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種薑紀事
2015/04/05 08:33:02瀏覽1089|回應1|推薦10

自從上次幫農民朋友挖薑之後(參閱"挖出一片薑山" http://blog.udn.com/frank2001fv/19981642 "),感受到種植與收成是那麼有趣的事,一直想從如何種薑的源頭了解起。

我好奇的問今年還種不種薑?在哪裡種?會這麼問是有原因的,由於薑有連作障礙,同一片薑園8年內不能再種薑,無法克服的土壤性病害(號稱軟腐病)問題嚴重,一不留神農民心血可能血本無歸,另覓新地種植是較安全的方式。

聽說農友最近正用怪手整地,還要用人力把土裡的石頭撿出來,這些沒有樂趣的苦差事似乎不好意思讓我這志工做。當接到假日要種薑邀約時,我想新的薑園應該完成了。


我和內人到了去年的薑園,在附近打轉卻找不到路時,剛好農友三嫂上山餵雞看到我們,於是領我們駛進一大段山路,感覺像是翻了個山頭,才到達新薑園。

這薑園確定是新完成的,因為剛翻完的土和挖深的土溝裡,連一根雜草都還沒長出來,聽說之前是山上的梯田,已經荒廢多年。


 

停車後,走一小段路,路上盡是蟲鳴鳥叫和撲鼻的柚子花香,終於聽見人類的聲音。 


搞笑的阿木,見我來了,高舉鋤頭奮力一掘,開玩笑說:你看種薑多辛苦!

後頭的弟弟阿安揮手微笑說:粗重的活我們來就好。

我說阿木啊!你演得太過頭,這樣是不會得獎的。


其實薑園的溝要挖深,讓薑的地下莖塊能在地底伸展,阿木操作的中耕機,正是翻土打溝高手,別小看這台農業用狀似摩托車構造的機具,缺了它可是會把人給累死。


有了中耕機,順應地勢也能把溝開成漂亮弧形線條。


 薑母,就是母薑,也稱為薑種,必須經過嚴格挑選過的健康薑種,才能確保不會在土壤裡傳染病害。把剛發芽的薑母放在溝底,稍微覆上薄土,待其向上長葉(狀似野薑花葉),地下根莖則長出新的薑塊,經過施肥培土,約一年可掘土收成。


幾位女性農友負責擺放母薑在溝內,約一個手掌寬的距離擺放一顆薑種,芽點向上以利生長,等距擺放的目的是在不互相干擾生長前提下,達到最大產出量。農業不僅僅是經驗,也是管理學。

別看這工作簡單,彎腰久了,腰會痠痛,起立蹲下的動作像交互蹲跳,大腿小腿特別有感,一天下來,第二天可能會行動不便。


另一組人負責把薑覆上薄土,接著就等薑長出葉子,後續再施肥及培土。


天氣晴朗,溫度攀升到攝氏30度以上,可愛的送茶姑娘提著茶壺出現啦!


 咦!怎麼沒有杯子?


後來才發現,茶杯可以省略,大家早已練就一身喝茶不用杯子的本事。


接著,點心時間到了,專人把自家做的仙草芋圓送上山來。以前務農人家都會準備茶水點心給出力出汗的農民補充體力,人情味十足,現在這些農家仍維持這個體貼傳統。


用完點心繼續幹活,今天一個上午,種完了照片上的薑園範圍,其餘工作下午再做囉!


 

我們這些長年居住城市的人,對於課本沒教,新聞沒報,工作不涵蓋的事,所知是那麼有限,原來薑是這麼種的,盡心盡力的栽種過程會讓人感到踏實與成就感。

這次種薑體驗為生活帶來新的刺激與樂趣,開拓了新視野。在環境優美的大自然工作,感受陽光、風、泥土與植物,看到老鷹在天空飛翔,松鼠在林中跳躍,也更珍愛這片土地。

工作之餘,多接近大自然,參與農作的過程,對食材、對大地有新的理解體認,同時紓解了平日累積的壓力,農作體驗是值得參加的健康知性好活動。

註: 本文同時載於上下游: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67875/

 

 

( 在地生活桃竹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2001fv&aid=21972350

 回應文章

煙塵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4/25 20:21
看了這一篇文章後,才明白為啥自己種的薑,老是屍橫遍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