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教會歷史10. 靈恩運動
2022/01/15 02:00:38瀏覽1044|回應0|推薦1

教會歷史10. 靈恩運動

簡報檔下載

錄影下載

思考問題

1. 你個人信主後曾經經歷和神之間的神秘經驗嗎?這樣的經驗對你有什麼幫助?

2. 你曾去過強調靈恩的教會或特會嗎?你覺得和傳統教會有什麼不同?

大綱

恩賜終止論與恩賜持續論

神秘主義

聖潔運動

三波靈恩運動

 

一、 恩賜終止論與恩賜持續論

1. 恩賜終止論(Cessationism)

       認為聖靈的神蹟性恩賜(miraculous gifts)如說預言、方言、和醫病已經在新約時代終止。 今天不會再有神蹟奇事的發生,神也不再賜給人有神蹟性恩賜。恩賜終止論者主張神在初期教會使徒時期之後,因為教會的根基已經立定,神的啟示已經有了聖經作為確據,所以沒有必要普遍地賜下類似當時使徒特有的恩賜。他們不同意傳福音的時候會伴隨著神蹟奇事,以顯出神的權能使人信服的看法。

       奧古斯丁(A.D354~430) 認為方言恩賜僅屬初代教會,是一種象徵意義,為要告訴世人聖靈降臨是普世性的,因此教會不應追求聖靈充滿並有方言做憑據。

       約翰加爾文是一位恩賜終止論者,他認為「過去神曾經有過一段時間,讓醫病的恩賜與其他的神蹟奇事運行,後來銷聲匿跡是為了讓福音的傳佈能夠永恆繼續下去」。

       大部分改革宗派及基要派持此論點。

2. 恩賜持續論(Continuationism)

       認為耶穌所應許的神蹟奇事是永遠的,使徒與現在的信徒都一樣可以經歷神蹟奇事。

       恩賜持續論者主張聖經沒有提出充分、明顯及直接的教導指出神蹟奇事的恩賜本身在使徒時代以後就再沒有賜下,教會歷史中神蹟奇事的出現明顯是持續不斷的。

       哥林多前書13章8-12節的確提到某些恩賜會終止。但恩賜持續論者不贊同恩賜終止論者的是:它們會在什麼時候終止。他們相信所有恩賜會繼續,直到世界歷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過渡時刻,也就是當耶穌重新回來,當我們面對面看到他的時候。

       等那完全的來到,這有限的必歸於無有了。…我們如今仿佛對着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林前13:8-12)

 

 神秘主義

重視默想、情感、異象,和靈裡的直覺,以此為直接親近神的門路。將一己的靈魂在默想與無聲的禱告中,上升到神面前,直到與神的愛結合,直到心靈開朗,魂遊象外。神秘派(或稱奧秘派)常用禁慾的操練,達到這種神祕超升的境地。神秘派中,屬理智的事件少,屬內心和感覺的事件多。神秘派渴望在神裡面消失自己,比藉著耶穌基督而得拯救更重要。


1. 大德蘭(Teresa of Avila, 1515-1582)

        或稱亞維拉的德蘭,16世紀的西班牙天主教神秘主義者,祖父是被迫皈依天主教的猶太人。她在天主教的環境下長大,20歲入迦密會(俗稱聖衣會)成為修女。她開始學習並操練心禱,她說:「(在心禱中)我儘可能地使耶穌臨在我內 … 我的想像力很駑鈍,以至於我一點也沒有圖像的天份,或偉大神學家的頭腦。」她後來說:「在我看來,心禱就是與好友的親密分享;這意謂著我們應常花時間與那愛我們的人獨處;重點不在想得多,而是愛得多,且儘量去做那些能激發你去愛的事情;愛,不在於尋求歡愉,而是渴望在每一件事上取悅神。」

當大德蘭再一次開始祈禱時,神賞賜了她靈性上的愉悅:在靜默的祈禱中,神的同在壓制了她活躍的感官;神的愚妄擄獲了她的靈魂;契合的祈禱,使她覺得靈魂已在公義的太陽下融化了。有時候,她甚至會在祈禱中,感到神正要將她的身體帶離地面。那時她會緊緊抓住地板,並要求其他姐妹將她按住。她對此並不覺興奮,反而「更加祈求神,別在眾目睽睽下,賞賜她此般恩寵。」


2. 十架約翰(John of the Cross, 1542-1591)

十架約翰是天主教改革的主要人物,西班牙神秘學家,出生在一個改宗基督教的猶太家庭中。他也是迦密會的神父,1567年(25歲)他成為大德蘭的第一批追隨者之一,翌年改名為「十架約翰」,往後兩人同心策畫改革修道院的靈修,一同創立了「赤足迦密會」。他在《心靈的黑夜》一書中,以四點討論與神結合之道:(1)靜默的祈禱;(2)與主同行;(3)神魂超拔;(4)分享神的生活,表達他的神秘神學。在他的著作《迦密山的上昇》中指出,與神神秘結合的神魂超拔,是在痛苦中被導引而出的。

 

3. 勞倫斯弟兄(Brother Lawrence, 1605-1691)

17世紀法國奧秘派基督徒。18歲信仰基督教,24歲時在巴黎加入迦密會。雖然勞倫斯弟兄一生只在修道院任廚師,晚年卻備受推崇,其言論、信件被編輯成《與神同在》和《勞倫斯屬靈格言》等屬靈名著。他強調要達到與上帝同在,總要用心與愛,過於用悟性。


4. 寂靜主義(Quietism)

神秘主義的一支,始於17世紀的莫林諾。強調在安靜的禱告中,放下一切人的心思活動,讓神接管,而進入與神合一,被神改變的境地。這種完全寂靜的禱告(contemplation)有別於天主教一向實行的默想(meditation),後者是藉由專注思想某個神聖的形像,或聖經上的一段話,而得著啟示亮光。前者只是安靜侍立在神前,享受神的同在。由於寂靜主義貶低天主教的傳統默想,鼓勵放空心思,否定外在主動的屬靈操練和儀式,以致被天主教定為異端。代表人物包括莫林諾、蓋恩夫人、芬乃倫。

 

三、  聖潔運動

「聖潔運動」(Holiness movement),是十九世紀興起於美國的靈性復興運動,起源於循理會重新追求約翰衛斯理所主張的「第二次祝福」(“second work of grace” or “second blessing”)。衛斯理認為,基督徒所領受的「第一次祝福」,是重生得救;「第二次祝福」,則是被聖靈充滿,接受靈洗和說方言,以致信徒可以活出勝過罪惡的生活,全然成聖。這個追求全然成聖的運動,後來成為跨宗派的運動,也為後來的「五旬節運動」預備道路。

1875年起,在英國開西舉辦「開西大會」(Keswick Convention),也是強調基督徒在得救之後,必須倚靠聖靈,過一個勝過罪的聖潔生活。這個每年一度的盛會,掀起了「開西聖潔復興」。其主要人物包括《信徒快樂秘訣》的作者史哈拿(Hannah Whitall Smith),講員中還有慕安德烈、F.B.邁爾、戴德生、慕迪、叨雷、宣信、賓路易師母、賈艾梅、孫大信、坎伯摩根等人。

 

四、  三波靈恩運動

富樂神學院教授彼得魏格納(Peter Wagner)將二十世紀的靈恩浪潮分爲三波:

1.     第一波靈恩運動五旬節運動(Pentecostal Movement),始于堪薩斯州的托彼卡(Topeka),靈魂人物爲巴罕(Charles Parham),1901年元旦,他所創辦的伯特利聖經學院被聖靈澆灌,影響擴及全城,多人悔改,病得醫治。以後黑人牧師西摩(William Seymour)于1906年將這復興的信息帶到加州,在洛杉磯亞蘇撒街312號教會幾乎天天有聚會,會中有被聖靈擊倒的、說方言的、得醫治的,成爲著名的大復興。這時期產生的教派包括神召會(Assemblies of God),神的教會(Church of God),四方福音教會(Church of the Foursquare Gospel)。1900年開始的「五旬節運動」者主張,信徒追求「第二次祝福」以致全然成聖還不夠,還要領受「第三次祝福」,就是被聖靈澆灌,才能得著能力和恩賜,為神作工。 「五旬節運動」強調神醫和說方言,以說方言為聖靈充滿的證據。由於傳統教會排斥,該派信徒往往須脫離其原有宗派。

     約翰·杜威(John Alexander Dowie,1847-1907):杜威被譽為神醫使徒,他的一些跟隨者,後來成為各地五旬節教會的領袖,將他的教義傳送開去,為20世紀的第一波五旬節運動作預備。杜威生於蘇格蘭。1872年(25歲),他到澳洲雪梨郊區牧會。四年後當地爆發瘟疫,他在短短數週內,就主持了40場喪禮。然而當神啟示他使徒行傳10:38「他(耶穌)周流四方,行善事,醫好凡被魔鬼壓制的人,因為神與他同在。」之後,他就覺悟到疾病是撒但的作為,耶穌卻是醫治者。因此他得著信心為病人禱告,使垂危者立刻得醫治。從此瘟疫遠離他的教會,會友人數不斷激增。1888年(41歲),杜威到美國開展信心醫治事工。1893年(46歲),他在芝加哥的世界博覽會旁舉行神醫聚會,許多人在此病得醫治,使他聲名大噪。1896年(49歲),他在芝加哥包下最大的禮堂,建立基督徒大公教會,每場聚會都坐滿六千人。1902年(55歲),他在芝加哥北部建立一座錫安城, 這個六千五百英畝的基督徒城市,當時約有六千居民,城中不准開設酒鋪、戲院、醫院或診所,居民生病只能接受按手禱告。他自稱是以利亞再世,1905年(58歲)更自稱是末世教會的首位使徒。不久,他就在講道時,突然中風,導致半身不遂,加上周轉不靈,被迫下台。兩年後(60歲)過世。今天許多五旬節派教會,都可追溯他們的根源到錫安城。

杜威(John Alexander Dowie,1847-1907)

     瑪麗亞·伊特(Maria Woodworth-Etter,1844-1924):伊特是美國神醫佈道家,她的服事開五旬節派的先河,所以被稱為「五旬節運動的祖母」。伊特在1857年第三次大覺醒時(13歲),經歷重生,並立即聽見主呼召她,要她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裡,招聚迷失的羊。但當時女人是不許上台講道的,甚至連公民投票權都沒有。伊特婚後數年,六個孩子先後夭折了五個,自己也身體虛弱。神卻讓她看見地獄的異象,許多人渾然不覺,正步向滅亡。神也告訴她,沒有時間等她去完成裝備了,她須趕快出來搶救靈魂。於是她先在一個朋友的聚會中傳揚福音,接著在自己的社區中傳講。神的大能降臨,許多罪人紛紛衝到講台前悔改。後來她展開旅行佈道,在美國中西部傳揚福音,聚會充滿神的權能,以致她的名聲遠播。這時神要她為病人禱告,但她認為,這樣會混淆傳福音的焦點。主向她保證,當人病得醫治,他們就會信主得救。於是從1885年起,她開始為病人禱告。她相信,只要人向神有充分的信心,疾病就可得到醫治。她的聚會中,充滿了神的大能、醫治、異象和魂遊象外等現象,許多人在魂遊象外時倒地。這些現象前所未見,卻在隨後的五旬節運動中司空見慣,所以伊特被譽為五旬節運動的先驅。

伊特(Maria Woodworth-Etter,1844-1924)

     宣信(Albert Benjamin Simpson,1843-1919):宣信是宣道會(Christian and Missionary Alliance)創辦人。宣道會是個向全球普傳福音的組織,核心信息是「四重福音」,強調耶穌的四重身份:基督是拯救之主、成聖之主、醫治之主和再來之王。宣信創辦了一所宣教士培訓學校,即現今纽约州尼亞克學院(Nyack College)之前身。許多五旬節派牧師和宣教士都曾在此受過訓練,因此宣信對五旬節運動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宣信贊同神醫、說方言和屬靈恩賜,但反對以說方言作為聖靈充滿的唯一證據,乃是要在生命中結出聖靈的果子,和在事奉中多結果子。他不排斥醫藥,相信神也會藉此使人得醫治。

宣信(Albert Benjamin Simpson,1843-1919)

     查理·巴罕(Charles Fox Parham,1873-1929):巴罕被稱為「五旬節運動之父」。他原在循理會擔任牧師,但因反對其聖品制度,1895年(22歲)脫離宗派,成為巡迴傳道人。1897年(24歲)他和初生不久的長子雙雙罹病,但卻蒙神醫治。從此他摒棄醫藥,開始傳講神醫,為病人禱告。1898年(25歲),他在堪薩斯州托皮卡(Topeka),開設「伯特利醫治之家」,接待求助的病人。1900年10月(27歲),他開設「伯特利聖經學院」,不收學費,但要求學生撇下一切。唯一的教科書是聖經,唯一的老師是聖靈(巴罕作其出口)。1900年底,巴罕給40名學生出一份作業,要他們查考聖經中,一個人領受聖靈的洗,會有甚麼證據。三天後他們提出報告,一致認為受靈洗的證據,就是說出方言。1901年1月1日,學生們舉行守歲跨年聚會,歐茲曼(Agnes Ozman)請求巴罕為她按手禱告,使她領受聖靈的洗。禱告後,她立刻被聖靈充滿,並說出方言(據稱是中文),甚至連續三天說不出半句英文。學生們看到這不可思議的現象後,就花三天兩夜禱告等候神。後來他們紛紛被聖靈充滿,舉起雙手說起方言。有些參與的牧師面對神的大能,甚至還顫抖著。一位老姊妹則看見火舌落在眾人頭上。巴罕自己也在那時被聖靈充滿,開始說起方言。這事傳開後,吸引大批記者、語言學者、翻譯官員前來參加聚會,他們確認學生們所說的方言,的確是世上的語言。報紙的頭條新聞刊出:「五旬節!五旬節!」過去的教會歷史中,也有人被聖靈充滿,也有人說出方言,但巴罕是第一個人明確宣稱,受靈洗的證據就是說方言。這項信念成為五旬節運動的共同信念,也使五旬節運動和聖潔運動分道揚鑣。1901年秋,巴罕因經濟因素,被迫關閉伯特利聖經學院,就開始在美國境內巡迴主領復興特會,每次都有數百人領受聖靈的洗和奇妙的醫治。1905年(32歲),巴罕在德州休士頓開設新的聖經學院,威廉·西摩(William Seymour)前來學習。後來西摩去洛杉磯,成為1906年阿蘇薩街大復興的靈魂人物。

巴罕(Charles Fox Parham,1873-1929)

     阿蘇薩街大復興(Azusa Street Revival) 威廉·西摩(William Seymour,1870-1922):非洲裔的西摩生長在解放黑奴後的美國南方,當時社會充滿種族歧視。西摩25歲時北上求發展,後來感染天花,導致左眼失明,臉上也留下嚴重疤痕。這經歷使他奉獻自己給神,成為一個旅行佈道家,過著仰賴神供應的信心生活。後來西摩來到德州休士頓,剛好1905年底查理·巴罕在休士頓創辦神學院。西摩在好友的介紹下前往學習,希望也領受聖靈的洗和方言。他是唯一的黑人學生。當時因有種族隔離政策,西摩只能在隔壁房間聆聽巴罕講課。1906年,36歲的西摩受邀到洛杉磯牧會。但因他傳講聖靈充滿一定會說出方言的道理(雖然他自己還不會說方言),被反對者趕出教會。他被一位信徒收留,就關起門來禁食禱告。之後他在另一信徒家中舉行禱告會,結果不斷有信徒領受聖靈,說起方言。消息傳出,慕名而來的人愈來愈多,幾乎擠不進房子。一旦進屋,都被聖靈的大能擊倒,有人躺在地上三小時,也有人躺五小時。奇妙的醫治一直發生,西摩自己也終於經歷到聖靈的洗。由於人數激增,連房子的前廊都被踩垮。4月14日他們在洛杉磯阿蘇薩街(Azusa Street)租下一間廢棄的循理會禮拜堂,開始聚會。四天後(4月18日),舊金山發生震驚全國的大地震。隔天,洛杉磯仍然感受到餘震的威力。許多人因懼怕,紛紛來到教會悔改信主。許多上流社會人士,也來到這下層社區聚會,這裡沒有人種偏見。一天三場、一週七天的聚會,連續不斷,世界各地的人被吸引前來,領受聖靈恩膏、醫治、方言。歷時三年之久(1906-1909年)的復興運動,就此爆發。阿蘇薩街的會堂非常簡樸,地上鋪著木屑,把木板釘在木桶上權充會眾席,把兩個空的大柳條箱子釘起來,當作西摩的講台。整個聚會的程序是自發性的,沒有程序表,沒有人知道接下來會發生甚麼事,或誰會起來傳講信息。任何受到膏抹的人,都可以起來傳講信息,講員完全沒有種族、年齡或性別的限制。聚會中聖靈的膏抹十分強烈,只要有人站起來傳講,就有人感動落淚。

後來會場出現靈媒、異教巫師,造成會場混亂,西摩期望巴罕來監督聚會。1906年10月,巴罕來到,卻對聚會的狂熱現象,和聚會中引導人說方言的作法,發出嚴厲批評,以致他被西摩拒絕於教會大門之外。巴罕就在附近自辦聚會,帶走一批人。後來又發生一些分裂事件,使他們流失更多人。但阿蘇薩街的復興烈火繼續焚燒,許多宣教士被差派出去,將復興的火焰帶到世界各地。五旬節派團體如雨後春筍般成立,包括神召會。如今全世界已有五億以上五旬節派和靈恩派基督徒,是基督教各宗派中,成長最快速的。阿蘇薩街大復興,被公認為現代五旬節運動的起源,影響深遠。

西摩(William Seymour,1870-1922)

阿蘇薩街大復興(Azusa Street Revival)的地點

2.     第二波靈恩運動(Charismatic Movement),或「新五旬節運動」,於六十年代開始盛行於基督教各大宗派和天主教中,追求各種靈恩現象,視之為聖靈的洗。和五旬節派不同的是,靈恩派不認為說方言為聖靈充滿的唯一證據,而認為領受其他屬靈恩賜,也是聖靈充滿的表徵。最有影響力的人物爲柏斯收師(David Plessis),他透過普世教協介紹五旬節運動,並運用文字工作,將各宗派中有靈恩經歷的人連結起來,不再鼓勵主動離開原有宗派,而鼓勵在教會中進行轉化。原籍亞美尼亞的撤加林(Demos Shakarian),於五十年代創立「國際全備福音商人團契」,透過各地分會的活動,分享靈浸的經歷。加州牧師班納德(Dennis Bennett) 在公理宗、路德宗和長老宗帶領靈恩運動。

3.     第三波靈恩運動葡萄園運動」(Vineyard Move-ment)或「神跡奇事運動」、「權能佈道運動」,特別看重神蹟奇事和權能佈道,認為有神蹟奇事才是全備的福音,主要影響過去抗拒靈恩運動的福音派教會。葡萄園教會於1973年由南加州靈恩派的佈道家加力信(Kenn Gullikson)創辦,後來溫約翰(John Wimber)參與,並成爲這運動主要的領導人﹔一九八三年教會遷至安那罕(Anaheim),很快就增至五千人﹔北美已有數百間葡萄園教會。這一運動中,著名的領袖包括富勒神學院的教授魏格納(Peter Wagner)、前精神科醫生韋約翰(John White)、前達拉斯神學院教授狄積奇(Jack Deere)。

主要
領導人

甘堅信
Kenneth Hagin

彼得 魏格納
Peter Wagner

重點

積極思想派、信心方程式

權能佈道派、先知運動、醫治釋放,權能布道,教會增長、恩膏傳遞,方言宣告,說預言、異象異夢,先知運動,轉化七座山頭,屬靈地圖,封使徒或先知

代表人物

趙鏞基、奧夫 艾克曼、寇普蘭、舒勒(蕭律柏)、約爾 歐斯丁、喬伊斯 邁爾、布永康、康希

約翰凱利、溫約翰、韋約翰、鮑勃 瓊斯、雷克 喬納、祈安、辛班尼、康麥克、泰班利、柯馬太、翟辛迪、恰克 皮爾斯、腓力 曼都法、柯蘭迪、比爾 強生、畢邁克

 資料來源: 『靈恩派使徒先知屬靈譜系表』moses Ch弟兄整理

五、  靈恩運動的影響

1. 正面影響

       靈恩派的信徒較注重禱告與敬拜,崇拜比傳統教會更活潑、自由,肢體的動作也能幫助全人更容易投入敬拜中,加深信徒禱告與敬拜的生活。

       追求靈恩的聚會,較注重聖靈恩賜的操練與運用。

       靈恩派的教會通常會有較多的神跡奇事,而這些超自然的現象,常能爲福音工作帶來突破性的進展。

       在教會內常會有不少疑難雜症,像嚴重的沮喪、暴烈的脾氣、甚至毒癮、煙癮、酒癮等、或者有外遇,落入情欲的網羅﹔這些問題若非聖靈大能的彰顯,很難解決。比較起來,靈恩派的教會處理這些問題,常有更明顯的果效。

       注重靈恩的教會,在推廣宣教和傳福音的工作上,常有高度的熱忱。

2. 反對的原因

       持「恩賜終止論」的教會認為靈恩現象都是從邪靈或是魂的潛勢力而來的。

       過去五旬節派教會常強迫人說方言,或幫助人、教導人說方言,甚至認爲不說方言就沒有得救,對教會造成傷害與分裂。

       在很多靈恩的聚會中都有很多怪異肢體動作的表現,常有尖叫、甚至類似狗叫、或野獸的叫聲,以及信息不合乎真理的狀況。

       一些靈恩派的著名牧師傳出醜聞,或曾講一些幾近荒誕無稽的話,凡此種種都令許多人十分反感。

       過份強調經歷,或一些特殊的現象,使人誤以爲有這類經驗,才蒙神的眷顧。

       方言的恩賜是很容易模仿的,因此在方言的追求中,不知不覺會有肉體的摻雜和魔鬼的欺騙。

       有人認為靈恩派的信徒有屬靈的驕傲。很容易就有高人一等的感覺。有些人過份注重經歷,可是對聖經的真理卻常似懂非懂,個性、生命卻沒有明顯的成長,還是有許多屬肉體的表現。

       一些有疾病的信徒,前往參加這類靈恩的聚會,常被教導說,只要有信心,病就能得醫治﹔倘若不得醫治,按照許多神醫佈道家的簡單邏輯,就是沒有信心,或者有一些罪沒有徹底對付。

       許多宣稱有恩賜的傳道人,他們對人醫治的效果並非是完全的,或者當時似乎好了,以後病又回來。另外,不少的預言或「知識的言語」不是那麽準確,使人對這些聚會失去信心。

 

參考資料:聖經簡報站;蘇文峰「基督教會史」祁伯爾「歷史的軌跡」;陳宗清「靈恩運動縱橫談」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isherke&aid=171310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