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電子代工產業的兩道曙光。~謝謝電小二推薦,2013.6.7登上聯合新聞網首頁,意見評論
2013/06/07 02:21:37瀏覽2093|回應1|推薦11

2013年6月4日。號稱世界三大宗教活動之一的媽祖出巡繞境剛剛結束,台灣的電子製造業也迎來業界的大拜拜,那就是每年六月初在世貿舉辦的Computex電腦展。這個僅次於德國漢諾威Cebit電腦展的世界第二大電腦展,我已經記不清參加過多少屆,數不清家裡有多少個印著各公司名稱的購物袋。每一年都有人說「今年比去年冷清...」,我已經懶得去比較了。我只知道,Computex對我來說已經毫無興奮之處,正如全世界對X86架構的Desk Top and NB產品失去了熱情。

再過五年、十年,台北還會有Computex嗎?

這兩年業界趨勢變化最大的就是 ─ 非Intel的硬體平台興起。令人聯想起幾年前非Windows作業系統-Linux的興起,然而Linux多年來沒有攻佔到Desk Top and NB的市場,卻在Server, Networking and portable device頗有斬獲,甚至超越Windows的市佔率。iPhone, iPAD以及ARM平台在手機跟平板市場攻城掠地,加速PC時代的衰退。Facebook聲聲呼喚的ARM Server 平台,搭配Android或Linux作業系統是否可能挑戰到Intel在商用電腦的霸主地位?值得觀察,至少今年的展場上還見不到(其實是有一台prototype啦,就在我服務公司的攤位)。Intel稱霸電腦業界的態勢,還是持續不變,只可惜IDF早已經不在台灣舉辦...。

台灣電子代工產業越來越難做?

台灣的經濟悶,以我看跟電子代工業處於進退維谷的困境有很大關係。一方面大陸廠無論是零件廠或系統組裝廠都越來越強大,造成競爭壓力;另一方面歐美景氣不佳,客戶訂單減少。針對於大廠例如華碩、宏碁、廣達、鴻海、英業達、緯創、仁寶等等而言,只有兩條路可走,任一條都是不歸路。一是轉做品牌,一是擴大規模全球佈局,到更低成本的地方去建廠。對於中小型的台灣代工廠而言,做品牌談何容易?全球佈局談何容易?大部份台廠選擇的對策是開源與節流,加大業務行銷力道、減少開案數量、減少支出、降低庫存與呆滯料的比例等等。看來滿有道理,然而這些對策的理論根據是:「現在景氣不好所以開源節流,等景氣好起來我們再重新出發...。」看出矛盾之處嗎?如果是體質健全、組織運作佳的企業,無論景氣好不好都應該要開源節流才對啊!事實上台灣代工業這一波面臨的挑戰,是對代工模式本身的衝擊。也就是說,現在幾乎所有台廠,包括電子五哥裡的RD人員,仍習慣於依歐美日客戶開出來的規格去設計,以客戶規範的標準來做測試驗證,生產線遵照客戶approve過的SOP生產,按客戶Tune過的方式來做品管。我幹PM十多年,不知罵過多少次RD and PE這種奴工心態,然而他們總是回我一句話:「客戶有說要這麼做嗎?客戶有同意多付錢嗎?沒有的話你要求這麼多,成本增加誰要負責?」

沒錯,台廠只會做沒價值的代工 ─ 微笑曲線下緣的那一部份,其實並非不願意改變,而是被歐美日客戶逼迫的。台灣第一大製造廠X海的總經理去美國出差,只住三、四星級飯店。業績不好時,還要跟工程師兩人睡一個房間。歐美客戶的工程師或採購專員來台灣,絕對是住五星飯店。這樣天差地別是為什麼?簡單講代工就是沒核心價值,只好把價值建立在Cost down節省成本上。

唉~ 說到這兒真是令人唏噓不已,台灣的年輕人拼了命為公司換來微利,到頭來恐怕連保持微利都很困難。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這兩年來看到一些趨勢,對台廠很不利。但危機就是轉機,如果台廠的大老闆們看對趨勢,勇往直前從兩方面去投資佈局轉型,那就可以避免被淘汰,走出自己的藍海,這就是我說的兩道曙光!

趨勢,危機?轉機?

以往歐美品牌大廠如IBM, HP, DELL, CISCO等等,他們是從行銷、服務、應用軟體、售後保固及維修服務、產品測試及驗證、系統設計、硬體研發設計、硬體生產製造、零件採購...,統統都自己做,然後把硬體生產製造交給台廠代工,部份的硬體研發設計與零件採購也交給台廠。現在的趨勢是,歐美大廠希望把資源集中在前三項,也就是行銷、服務與應用軟體。至於售後保固及維修服務外包,產品測試及驗證、系統設計、硬體研發設計、硬體生產製造、零件採購等等他們希望交給硬體供應商來做。因此,許多台廠開始適應不良,抱怨產品越來越難做,客戶以前沒要求做這麼多,現在卻要求越來越over?然而換個角度看,其實台廠是多了兩個有價值的business model可以做。

兩道曙光。

一、Complete Hardware provider.
系統設計、硬體研發設計、產品測試及驗證、硬體生產製造、零件採購等統統都做,才叫做真正完全的硬體供應商。這個是現在鴻海、廣達、緯創、和碩等等都沒有做到的境界。但是這幾家公司或者較小的台廠有沒有能力做呢?我相信絕對可以。關鍵是,台廠必須對應用軟體、服務以及科技的趨勢非常深入了解,這是一項投資,但這樣才能清楚什麼樣的硬體架構是符合未來趨勢的最佳硬體、比歐美日的品牌服務廠或軟體大廠更懂得硬體,以後硬體的規格由台廠來開,用什麼原廠IC或零件由台廠決定,台廠也就有了跟CPU, BIOS, HDD, IC等各種零件原廠議價及談判的籌碼。到那時候,我相信以後台灣人到美國出差,即使是工程師也可以住進五星飯店了。

二、After service.
硬體的售後保固及維修服務,一般來說是HP, DELL等等這些品牌公司自己要做的。但是他們既然已經把人力集中在軟體及服務上,實在沒有必要再內建硬體方面的人力資源。何況,許多新創的公司根本是純軟體公司,他們即使綁著硬體一起銷售,也都必須把硬體部份的售後保固及維修服務外包。對台廠而言,如果已經成為上述第一點真正完全的硬體供應商,那麼對硬體還有誰比他更懂?這個部份可以多出5%~10%的收入,為什麼不做?當然,這需要投資,關鍵就在建立起Global service的能力。許多台灣老闆聽到Global這個字就害怕,但是卻願意花大錢在海外雇用外國人成立當地的sales office。這其實是迷思也是心理障礙,他們沒體會到光做After service其實是可以賺錢的。世界上已經有幾家大型的SI廠商在賺這個錢了,台廠若要來做絕對可以與其競爭。做一個OEM project辛苦的要命到頭來淨利可能不到5%,售後保固及維修服務不一定有事要做,就可以坐收5%以上,這麼好的生意還不值得投資嗎?

接下來幾年我來做個預言。有投資以上兩點business model的台灣代工廠,就有機會突破困境,揚威國際。固守模式,只想接OEM/ODM純做硬體製造代工的台廠,恐將逐漸被淘汰。

以上為個人之淺見。2013.6.7.

歡迎引用或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108bank&aid=7728840

 回應文章

qjubm
2015/07/04 00:00
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