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塵世就是天堂 ──李漁的室內裝潢
2015/04/28 23:39:26瀏覽374|回應0|推薦2
塵世就是天堂
──李漁的室內裝潢
朱嘉雯
作家林語堂在《生活的藝術》中為讀者介紹了晚明戲劇音樂家李漁的生活美學。據說,李漁在所有家具中,最重視的就是床的藝術。中國式的大床,其實是很有意思的空間,它差不多就是一間小室,裡面有小几和抽屜,可以安放書本、茶壺,以及貼身衣服、鞋襪等物。然而李漁更以為這空間適宜安放幾盆花草。
李漁將一個特製的輕小茶几,以美麗的彩綢鋪設為桌巾,然後慢慢地從床帳頂上懸掛下來,那桌巾的花紋最好是雲朵的紋樣,以便在此「雲端」安放應時的花卉,或是一小爐龍涎香,如此一來,此身已不再是此身,而是一隻蝴蝶,輕盈地點綴在人世間。到那時,人也不再是人,而是神仙,行起坐臥,無不快樂!
讀者若是不信,李漁還有現身說法:「予嘗於夢酣睡足,將覺未覺之時,忽嗅蠟梅之香,咽喉齒頰盡帶幽芬,似從臟腑中出,不覺身輕欲舉,謂此身必不復在人間世矣!」待他完全清醒之後,對妻子說:「我這麼個人,竟然有福氣得到這樣的快樂!會不會折損了我平生所有的福分呢?」妻子卻笑著說:「我們長期生活在貧困中,想必就是為了得到今天這樣的福分吧!」李漁聽了,鄭重地說道:「此實事,非欺人語也。」
李漁又發明了一種獨特的畫窗,由此借來戶外綺麗的風光,以彌補室內景觀的空缺。他的浮白軒外,有一座小山,山間有茅屋板橋、小船綠水和茂林修竹,經常可以聽見鳥兒在瀑布之間鳴唱。有一位朋友擅於雕塑,便贈送一尊酷似李漁而且持釣竿的坐姿塑像。
他看見自己的塑像坐在石磯上垂釣,一時感慨:「有石不可無水,有水不可無山,有山有水,不可無笠翁息釣歸休之地。」當下感悟到:原來這座小山是為了等待我這尊塑像而存在的!於是他盡日坐觀,不忍闔牖。有一天,突然領悟到:「這座山就是一幅畫,這幅畫,也可以是一扇窗。我何不花一點零錢裝潢一下這扇窗呢?」
於是他命小童子幫忙裁紙,做出錶畫框的首尾造型,然後貼在窗戶的上、下兩端。又做側框,命小童子貼在窗子的兩旁。邊框貼好之後,窗戶儼然成為一幅畫,這屋後之山石、塑像,果然成為李漁最生動的自我生活寫照!「坐而觀之,則窗非窗也,畫也;山非屋後之山,即畫上之山也。」李漁禁不住大笑!妻兒聽見了,一齊趕來看,李漁開心得笑了又笑,然後對他們說:「這叫做『無心畫、尺幅窗』!」

中國畫最雅緻的意境在於空靈淡遠,而人的生活空間裡,其實不需要將室內與戶外太過於截然二分,如此才能在屋宇內外,廊簷底下,處處感受到幽靜安寧的一份畫意。其實人間最優美的景致就在心象,而我們心裡的景象也會隨時反映在現實生活之中,只要善於捕捉,人生隨時都有好風景。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guedu&aid=22631675