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14 17:51:45瀏覽328|回應0|推薦2 | |
《大乘起信論》(九)馬鳴菩薩造 梁真諦三藏譯 . 用熏習者,即是眾生外緣之力。如是外緣,有無量義。 略說二種。云何為二? 一者、差別緣,二者、平等緣。 差別緣者,此人依於諸佛、菩薩等,從初發意始求道時,乃至得佛,於中若見、若念,或為眷屬、父母、諸親,或為給使,或為知友,或為怨家,或起四攝,乃至一切所作無量行緣;以起大悲熏習之力,能令眾生增長善根,若見、若聞,得利益故。 . 此緣有二種。云何為二?. 一者、近緣,速得度故。 二者、遠緣,久遠得度故。 . 是近、遠二緣分別,復有二種。云何為二?. 一者、增長行緣,二者、受道緣。 平等緣者,一切諸佛、菩薩,皆願度脫一切眾生,自然熏習,恆常不捨。以同體智力故,隨應見聞而現作業。所謂眾生依於三昧,乃得平等見諸佛故。 . 此體用熏習分別,復有二種。云何為二? . 一者、未相應,謂凡夫、二乘、初發意菩薩等,以意、意識熏習,依信力故而修行。未得無分別心,與體相應故;未得自在業修行,與用相應故。 二者、已相應,謂法身菩薩,得無分別心,與諸佛智用相應。唯依法力自然修行,熏習真如,滅無明故。 復次,染法從無始已來,熏習不斷,乃至得佛,後則有斷。 淨法熏習,則無有斷,盡於未來。 此義云何?以真如法常熏習故,妄心則滅,法身顯現,起用熏習,故無有斷。 . 復次,真如自體相者,一切凡夫、聲聞、緣覺、菩薩、諸佛,無有增減,非前際生,非後際滅,畢竟常恆;從本已來,性自滿足一切功德。 . 所謂:自體有大智慧光明義故,遍照法界義故,真實識知義故,自性清淨心義故,常樂我淨義故,清涼不變自在義故,具足如是過於恆沙不離、不斷、不異、不思議佛法,乃至滿足無有所少義故,名為如來藏,亦名如來法身。 問曰:上說真如,其體平等,離一切相。云何復說體有如是種種功德? 答曰:雖實有此諸功德義,而無差別之相,等同一味,唯一真如。 . 此義云何?以無分別,離分別相,是故無二。 復以何義得說差別?以依業識生滅相示。 此云何示?以一切法,本來唯心,實無於念,而有妄心,不覺起念,見諸境界,故說無明。 . 心性不起,即是大智慧光明義故。 . 若心起見,則有不見之相;心性離見,即是遍照法界義故。 . 若心有動,非真識知,無有自性,非常、非樂、非我、非淨,熱惱衰變,則不自在,乃至具有過恆沙等妄染之義。對此義故,心性無動,則有過恆沙等諸淨功德相義示現。 . 若心有起,更見前法可念者,則有所少。如是淨法無量功德,即是一心,更無所念。是故滿足,名為法身如來之藏。 復次,真如用者,所謂諸佛.如來,本在因地,發大慈悲,修諸波羅密,攝化眾生,立大誓願,盡欲度脫等眾生界,亦不限劫數,盡於未來。 . 以取一切眾生如己身故,而亦不取眾生相。 . 此以何義?謂如實知一切眾生及與己身,真如平等,無別異故。 . 以有如是大方便智,除滅無明,見本法身,自然而有不思議業種種之用,即與真如等,遍一切處。 . 又亦無有用相可得。何以故?謂諸佛.如來,唯是法身智相之身。 . 第一義諦,無有世諦境界,離於施作;但隨眾生見聞得益,故說為用。 . 此用有二種。云何為二?. 一者、依分別事識,凡夫、二乘心所見者,名為應身。以不知轉識現故;見從外來,取色分齊,不能盡知故。 二者、依於業識,謂諸菩薩從初發意,乃至菩薩究竟地心所見者,名為報身。 . 身有無量色,色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所住依果,亦有無量種種莊嚴,隨所示現,即無有邊,不可窮盡,離分齊相。隨其所應,常能住持,不毀不失。 . 如是功德,皆因諸波羅密等無漏行熏,及不思議熏之所成就,具足無量樂相,故說為報身。 又為凡夫所見者,是其麤色;隨於六道,各見不同。種種異類,非受樂相,故說為應身。 復次,初發意菩薩等所見者,以深信真如法故,少分而見,知彼色相莊嚴等事,無來無去,離於分齊。 . 唯依心現,不離真如。然此菩薩猶自分別,以未入法身位故。若得淨心,所見微妙,其用轉勝,乃至菩薩地盡,見之究竟。 若離業識,則無見相。以諸佛法身,無有彼此色相迭相見故。 問曰:若諸佛法身離於色相者,云何能現色相? 答曰:即此法身是色體故,能現於色。. 所謂從本已來,色、心不二。 以色性即智故,色體無形,說名智身; 以智性即色故,說名法身,遍一切處。 . 所現之色,無有分齊。隨心能示十方世界,無量菩薩、無量報身、無量莊嚴,各各差別,皆無分齊,而不相妨。 . 此非心識分別能知,以真如自在用義故。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