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乘起信論》十五
2010/05/04 22:49:27瀏覽445|回應1|推薦18

《大乘起信論》十五 馬鳴菩薩造 梁真諦三藏譯

.

復次,若人唯修於止,則心沉沒,或起懈怠,不樂眾善,遠離大悲,是故修觀

.

修習觀者,當觀一切世間有為之法,無得久停,須臾變壞。一切心行,念念生滅,以是故苦

.

觀過去所念諸法,恍惚如夢。應觀現在所念諸法,猶如電光。

.

觀未來所念諸法,猶如於雲,忽爾而起。應觀世間一切有身,悉皆不淨,種種穢污,無一可樂。

如是當念一切眾生,從無始世來,皆因無明所熏習故,令心生滅,已受一切身心大苦,現在即有無量逼迫,未來所苦亦無分齊,難捨難離,而不覺知,眾生如是,甚為可愍。

.

作此思維,即應勇猛立大誓願,願令我心離分別故,遍於十方修行一切諸善功德,盡其未來,以無量方便救拔一切苦惱眾生,令得涅槃第一義樂。

.

以起如是願故,於一切時、一切處,所有眾善,隨己堪能,不捨修學,心無懈怠。

.

唯除坐時專念於止,若餘一切,悉當觀察應作、不應作。

.

若行若住,若臥若起,皆應止、觀俱行。所謂雖念諸法自性不生,而復即念因緣和合,善惡之業,苦樂等報,不失不壞。

.

雖念因緣善惡業報,而亦即念性不可得。 

若修止者,對治凡夫住著世間,能捨二乘怯弱之見。

.

若修觀者,對治二乘不起大悲狹劣心過,遠離凡夫不修善根。

.

以此義故,是止、觀二門,共相助成,不相捨離。

.

若止、觀不具,則無能入菩提之道。

.

復次,眾生初學是法,欲求正信,其心怯弱。以住於此娑婆世界,自畏不能常值諸佛,親承供養。

.

懼謂信心難可成就,意欲退者,當知如來有勝方便,攝護信心。

.

謂以專意念佛因緣,隨願得生他方佛土,常見於佛,永離惡道。

.

如修多羅說:「若人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修善根迴向願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

.

常見佛故,終無有退,若觀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習,畢竟得生,住正定故。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orkind2&aid=3957581

 回應文章

自莊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止、觀雙運
2010/05/04 23:18

止、觀二門,是修行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