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0/04/07 20:09:37瀏覽414|回應0|推薦6 | |
《大乘起信論》(六)馬鳴菩薩造 梁真諦三藏譯 . 復次生滅因緣者,所謂眾生依心、意、意識轉故。 . 此義云何?以依阿梨耶識,說有無明,不覺而起,能見,能現,能取境界,起念相續,故說為意。 . 此意復有五種名。云何為五? 一者、名為業識,謂無明力,不覺心動故。 二者、名為轉識,依於動心,能見相故。 . 三者、名為現識,所謂能現一切境界,猶如明鏡現於色像;現識亦爾,隨其五塵,對至即現,無有前後,以一切時,任運而起,常在前故。 . 四者、名為智識,謂分別染淨法故。 . 五者、名為相續識,以念相應不斷故;住持過去無量世等善、惡之業,令不失故;復能成熟現在、未來苦樂等報,無差違故。能令現在已經之事,忽然而念;未來之事,不覺妄慮。 . 是故三界虛偽,唯心所作。離心,則無六塵境界。
此義云何?以一切法皆從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別即分別自心。心不見心,無相可得。 . 當知世間一切境界,皆依眾生無明妄心而得住持。 是故一切法,如鏡中像,無體可得。唯心虛妄,以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故。 復次,言意識者,即此相續識。依諸凡夫取著轉深,計我、我所,種種妄執,隨事攀緣,分別六塵,名為意識,亦名分離識,又復說名分別事識。此識依見愛煩惱增長義故。 依無明熏習所起識者,非凡夫能知,亦非二乘智慧所覺。謂依菩薩,從初正信發心觀察;若證法身,得少分知;乃至菩薩究竟地,不能盡知,唯佛窮了。 何以故?是心從本已來,自性清淨而有無明,為無明所染,有其染心;雖有染心,而常恆不變。 是故此義,唯佛能知。 所謂心性常無念故,名為不變。 以不達一法界故,心不相應,忽然念起,名為無明。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