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復興中華文化,大陸應先為國語正名
2021/05/11 22:11:38瀏覽416|回應0|推薦6

台灣人都知道的一件事,在現今的台灣社會中一談到中華文化,就是政治不正確。

"台灣社會"表示台灣是一個多元的社會,台灣人是多元種族組成,中華文化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所以太過於強調中華文化會招致口誅筆伐,更別說明裡暗裡、無所不在的"去中文化大革命"

台灣經歷上世紀50~80年代的社會族群融合,在老蔣小蔣強勢的主導下,當時的新生代幾乎完全不沾政治,沒有受到政治的汙染;當然你也可以解釋為洗腦,在這裡不爭論。

生活和心靈獲得中華文化純淨的洗禮下,當然在中間也有來自歐美日的影響,台灣在890年代爆發出燦爛多元的新文化,包括影視、流行歌曲、民間習俗....等等,雖然難免也參雜一些迷信和次文化;不奇怪,反正中外古今,在任何自由開放社會中這都是無法避免的。

同時,台灣在中華文化的影響下,也開闢出一套深植於台灣人觀念中的社會次序和治理的觀念,即使經歷不同政黨和政治爭執紛擾也沒有太大的變化。

舉個例子:台灣無論城市或鄉村,黑道基本上不敢進入工廠和影響工廠運營;台灣人深知這些大大小小的工廠是台灣人的命脈,黑道若膽敢在上班時間私闖工廠,會立即遭到執法單位打擊,沒有任何疑慮地必須立即防堵和破案,百分之百不可越線。

另外一個例子對大陸來說比較諷刺,那就是台灣的老闆不敢拖欠工資。在台灣這已經是習以為常,勞資雙方都不會懷疑的事情,所以在現今台灣社會中不可能發生拖欠工資的事情。做老闆的,就算去借高利貸也必須準時發放工資薪水。

再來就是所謂的"國語",台灣人無論認同哪一國,都不得不以中文(Mandarin)為國語。據我所知,在阿扁時代就有人企圖強行推動所謂台文來取代,在社會和學校則企圖以所謂台語取代國語;但隨著時間推移,所謂的台文在現實中卻徹底潰敗,不但成年人不會改變,就連青少年都自然而然地排斥所謂台語,所謂本土家庭的子女亦同,在台灣年輕人會說台語的愈來愈少。

為何國語在台灣無法被打壓?我簡單分析一下箇中緣由:

  1. 文化優勢:

    眾所皆知,中國自古就有無數的方言,民國初年在諸多有識之士出謀策劃新國家的語言統一上,無論你是認同三民主義或共產主義,無論你篤信資本主義或社會主義,語言的被使用範圍和優美與否應該是國語的第一考量。所以不難理解國語有天然優勢,其他相對沒有優勢的語言想要取代沒那麼容易,除非是暴力式的強迫推動。

  2. 大勢所趨:

    中國大陸在千禧年前後,經濟上崛起之勢已露鋒頭,台灣當時也正處巔峰,加上香港、新加坡等華文地區,國語逐步成為國際間的重要語言之一。更不用說自2008年後,中國大陸快速的成長茁壯,即使當時的中共政權仍是被深深懷疑而不信任的處境,即使全球都被歐美不斷洗腦而等著看中共政權的倒台。

中國大陸在當年政權成立之初,除了打韓戰外,整頓和鞏固諾大的領土和加強各族群的政權認同,必定是第一要事;不要說新疆、西藏和蒙古,全國各地也尚有許多各種傳統自有文化的族群,而當時各有各的語言文字,基礎教育也因國力不足而無法全面普及。

為了安撫當時還不是那麼團結的各個民族,也為了輕易製造當時的族群對立,將全國性通用語言稱之為"普通話",應該比較容易被普遍接受,這是可以理解的。但現在已經不同了,族群間的差異幾乎可以忽略,而且可以很容易的感受到各族群對國家的認同感,在現今的中國全境都極為之高,我認為中國大陸大可以正式在各個場合,統一將之稱為"國語"

這樣做會有許多好處,而幾乎沒有壞處。首先,強勢的文化用稍微強勢的做法推行,一點也沒有毛病,現在國語已全面普及,所以應該不會有人反感或反對;再來是因現在的中央政權被普遍認同,而且愛國意識極高,外部基本上沒有阻力,即使有雜音也沒有絲毫用處,正名為國語更能展現中央政權的正當性。

最重要的是,台灣也是稱之為"國語",兩岸無論談不談、無論打不打,你的國和我的國都一樣的稱呼了,難道不是另一種統一的象徵嗎?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3353&aid=16277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