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22 22:07:06瀏覽426|回應0|推薦10 | |
《大乘起信論》十一 馬鳴菩薩造 梁真諦三藏譯 . 分別發趣道相者,謂一切諸佛所證之道,一切菩薩發心修行趨向義故。
略說發心有三種。云何為三?一者、信成就發心,二者、解行發心,三者,證發心。 信成就發心者,依何等人?修何等行?得信成就,堪能發心? . 所謂依不定聚眾生,有熏習善根力故;信業果報,能起十善,厭生死苦,欲求無上菩提,得值諸佛,親承供養,修行信心。 . 經一萬劫,信心成就故,諸佛、菩薩教令發心;或以大悲故,能自發心;或因正法欲滅,以護法因緣,能自發心。 . 如是信心成就得發心者,入正定聚,畢竟不退,名住如來種中,正因相應。 若有眾生善根微少,久遠已來煩惱深厚,雖值於佛,亦得供養,然起人天種子,或起二乘種子。 . 設有求大乘者,根則不定,若進若退。 . 或有供養諸佛未經一萬劫,於中遇緣亦有發心。 所謂見佛色相而發其心,或因供養眾僧而發其心,或因二乘之人教令發心,或學他發心。 . 如是等發心,悉皆不定,遇惡因緣,或便退失墮二乘地。 復次,信成就發心者,發何等心?略說有三種。云何為三? 一者、直心,正念真如法故; 二者、深心,樂集一切諸善行故; 三者、大悲心,欲拔一切眾生苦故。 問曰:上說法界一相,佛體無二。何故不唯念真如,復假求學諸善之行? 答曰:譬如大摩尼寶,體性明淨,而有礦穢之垢。若人雖念寶性,不以方便種種磨治,終無得淨。 . 如是眾生真如之法,體性空淨,而有無量煩惱染垢。若人雖念真如,不以方便種種熏修,亦無得淨。 . 以垢無量遍一切法故,修一切善行以為對治。若人修行一切善法,自然歸順真如法故。 略說方便有四種。云何為四? 一者、行根本方便,謂觀一切法自性無生,離於妄見,不住生死;觀一切法因緣和合,業果不失,起於大悲,修諸福德,攝化眾生,不住涅槃,以隨順法性無住故。 二者、能止方便,謂慚愧悔過,能止一切惡法不令增長,以隨順法性離諸過故。 三者,發起善根增長方便,謂勤供養、禮拜三寶、讚歎、隨喜、勸請諸佛。以愛敬三寶淳厚心故,信得增長,乃能志求無上之道。 . 又因佛、法、僧力所護故,能消業障,善根不退,以隨順法性離癡障故。 四者,大願平等方便,所謂發願盡於未來,化度一切眾生,使無有餘,皆令究竟無餘涅槃,以隨順法性無斷絕故。 . 法性廣大,遍一切眾生,平等無二,不念彼、此,究竟寂滅故。 菩薩發是心故,則得少分見於法身。以見法身故,隨其願力,能現八種利益眾生。所謂:從兜率天退,入胎,住胎,出家,成道,轉法輪,入於涅槃。 . 然是菩薩未名法身,以其過去無量世來有漏之業未能決斷,隨其所生與微苦相應,亦非業繫,以有大願自在力故。 如修多羅中,或說有退墮惡趣者,非其實退,但為初學菩薩未入正位而懈怠者恐怖,令彼勇猛故。 . 又是菩薩一發心後,遠離怯弱,畢竟不畏墮二乘地。 . 若聞無量無邊阿僧祇劫,勤苦難行證得涅槃,亦不怯弱,以信知一切法從本已來自涅槃故。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