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12/03 14:08:54瀏覽2587|回應12|推薦123 | |
到訪時間:August 2018
我們這次大西北之行也走訪了愛達荷州。愛達荷州州境內除了一小部分的黃石國家公園之外,也有一些少為人知,卻頗值得觀賞的名勝,以下為大家一一介紹。 哈格曼化石層國家紀念區(Hagerman Fossil Beds National Monument) 這個紀念區在考古界舉足輕重,因為在此出土的動植物化石,無論種類、數量和質量,均首屈一指。園區最受矚目的是哈格曼馬(Hagerman horse)化石,化石於1928年在園區附近發現,據說來自三千多萬年前。要前往佔地四千餘英畝的紀念區,最好先造訪位在哈格曼市的遊客中心取得資訊。中心內有珍貴的各種化石收藏,其中包括重組的哈格曼馬骨架。 我們離開中心後逕赴園區,大片的荒煙蔓草中,看不到什麼考古的遺跡,倒是可以遠眺先民由東往西拓荒的路徑。19世紀初,由美東往西部的拓荒者要忍受酷暑、強風、沙塵等挑戰,然而在這裡,蜿蜒的蛇河(Snake River)是少數幾個他們可以取水、稍得喘息的地方。奧勒岡徑眺望點(Oregon Trail Overlook)有兩條步道,我們沿著0.3哩的短步道走了一圈,當年馬車留下的車痕仍依稀可見。
▲遊客中心的哈格曼馬化石(from Internet)。 ▲哈格曼化石層國家紀念區。
▲從奧勒岡徑眺望點遠眺。
休熊瀑布(Shoeshone Falls) 休熊瀑布是蛇河上的一座瀑布,在雙瀑市(Twin Falls)附近。Shoeshone是印第安部落的名字,網路的資料說發音應是休休尼,不過我們聽當地人都是讀休熊。這瀑布寬達千呎(300公尺),由212呎(65公尺)的高處一瀉而下,十分壯觀,被譽為西部的尼加拉大瀑布。事實上它比尼加拉大瀑布還高了45呎(14公尺)。雖然愛達荷州地處偏遠,但這瀑布麗質天生,於1840年代就被發現,隨即成為觀光勝地。雙瀑市在瀑布上方建了座公園,遊客可居高俯瞰瀑布的美景。 雙瀑市的名字來自兩座並排而列的瀑布,水源同樣是蛇河。1935年該州的電力公司利用雙瀑之一來發電,所以如今瀑布變得形單影隻。這瀑布離休熊瀑布車程不到20分鐘,在觀瀑平台上,有告示板敘述當地的歷史沿革,上面還有華人的畫像。原來休熊瀑布附近在1869年曾發現金礦,後來礦產減少,礦主便脫手賣給華人礦工。看了告示牌才知道原來早期華人和愛達荷州的發展很有關連呢! ▲蛇河是美國西北重要的河流。
▲休熊瀑布美麗如畫。 ▲雙瀑今天只剩單瀑。
▲看到圖中的華人礦工嗎?
月球火山口國家紀念保護區(Craters of the Moon National Monument & Preserve) 美國的國家公園系統中,不少和火山相關,月球火山口國家紀念保護區便是其中之一。這風景區位於愛達荷州中部,遼闊的蛇河平原上盡是黑壓壓的火山熔岩,以各種不同的地形呈現,包括火山渣錐(Cinder Cone) 、飛濺錐(Spatter Cone)和熔岩通道(Lava Tube)等等,景觀特異,讓人有置身月球表面的錯覺。1969年人類首度登陸月球之前,幾位太空人便曾在此地受訓。 我們一早就抵達園區,從公路上老遠便看見高6,515呎(約1,986公尺) 的大火山渣峰(Big Cinder Butte),這也是園區最高的火山地貌。遊客中心給的地圖簡單明瞭,按圖很快就來到北火山口熔岩流步道(North Crater Flow Trail),這條步道很短,可近觀不少火山渣錐,其中有些頗為巨大。在觸目所及的荒涼中,偶爾發現盎然的生機,居然有許多嫩芽從土中冒出頭來。煉獄錐(Inferno Cone)是必要攀爬的景點,但要登上這巨大山丘的頂端要走0.7哩,頗為費力。辛苦之後,是居高臨下毫無遮蔽的全視野,十分值得。下一站來到飛濺錐,即小型的火山渣錐。這名字挺有意思,原來火山爆發時岩漿四處淌流,但也有的是飛濺出來,就像人說話時橫飛的唾沫星。這些極微小的唾沫居然都可以形成火山渣錐,真是不可思議!
▲月球火山口國家紀念保護區。
▲遠眺大火山渣峰。
▲火山渣形成的巨石。
▲乾枯的樹幹更添荒涼感。
▲難得一見生機盎然。
▲人在煉獄錐上小如螻蟻。
▲飛濺錐。
我們順著地圖的指示前往樹模步道(Tree Molds Trail),步道位於園區的邊陲,更像到了另一時空。這裡的地面呈波浪狀,就像大力士把地表整個掀起揉成一團再攤開,變成了地表的皺褶。沿著步道可以看到好幾個樹模,有的是樹直立時岩漿圍著樹而形成的,看來就像木椿的洞。有的則是樹橫倒在柔軟的熔岩上所留下的印記,看來有點像是車子的輪胎痕跡。 洞穴步道(Caves Trail)被認為是園區最有趣的步道,沿途有四個熔岩通道,讓人得以一窺地底世界。其中最大的是印第安隧道(Indian Tunnel),全長800呎、高30呎。隧道兩頭貫穿,毋需手電筒照明。 ▲熔岩造成地面的波浪紋路。
▲直立的樹留下的樹模。 ▲洞穴步道上如臨深淵。 ▲印第安隧道中的鳥兒。
▲印第安隧道的彼端。
明尼多卡國家歷史遺址(Minidoka National Historic Site) 1941年12月日軍偷襲美國珍珠港,美國對日本正式宣戰。居美日裔人士的忠誠度受到懷疑,小羅斯福總統便於三個月後簽署行政命令,剝奪了12萬日裔人士的自由。這當中三分之二是美國公民,半數是孩童。他們被迫放棄原本的生活,分別遭遣往10個拘留中心,直到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明尼多卡是其中一個拘留中心,有上萬名日裔人士被禁錮於此。如今它成為國家歷史遺址,展示日裔在這期間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也確保種族歧視的歷史不會重演。 一進到遺址範圍,首先見到高高的瞭望台,以防被拘留人士逃走。遊客可沿著1.6哩的步道參觀,不過很多建物已不復存在,只留下照片和解說。當年日裔人士到了這片荒漠時,百廢待舉,他們還得幫忙興建營房、廁所等設施。拘留中心四周均架設鐵絲網,上頭還有機關槍,官兵隨處可見。有些年輕的日裔後來加入軍隊,以示對美國效忠,所以遺址立了個榮譽榜,紀念這些從軍的日裔人士。榜的角落還印著小羅斯福總統的名言:「愛不愛美國在於人心,向來都與族裔無關。」(Americanism is a matter of the mind and heart. Americanism is not, and never was, a matter of race or ancestry)。簽署拘留行政命令的總統說出這一番話,實在有點諷刺。總而言之,這裡紀錄了美國歷史上不光彩的一頁,但也展現他們願意面對問題、修正錯誤、絕不文過飾非的決心。
▲明尼多卡國家歷史遺址告示牌後是瞭望台。
▲左下為歷史照片,右為放大版。
▲日裔美軍榮譽榜。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