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9/06 23:09:05瀏覽1370|回應2|推薦19 | ||||||||||||||||||||||||||||||||||||||||||||||||||||||||||||
為方便對岸同胞理解,先解釋一下"萬教"是指很多的教派。"轟動武林、驚動萬教"是在台灣傳統戲曲尤其是布袋戲中,常常聽到的一種語氣用詞,一般都會運用台語誇張的尾音和配合特殊的音效,來塑造一種震撼人心的氛圍和情緒。 新冠病毒(COVID-19)是一種"新型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引發的傳染性疾病,因為感染者會有輕度或中度肺炎的徵狀,嚴重的則有呼吸衰竭、休克、缺氧或多器官功能障礙,故也簡稱為 "新冠肺炎"。 自2020年元月開始,新冠在武漢首次被揭開和定義之後,便一路以開掛的"超級傳播" 模式擴散,屢屢打開世人的眼界和打破常人對病毒的認知,各國人民都在問到底何時能夠結束這個惡夢?何時能恢復正常生活? 這一年半多以來,至今新冠共造成超過2.2億的確診數,死亡人數也接近四百六十萬人,說它是"轟動武林、驚動萬教",應該一點也沒有誇張。 那麼,這不禁讓人疑惑新冠病毒為何這般厲害?它到底是什麼樣的病毒呢? 感冒、流感和新冠 當人們將注意力放在"新冠肺炎"時,就忽略了還有常見的"感冒"和"流感"(流行性感冒)這兩種也是病毒引起的疾病;原因很簡單,因為三者症狀很類似,而流感和感冒相較新冠沒有那麼嚴重和致死。 感冒是一種輕微的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上呼吸道指的是鼻腔和喉部。流感則是由流感病毒造成的傳染性疾病,通常症狀比感冒嚴重一些,但一般都在發病後一週左右能夠復原,除了咳嗽會持續久一些。 這裡是三者症狀的差異列表,供讀者參考:(網路資料)
"流感"病毒的毒性強不強? 病毒的存在比人類歷史長久超過數億年,直到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才讓人類對流感病毒開始有較為深刻的認識。 西班牙流感最早的病例,是於1918年3月在美國堪薩斯州發現,而後全球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即約五億人陸續地受到感染,估計有1740萬~一億人因此死亡(較保守說法是2500萬~5000萬人)。 流感病毒屬於"正黏液病毒科",是RNA病毒的一種,分為ABCD四個類型。其中A型流感是變異最為頻繁的類型,每隔十幾年就會發生一個抗原性大變異,產生一個新的毒株;已知的可在人類之間互相傳播的有三種,分別是H1N1、H1N2和H3N2。 流感現今在世界各地傳播,新冠爆發前估計每年都有300萬~500萬件重病案例,造成約25萬~50萬人死亡,致死案例大多發生在幼童(兩歲以下)、老人(70歲以上)和慢性病患者的身上。 歷史上,除了幾次特別嚴重的大流行外,一般流感的致死率約是0.1%,並不算高。所以,流感在認知上是一種不算很毒的病毒,可怕的應該主要是其傳染性。但是,就有一種人深怕世界太過於平靜和安逸,沒事非得要搞些鳥事。 2014年7月,為了分析流感病毒H1N1的基因變化,日本東京大學兼美國威斯康辛州麥迪遜大學教授---河岡義裕,研製出一新變種的H1N1可以繞過人類免疫系統,被認為是超級病毒。 據了解,一旦這種奪命病毒外洩,很可能人類毫無抵抗力而釀成巨大災難;這傢伙本人已證實,自己的確已研製出這種超級流感病毒,並稱已經把初步研究報告提交給世界衛生組織。 這世上尚有許多急於等待探索的病理疑難雜症不去研究,為何偏偏要去研製這類毒性之物?醫生放著拯救人命的重要事情不去做?這傢伙有病嗎?還是就一個死變態? 新冠的毒性到底有多強? 冠狀病毒(Corona-virus)屬於"正冠狀病毒亞科",同流感一樣也是RNA病毒的一種。 據非正式驗證的推算,能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可能開始於200年前,從蝙蝠身上的冠狀病毒演化而來;1988年曾在一名腹瀉的兒童中,驗出與牛冠狀病毒相近的HECV-4408 。 已知可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共有7種,其中4種只引發普通感冒,另外三種分別是SARS、 MERS和SARS-2;這裡的SARS-2就是新冠(COVID-19)的毒株,和SARS是為姊妹毒株。 冠狀病毒第一次爆發感染發生就是2003年的SARS,根據追溯並證實的初始病發時間和地點,可能是2002年11月的廣東省佛山市或順德市。共造成全球八千多人感染,導致774人死亡。 而MERS的首次確診個案,是於2012年6月在中東的沙烏地阿拉伯,全球共有一千三百多人感染,死亡人數估計超過500人。 相比新冠的確診數和死亡人數,SARS和MERS都幾乎可忽略不計;新冠的致死率因各地方和國家的差異太大而很難認定,一般都粗估為2%,比流感的0.1%高出甚多。 當然,新冠和流感一樣,真正可怕的是它的傳染性極高,以及詭異莫名的變異性。 新冠病毒變異的詭譎和驚人的變異速度 目前對於新冠病毒,世界各國都採取使用疫苗來對抗之,而全球施打疫苗最高效的國家是以色列,據悉以色列最近仍大規模推動第三劑的施打;為何?大家都知道的,是因為新冠Delta變異病毒來勢洶洶,又一次重創以色列的疫情,以及造成全世界各國都相繼淪陷中。 Delta病毒在感染初期釋出的病毒量,證實超過原形病毒300倍以上,四天後降為30倍,9天後為10倍;除了傳播速度比原來快到2~3倍外,幾乎市面上所知的疫苗,遇到Delta病毒,保護力都會下降。 而除了最讓人聞之色變的Delta病毒,其實還有不下10種的變異病毒,諸如:阿爾法、貝塔、嘎瑪....等等,都是或多或少在各地肆虐奪人性命。 為何新冠病毒可以卓絕於各類病毒之上,恣意變化來摧毀醫學成立以來的常識?病毒變異雖是常態,但怎麼可能在短短約一年的時間,新冠可以變異出這麼多"恰巧"對人體更具毒性的新毒株? 我換個方式來說明,流感和新冠都屬於RNA病毒,而西班牙流感自一百多年前首次爆發,因當時人體尚未具備類似的免疫系統,使得人類被無情地大規模痛宰;但人體免疫系統很快便做出應對,於後來幾次的流感病毒變異中,很大幅度地降低傷亡程度。 若非人類免疫系統有這種應對能力,以及病毒變異增強的機率趕不上人體免疫系統,那麼人類恐怕早就滅亡了嗎?這應該是很簡單的道理,也是醫學普遍的共識。 就已知的病毒變異學理,一次增強毒性的變異通常需要十幾二十年。 就算SARS也是新冠的同宗姊妹,這種致命性高的新冠病毒產生也沒超過20年,怎麼可能一下跑出這麼多變異的新毒株呢? 原來一直有人在研究冠狀病毒 據美國媒體報導,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染病學教授巴里克,在冠狀病毒領域已深耕30年,2003年在SARS爆發後不久,其所領導研究團隊就已具有複製SARS病毒的能力。 此外,巴里克曾在多個場合宣稱,他的團隊具備合成多種冠狀病毒的獨家技術,於2002年就建立"鼠肝炎病毒反向遺傳系統";依靠這系統可以在活體內進行對病毒的研究,並通過實時改變病毒的基因結構,可以直接看到改變後的反饋效果,從而了解每個病毒基因所發揮的作用。 有記者爆料,2003年SARS爆發以前,巴里克要申請經費甚是困難,因為人們對這種沒有高致命性的病毒並不感興趣;在SARS疫情結束後,巴里克就立即與美國范德堡大學和德特里克堡實驗室,合作研製出一套用於合成SARS病毒全基因序列的反向遺傳克隆平台;這一技術也是隨後各大病毒改造項目所依賴的核心平台,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僅僅根據病毒的基因序列,人工構建出病毒的克隆體。 2008年11月,巴里克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一篇論文,詳細記錄了一個全新人造冠狀病毒從設計、製造到復活,從刺突蛋白的建構到感染試驗的全過程,並且該論文還特別論證了這種人造病毒,不僅能讓小白鼠感染患病,還能侵襲人類的呼吸道上皮組織。巴里克並稱:"現在我們有能力設計合成各類SARS類冠狀病毒。"。 很湊巧的是,新冠病毒正是SARS類冠狀病毒中的一種。 到了2015年,巴里克團隊再發表論文聲稱成功製作了一種"嵌合體病毒",這種病毒擁有一種蝙蝠冠狀病毒的突刺蛋白和另一種冠狀病毒的骨幹,而研究者將他們結合再一起並取其優點,而這種"嵌合體病毒"對人類具有傳染性。 2020年6月,巴里克在"本周病毒學"的視頻節目中,以一種充滿調侃的語氣闡述他改造冠狀病毒的細節,他說道:"....關於建立新冠病毒的老鼠模型,問題是新冠病毒不能在老鼠體內生長,也不能與老鼠的ACE2受體結合。(改造新冠病毒)這是非常容易的,你可以將至少四或五組不同的變異設定,放入新冠病毒的受體結合域的裡面,使得新冠病毒可以和老鼠的ACE2受體結合。...(在談到兩處對新冠病毒受體結合域的修改時),其中一個是我們所知特定的(胺基酸)殘基,這個殘基與人和老鼠的ACE2受體的互相作用是不同的,另一個殘基是鄰近的脯氨酸,我就是不喜歡脯氨酸在那附近,所以我們就改了。因為我們能做到,所以就做了,呵呵....!所以一般來說,如果那裡有個脯氨酸,我就是不喜歡,我也不知道為何我不喜歡,但我就得把它拿掉,呵!呵...." 我想,只要給他充足的經費,至於什麼基的或者什麼酸的,他會在乎嗎?他會在乎裡面關乎多少人命嗎? 感言 如果你仔細回想一下,之前新聞媒體或自媒體在說到新冠攻陷某個國家時,都順便提醒因為龐大的被感染群體可能會引發病毒的變異;但是,若想想同是RNA病毒的流感,百多年來的大規模感染數也沒產生這麼多的變異,就不難理解其中有人想要預先灌輸洗腦的思維。 真正"轟動武林、驚動萬教"的不是病毒,而是背後的"藏鏡人"啊! 金錢已變成萬惡的根源,卻又是現代生活的必須。 看到河岡義裕和巴里克這兩人,我不禁想著,當科學家或者其他精英和知識分子都像政客一樣,為了錢出賣良知和靈魂,正如同某人運用手段逼著你打高端如出一轍,那你還能相信什麼?如果不能發出行動又有何用?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