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在東門與南門之間
2009/06/10 10:19:29瀏覽2839|回應1|推薦7

網路上有個很厲害的男人 Tony ,假日帶著老婆與一對女兒、兒子,足跡踏遍台北週遭及北海岸等處的名勝古跡、山嶺步道 300 多處。這兩年來更將足跡踏至桃園新竹苗栗宜蘭。不侷限於山林古道,他把每次訪遊過程用照片與流暢的文字作成紀錄,包括路線圖、旅遊建議、歷史考證甚至衛星控制點的資料。偶爾還會發表個人觀點、思古情懷,總共發表了 700 多篇文章 ( 篇數仍在增加中 ) 。這麼認真的一個男人,我雖然不認識他,但是十分的佩服與尊敬。受到他的啟發,我也開始找老婆假日去爬象山、七星山、無耳茶壺山。

他的網站叫做「 Tony 的自然人文旅記」。我是在網路上找尋有關台北古城牆資料時無意中發現的。網站中第 162 篇「北門滄桑.兩劉恩怨」這篇文章對台北古城的過往敘述詳盡,可見到 Tony 兄細膩的內涵。

關於台北古城:

「台北城完工於清光緒十年。背倚七星山,坐北朝南偏向西南 13 度,是中國最後一座依風水建造的城市,也是最後一座石造城。建城的石材取自現在內湖環山路一帶的金面山採石場。台北城牆周徑 1506 丈,開五城門,分別為東門 ( 景福門 ) 、西門 ( 寶成門 ) 、南門 ( 麗正門 ) 、北門 ( 承恩門 ) 、小南門 ( 重熙門 ) ,甲午戰爭清朝割讓台灣,建城才 20 年後所有的城牆以及西門南門小南門就被日本人拆除 ( 南門與小南門於民國五十二年重建 ) 。」

一般人可能不熟悉台北城與中法戰爭的關係。台北城並非因中法戰爭而興建,早在1875年﹝光緒1年﹞沈葆楨為加強處理台灣防務以及開山撫「番」事宜,便奏上「台北擬建一府三縣摺」,然而在上諭尚未核下時沈葆楨已昇任兩江總督。台北設府「奉旨允准」的時間是1876年﹝光緒1年12月﹞,公文到台灣已是1877年春。而台北城是1879年﹝光緒5年﹞在第二任台北知府陳星聚的推動下才開始興建。興建其間還經歷一件特殊的改動,1881年到任的台灣巡撫劉璈因風水之見,將台北城牆與城門原正南正北的方向整個往西南偏了13度,成為北倚七星山的座向。台北城因經費不足建建停停,直到中法戰爭發生才於戰亂中完工。值得一提的是,中法戰爭台灣戰役,是滿清末年打的惟一一場勝仗,而且靠的不光是劉銘傳的淮軍或劉璈的湘軍,而是當時台灣的百姓與團練,台灣軍民在中國近代史上寫下最驕傲的一頁,身為台灣人我覺得與有榮焉。

試想,中法戰爭如果法國的拔孤佔領了台灣,開始殖民。甲午戰爭發生後台灣仍然是法國人的,那麼二次大戰結束後台灣恐怕不會回歸中國而成為法國的屬地或託管地。 國共內戰蔣介石也就不會遷移到台灣而是遷到海南島。海南島必守不住共軍,因此中華民國便於1949年滅亡,那麼20世紀以至於21世紀的台灣,會是什麼模樣呢?

我為什麼會對這些資料有興趣呢?因為我出生於杭州南路,金華街旁的日式宿舍裡,位於東門市場與南門市場的中心點。小時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台北看守所的大門與圍牆,它的大門正對著愛國東路,四周圍牆約為現在杭州南路、信義路、金山南路、金華街合圍起來還要再小一點的範圍。高高的大門及圍牆很像是中影文化城的古代城門。我母親是台北看守所的女所管理員,每天把我帶進帶出,等於我的嬰幼兒時期是在看守所裡度過的。對於一般人俗稱「裡面」的神秘世界,因為年紀太小只有片斷的印象,如貼有水藍色馬賽克磁磚的大浴室,鐵製飯盒以及乳白色的柵欄、鐵門等,後來台北看守所遷到土城,整塊地拆光光,剩下一大片斷垣殘壁及滿地的碎磚頭、小水塘,我跟許多小朋友每天在那兒抓蝌蚪蝴蝶蜻蜓癩蛤蟆、採野莓玩,這塊荒地在我的童年簡直是天堂!

原來台北看守所的圍牆就是用台北城的城牆石所蓋的。

當年日本人把拆下的城牆石作為地下水道的基石。也蓋了台北賓館的圍牆及台北刑務所的圍牆,臺北刑務所就是後來的臺北監獄。五十二年時台北監獄遷至龜山,原地全歸台北看守所,僅西南一隅供少年觀護所使用。民國六十四年一併遷走,整塊地移轉給電信局與郵局。不知什麼原因,看守所南北兩道長長的石牆被保留了下來,隱藏在發展迅速的繁榮都市中,用迂迴的方式默默記載著台北古城的痕跡。由於古意盎然景觀特殊,偶爾成為新人拍攝婚紗照的背景。小時候一家人走路到寶宮戲院看邵氏的武俠片,我常沿路用手摸那長著青苔的石牆,父親就會罵:「你要是在北方這樣子走路,早晚被蠍子螫到!」,不曉得我原來距離歷史這麼近?

當邵氏的電影也變成了歷史,不知道這台北城牆,還能存在多久?十年?二十年?五十年?

多年以後,我與老婆有緣回到舊居住了兩年多,驚喜發現附近豐盛的美食文化。金華街、永康街、信義路一帶,早期因為靠近武昌街、衡陽路等貿易公司所在地。有許多經商做生意的外省人移居此處,是江浙人上海人的大本營。由於臨近師大,近年來台灣學國語的老外人數眾多,許多洋食餐廳如雨後春筍冒出來,增添異國色彩。永康街商圈迅速繁榮發展,別樹一格。因而這一帶的飲食文化豐富多元,例如金山南路上的銀翼餐廳、永康街旁的秀蘭小吃、信義路上的正記南京板鴨店等都是有歷史有獨門料理又好吃的地方。而冰館、騎樓義大利麵、誠記越南麵館等是新一代的美味流行,還有許多隱藏在小巷子的特色餐廳,值得用散步的方式慢慢找尋。

在此我想介紹的是某些東西不單單好吃而已,它已經進入你的生活,佔有記憶,左右你的食慾,我每隔一段時間非要去吃一次不可的這類食物,不曉得是否也可以獲得你的同感。

不可諱言的,「吃」是最容易最快速獲得快樂、平靜與幸福的方式。

米粉湯

東門市場因為開金山南路被切開成兩邊,又曾發生過大火,傳統市場的部份已經不復當年盛況。比起南門市場近年來發展成為江浙食材的重鎮,東門市場相形之下顯的平凡沒落。但是在市場的角落裡卻讓我發現了意外的驚喜。從信義路上的入口進去之後會看到左右各一處米粉湯攤位,那是最有台灣特色的極致小吃。為什麼說極致呢?一隻豬的全身上下從頭到腳從內到外除了豬毛以外全都能吃,外國人恐怕會嚇壞吧?只有歷經無數苦難的民族才會有這種吃法。這兩攤很有意思,一個叫黃媽媽,另一個叫羅媽媽,賣完全一樣的東西。米粉較細較長,而非一般的粗短。米粉湯要好吃,最重要的是第一、湯要清,不油膩。第二、小菜種類多,內臟要事先清理洗淨川燙過,才不會腥。黃媽媽羅媽媽的湯頭不濁不膩,口味溫和,黑白切菜色十分豐富,例如豬肺豬心喉管生腸小肚花枝等應有盡有,大腸肝連油豆腐等基本暢銷小菜更不在話下,她們還備有蒜頭醬油、烏醋、芹菜屑、甜辣醬、辣椒醬、胡椒粉等多種調味品。

羅媽媽黃媽媽哪一家較佳?這問題很難回答,不妨您有空自己去體會一下吧?

馬叔餅舖

從東門市場出金山南路,過馬路之後往仁愛路方向走,沒幾步路就會見到一間小店裡有個大烤箱,有人揉著咖啡色的麵團。可別小看這家小店,很少有地方可以吃到如此道地的芝麻燒餅。許多餐廳的芝麻燒餅都是由這兒供應的。一個芝麻燒餅賣 15 元,夾醬牛肉只要 35 元,這美味兒可以說是北方麵點的精華。由於揉麵的功夫到家,芝麻燒餅夾醬牛肉買回家冷凍起來,一兩個月後拿出來用烤箱或微波爐加熱,仍然好吃到讓你把掉在桌上的每一粒芝麻都舔的乾乾淨淨。我家冰箱上層常備的待客速食,除了南門市場的湖州粽子,就是馬叔餅舖的醬牛肉燒餅。惟一可惜的是馬叔餅舖只有白天營業,星期日休息,經常下午五點多餅就賣光,常常想吃的時候去了卻買不到。

鼎泰豐

一家令人驚訝佩服到五體投地的餐廳,紐約時報譽為全世界十大餐廳之一。它還沒開分店時,年營業額就超過許多上市櫃電子公司。由於顧客太多,採用銀行抽號碼牌的方式排隊是一大特色。任何人初去鼎泰豐,必定被門口擁擠的人潮嚇一跳,然後又對它極佳的服務效率印象深刻。雖然要排隊但不會等太久,人聲鼎沸可是入座後可以很舒服的用完餐,這就是鼎泰豐成功之處。它是餐廳界的奇蹟,一家鼎泰豐讓附近四、五處的公寓自願拆除變成收費停車場。因為慕名而來的人太多,附近許多同樣賣江浙小點的餐廳生意也很不錯,可以說一家鼎泰豐帶動了整個永康街商圈的繁榮。

鼎泰豐到底是什麼東西好吃呢?沒錯,就是眾裡尋它千百度,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小籠包。我幾乎不在其他的餐廳或豆漿店吃小籠包,只因為我吃過鼎泰豐的。鼎泰豐的小籠包已經成為一種文化,先不談什麼「台灣人的驕傲」之類的話,總之它是一個搭配完美的精緻點心,吃了會帶來平靜,也帶來滿足。

廖家牛肉麵

某電視台曾做過調查,計程車司機投票台北市最好吃的牛肉麵店,位於金華街上靠近杭州南路口,距我住處走路僅一分鐘。它的特色是非常濃郁,顏色有一點深的清燉牛骨湯頭。香氣四溢,數十公尺開外就聞得到。有人說它的湯頭是牛骨熬湯混入雞湯才會那麼香,我只知道廖家每天清早在門口洗非常大量的青蔥,不知道做什麼用?總之,湯頭是廖家的獨門秘密,而小菜也很棒,滷豆干中間都是細孔,十分入味。只可惜他們採用寬陽春麵條,而我恰巧不吃寬麵條,所以我都是買位於南門市場一樓麵條店的細麵,外帶廖家的牛骨湯回家自已下麵來吃。南門市場的細麵條嘗過之後就會知道原來陽春麵也有如此大的差異,但要切記,這種麵只能煮一分鐘,水滾了就要撈。

切一份豬頭肉及滷豆干,帶一碗牛骨湯頭回家,配上南門市場的麵條,只有兩個字,過癮!

這一帶的傳統特色美食不勝枚舉,有開了 50 年的豆漿燒餅油條店,早上 8 點就賣光的包子饅頭店,還有號稱全台北市最好吃、塗了麥芽糖原稱為「草排」的菱形燒餅。等有空我再寫一篇來介紹。

或許是位於中正紀念堂與大安森林公園之間的緣故吧?光是在金華街上散步,就覺得神清氣足,這兩個大公園,提供了許多人喘一口氣的空間,也帶給許多人希望,他們就像是台北市的心與肺,所以我認為在東門市場與南門市場之間,或永康街這一帶居住,特別容易獲得平靜與滿足,有空您不妨來這裡走走,如果您有幸能在此地住上一段時間的話,就會明白我一直提到的幸福是什麼意思了。

2009.6.10


補充兩點:

1. 對台北古城的城牆石有興趣的人,除了金華街與信義路之間的兩道圍牆以外,還可以去中山區的遼寧公園(在文湖線捷運南京東路站附近的遼寧街上)。中山區公所利用台北古城牆石為遼寧公園打造成以城牆造型的石牆圈圍,風味古樸,有空可以去看看。

如果想知道這些城牆石是在哪裡開採的?如何開採的?開採後如何運送?那麼不妨去爬一次內湖的金面山。從內湖環山路一三六巷的登山步道口出發,沿路可以看到清朝時開採石塊的遺跡,還可以看到他們運石下山的斜坡道。此步道風光明媚,偶有大石阻路需繞道而行,饒富趣味。一路上山有幾處展望極佳的觀景平台,可以俯瞰台北市,看到松山機場飛機起降跟台北101。快到山頂有一論劍亭,許多山友把他們四處征服高山的照片張貼在那兒,令人起而效尤之心油然而生。金面山頂有台北市政府所設立的親山步道鋼印蓋印處,該處360度無遮蔽,山雖不高但視野極佳,非常值得一遊。繼續往前走可以下山,又會回到環山路靠近金龍隧道附近的別墅區。

2. 很多年前台北有個曾經轟動一時的刑案跟愛國東路的看守所有關,那就是著名的「火窟雙屍命案」。對該案來龍去脈有興趣的人可以到吳統雄先生的網站上參考這一篇「張韻淑到底冤不冤?」的文章,說的很詳細。我要補充的是本人跟這位刑案的女主角的一小段淵源。如上所述,我母親是台北看守所的女所管理員,當初張韻淑關到台北看守所的時候,便是由我的母親所管理。那時我剛出生,看守所管理員的工作是日夜輪班的,因為家裡沒有其他人幫忙,我母親值日班的時候就會把我帶進女所去邊上班邊照顧。有時她要去巡邏,便把我交由關押的犯人幫忙帶,最常帶我的就是1號張韻淑,據說她非常疼我。我0到3歲的歲月竟然是在看守所內由天字第一號的女犯人帶大的,只不過我完全沒有印象,我對看守所惟一的印象只有那些水藍色馬賽克磁磚的大浴室,鐵製飯盒以及乳白色的柵欄、鐵門等。好像還有一把大鐵環,上面掛著每間牢房的鑰匙。

我母親會寫狀紙,公門中好修行,我母親常常幫忙女犯人包括張韻淑寫些上訴的東西。據母親說,張韻淑關在看守所好多年,其他的人來來去去,只有她一直在關。不斷的出庭上訴、出庭上訴,受盡折磨。因此十分同情她。而她似乎也滿感謝,官司定讞服刑期滿出獄以後,還來過我家探視過母親。有一次我問母親,妳跟張韻淑那麼熟悉,那你看究竟那案子是不是她做的呢?她究竟是不是冤枉的呢?我母親的答案則是,她也不知道,要問張韻淑自己才知道。

2011.4.11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108bank&aid=3029281

 回應文章

inhelix
在東門與南門之間---台北監獄的圍牆
2010/04/19 12:27

不好意思想請教一些台北監獄的問題,因為最近在研究那個區塊的一些元素,

除了大家知道的台北城城牆被拿來這裏當圍牆用之外,現在四週還有一些白色馬塞克磁磚的圍牆,裏面有一個一個大圓形露空的鐡欄杆氣窗,請問這是當時國民政府時代圍牆嗎?還是為其旁金華公園特別再建的圍牆?

四月雪(frank108bank) 於 2010-04-23 16:45 回覆:

請問,你說的「...現在四週還有一些白色馬塞克磁磚的圍牆...」的四周是指什麼地方?可否給明確一點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