大完成,也是四端的大完成;倘為幫派、奸商、肖小相互為用的約定,不但不是信,還是傷風敗德的行為,信的濫用與誤解。所以軍人的大信便是完成軍人的天職,不敢稍有疏忽逾越,最後並且光榮的接受自我堅持而得來的更高生命成就——榮譽與軍魂。

 

四、結論

  

「武」的戰技與力量必須建立在深厚的「武德」上,方能不成莽夫,也方能更上層樓,進而臻武為聖,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古今中外無不德之武聖。同理,今日的軍人亦必須有其深厚的五常倫理修養與內涵,乃至這種修養必須內化到軍人思想、道德、個性、人格、生活、生命之中,平時偃武修文、才德兼備、光明正大,能為百姓所信任與託付,乃至在情境險惡、生命危難時,軍人倫理成為支撐貫徹任務的最堅強信念,如此,軍人的光耀才能震古鑠今,永垂不朽。可見,關聖五常精神並不因時代演進而沒落,相反的,依五常精神而建立的現代軍人倫理,在軍隊的現代化與國防軍力提升上,都有不可抹煞的重要性!

 

註釋:

1.Samuel P. Huntington,”The Soldier and the State: The Theory and Politics of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1957.

2.Morris Janowitz,The Professional Soldier:a social and political portrait”,1960.

3.中華民國國防部社論,《落實軍隊國家化是軍人至高榮譽與價值》,2006.07.18

4.高永光,《軍方應更進一步強化與文學校的合作交流》,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憲政(評)092-221號。

5.中華民國國軍五大信念乃參考美軍「國家、責任、榮譽」而來,但多了主義、領袖。然而效忠中華民國憲法的主義與由國民選舉產生的領袖,並不影響軍隊國家化。

6. 洪陸訓、洪松輝,《軍人與國家》(時英,2006),譯序。

7. 洪陸訓、洪松輝、莫大華,《專業軍人》(黎明,2006),譯序。

8. 廖彩秀,《由〈桃園明聖經〉探析關羽之忠義本懷》,見《2005第一屆忠義文學獎得獎優良作品專輯》頁63-65。

9. 林金郎,《關帝聖義人格與宗教成就的社會意義》,同上,頁8-9

10.歷代朝廷追諡聖賢最高為「帝」或「后」。儒家謂「天地君親師」,所以「帝君」是一種神格化的最高敬謂。道教的「天尊」位階又在「大帝」之上,為化生天地的形上力量。至於「佛」則是佛教修練的最高成就。

11.《孟子公孫丑上》:「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12.董仲舒,《天人三策‧第二策》,以五行配「仁、誼(義)、禮、智、信」五常。

13.《孟子公孫丑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14.張載,《西銘》:「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15.南投縣議會網站「九二一震災專輯」之「九二一南投大地震實況」http://www.ntcc.gov.tw/921/11.htm

16.《孟子公孫丑上》

17.中華民國國防部軍事新聞,「全人教育培育專業政戰幹部」,2006.06.30

18.《論語為政篇》

19.《孟子滕文公下》

 

( 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bud&aid=2494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